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一缕明媚春晖研古今千年智慧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20202021学年下期“行走的课堂”第一次外出研学

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把猜想落实行动,把探究付诸实践,在博物馆一眼千年,在都江堰躬身钻研……

春天的脚步驱散了往日的阴霾,温暖的春风轻抚着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发。

4月9日,伴着绵绵细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两校区七八年级共1000余名师生整装出发,带着各自的研究课题展开了一次精彩的研学之旅。七年级以博物馆课程为主,两校区一共22个选题29个小组,17个研究场馆,八年级以都江堰-青城山课程为主,一共21个选题27个小组,11个研究场馆。让我们跟随各个课题小组的脚步,一起感受七初“行走的课堂”的魅力吧。

七年级博物馆课程博物馆文物3D模型制作及保护研究——走进三星堆博物馆

“博物馆文物3D模型修复及保护研究”课题组的同学们在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参观并探索三星堆遗址,走进古蜀,了解古蜀文化的历史渊源,近距离感受古蜀文化的神秘、神奇与独特。

食味人间——探寻老成都的美食文化

成都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七年级两校区“食味人间——餐桌上的文化之旅”研究小组走进了成都博物馆和宽窄巷子,走街串巷,去探寻老成都的味道。

聚落发展研究——走进金沙遗址和成都博物馆

两校区聚落发展研究小组,带着研究课题走进了金沙遗址、成都博物馆和成都市规划馆,去探寻人类的迁徙之路,感受曾经辉煌的文明,亲身感受考古现场,完成了手工沙盘的制作,用超轻黏土还原了古蜀国人们生产生活祭祀的面貌。

诗与成都——探寻杜甫草堂

古老成都,繁华成都,诗意成都,穿过春日细雨蒙蒙,研究小组的师生来到诗圣杜甫结庐而居的地方去探访千年的诗魂。

几竿修竹,一树梅花,竹篱花径,红墙相夹,流淌着千年诗韵的浣花溪流,浸透翰墨芳香的大雅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的杜甫草堂给了诗人庇护,诗人把满腔的热爱,把一个时代的梦境,装订在诗歌里馈赠给成都。

时空流转,少年们捡拾风雨中的落花与枯枝,在心中勾勒一幅又一幅诗的画卷。“花径不曾缘客扫”“黄四娘家花满蹊”……

站在千年后的细雨中,高唱着那个时代的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们的声音,是否穿过这绵长的细雨,同一个伟大的灵魂取得更长久的联系?

探寻古文物中的图形之美

文物中的图形之美透着古人的智慧,天环校区“探寻图形对称之美——走进中国古文物”研究小组走进了金沙遗址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在文物中探寻图形的对称之美。

让世界听我说——争当博物馆英语志愿者

成都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来成都旅游的有很多的国外友人,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让世界听我说——中国文物之美”研究小组走进四川省博物院,做起了英语志愿者,给来访的外国友人讲述成都的文化和历史。

穿越汉唐——走进四川博物院

天环校区七年级“穿越汉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走进四川博物院研学。文物古朴无声,沉默地展示着历史;讲解精彩纷呈,生动地诉说着故事。参观了四川博物院之后同学们又来到了蜀锦织绣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四川蜀绣的历史脉络。

大熊猫生活习性研究——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两校区大熊猫研究小组来到成都大熊猫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根据小组研究小课题,他们有针对性地对大熊猫的行为进行观察,展开讨论。同学们还查阅了博物馆内有许多与熊猫有关的文字资料,同学们通过阅读、互动游戏、体验等,对大熊猫的习性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中国武术兵道——走进四川省武术协会和迎宾路小学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未练过武术的七年级孩子们走进了四川省武术协会体验什么是短兵器实战技术,到迎宾路小学交流武术学习。

客家文化——走进洛带古镇

客家文化研究小组来到成都富有客家文化气息的洛带古镇,特有的建筑文化、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扑面而来、夺人眼球。同学们分为六组,各自聚焦小组研究主题,根据开题报告的阶段性计划进行入微观察。同学们分工明确,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拍照、文字记录等,为后期进一步进行研究做好实地考察准备。

中国陶瓷美学研究——走进邛窑遗址公园

天环校区中国陶瓷美学研究课题组的师生们,在邛窑遗址公园展馆了解到邛窑的发展,“邛三彩”、“省油灯”、“釉下彩”等代表性器型及制作工艺。同时,考察了发掘出的古代烧窑遗址和研究运输陶瓷的最佳水运路线。

同学们来到陶瓷制作体验馆,学习陶器的制作,了解和体验了陶瓷制作中拉坯的技法,每位同学都独立完成了一件作品。

非物质文化保护现状研究——走进道明竹艺村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编,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竹编工艺,现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锦城校区七年级同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走进道明竹艺村,体验竹编的艺术,在编织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川剧艺术初探——走进川剧博物馆

川剧作为世界非遗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民间艺术。锦城校区川剧艺术研究小组的师生们带着研究课题走进了川剧博物馆。同学们参观了戏曲道具、欣赏了精致的戏服,开拓眼界的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川剧的了解。

音乐的创新与演绎(一组)——走进大邑天府花溪谷和安仁古镇

音乐的创新与演绎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走进了大邑天府花溪谷,欣赏并接触了清幽且仙气十足的自然风光,在安仁古镇感受了浓郁的民国气息,欣赏了民国风情和艺术。

音乐的创新与演绎(二组)——走进成都歌舞剧院

两校区音乐的创新与演绎课题小组舞蹈团,走进了成都艺术剧院,观摩了歌舞剧《努力餐》的排练,且得到了歌舞剧排练导师对本小组所准备的舞蹈的指点,在音乐与舞蹈中体验美、创造美,陶冶情操。

古代陶瓷研究——走进四川博物院

锦城校区古代陶瓷研究小组走进四川博物院,探寻古代陶瓷的魅力。

八年级都江堰-青城山课程

都江堰灌区水质变化分析与水质保护策略研究

都江堰对联文化研究

清明节后的都江堰,细雨霏霏,微风习习,天环校区都江堰对联课题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南桥到伏龙观,从二王庙到玉垒山,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一副副很有意思的对联让同学们纷纷驻足观看,拍照,诵读欣赏。

都江堰美食文化研究

都江堰美食文化研究小组在导师们的带领下,来到了都江堰,开展都江堰美食文化研究。同学们兴趣十足地参观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按照预先拟定的研究课题分组,开始了都江堰美食文化研究之旅。寻找美食、观看制作过程、参与制作、品尝美味、做笔记、拍照片、录视频,绘地图,同学们兴致盎然地完成了每一项研究工作。

听见都江堰——都江堰文学地图研究

走在都江堰离堆公园的中轴线上,同学们的内心一下就丰富了起来。道路两旁的历史名人的塑像,静静的述说着曾经的故事。听着老师专业熟练的讲解,感受着都江堰的文化。

带老外玩转都江堰——都江堰国际文化交流研究

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吸引着广大的外国友人前来参观。都江堰国际文化交流小组的同学们用英语向世界传达着中国的文化。

用数学的方法间接测量古建筑的高度研究

古建筑的高度如何测量?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小组的同学们用各种数学方法实地测量古代建筑的高度,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生活中去。

人工智能体验——走进腾讯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体验小组走进了成都腾讯大厦,参观腾讯科技展厅,体验工程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学习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

冰雪项目初体验——轮滑冰球

冰雪项目初体验研究小组来到了熊猫舰队俱乐部开启了一天的冰雪项目体验活动,同学们在教练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上午艰辛的训练,体验冰球的技巧。在下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比拼,赛场上的同学们如猛虎出击、奋勇拼搏,完美地体现出了轮滑冰球的体育精神。

蓉城红迹——走进红军革命根据地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蓉城红迹小组终于抵达了邛崃市红军长征纪念馆。师生们真实地感受到:工农红军战士虽然物质条件极其艰辛,但他们有理想、有大格局、有家国担当,“中国先进力量的代表”这个称号他们当之无愧。

石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一处废弃的寺庙,一旁的红军亭里收集了很多红军遗留下来的标语石刻,彰显中国工农红军的坦荡与胆魄。

江育锦城,水润天府

“江育锦城,水润天府”研究小组的师生们以滨水景观和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为研学主题。同学们先到成都城市规划馆参观,了解成都厚重的历史,对成都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下午,师生们又冒着细雨来到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示范工程之一鹿溪河生态公园,用双脚的行走来感受生活在一座公园城市,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都江堰水利工程及水利建设的应用研究

天环校区“都江堰水利工程及水利建设的应用”研究小组和锦城校区“都江堰工程重力坝和非重力坝对地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来到都江堰核心区域进行实地研学,进入景区由宝瓶口逆江而上。在飞沙堰,指导老师讲解了该处利用地形对物理中离心现象的应用,在鱼嘴处,指导老师又对内江、外江以及冬天、夏天,两个四六分作了详细讲解。下午分为四小组完成都江堰工程的模型制作,各小组都做出了很漂亮的模型。

青城山生物多样性调查

青城山生物多样性调查小组全体成员前往青城后山进行研究调查。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沿途寻找、辨认植物。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研究内容分工合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寻找目标植物、辨认植物、采集标本。老师指导学生采集标本,观察水蛭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定向越野——青龙湖竞技

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来一场定向越野赛,让生命在奔跑中律动。天环校区八年级定向越野小组来到美丽的青龙湖,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竞技赛。

青城山道教宫观建筑特点研究

八年级青城山道教宮观建筑特点研究小组前往青城山展开研究学习。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造访了青城山著名道教建筑建福宫、上清宫、老君阁。同学们结合前两课时的文献调查认真严谨的记录青城山道教建筑特点,感悟宗教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建筑细节、部件、纹饰等对道教文化的体现。

成都桥梁的研究与设计——走进都江堰

桥梁有哪些结构?古人是如何造桥的?桥梁对成都经济的影响几何?带着这些问题,成都桥梁的研究与设计小组走进了都江堰,展开了他们的研究。

古今时代变迁中的职业探索

天环校区“古今时代变迁中的职业探索”研究小组走进成都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开展实地研究,感受文物之美,穿梭古今,与古代先人开展跨时空对话。在成都博物馆内,同学们了解到了成都平原从古至今的时代变迁以及不同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在四川博物院内了解了四川瓷器的发展演变,精美绝伦的瓷器、巍峨的宫阙和精美的石雕艺术都令同学们驻足围观、流连忘返。

结语

行走的时光虽然短暂,但老师和同学们的探索研究才刚刚开始。同学们带着研究数据回到学校,将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深入研究,总结研讨,为第二次外出研究学习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更多未知的探究和乐趣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和体验,期待下一次的行走。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邮政编码:610041

THE END
1.徐州三件“宝贝”入选《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五年级上册教即将投入使用的《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是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的系列教材,在这套教材中,博物馆里的“文物”成为同学们观察和感受美的重要材料。在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收录了来自徐州的三件文物,玉器“玉璜”“组玉佩”和汉画像石“鱼车出巡”。 http://www.huaihai.tv/folder7147/folder7265/folder7268/2023-02-01/4i1LmP5L52f8SHf9.html
2.立小?博物馆课程我在博物馆里画文物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实践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是今年的主题。为了培养立娃们的爱国情操,增强对博物馆的热爱,提高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石家庄私立一中附属小学组织开展了形式丰富的“走进博物馆 感悟历史传承”系列活动。 博物馆里画文物 http://slyz.net/html/xxb/xnxw/5245.html
3.人美社推出文物之美系列教材深掘中华历史文化之璀璨激发儒家文化《文物之美》系列教材:探索中华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 在13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北京举行了《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系列教材的首发仪式。这套教材旨在通过审美角度来描绘文物特色,挖掘其价值,将文物之美与中华历史文化融合,让青少年从中感受、探索和创造美,同时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https://www.mssso.cn/min-su-wen-hua/435515.html
4.探寻文明之魂感受文物之美——初二年级走进国家博物馆探寻文明之魂 感受文物之美 碧海熏风,夏意浓稠。六月十二日下午,我校初二年级的学子们来到国家博物馆开展七个一实践活动。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北京市“七个一”活动的工作方案》,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实践学习,让同学们更深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I2NDY2OA==&mid=2666451915&idx=1&sn=dec9b522b4ea3b68bfb9bdb63a7ed02e&chksm=8072342e0df4eb9fc7b2a8f7f051645a1e077ba9c903be1e89a15b55b257a7251eac4f2817b6&scene=27
5.五星新闻—综合性信息权威门户网站《文物之美》系列教材出版 探寻中华文明智慧之美 《文物之美》书影。人民美术出版社供图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刘颖颖、实习生艾雨萌)10月13日,《文物之美》新书发布会暨人美美育之声系列活动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举行。《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并组织出版,整套教材共20册,http://www.wuxingnews.com/h-col-119.html?_reqArgs={%22args%22%3A{%22id%22%3A%22119%22%2C%22m1790pageno%22%3A101}%2C%22type%22%3A20}
6.南湖实验中学博物馆课程“踏生物多彩之路,寻生命起源之根博物馆是一本博古通今的大书。走进博物馆,不但可以领略文物之美,还能丰富历史底蕴,感受脉脉相承的中华人文精神……为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寻、自主研究等综合能力,长春南湖实验中学打造了博物馆课程。 无边界的博物馆课程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时空的无边界,从课堂到课外,从书本到https://museum.nenu.edu.cn/info/1014/5207.htm
7.寻根临安社会实践活动成员:陈一怡,姜怡萱,盛茗,俞烨 2019年8月13日,清晨的第一缕太阳照亮了沉寂的黑夜,金色的光芒洒向中华沉睡的吴越大地。 尘封在过去岁月里的文物,现在的今天,终于在临安博物馆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百姓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生老病死。 https://www.meipian.cn/2dadmhq5
8.寻找文物触摸历史——省博物馆开展“博物馆里来寻宝”社教活动作为值得信赖的知识来源,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闲暇时间走进博物馆,通过文物和展览来了解历史、学习文化。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2023年11月青海省博物馆针对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兴趣及参观体验,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四场“博物馆里来寻宝”社教活动,共有100多人参加,让参与者在实践体验中感受青海深远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20474.html
9.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0篇)在互动体验区,我参与了一项名为“模拟考古发掘”的活动,亲手用小铲子挖掘模型土层,寻找“文物”,这一过程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让我对考古工作的艰辛有了直观的认识。 四、实践感悟 通过这次博物馆之行,我有以下几点深刻感悟: 历史的连续性与多样性:博物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片段,它们串联起来,构成了人类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1636279.html
10.高中美术公开课教案走进博物馆湘美版.doc高中美术公开课教案 走进博物馆湘美版.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PAGE2/NUMPAGES2 《走进博物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2、学会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 3、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28/6132140230005134.shtm
11.走进博物馆感受文物魅力5月15日,在淮北市博物馆展厅,讲解员为学生讲解文物知识,讲述文物故事。“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组织学生走进淮北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文物知识,感受文物魅力。5月17日,大批参观者走进芜湖市繁昌博物馆,参观丰富多彩的藏品,学习知识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5/18/033059200.shtml
12.转发丨暑期成都博物馆课程——古蜀器皿探究为什么书香选择带着孩子们走进成都博物馆,为什么选择“器皿”作为孩子们文化探究的起点? “ 人文化成,物为载体, 游目之际 感受先贤雅士的手泽余温, 器皿凝结着历史风霜,记载着蜀地人民的文明脚步。” 书香希望这样的课程能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可以是推动我们思维的工具,更是我们探索世界,感受人文艺https://www.cdmuseum.com/xinwen/202109/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