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打造公众“身边的博物馆”,开放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发布会,介绍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与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关强表示,国家文物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文物系统保护全面加强,“应保尽保”理念渐入人心,文物安全状况持续向好;文明研究阐释不断深化,进一步深化了对古国时代文明内涵的认知,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文物传承利用成风化人,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开放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让公众近距离感悟中华文明;人文交流合作影响扩大,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文物治理能力切实增强,汇聚起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据介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推进,截至9月23日,已复查25.3万余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已调查1.8万余处新发现文物。“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十四五”期间990余项主动性考古项目有序实施,将进一步深化考古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各方积极推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加强文物督察,有力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9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0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遗产4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与管理取得一系列重要工作进展。土遗址、丝织品、壁画等文物保护关键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文物科技作用日益凸显。

如何应对“博物馆热”问题

这些数据都说明,公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博物馆从业人员,接下来我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

首先,要扩大优质文化的供给能力。其实“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博物馆“冷热不均”的问题,如何让博物馆热得均衡,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会继续统筹不同类别博物馆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布了新一批央地共建重点博物馆名单,对这些大馆,我们会引导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等方式,把优质的文化资源直接送到基层。同时,我们也会开展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指导4000多家中小博物馆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大家提供更多选择。

再次,积极拓展服务形式,打造公众“身边的博物馆”。我们会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发展“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策展新模式。同时,我们通过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打造流动的博物馆,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公众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博物馆“生活圈”,打通文化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

怎么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

关强针对文物活化利用的问题作出回答。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持续加大文物的保护宣传,当前各个领域工作也都有了新进展。国家文物局推出了两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21个省市县为创建主体,激发了改革创新的活力。此外,我们还有百余条文物主题游径,串联了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风貌。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公众考古等举措,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近文物、走近遗产,既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人民精神力量。特别是在深化文物价值阐释传播方面,我们深入推进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将文物资源转化为媒介资源、教育资源、公众资源,以文物传播推动文明传承。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实现了三个推动。

开放文物资源,推动让文物“活”起来。我们加强与中央媒体、地方媒体、行业媒体、商业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沟通,会同全国两百多家文博单位建立文物宣传传播矩阵,加强对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研究成果、重要展览展陈的信息发布,提供多样化的文物宣传内容供给。刚才我们有的同志也介绍到了,像故宫的“数字文物”产学研应用体系、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丝绸之路数字文物共享平台等各地创新实践案例,这些案例也获评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盘活文物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共同讲好文物故事。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让文物“热”起来。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何以中国盛世中华”系列网络宣传活动、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活动等,组织“当一天普查员”“文物保护看基层”等主题宣传活动。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等举办了多场新闻发布会,组织各地开展7300余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

打造精品节目,推动让文物“亮”起来。我们与有关媒体单位联合打造《国家宝藏》《中国考古大会》等大型节目,推出《文博日历》《文物说节气》《中国考古大讲堂》等新媒体产品。就在上个周末,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寻古中国》双双荣获第28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大型节目《帛书传奇》也举行了启动仪式。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受众,特别是青少年能够通过这些文物阐释传播作品,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我认为,博物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群众身边的博物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非国有博物馆同样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物的教育普及和社会融合,更是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旅游业的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也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文化工程。

多年的收藏行业实践,我深知,非国有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和展示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文物活起来”理念的关键一环。民间收藏和非有国有博物馆通过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各类文物,使这些沉睡的历史记忆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同时,非国有博物馆还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让文物与公众产生互动,使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民间收藏以及非国有博物馆通过收藏保护各类文物,有效防止了文化遗产的流失和破坏。(作者系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所所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刘一田)

THE END
1.河南博物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每天9: 00--17: 00 16:00停止入馆,17:00闭馆。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年实行周一闭馆。 预约订票 实名制预约免费参观 参观须知 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交通路线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8号 活动预告 最新活动预告 展 见证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 https://www.chnmus.net/
2.河南博物院澎湃新闻东魏李氏合邑造像碑:研究法华邑义组织的实物丨河南博物院 瑞视觉2024-11-09 00:10 彩陶双连壶:五千年不变的情谊丨河南博物院 瑞视觉2024-11-08 00:26 逛博物馆,寻文化“根”丨河南博物院 瑞视觉2024-11-05 01:02 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丨河南博物院 https://www.thepaper.cn/tag/723788
3.走遍中国看河南老家河南名不虚传走进河南博物院见证奇迹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本馆坐落于河南郑州农业路中段,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09年入选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 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https://www.hntv.tv/news/0/1853588731622088705
4.央媒看河南丨河南:各大博物馆集体“嗨”起来央媒看河南免费欣赏的华夏古乐、阵容强大的专家团现场义务鉴宝、零距离观摩并能亲手尝试的文物修复……“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河南各大博物馆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向民众发出盛情的文化邀约,让博物馆变得亲和而可及,文物变得鲜活而有趣,让前来参与的“博物馆发烧友”们过足瘾。 https://m.henan.gov.cn/2024/05-19/2995602.html
5.国家博物馆有多少河南文物国家博物馆有多少河南文物。金锭是古代值钱的流通钱币了,一样平常都是银元宝和铜钱为主要流通钱币。。金锭有锭和赤金锭两种,有十两、50两和100两三种重量。 金元宝(goldcoin)其外文意思等同于金币,属古代流通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外,早在唐初开元通宝年间,民间就有取其硕大、珍http://www.shoucangyaji.com/guwan/139065.html
6.河南博物院1949年11月,国民政府将存放于重庆的原河南博物馆文物中的珍贵文物5119件,图书1450套(册)装38箱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部分文物藏品一起运往台湾,后成为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主要藏品,其余30箱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接管。1949年11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厅厅长乃生兼任馆长,开始组织人员,整理文物、展室,修缮房舍、设施,进行https://baike.sogou.com/v154572.htm
7.河南省文物类博物馆名录(60个了)新密市打虎亭汉墓(两座东汉墓,石刻画像和壁画) 新郑市博物馆(郑韩故城文物)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遗址) 郑州市博物馆(中原文化) 郑州商城(商代中期都城遗址) 河南博物院(中国十大博物馆之一) 郑州黄河博物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文物) 郑州郑王陵博物馆(春秋文物) 登封市中国天文博物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177443
8.河南博物院实用(12篇)10月1日,为了庆祝国庆,我爸爸妈妈和哥哥,一起去河南博物馆参观。 在家里我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去河南博物馆参观?”爸爸妈妈说:"为了让你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参观文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们全家兴致勃勃来到了河南博物馆。 https://www.ruiwen.com/zuowen/henan/7732410.html
9.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博物馆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三门峡等地的考古发掘,其中以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石刻造像等具有特色,镇馆之宝?包括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等。博物https://www.maigoo.com/citiao/59150.html
10.河南博物院里的新密文物走进河南博物馆 去看看咱们新密的文物 河南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主展馆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E3OTQyMA==&mid=2651557475&idx=3&sn=beae13a8dd4fa28bb08fa9511367477a&chksm=bd4659908a31d0862f48a9693261e56d3eed58920f56eff0066505fd3ac5e75fd71dd8e5dfba&scene=27
11.走进河南省博物院,亲密接触十大镇馆之宝——顶端新闻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北宋时期文物,国家国宝级文物。目前收藏于河南博物馆。 文物规格: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 汝官瓷现存传世品非常少,目前传世仅5件,所以传世即为珍品。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是中国稀世珍宝,绝世无双。 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60CD0E245B14B76BB67933E9D9203
12.河南博物院17万件文物,这九大镇馆之宝,件件撼动《国家宝藏》据统计得知,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有17万余件,这17万件文物有近一半是珍贵文物,而河南博物院平时展出的文物也仅仅近5000件。河南,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河南博物院又是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央地方共建的重点国家级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有17万余件中有九大镇馆之宝,分别是贾湖骨笛、杜岭方鼎、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05/14/73933470_965297080.shtml
13.参考文物丨河南省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天下名瓷,汝窑为魁。”在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河南不但独占其三,而且汝窑位居魁首。因汝瓷稀少,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先生曾言“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在民间,更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件)”之说。 https://zt.dahe.cn/2024/10-21/1835648.html
14.“云”端漫步河南各大博物馆足不出户沉浸式逛展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联合主办。 本次展览包括“惊世汝瓷”“考古探秘”“千年窑火”“汝地遗珍”四个部分,集中展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多年来在宝丰清凉寺汝窑、汝州张公巷窑遗址出土的精品文物 174件(组),全面展示汝州地区宋瓷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及研究成果。其中,第一部分https://hn.cri.cn/chinanews/20221129/6fc15cb3-325c-58b6-52df-f81578216b29.html
15.河南博物院展出文物5000多件镇院之宝悉数亮相田凯说,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品中,有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用鹤鸟肢骨所制的骨笛,贾湖骨笛的出土,改写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作为文物陈列与博物馆功能的一种延伸与探索,早在2000年,河南博物院就策划组建了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艺术团。“现在不只是复活了贾湖骨笛,复活的音乐文物还有打击乐器(编钟、鼓)、吹管乐器(埙、石排箫)http://www.zhld.com/content/2009-11/18/content_22901.htm
16.河南博物院每日环球展览河南博物院建于1927年,是一座国家级大型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大部分馆藏文物来自20世纪初淅川、洛阳、三门峡、辉县、新郑和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数量超过17万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和玉器最具特色。历史· History1923年河南新郑地区村民在打井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经军政当局组织挖掘超过100件青铜器,这批https://art.idai.ly/museums/z03c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