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河南上蔡县郭庄楚墓,堪称墓葬防盗百科全书。盗墓贼惊呼,走过最长的路就是郭庄楚墓的‘套路’……”镜头前,一位扎着马尾的俊俏姑娘正在讲述着墓主人和盗墓贼斗智斗勇的故事,寥寥数语就将看似平平无奇的一座墓葬背后的玄机道破。
快时代的“慢”科普
水星将考古和拍视频结合的想法,源于一次博物馆之旅。当时,水星正在浙江省博物馆参观,聚精会神地欣赏着镇馆之宝“唐彩凤鸣岐七弦琴”,旁边一位妈妈突然对孩子说:“你看,这把琴叫竖琴。”
事实上,这是一台有着1300年历史的古琴,由唐代制琴名师雷威制作,背面龙池两侧刻有行书题款。
博物馆为了便于观众看到两侧的精致细节,才将琴竖立起来,却被这位家长误读了。
一件件文物被“叫醒”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她致力于传递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摆在玻璃柜里的文物很难带给人深刻的感受,当我把背后的故事传递出去,就能让观众与其产生连接。”
将晦涩深奥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趣、接地气,不仅是水星做科普视频的目的,也是博物馆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博物馆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变。官方也有很多自媒体创作者,都在用更新颖活泼的形式,结合最新的科技手段,让文物更加贴近观众。”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一件件陈旧的文物被“叫醒”,焕发出新的生机,千年的古老文明在这里与现代社会交汇。
“女孩子为什么学考古?”
水星见过不少人对考古学充满类似的误解。事实上,她最初也是一枚“考古小白”。8年前,她在吉林省吉林市读高三。因为高考分数不算低,父亲建议她报考名校考古专业,这一提议让全家人眼前一亮。于是,她选择了中央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慢慢地,和考古的缘分越来越深。
彼时,考古学是小众、冷门的学科,水星却逐渐在其中找到了自我。在朋友眼中,她是一个“中度社恐”又比较内向的女孩。“我平常的兴趣爱好就是逛逛博物馆,看看展览,基本上每周都会去。”她喜欢面对面与文物“交流”,不需要言语,只需要人去感受、了解和还原。“在学术研究和日常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与千年文明相遇的那种奇妙乐趣,以及让尘封的历史重新焕发光彩的成就感。”
即使成绩非常突出,水星还是避免不了质疑的声音。“女孩子为什么学考古?”一些听完她自我介绍的陌生人,常会发出“灵魂疑问”。
“很多优秀的考古学泰斗一直激励着我。”水星对记者说,“比如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老师,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院坚持工作40余年,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文物事业。还有很多七八十岁仍然奋斗在考古一线的专家学者,比如李毓芳老师,不仅坚持下田野,还亲自指导了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工作。”
耕耘考古8年,水星深刻意识到这一专业存在的意义,即公共性和时代价值。从考古所涉土地、文物,到资料信息、理论技术,再到文物和古迹遗址保护,都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一些年轻网友的留言成为水星的动力之源。“有很多高中的网友私信我,说对考古特别感兴趣,希望以后能为这一事业出一份力。”
未来如果有机会,水星最想去中东新开放的大埃及博物馆,亲眼看看木乃伊,还有图坦卡蒙宝藏。她期待带着更多网友去往世界各地,推开一座座博物馆大门,发掘人类历史更深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