打开围墙的高校+博物馆,未来可期图媒体聚焦

▲图为筹建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效果图

文汇app报道博物馆被人们称为“第二课堂”,共同的教育功能和使命使然让博物馆和高校之间有着天然的缘分。

事实上,在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上,高校博物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世界上许多著名高校将博物馆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部分。高校博物馆不仅承担学校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任务,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广泛的公共社会服务中。

▲图为钱学森图书馆

高校+博物馆,是学术机构,是教育空间,也是文化载体,它的发展,从来不是一道易解题。日前,上海交通大学聘任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克伦研究员为学校博物馆(筹)馆长,同时该校宣布将打造由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程及美术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李政道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博物馆群落。

▲图为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启动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历史、文化、艺术与科技等方面的文物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还与上海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陕西省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签订了战略协议,将引入各大博物馆的展览。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博物馆执行馆长张凯说:“高校博物馆要进一步发挥学科历史见证、大学文化地标、藏品学术研究机构等多方面的功能。”未来,越来越多以文博育人为核心的高校博物馆将打开围墙,从侧重科学研究发展到服务更广阔的社会公众文化。

高校是博物馆之母:1683年,牛津大学诞生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博物馆

追溯博物馆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现代博物馆的起源就和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甚至可以说,高校是博物馆之母。1683年,英国阿什莫尔公爵将收藏的动植物、矿物、宝石、武器、钱币、纪念章、服饰、生活用具、雕刻、绘画、手工艺品等悉数捐赠给牛津大学。为此,牛津大学专门建立了一座新博物馆——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用于收藏,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博物馆就此诞生。

无独有偶,中国第一批博物馆——同文馆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也是高校博物馆。博物馆被人们称为“第二课堂”,共同的教育功能和使命使然让博物馆和高校之间有着天然的缘分。

事实上,在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上,高校博物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世界上许多著名高校将博物馆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部分。高校博物馆不仅承担学校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任务,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广泛的公共社会服务中。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柏林洪堡大学的自然博物馆,剑桥大学由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帝国战争博物馆、古典考古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组成的高校博物馆群;哈佛大学更有近20个博物馆组成的博物馆群……

▲图为钱学森图书馆中珍藏的钱学森勋章

据保守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450所高校博物馆,且各有专业性上的侧重。比如,1952年,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将搜集的海内外文物全部捐献给厦门大学,中国高校第一座人类学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就此建成,不同朝代的文物、从猿人到现代人进化的系列模型和碑廊等展品生动诠释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993年,中国高校第一座考古专业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落成,该博物馆依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专业的优势,将石器、铜器、甲骨、陶器、瓷器、书画、碑帖等数万余件藏品的故事娓娓道来。

从筹备中的交大博物馆看一所高校博物馆的定位和情怀

从事文物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系统研究多年的陈克伦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博物馆的藏品征集,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从本馆的陈列、研究的需要出发。

▲图为钱学森的水力学考卷

比如,一张卷面整洁、解题一气呵成、只因一道答题中“Ns”漏写了一个“s”而获得了96分的试卷是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筹)未来的馆藏之一。这是钱学森1933年参加水力学考试的试卷。1929年7月,18岁的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3年他参加的水力学考试由金悫老师出题并主持,金悫在批阅考卷时发现钱学森不但6道题都答对了,且卷面整洁,实属不易。这张试卷有一两道题难度非常大,当时很少有学生能全部答对。金悫将这份难得的考卷珍藏了四十多年,1980年钱学森回母校看望老师时,金悫才拿出考卷并捐赠给学校档案馆。

▲图为中国第一份物理学博士论文

记者获悉,筹备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已拥有实物档案、名人字画与手稿等藏品3300多件(套),它们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在晚清经营洋务运动的时候使用过的印章、近代出版家张元济使用过的文房四宝、唐文治校长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19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诞生的中国第一份物理学博士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建成后,将用整整一层楼展示这些人文内容,还有一层楼将展现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从盛宣怀建立南洋公学,到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在这里成立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支部,再到西安交大的成立,将120多年的校史娓娓道来。

▲图为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的馆藏

“博物馆藏品的收藏标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博物馆的发展而发展和变化,收藏的内容和范围会因时代而有所改变。”陈克伦认为,高校博物馆也不例外,如何让文物更好地焕发光彩,充分发挥展览的社会效益,需要在教育和传播方面下大功夫。“承载着人类的想象力的博物馆,每个人都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与文物独特的连接方式。”

上海高校博物馆中,哪里可以了解到最翔实的纺织技术发展历史?坐落于上海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的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通过图片、文字材料、丰富的纺织实物和器具将中国的纺织技术发展历程详细道来。相比澳门路上的上海纺织博物馆仅仅展示了上海地区纺织业发展的历史文脉,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着眼于整个纺织艺术发展史。

世界上最大的一张纸币在哪里收藏?建于1952年的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收藏着一张比A4纸还大的纸币,这张纵34.1厘米、横22.2厘米的大明通行宝钞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这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又称洪武宝钞,是明初流通货币,桑穰纸印刷,呈浅青色。这枚钞票的边框为龙纹花栏,横标“大明通行宝钞”,两端护以火焰纹。花栏内上框印面额“壹贯”二字,中下印有十串钱贯图案,左右篆“大明宝钞、天下通行”八字;龙纹花栏内下框印“户部奏准印造”及“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年月日”。

中国近代第一份物理学博士论文藏于哪里?中国第一份物理学博士论文——李复几1907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原件于2017年由其后人捐赠给了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李复几1899年入交大前身南洋公学中院学习,1901年8月与其他3人一起被南洋公学选派留欧。李复几先留学英国,1906年入德国波恩大学,1907年1月完成博士论文《关于勒纳德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分光镜实验研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回国后,由于当时国内缺乏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李复几转入工矿、交通等实业界工作,曾服务于汉冶萍公司,成为卓有成就的工程技术专家。

THE END
1.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博物馆一问三知澎湃新闻博物馆诞生记 @纸袋玫瑰:最初博物馆是为何诞生的? 李翔:在大部分欧美国家的语言中,博物馆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Μουσε?ον,意思是缪斯的神庙。而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也是脱胎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对于古典时期的憧憬,在其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改造社会的使命。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73237
2.博物馆进化论:从聚焦“藏品”到聚焦“观众”每年的5月18日,全球各地的博物馆都会迎来一个共同的节日——国际博物馆日。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博物馆界共同回顾博物馆发展历程、展望博物馆未来的重要时刻。 自1992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也是32年来国际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5183080585992.html
3.为什么我们需要博物馆?我们为什么需要博物馆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博物馆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更因为它们在教育、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继续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让它们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和纽带。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106920/article/details/136312504
4.博物馆教育赋能美好生活——以南京博物院为例博物馆是承载历史传承文化的殿堂,是发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促进健康的心灵氧吧。未来,南博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为公众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倡导差异平等,深耕分众教育,助力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美好生活的愿景在心田上生根开花。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1104/8567.html
5.未来博物馆要如何定义?未来博物馆要如何定义? 近几十年来,随着博物馆发生巨大转变,其原则、政策以及实践都对应做出了调整及改变。与此同时,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现有的博物馆定义却似乎已经不能反映目前博物馆所遇的挑战、前景和责任。对此,国际博协邀请协会成员与其他相关成员共同参与,以制定一个全新的、更符合当下的博物馆定义。https://hanzeo.com/news/4.html
6.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精选十篇)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藏文化;博物馆;发展趋势;意义;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长期以来,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随着藏学热潮的兴起,藏文化被广泛关注,大部分来华的外国客人希望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ywx55t.html
7.会计博物馆山东山东会计博物馆:探索财务历史的宝库五、博物馆的意义 山东会计博物馆的建立,不但是对会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会计人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弘扬。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让观众知道一点到会计的历史和发展,增加了观众的会计知识和文化素养,也促进组织了会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博物馆的参观 https://www.kuaijipeixunlg.com/xw/315128.html
8.国际博协博物馆定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但是在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政治、经济背景并不相同,把博物馆定义为非营利机构便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如在法国和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博物馆隶属于政府部门或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一向没有营利的思想[5]。非营利的定义不但对它们没有实践意义,反而会产生很多误解。因此在新定义修订时,一些学者希望删去这个要素[6]。https://www.douban.com/note/811593548/
9.8周时间,做一崇感官的博物馆沉浸式交互体验!■ 交互设计在未来博物馆展示中的重要意义 在未来,交互设计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博物馆的设计中,博物馆开始向着普及化、互动化和娱乐化方向发展。简而言之,交互技术是博物馆体验的未来。人们可以充分的与展品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才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E5OTYwNjIzNzmFuY1jsJmgcw.html
10.museum,博物馆展览:重温历史文化的现场体验未来,博物馆展览不仅仅是物质与人的互动,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和新型媒体更好地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 结语: 博物馆展览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文化、历史的场所。通过其现场的展示与讲解,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美妙与魅力。而新技术和媒介的发展,也让博物馆展览不断发展和创新,让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https://www.jykxzz.cn/hwmx/pmzs/1083770.html
11.馆长说对话吴志华:从“香港故宫”看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五大关键他的思考不仅关乎香港故宫的未来,更为全球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启示。如何看待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角色与独特价值?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如何让博物馆既不失去本土特色,又能融入国际舞台?未来博物馆发展的关键要素又包括哪些?吴志华在与观察者网交流时,给出了答案。https://www.guancha.cn/qiche/2024_11_11_754962.shtml
12.杂交水稻博物馆设计,现代农业展厅建设,多媒体水稻博物馆设计方案一、展厅建设目的和意义 **水稻博物馆的建设旨在展示**水稻的发展历程和***院士的伟大贡献,弘扬农耕文化,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激发公众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媒体互动设备和丰富的展品,博物馆将成为一个集教育、科研、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https://xaybyh.com/news/newsinfo/10301.html
13.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体会(通用20篇)除了展品,博物馆还举办了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比如,我参加了一个模拟考古挖掘的活动,参与者需要在一个场地里挖掘文物和文化遗迹,然后将他们分类和记录。这个活动让我对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我对博物馆的参观是非常愉快和有意义的。我相信你也可以从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2407805.html
14.“5·18”馆长笔谈——民族博物馆馆长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简称民博专委会)围绕今年的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举办全国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馆长笔谈,邀请馆长们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期民族工作主线,就民族类博物馆在共同创造价值、新型业务模式及具有革新性的解决方案方面进行构想https://www.mzhb.com/587.html
15.探寻“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文化记忆——来自西南联大历史展陈博物馆不只是保存历史,记录历史,还是一个明了当下,并思考未来的时空坐标,这也应成为博物馆业的一种群体共识。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 创新性地构建好“西南联大”文化记忆具有长远意义,且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协作。 优化顶层设计,探索创新运行机制,推动西南联大记忆建构与历史教育相结合。文化部门需进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023/32750.htm
16.博物馆在未来的定位与功能博物馆把国内外参观者汇集一起,促成不同社会间的彼此联系。博物馆囊括了所在地、所属地区和国家乃至国际的藏品,为独特而多样的文化提供了存在的意义和环境,使之具有了延续性。 因此,博物馆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当前现实所需。博物馆如果要赢得未来,更应注重以下五个关键领域。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1812/t20181224_363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