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文化的范畴,很多人并非十分清楚。有人认为西方文化就是欧美文化。也有人认为西方文化指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徐新教授认为,“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指欧洲,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从内容上讲,其源头主要有希腊的理性和艺术、希伯来的宗教、罗马的法律组成,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的。而这一切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和流。”(徐新:《西方文化史》“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应该说,徐教授的描述相对准确而完整,使人们对西方文化的渊源、内容及地理范围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笔者认为,这种表述仍失于笼统,尚需深入剖析。
从纵向的角度说,西方文化经历了一个由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个欧洲、再到全球扩张不断转换时空的发展过程。因而西方文化的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地域范围、具体内容和突出特点。大体上,西方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六个时期,即远古的直觉时代、古典时期的繁荣时代、中世纪的信仰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求知时代、17世纪至19世纪的全球扩张时代和20世纪之后的反省时代。
经过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500年的“黑暗时代”和“古风时代”,希腊社会逐渐由衰亡的迈锡尼文明过渡到“城邦时代”。从公元前594年梭伦政治改革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是欧洲的古典时期。西方古典文化主要指古希腊文化、希腊化时代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这一时期的西方文化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天文历法、艺术建筑等方面深受古代中东(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的影响,显示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使西方文化的后续发展成为可能。因此,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与古希伯来文化、基督教文化共同构成了近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这是西方古典文明和古代近东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世纪至15世纪被称为欧洲的中世纪,它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疆域和民族格局初具雏形,欧洲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因野蛮民族(尚未步入文明的日耳曼语系各部族)的入侵和神权统治的蒙蔽,中世纪常被看作是相对于古希腊-罗马式的欧洲文化的一种倒退。然而中世纪也是一个对西方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分布在西欧、中欧和北欧的日耳曼蛮族通过对罗马帝国的占领和对欧洲各地的开拓,不仅使自己步入了文明时代、初步形成了欧洲社会和民族,也使得西方文化“东学西渐”、最终在整个欧洲遍地开花。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一向为人诟病,但基督教(这一时期主要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精神却随着西方文化的扩散在欧洲各地落地生根,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此外,它还取得了古典时期未曾有过的辉煌成就:大学、银行、议会制度、哥特式艺术和市民文学相继诞生。中世纪的西方文化以全欧性、神学性和转折性为突出特点。
17世纪至19世纪的西方文化产生了质的飞跃。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的巨大进步引发了一系列思想运动和社会革命,最著名的当属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动的对宗教神学的抨击与鞭挞,对理性和知识的推崇成为时代主旋律,理性主义逐步构成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内容。理性主义与之前崇尚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的人文主义一起,为西方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夯实了思想基础,西方各国普遍走上了所谓民主政治的道路。伴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海外移民,这一时期的西方文化已不再囿于欧洲范围,扩张到美洲和澳洲大陆,但欧洲文化仍是彼时西方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在西方国家对亚非国家进行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对被侵略国家的本土文化也造成了程度不同的冲击。
20世纪至今对于西方而言是一个社会结构多元化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冲突频仍、政治风云激荡和危机四伏的时期。前半个世纪的西方文化仍以欧洲文化为主,美国在后半个世纪逐渐证据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令不少国家开始反思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一战后俄国率先脱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转而寻求社会主义的救亡图存道路,90年代后又重新选择了资本主义。二战后大批东欧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也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也选择了社会主义。与此相对,出于各种原因,更多的亚非国家取得独立后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面对国内社会运动和政治思潮的不断涌现,西欧和北美各国二战后也纷纷调整策略,采取了一些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政策。但是,这种价值观和政策的转向只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并未因此根本改变或彻底消除各国本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不能以此判断它们是否脱离或加入西方文化的范畴。
从横向的角度说,当今西方文化的范畴应综合各国语言文化、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政治思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来确定。而且,由于各种原因,西方各国的文化在西方文化范畴内处于不同的地位。此外,尽管西方文化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礼仪、民俗等方方面面,现代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却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在其博文中指出,文化的地理分布与各国的文字与宗教信仰有关。他认为,西方文化在语言文字上是拉丁字母文化,在宗教信仰上是基督教文化。这种分法简便易懂,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觉意犹未尽。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世界上共有10大语系,欧美各国语言大多属于印欧语系,分属日耳曼语、拉丁语、斯拉夫语、希腊语、波罗地语和印度-伊朗语等11个语族。以拉丁字母文化指代所有西方各国的语言文字显然不甚科学。从宗教信仰的角度看,今天的基督教脱胎于古代希伯来文化中的犹太教,主要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而基督新教在各国又有不同派系。此外,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是单一宗教信仰,基督教在各国所占地位也大相径庭。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当代西方文化的范畴及各国文化的地位。
简言之,当代西方文化以美国文化为主要代表。从分布和地位上看,当代西方文化的核心部分是讲日耳曼语、拉丁语或凯尔特语并信奉基督新教或天主教的北美和西欧各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讲拉丁语、波罗地语、日耳曼语、希伯来语并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或犹太教的伊利亚特半岛、北欧、中欧、南欧、澳新和以色列等国文化,相对边缘部分是讲斯拉夫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或拉丁语的俄罗斯、东欧、东南欧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文化。从时代特征上看,除了强调基督教精神、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之外,当代西方文化更突出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