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烟霞第一城”美誉的仙居,是台州山水胜景的代表之地;
扼守台州西大门的仙居,东靠临海,北接天台,西邻缙云,南通永嘉;
“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达77.9%,群山环抱,奇峰突起,有109座千米以上的高山,怪不得连太白都要梦吟“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神仙居古称天姥山);
怪不得古人赞其“天台幽邃,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
台州母亲河的源头—永安溪穿城而过,使得仙居的仙气从山头云端漫向地表四野,让这里孕育出大片原始森林以及闻名江浙沪的清冽玻璃水质;
更别忘了那颗在夏天令人垂涎欲滴的杨梅
神山秀水,风景独绝
钟灵毓秀,物华天宝
自然所赠予的“灵气”和“仙气”,给了这片大地得天独厚的滋养,山再多也阻止不了璀璨文明的演进和蓬勃发展;
仙居文明史十分悠久,7000多年下汤新石器遗址,和良渚、河姆渡一样为古越文明及中国文明满天繁星般的源头和佐证;
1600多年立县史,更获得皇家认证—宋真宗赞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遂得名“仙居”;
据《仙居县志》和其他史料记载,从晚唐项斯第一个中进士开始,到清代末年科举制废除,仙居科举入仕者达1091人。人杰地灵,文风鼎盛;
仙居有两种极致
山水的极致在于,大片火山流纹岩所塑造出的险绝多变、鬼斧神工的奇景;
而另一种极致,是这个“百工之乡”,在聚落、宅居、雕刻、非遗无骨花灯等营建钻研上的精益求精;
所以在群山万壑,烟霞纵横中,有仙之人兮列如麻;
更有点缀其间的一座座村落,所代表的中国传统耕读人家、山水田园画卷,里头天人合一的生存之道,是家传百代的诗书礼仪、传统文化宝库;
仙人向往
宜人宜居
仙居短短的一天半游历,算是近年来强度最大的一次,在盛夏时节寻访三座形态迥异的古村落,体验高山之上的碧水寒潭,徒步去往华东香格里拉,并在诸神群仙会集的山壑中收关;
仙居内容太多,所以分上下两篇,这篇带来两座独特古村;
在名气上,高迁古村是一座十分小众的古村落,以其体量巨大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以及繁复精细的雕刻技术,被业内专家称为“江南(古民居)博物馆”;
古村位于永安溪中游平原东南隅,毗邻台州著名景区神仙居,南傍老鹰嘴山和景星岩,西临白水溪,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古村历史】
始建于南宋年间,但那时的村址在现址北面1000米处;
后为躲避洪水侵袭,迁居高处,定名“高迁”;
村落按照北斗七星排列,古村至今保存有七星塘;
现存村落格局为清乾隆至咸丰年间;
吴氏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仙居从古至今声名显赫的巨族。仙居吴氏自始祖吴全智迁入迄今1000余年,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据《吴氏宗谱》记载,仙居吴氏在历史上,出过进士60人,解元4人,举人16人。其中,唐光化元年(898年)至宋景炎戊寅(1278年)这380年间,入谱男丁共428人,就出了32名进士,时有仙居吴氏“科第甲江南”的荣称。
这些历史名人中包含了北宋龙图阁大学士吴芾、南宋左丞相吴坚、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等;
而高迁吴氏据说是无锡梅村吴氏一族迁居而来;遂成本地望族;
高迁古村依照太和殿模式,相继建成六叶马头四开檐“三透九门堂”楼房11座{目前开放7座},古宅27座、古戏台、古街一条、古井二十多口,历史建筑110多处;大多是明清时期建筑;
上述就是关于高迁古村的网上查到的大部分资料了,但在实地走访拍摄中,对于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的记录以及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多了许多深度了解;
高迁是免费的古村,村子入口处,一溪环绕,三座小巧的石桥架于其上,大门内外都有当地人在贩卖土特产,而进去的第一眼就被华美夸张的流线形民居飞翼而吸引,这样的弧度也只能是在江南看得到了;
这座“活着的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共计开放7座古宅院,分别是新德堂、里慎堂、省身堂、慎德堂、日新堂、余庆堂、和善堂;
新德堂
省身堂外部
内部
雕刻多为狮子图案,以东为尊,东大西小,东边雄狮踩球,暗喻威震辟邪;
西边雌狮抱小狮,暗喻后代延绵不绝;
其他还有北门“三娘教子”的浮雕以及侧窗上蝙蝠利于莲子、琴棋书画的图案;
雌狮抱小狮
雄狮彩球
还有人居住
另一座【慎德堂】建于清代,是高迁古民居精华代表之一,是村落中心;
表现了一个耕读世家及村落的美德及愿景;
而另外一座【日新堂】,于边上的积善堂、余庆堂合为“三透九门堂”,见于清朝,为盐商吴熙连建造,宅院两扇门都完整的太极八卦图;
三透九门堂
室内的牛腿雕刻精细之外,有含义颇丰:东边牛腿南极仙翁,意为送寿仙翁;西边则是老子骑青牛,寓意紫气东来;
送寿仙翁,紫气东来
鹿,通“禄”,中国瑞兽
中间九狮足底全部镂空,是中国古代雕刻技艺的最高境界——“立体透雕”;
时光穿越百年,屋檐上倾泻下的夏日灼灼眼光照在这个精美的木雕上,美的是那么梦幻却又那么真实;
立体透雕
而堂内的一扇八卦窗,八卦周围还有四个花瓶和中国结,寓意“四平八稳”;
想来是经商的主人既要生意顺风顺水也要家人和宗族安稳绵延;
余庆堂之名则出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德行善之家,恩泽蕙及子孙;
余庆堂
上述仅仅高迁部分古民居的营造技艺,每一个雕刻上的纹饰都有寓意,每个名字都包含着传统文化渊源;还在古宅中看到清光绪年间、宣统年间的匾额;
高迁古村是真正的黄发垂髫,怡然自得,而古村的价值与特殊性更在于他并非是冰冷的封存式的文保单位,也不是高调充满商业气息的景区,一座座古宅之中仍有居民居住(虽然以老人居多),想来随便一位,祖上就是高官或者名士;
我在某个古宅里询问了原著的老年屋主,这里会不会拆掉或者大肆开发成商业景区,老人说这么宝贝的东西拆肯定不会拆,大开发也没有更多的商业价值;
虽然走过一些古村镇,中国大地上也有许许多多诸如高迁这样的扫地僧级别的古村,但高迁确实走过的聚落民居里,记录最为详细和深入的;
但纵然如此,也离专业的乡村田野考察还差的远;
对于有价值的传统村落总莫名的喜欢,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乡愁所在;
中华五千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密码,不在庙堂之高,不在高厦之广
而在这般星散在大地上的村落群;
纪录片《中国村落》中概括到,任何一个地方及聚落的建筑规划,“环境决定格局、形式追随功能,金钱影响规模,文化提升品位;”
高迁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中国江南式村落代表;
而且在中国封建社会国权不下县,县下为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
这个伦理就是将儒家经典为核心依据;
高迁一座座用论语及周易命名的宅子,充满了中式古典意蕴的雕刻、建筑营造理念。无一不是天人合一的和谐之道和诗文传家的结合与传承;
高迁有致仕也有从商者,都说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耕读礼义,传家万代;
而中华大地上一座座这样的宅居、聚落所形成发扬的家风,更塑造了一个民族一个大国的国风;
万幸,如此古建瑰宝,如此完好的保存在浙江,仙居这片土地之上;
距离高迁没几公里的永安溪畔,藏着这么一个“千年铸就,骨色相和,物华天宝”的独特地方——【皤滩古镇】;
如果说高迁是仙居低调一类的古村代表,那么皤滩就是闻名遐迩的金制名片了;
路上的夏日美景
【区位优势】
皤滩始建于北宋的千年古镇;水陆交汇之地,为永安溪五溪汇合点,也是通往浙西的苍岭古道的起点;
tip【盐瓷古道】小知识:皤滩是古代浙盐进赣的必经之路,盐在台州宁波温州制好后,经水路至苍岭古道改走陆路,经丽水、金华、衢州最后到达江西景德镇;
镇子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存完整的商贸古镇,2公里的“龙”型古街由鹅卵石铺就,弯曲有致;有“盐路明珠、儒家之源”之称;
唐宋元明清
从古看到今
作为传承千年的民俗民居活标本,,街两旁店铺、码头、客栈、戏台等一应俱全,尚存有古建筑620余间;
重点推荐:陈氏宗祠、胡公殿、何氏里门堂、“元利店”古宅、春花院(古妓院)、桐江书院(在隔壁的古村,宋大理学家朱熹曾送子求学)
陈氏宗祠
宗祠内的古戏台
当然古镇的无骨花灯也十分出名,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全身没有骨架,全部用纸拼合而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并登上了邮票;
“临海的城,仙居的灯,黄岩的乱弹呀呀声”,说的就是无骨花灯;
非遗,无骨花灯
这么个浙东看点多多的名镇,却进去体验一般,除了恢弘的陈氏宗祠以及花灯博物馆让人眼前一亮,街巷里许多地方都在修葺翻新,大多都是门户紧闭的状态,也没能切身体会当地的民俗民风特色;
著名的龙形古街
30元的门票也颇为不值得;(后来才发现,出口处进去就不必买票的;)
倒是村外那一湾碧水——永安溪,在夏日的天然色调下,显得世外桃源一般明净和安逸;
古镇出入口
除了飞渡的野鸟,更有不怕酷暑、“闲来垂钓碧溪上”的野钓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