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时代背景下,创新艺术档案展示传播方式,提升互动体验品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聚焦艺术档案虚拟展览这一特定场景,从理念、内容、技术、评估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要求与互动体验特点,并针对影响互动体验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优化设计策略。艺术档案虚拟展览设计应坚持以用户为本、弘扬主旋律、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先进技术与人文精神交融等原则,从内容质量、情感渲染、使用便捷程度、系统性能、用户差异等角度把握互动体验,针对内容呈现、导航设计、交互反馈、情境营造等环节制定精细化的优化方案。旨在探索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原则、互动体验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为提升艺术档案数字化传播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档案;虚拟展览;互动体验;设计原则;优化策略
1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1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概念界定
1.2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原则
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立足用户需求,设计出贴近用户认知习惯、满足用户检索利用需求的展览系统。同时,要充分尊重用户的差异性,针对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的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展览内容与互动服务。
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艺术档案的思想教育功能。虚拟展览应遵循艺术档案的价值导向,重点选取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档案资料,并凸显其中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思想内核,以激发用户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共鸣。
坚持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档案信息的真实权威与生动展示并重。一方面,要严谨考据,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无误,避免以讹传讹;另一方面,要创新展示方式,通过轻松愉悦的互动体验,激发用户的兴趣热情,实现寓教于乐,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熏陶[3]。
坚持先进技术与人文精神的交融。在展览设计中,要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式的先进技术,提升展览的表现力以及传播的影响力;要坚守艺术档案的人文内涵,以人为本,让冰冷的数字技术融入温暖的人文情怀。
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要打破各档案收藏单位之间的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艺术档案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优质档案资源的全民共享;要加强学术界、业界、社会力量之间的通力协作,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1.3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步骤
结合上述设计原则,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明确展览主题。围绕特定的艺术门类、流派、人物或事件,策划并确定恰当的展览主题,使展览内容具有专题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档案资源数字化加工。对入选展览的档案进行全面、细致的数字化处理,包括元数据著录、图文影音资料的转换、三维建模、虚拟仿真等。同时,注重并凸显数字档案的艺术特质,确保生成的数字展品能够真实、生动地反映档案的原貌。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合理规划展览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如主题展厅、大事年表、名人堂、互动问答、知识问答、意见反馈等。明确各模块的内容构成和技术实现路径,确保系统功能的全面性和易用性。
视觉呈现与交互设计。统一视觉风格,进行色彩搭配、排版布局、动效设计等美化处理,以提升展览的视觉吸引力。针对不同功能模块设计相应的交互形式,如触控、语音、体感等,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系统开发与测试。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开发工具和软硬件环境,完成展览系统的程序开发、功能实现与系统集成。对系统进行反复的内部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及时修复BUG,优化系统性能。
2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互动体验分析
2.1互动体验的内涵与维度
互动体验是带有互动性的体验项目,是用户在参与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过程中,通过与展览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和情感互动所获得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它涵盖了用户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层面的参与感受,直接反映了用户与虚拟展览系统之间互动关系的质量与深度。互动体验的内涵是多元立体的,具体可从信息感知、操作控制、情感共鸣、社交互动、学习收获等不同维度来理解和把握。良好的互动体验能够调动用户参与展览互动的积极性,深化用户对展览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实现展览的传播功能和教育价值。
2.2互动体验的影响因素
2.3互动体验的评估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数据分析、专家评估等方法,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可全面客观地考察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互动体验。这一评估过程能够揭示虚拟展览的现状与问题,为后续的系统优化提供明确的方向。基于评估结果,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不断提升展览互动品质的同时为用户带来更加卓越的体验感受。
3艺术档案虚拟展览互动体验的优化策略
3.1内容呈现的优化
3.2导航设计的优化
3.3人机交互的优化
人机交互设计的友好性是提升用户使用展览系统的愉悦感和增强用户黏性的关键。交互界面设计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从视觉美学和交互便捷两方面着手优化。一方面,界面布局应突出重点,合理利用空间,确保版面疏密有致、虚实结合,避免内容过于拥挤或杂乱无章。色彩搭配应和谐雅致,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同时,通过图形化、拟物化的界面隐喻,拉近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用户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交互方式设计要遵循认知负荷最小化原则,充分利用拖拽、滑动、点击、语音等自然交互手段,并针对不同展示内容的特点,设置与其特点相匹配的人性化操控方式。此外,在人机对话方面,应运用自然语言理解、情感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准确识别用户的语义表达与情感状态,并给予简洁准确、情感友好的智能应答与情感关怀,模拟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自然体验。
3.4沉浸感的优化
沉浸感是网络时代用户对虚拟展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互动体验追求的理想境界。为了营造沉浸感,首先要加强情境化的艺术处理。利用灯光、色彩、声音等多媒体手段,营造与展览主题相呼应的历史情境和艺术氛围,同时配合逼真的场景实景再现,使用户能够全身心投入展览叙事情境之中[5]。其次,应注重多感官体验设计。通过综合调动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利用栩栩如生的影像、悦耳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解说,甚至是可调控的温度、逼真的触感等,融合创新性的感官模拟技术,多维度地展现艺术档案的魅力。再次,增强虚拟展览的社交互动性也是提升沉浸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支持用户在线交流互动,引入角色扮演、协同探索等社交形式,增强用户之间的群体认同感和社群归属感,实现文化共享和智慧碰撞的深层次体验。最后,个性化虚拟形象的塑造也是营造沉浸感的有效手段之一。为用户定制专属的网络分身,并根据用户特点智能推荐与展览主题相匹配的虚拟装扮,让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代入展览角色或情境中,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档案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朱兰兰,王晓霞,王倩楠.档案虚拟展览的策划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以馆藏中福公司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2(2):144-150.
[2]黄霄羽,田宁宁.民间艺术档案的概念解读[J].山西档案,2019(3):18-22.
[3]廖一洁.基于博物馆视角对档案馆展览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8(3):77-80.
[4]王博.红色档案展览用户满意度评价研究[J].山西档案,2024(3):67-70.
[5]户金.基于视觉传达理念的档案展陈设计重构[J].山西档案,2024(3):186-188.
【基金项目】郑州市社科联项目“数字媒体艺术视野下提升郑州城市文化形象研究”(项目编号:JX20200766)。
【作者简介】梁亮(1986—),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