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就有中外贸易、文化往来,在当时语言交流中,尤其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进行英译时,难免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也产生了新生的英语词汇,英语在17世纪以前总共借入、派生了shantung(山东绸)、pekin(北京宽条子绸)、silky(丝绸的)、silkiness(柔软光洁)、china(瓷器)等几十个新词(汪榕培,常骏跃,2001)。同时,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哲学著作也由于汉藉英(外)译而得到传播(马祖毅,任荣珍,2003)。于是,中国英语应运而生。葛传槼(1980)先生首先提出了“中国英语”这一概念,此后许多国内外学者专家开始对中国英语进行各个角度的研究。
当今全球一体化进程,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方面,也体现在反映文化的语言方面。当代,汉语越来越得到全世界的亲睐,成为全球第一大语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英语不仅仅是掌握一门外国语言,更重要的是利用这门语言传播汉语文化。随着中国活跃在全球各领域,中国特色词汇层出不穷。英译时,受中国政治、经济词语影响,英语随之出现与之指代基本对应的词语,例如:DengXiaopingTheory(邓小平理论),theprincipleof“onecountry,twosystems”(一国两制)等,由于国家有专门的机构来修定政治用语,中国政治用语的英译基本能做到一致。那么,其他方面呢?缺乏一定的文化交流语言监督机制,很可能会产生“百花齐放”的英译,在文化交流中必然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从社会语言学理论看中国英语,就是指中国人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语言变体,是英语在中国环境下的产物;从翻译角度看,即在汉译英中出现的一些中国特有的东西,且英语语言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内容,译者不得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借用英语语言为载体来表达想要翻译的汉语内容。
三、一项词层研究
1.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源于四种中外著名报纸:ChinaDaily(中),BeijingReview(中),Times(英)和LosAngelesTimes(美)。前两者为国内权威英文报纸,具有明显的可信度。后两者为英美国家最著名的报纸之一,能够代表其它报纸对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主流处理方式。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中国特色词语的中外处理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恰好能够反映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以及翻译问题,通过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学习汉语英译问题,为以后的新生汉语词汇找到可借鉴的方法,也更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3.研究内容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选取具代表性的5个中国特色词语,分别从译文和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并试图解释翻译背后的问题。
福娃四种纸媒翻译相同,皆为“Fuwa/Friendlies”。ChinaDaily有直接使用,定语从句、同位语、和介词短语解释。BeijingReview和Times既有直接使用,也有通过同位语解释的。LosAngelesTimes则通过直接使用、括号内解释和同位语方法解释。“Fuwa”为后期报纸的统一翻译。
风水四种报纸翻译相似,都是fengshui,fengshui,Fengshui,或者Fengshui。国内报纸大小写皆有。外媒都使用小写,即fengshui或fengshui。四种报纸大多直接使用,只有BeijingReview通过同位语,下定义,解释,括号内注解的办法解释。由此可见,越是已经接受的词语,越是会直接使用,尤其上下文中容易理解意义的。“风水”已经在朗文第五版中收录,为“fengshui”或者“feng-shui”可做名词、动词。动词用法为“fengshuiaroom/houseetc.:toplacethefutureandotherthingsinaroomorhouseinaparticularpositionsothatitisarrangedaccordingtothefengshuisystem”。因此解释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关系关系的翻译全部一致,为guanxi,前两者通过括号内利用近义词,同位语,下定义(“…is”)或使用破折号的办法解释。而外媒则只通过分词(meaning…),破折号、同位语的方行解释,形式一致性高。“guanxi”是西方人对中国特色词汇“关系”的一种解读,认为只有保留声音,才能最大程度的符合中国人对“关系”的理解。而在国际学术领域中,人们在讨论中国的人际关系时,经常使用“guanxi”,而“关”和“系”在汉语中本就是两个概念,当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词语时,更具有深层含义。关系描述的是人际网中的基本动态,是中国社会的核心观念之一。在西方媒体,用拼音的方式代表“关系”已被广泛的接受,往往指裙带关系。
4.研究结论
由上可见5个词汇在四种报纸中的译文并不完全相同,对中国特色词汇英译采取直译,尤其音译居多。音译能再现源语特色,是异化的一种体现;意译则主要为解释说明,通过文字解释和语法辅助手段完成。语法手段主要为定语从句、同位语、括号注解、还有下定义等;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则既保留源语中的声音,也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需求,并试图达到两者的平衡。这些方法的总结为以后更多的中国特色词语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结语
在全球化进程中,“外圈”与“内圈”正在不断融合,我们应思辨地看待中国英语问题。通过了解其具体情况,既可从语言学角度,又可从翻译学角度,教学层面进行深层研究。对教育而言,在翻译教学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适当了解中国英语知识,为以后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打好基础。从更深的跨学科角度来看,语言背后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中国英语的宣传和政府态度能够自上而下的使人们对它的发展重视起来,从而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学习。
参考文献:
Kachru.B.B.1992.TheOtherTongue:EnglishacrossCulture.UrbanaandChicago: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356.
杜瑞清,姜亚军.2001.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