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天堂的模样:古代图书馆掠影

今天,信息时代已经快速地改变了书籍和图书馆的模样,也许再过几十年,成排放在书架上的已经不是一本又一本图书,而是一个又一个数据盒。这时再来回想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图书馆就变成了一件神秘又饶有趣味之事。

想象天堂的模样:古代图书馆掠影

撰文/春平

博尔赫斯曾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我来说,被图书重重包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直到现在,我已经看不了书了,但只要我一挨近图书,我还会产生一种幸福的感受……”

置身书籍的海洋中,那一个个闪光的思想和头脑,超越时空,齐聚在一起,你只需随手取下一本,翻开,就可以无尽畅游。

历史上,图书馆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和地区发展到了富足而宽容的时期,身体的纷争停止了,人们得以满足充实头脑的渴望;这往往也预示着文化的成熟,人们热衷于通过图书馆收集整理知识碎片,将知识变成见解。

因而,每种长存的文明都有自己令世人瞩目的图书馆,它们都曾像磁石一样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前来聚集和交流。

△位于土耳其以弗所遗址中的赛尔苏斯图书馆的外立面。图书馆建于公元120年,系罗马亚细亚行省省长安奎拉·赛尔苏斯为纪念他的父亲尤里乌斯·赛尔苏斯所建。

△巴尼拔图书馆想象图。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著名的图书馆则非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莫属。在多数亚述城市中,作为众神中智慧象征的纳布神的神庙中都有藏书。19世纪英国考古学家在亚述首都尼尼微发现了位于此地的纳布神庙图书馆,出土泥板超过3万片。这座图书馆建于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1年~公元前705年在位)时期,但是在巴尼拔(前668年~约前627年在位)统治时期达到了顶峰。巴尼拔不仅拥有治国才能,而且拥有学者气质,作为王子教育的一个部分,他接受过抄写训练,学识渊博。他亲自派抄写员去不同学校和图书馆收集资料,从学者和抄写员的私人图书馆搜罗文本,在征服巴比伦之后,他还没收了巴比伦的泥板以扩充自己的收藏。他的收藏颇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当然,他最关心的还是那些超自然的“预言文本”:那些有助于他预知祸福、祛除妖魔、赞美众神的东西。著名的描述了大洪水传说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就出自这个图书馆,这部史诗是从更古老的苏美尔文献整理而来,可能比亚述巴尼拔早了一千五百多年。公元前612年,米提亚人和巴比伦人彻底毁灭了尼尼微城,这座伟大的图书馆也被掩埋在城市废墟之下。

△来自世界上最古老的幸存下来的皇家图书馆——巴尼拔图书馆的楔形泥板,图书馆在亚述巴尼拔时期达到顶峰。

古代埃及拥有相当庞大的官僚机构,也因此配备了一个庞大的抄写队伍。抄写员在埃及地位很高,他们能够预测未来,博学多识。书写对于埃及人来说有很多实际的用途:记录财产所有权、缴税情况、国家贸易、军事行动、民生民情、尼罗河的水文、神庙的设施和土地等。埃及人使用纸莎草纸进行书写,当然,石碑、建筑物的表面也可以见到赞颂或诅咒的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一样,埃及的档案文书一般存放在神庙当中。

△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不仅是藏书之地,还是学者们交流、思考的地方。

古埃及最著名的图书馆是由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3世纪创建的。图书馆位于底比斯城,后来成为国王死后神庙的一部分。这个神庙同其他埃及神庙一样,拥有一个“生活之屋”,里面有供国王死后享用的画廊、图书馆和餐厅。图书馆的入口上方刻写着“灵魂的康复所”字样,里面藏有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历史著作,也有如农学、天文历法、工程学等实用性作品。

不过,说起埃及最著名的图书馆,却是由古希腊人在希腊的殖民城市亚历山大建立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进行远征,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埃及也属于该帝国之列。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被旗下的将军分裂成马其顿、托勒密和塞琉古三大王国。位于地中海南岸的海港城市亚历山大随埃及一起成为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7年~前283)的领地。希腊人基本上继承了埃及的行政管理体制,但在文化上,虽然希腊人对古老的埃及文化抱有崇敬,却积极推行希腊化政策。公元前300年左右,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建造了亚历山大博物馆,伟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就坐落于这座博物馆当中。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收藏从未局限于希腊文学,也有被征服国家的历史学家作品,还有希伯来经文、埃及年代学和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教义的翻译。托勒密三世(约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22年)更是不无霸道地命令所有经过港口的船只都要接受检查,将发现的从国外运来的书籍和手抄本都送往图书馆,给当事人留下抵押金,图书馆负责抄写和复制这些抄本,将原件留在图书馆当中,复制件还给当事人。

亚历山大图书馆并不仅仅限于收藏,因为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它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者前来借阅、整理、创作和讨论,亚历山大图书馆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生产中心。

△颇负盛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想象图。

虽然亚历山大图书馆在文献记载当中名声显赫,但是迄今并未获得有关的考古发现。关于它的最终湮灭,也众说纷纭。如果亚历山大图书馆真如文献记载中所说的那样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藏书地,而是作为学术和文化交流中心的话,相信它也不太可能毁于一朝一夕。比较可信的说法,应该是随着希腊化时期的结束,亚历山大随之失去了文化交流的中心地位而使图书馆渐渐没落。首先是罗马人恺撒发动亚历山大战争时,意外的火灾毁坏了不少收藏;而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逐渐取代亚历山大成为学术活动的中心,成为学者们向往的新圣地;到罗马帝国后期,随着基督教的胜利,古典文化逐渐被圣经文化所取代,一般认为,希腊女数学家西帕迪亚被基督徒暴徒以私刑处死,标志着亚历山大世俗的学术活动走到了尽头。等到阿拉伯人登陆埃及的时候,亚历山大图书馆已经剩不下多少可以被破坏的东西了,而且纵观阿拉伯人在倭亚马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时期对于希腊著作的大规模翻译和引进,集合了希腊人精粹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受到的理应是保护而非破坏。

△来自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的古代阿拉伯手稿。

在希腊化时代,与亚历山大图书馆并驾齐驱的还有一座今天鲜为人知的帕加玛图书馆,它位于今天土耳其西部爱琴海岸的帕加玛城内。帕加玛城是从塞琉古王国中独立出来的,它的国王阿塔罗斯一世(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7年在位)特别喜欢文人相伴,他的继任者也从雅典引进了许多知名学者到宫廷中来。帕加玛图书馆最大的房间中矗立着3.6米高的雅典娜雕像,雅典娜既是智慧女神也是帕加玛的保护神,周围存放了将近1.8万幅卷轴。在收藏的巅峰时刻,卷轴数量达到20万卷,尤以希腊文学和历史作品为丰,但对希腊以外的作品收藏逊于亚历山大图书馆。

△古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还没被世人发现任何遗迹,但是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已经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建立起来,继续给与世人以知识的滋养。

帕加玛与亚历山大国王的竞争十分激烈,托勒密王朝反对它的学者来到帕加玛,甚至还禁止出口纸莎草纸。不管这个说法是否真实,帕加玛是当时羊皮纸的生产中心却是无疑的。羊皮纸是用小绵羊和山羊的皮除去毛和脂肪,经过鞣制加工而成的。这种纸呈白色透明状,柔韧纤薄,可以两面书写。后来,早期的基督徒用羊皮纸抄写经典,既美观又耐用,很快就传入了欧洲,直到15世纪末,欧洲使用的主要文献载体大都是羊皮纸。

据说,公元前41年,罗马人安东尼统治帕加玛后将图书馆作为礼物送给了克利奥佩特拉,以此补偿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恺撒的大火焚烧的损失,从此帕加玛图书馆终止了自己的寿命。

△建造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国王托勒密一世。

△继续使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变得丰富的国王托勒密三世。

罗马时期没有像希腊化时期那样盛名在外的图书馆,不过各罗马执政官和学者都热衷于建自己的私人图书馆。其中一座位于古罗马城市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的帕比里庄园,由于被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爆发所掩埋(同时掩埋的还有著名的庞贝、斯塔比亚),这座图书馆完整地保存了当时的面貌。18世纪,图书馆在考古发掘中重见天日。图书馆中的藏书超过1800册,藏书中绝大多数是有关伊壁鸠鲁学派的著作。

△赫库兰尼姆的帕比里庄园图书馆的想象复原图。

除此之外,罗马人还修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奥古斯都皇帝建造的两座最为有名,其中一座位于战神广场的波多歌·奥克塔威亚神庙中,另一座位于帕拉迪尼山上邻近皇宫的阿波罗神庙里。每座图书馆都有一个神庙和两个书房,分别存放希腊文和拉丁文作品。

△位于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沿岸的以弗所遗址中的赛尔苏斯图书馆,是迄今所遗留的最华美的古代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雕塑已经不复存在,下层有四座女神的雕像分别代表着善良、思想、知识和智慧。顶峰时期,这里的图书馆藏书达到12000卷之多。

在罗马帝国时期,不仅罗马城里有图书馆,在罗马的行省一样有华美的图书馆。在今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沿岸的以弗所(Ephesus)遗址中,就有一座建于公元120年的图书馆,系罗马亚细亚行省省长安奎拉·赛尔苏斯为纪念他的父亲尤里乌斯·赛尔苏斯所建。至今,这座图书馆装饰华美的外立面依然挺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雕塑已经不复存在,下层有四座女神的雕像分别代表着善良、思想、知识和智慧。顶峰时期,这里的藏书达到12000卷之多。

△从古罗马城市赫库兰尼姆的帕比里庄园图书馆中发现的希腊语羊皮纸卷轴。

△从古罗马城市赫库兰尼姆的帕比里庄园图书馆中发现的羊皮纸卷轴碎片。

拜占庭原先是希腊人的商业殖民城市,因而他们的教育与文学的根基都是荷马诗歌。虽然,公元324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272年~337年)将此地选为新的皇帝驻地,并将君士坦丁堡建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但是看起来罗马文化并没有对它造成多大的文化影响力,并且随着基督教被君士坦丁一世确定为国教,拜占庭更多地进入神学的世界。

△君士坦丁堡的图书馆想象复原图。

在这样的崇古风潮中,一座可供学者们收藏、整理和翻译古代文献的图书馆就必然成为学者们的云集之地。图书馆修建于皇帝朱利安在位时期(361年~363年在位),收藏了12万卷书籍,并获得了皇室的鼎力支持。后来的皇帝又雇了古文物研究者来修复图书馆所藏的希腊文与拉丁文手抄本并抄写新副本。正是在整理古典作品过程当中,形成了古典希腊罗马著作的几大译本体系,即以亚历山大用语为基础的柯普特语译本、以君士坦丁堡用语为基础的希腊语译本和以安条克为中心的叙利亚语译本。

当时,基督教文化和世俗古典文化并不是尖锐对立的,有不少学者致力于两种传统的融合,这也体现在图书馆的收藏上。虽然国立图书馆以收藏古典作品为主,但同时也兼容拉丁语的神学作品,教堂和修道院图书馆则大量收藏宗教作品,与国立图书馆并肩发展。

△来自拜占庭的插图画,描绘了圣人马修在抄写圣经的场景,1285年。

拜占庭的经济发展倚重于对外贸易,帝国的图书是当中极为繁荣的一项,精美的图书是拜占庭有名的出口物资,正是这种贸易极大地促进后来阿拉伯图书馆的诞生。

和所有图书馆的命运相似,朱利安图书馆的命运也随着拜占庭漫长历史的兴衰起落而时时陷入劫难,最后终止于1204年十字军战士的洗劫。等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时,君士坦丁堡的神话只能让他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在世界范围内,阿拉伯人是一支相对后起的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民族。他们直到7世纪才纷纷走出阿拉伯半岛的沙漠,那时他们唯一的文学作品是《古兰经》。在此后的300年中,他们很快征服了曾属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土地,领土范围从西部的西班牙直达东部的印度西北部。

阿拉伯人奉《古兰经》为唯一的经典,其经典的意味不只在于其中隐含的意义,还在于语言本身,因此关于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个标点的解读,成为阿拉伯人学术和文化研究的唯一对象,所以,尽管后来阿拉伯人掀起了继拜占庭之后中世纪规模最大的古典作品翻译热潮,但是与拜占庭人热衷于古典文学、语法和修辞不同,阿拉伯人整理和翻译的古典作品大都集中在科学领域,遍及医学、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哲学等学科。

也由于人人都需要学会阅读《古兰经》,阿拉伯人的识字率很高。穆斯林同时禁止雕刻偶像,也使得艺术的冲动更倾向于抽象的书法而非具象的绘画。因而,书籍的抄写不单只是简单的传抄内容,同时还体现在书法的讲究和页面的布局,阿拉伯人的书籍艺术远比别的文明更华美精致。

751年,造纸术从中国传入撒马尔罕,而后在伊斯兰世界普及开来。巴格达于794年出现了造纸厂,不过由于埃及生产亚麻,造纸业在埃及达到了鼎盛时期。相对于之前厚重的泥板、易损坏的纸沙草纸、昂贵的羊皮纸,轻薄、耐用而又便宜的“中国纸”的应用,促进了阿拉伯书籍的大量生产,也促进了知识在阿拉伯人中间的广泛流动和传播,阿拉伯人得以大量翻译和整理古典文献的工作正是得益于此。

△来自巴格达的阿拉伯语手稿,描绘了“智慧宫”学者云集的场景,1237年。

阿拉伯人收集和整理古典文献的工作在倭马亚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在阿拔斯王朝时期、开罗的法蒂玛王朝和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时期达到鼎盛。这三个鼎盛时期,每个王朝都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其中尤以阿拔斯王朝的智慧宫最为著名。

智慧宫(Baytal-Hikmah)由麦蒙于830年建立于都城巴格达。智慧宫以亚历山大图书馆为样本,不仅是藏书之地,更是古典文献的翻译、整理之地,也是作者们创作、讨论和交流的地方,堪称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的联合机构。智慧宫的翻译工作极为广泛,来自希腊、印度、波斯的作品都被纳入其中。从印度那里,阿拉伯人引入了天文学、数学;从波斯那里,阿拉伯人学到了高度优雅、精彩的比喻和华丽的辞藻;而希腊的遗产在阿拉伯人这里得到了最大的传承,希腊哲学、医学、数学、天文学都被阿拉伯人翻译了过来,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通过阿拉伯人的读解而传入拉丁世界,对中世纪欧洲的哲学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不过,阿拉伯人不懂希腊语,他们先将希腊语转译成叙利亚语,再从叙利亚语翻译成阿拉伯语。

△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祈祷厅,785年988年。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由早期倭马亚王朝的后裔组成,他们建都科尔多瓦,穆罕默德一世在此建立了皇家图书馆。

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是由早期倭马亚王朝的后裔组成的,他们建都科尔多瓦,穆罕默德一世(852年~886年)在此建立了皇家图书馆,后经过几代统治者的发展,这座图书馆成了规模最大、秩序最好的图书馆。之前,我们提到造纸术从中国传入巴格达再传入埃及,后来一路向西,来到了摩洛哥,到了12世纪中叶传入西班牙,从这里传入了法兰西。和巴格达的阿拉伯知识分子一样,西班牙阿拉伯知识分子将希腊哲学加以改造,再加上自己的信仰体系,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对晚期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重燃了欧洲人对于科学和哲学的兴趣,直到激发出文艺复兴的火花。

中世纪,阿拉伯人在欧洲还有一个据点是西西里岛,对它的占领是穆斯林征服北非和西班牙的余波。在“阿拉伯化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腓列特二世(1215年~1250年)统治期间,于1224年创办了那不勒斯大学,这是欧洲第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修建了图书馆,藏有大量的阿拉伯语写本。亚里士多德和伊本·鲁世德的著作,被翻译成拉丁语后,被用作大学的教科书。西西里岛位于希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交会之处,正是这种地位让它成为中世纪仅次于西班牙的穆斯林文化的传播之地。

公元5世纪末,被蛮族人入侵已旧又沉疴遍地的西罗马帝国相继落入蛮族之手。蛮族人毁坏了罗马的城市,连带它的学术机构和图书馆。蛮族人的识字率少得可怜,即便是国王连自己的名字都可能拼写不全。

基本上来说,在整个中世纪早期,学术和思想的中心集中在修道院。即便如此,修道院的藏书量也少得惊人,更不要谈什么像样的图书馆了。一方面,早期基督徒奉行苦行的禁欲主义和冥想上帝的教旨,对他们来说仅有的书籍就是圣经、布道词和礼拜词,世俗的书籍几乎不受重视;同时,当时书籍由羊皮纸制成,十分昂贵,一般人不可能拥有藏书,修道院的藏书大半是通过抄写获得。

△中世纪罗马教廷的图书馆。大教堂在中世纪的中期取代修道院成为知识的中心,大教堂的图书馆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世纪,在法兰克的查理大帝的引领下,欧洲出现了“加洛林文化复兴”,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次觉醒”。这一次文艺复兴的中心是以基督教作为思想统一的基础,改革古典拉丁文,提倡学术研究和教育。此时,作为宗教教育核心的大教堂才逐渐取代修道院成为知识的中心,大教堂的图书馆、学校、档案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到12世纪,阿拉伯人的学术成果以及经阿拉伯人中介传递的造纸术通过西班牙、西西里岛等地区进入欧洲,才打开了欧洲人的视野,恢复了欧洲人对古典知识的热情,出现了中世纪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最早的大学出现了,书籍数量伴随着对知识的渴求而增长,图书馆的建设才比之前有所改观。

索邦神学院成立于1257年,到13世纪末,因为世俗神学家及其支持者们数十年来的捐助和馈赠,索邦神学院拥有了欧洲最好的图书馆。到1290年,索邦神学院图书馆里已经有超过1000册的手抄本。当中不仅有神学和哲学作品,还包括科学、法律和医学书籍。

△在中世纪的欧洲,书籍由羊皮纸制成,十分昂贵。书籍主要靠教士手抄完成。图中描绘了先知艾拉抄写圣言的情景。

THE END
1.欧洲图书馆TheEuropeanLibraryThe European Library is an Internet service that allows access to the resources of 48 European national libraries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esearch libraries.https://www.theeuropeanlibrary.org/
2.Europeana(欧洲文化图书馆)Europeana(欧洲文化图书馆)语种 外文 学科 综合 资源类型 其他 远程链接 https://www.europeana.eu/ 访问方式 数据库介绍 Europeana通过互联网保存和传播欧洲2000多年的人文历史,内容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电影和音乐等多个领域。网站资料来自欧洲1000多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图库和档案馆,其中包括法国巴黎罗浮宫和https://www.ptu.edu.cn/lib/info/1008/3800.htm
3.Europeana欧洲文化图书馆来源渠道:免费 资源类型:其他 访问方式:远程 提供欧洲文化收藏460万余件,多种语言界面。上一篇下一篇版权所有@贵阳学院图书馆制作维护:贵阳学院宣传部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见龙洞路103号 邮编:550005 ICP备案号:黔ICP备10200552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0493号 电脑版 http://lib.gyu.cn/info/1096/2159.htm
4.Europeana欧洲文化图书馆Europeana 欧洲文化图书馆 数据库网址 http://www.europeana.eu/portal/ 语种 西文 资源类型 综合型开放资源 学科 数据库使用资料 数据库介绍 Europeana网站资料来自欧洲1000多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图库和档案馆,其中包括法国巴黎罗浮宫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皇家博物馆。提供欧洲文化收藏460万余件,多种语言界面。内http://www.lib.cass.org.cn/zy/dzzy/mfxszy/202204/t20220428_5406315.shtml
5.BeavertonCityLibrary,OREvents Skip to Main Content My Account 1 2 Friends of the Beaverton City Library One Book, One Beaverton Brainfuse JobNow Libby Magazines Hours & Locations My Account Search the Catalog Support the Library All Events Main Murray Scholls Virtualhttps://www.beavertonlibrary.org/
6.欧洲最大公共图书馆正式开放文化频道9月3日,欧洲最大的公共图书馆——英国伯明翰图书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坐落于伯明翰市中心的图书馆预计每年将吸引超过300万名参观者。 作为伯明翰市政府“20年大城市规划”的重要市政建设项目,伯明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楼高10层,约60米。图书馆建筑工期达39个月,总成本约1.888亿英镑。建成后,图书馆及其毗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9/05/29318453_0.shtml
7.Europeana欧洲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和检索课2004年12月,Google启动建造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对欧洲各国图书馆产生巨大冲击。为使欧盟国家的人民充分了解本国历史瑰宝和文化遗产,从而与Google抗衡,法国于2005年4月组织欧洲19个国家联合创建数字图书馆,希望在数字图书馆方面形成统一的欧盟体系。Europeana最初命名为“European Digital Library”,但随着越来越多的https://www.jiansuoke.com/db/europeana
8.年终厚礼!2017年教师喜爱的100本书是哪些?中国教育报权威发布!你[德]爱德华·福克斯/著 王泰智、沈惠珠/译 商务印书馆 本书着眼于古代至1848年欧洲漫画的发展历程,500余幅漫画(包含491张插图及60余张插页)生动地勾勒出欧洲历史文化变迁的轨迹。 37.《蓬勃生长欢乐颂》 杨九俊/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本书以蓬勃生长为意象,创造性地描绘了“幸福教育的样子”。分为上下篇,上篇https://xmsz.xmjmedu.com/xiaowugongkai/7409.htm
9.城东2大重点项目规划方案曝光,未来城东发展速度惊人芜湖市图书馆新馆项目已列入《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社会事业重点项目。芜湖市图书馆已向市政府有关部门递交了芜湖市图书馆新馆项目建设方案,建议项目选址在城东新区。 罗兰小镇:欧洲风情文化体验式主题公园 ▽ 图片来源客户资料图 http://news.wh.house365.com/zx/20191205/029091974.html
10.瑞士国家图书馆瑞士国家图书馆 瑞士国家图书馆的简介 瑞士国家图书馆是隶属于联邦文化事务局的一个机构,成立于1895年,旨在反映和传播瑞士文化,收藏有书籍、期刊、报纸、杂志、地图、海报、手稿等各种内容,目前馆藏总量510万册(件),图书馆已经被列入瑞士国家和区域重要文化财产名录。https://www.colabug.com/sites/21373/
11.线上读书会文学与公共生活翻书党澎湃新闻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曾担任美国历史协会会长,现为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欧洲文化史专家,发起、参与大量的图书史研究、电子书启蒙运动项目,在图书领域具有丰富的商业、学术背景。10月17日,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洪庆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张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901276
12.欧洲最美的图书馆:天堂该是这般模样Zoom他特地等到图书馆关门之后拍摄,以彻底展示建筑本身的美。他表示:「每个建筑中,微不足道的细节无处不在,让设计处于平衡状态。人造和自然光线的有机结合,既优化阅读又保护古老文本的设计,鼓励社群或独自阅读的摆设,在建筑里表露无遗。」 这些文化庙宇把大众聚集起来,但是阅读是私人的,人们沉浸在文学里的经历,还有身处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6/21/c497119.html
13.过去,欧洲图书馆里的书都要用铁链拴着界面新闻在没有印刷机的中世纪时期,书籍都是手抄羊皮纸书,被视为珍贵物品。那时欧洲的公共图书馆大都设在修道院或教堂内,藏书都会用铁链拴在书架上,供人们免费阅读,同时也保护这些珍贵藏书不被偷走。 铁链的一头安装在书籍的一角或者封面上,另一头锁在书架上。铁链足够长,人们可以把书籍从书架上取下来阅读,但是无法带离图https://m.jiemian.com/article/25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