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3年—2035年)》正式发布城市副中心一系列重点文保任务被明确

昨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入实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会上正式发布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成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十八个半截胡同等纳入保护范畴

《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中明确了城市副中心的保护重点。要保护路县故城遗址、通州古城、漷县古城等古代区域行政建制变迁的重要物质载体及其周边环境。保护大运河及沿线水工设施等运河遗存。保护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等革命史迹。保护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重大工程。保护通州燃灯塔、紫清宫等宗教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场所。保护十八个半截胡同等重点区域。保护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等近现代建筑遗存。

规划构建了价值体系、保护体系、传承体系、实施体系。在全国统一价值体系框架指导下,总结凝练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四大价值主题。规划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明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要点,完善保护体系,创新传承路径,完善保护实施机制,并与国家重大战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相衔接。

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建

“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保护、传承、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伟介绍,将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提升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品质。他表示,北京按照全领域、全流域的工作方式推进重点项目,推动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以线串珠、以珠带面发展。

其中,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00余项,集成推出一批标志性项目。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万寿寺面向公众开放,路县故城遗址“一馆一园”将于明年对外开放。本市还打造了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等一批滨水空间,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建成开放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

开展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修缮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杰介绍,这次《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正式发布,对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工作提供更好支撑,我们将落实《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建设全域活态博物馆之城;继续开展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修缮,实施通州古河道考古调查;推动制定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编制《北京市长城保护规划》,启动北京长城资源信息管理及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巩固拓展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圆明园遗址保护展示,实施卢沟桥保护修缮工程。

着力推进北京历史文化溯源研究与大遗址保护。加快推进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改造并重新开放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同时建成和开放在副中心的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有序开展京津冀区域考古协作和国际合作研究。

中轴线非遗主题游受青睐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带来了游客接待量的明显增加,这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迈出的坚定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振涛介绍。

“中轴线沿线孕育和集聚了数量众多、门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核心和集大成者,也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文化旅游金名片。”徐振涛介绍,以“漫步北京”城市citywalk为品牌,市文旅局推出了包括“中轴揽胜-壮美北京”等在内的12条核心区文化探访线路,发布中轴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骑行、漫步等慢行旅游线路产品丰富,不断满足游客深度、个性化旅游需求。

2000多家上市公司出手“真金白银”回购提振股市信心

12345市民服务热线6年受理居民企业反映1.5亿件明年已确定13个问题要专项治理

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成为展示窗口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解决企业群众的“想不到”

新列车运行图昨起实施经停亦庄火车站京津城际增至12对

“多杆合一”有了全市统一标准,标识杆、路灯杆、信号杆……路边各类杆“能合则合”

THE END
1.行业之声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有关要求,组织编制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审议同意并向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报告,由https://www.cacp.org.cn/hyzs/15550.jhtml
2.202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文博好声音中国国家博物馆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日期:2023-3-7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博物馆则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博将会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支持其他博物馆的建设,带动地区博物馆发展,与他们共同策展、开展交流合作。 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03/t20230306_258163_wap.shtml
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博将推智慧展厅计划4国博将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新京报:北京市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国博会起到什么作用? 王春法:北京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我认为这个理念提得非常好,规划明确到2035年建设460座博物馆,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指标。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支持故宫博物院https://china.qianlong.com/2023/0308/7986236.shtml
4.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和国家文物局的部市合作机制,落实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出台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成立北京博物馆之城研究中心。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博物馆运行评估和社会评价机制,完善博物馆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激发博物馆活力。探索开展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分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11437429.html
5.聚焦杭州两会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助推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博物馆之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和坚持。建议设立博物馆之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借鉴北京、西安经验,以更长远的视角更开阔的格局,研究制订《杭州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专班化推进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纵深推进博物馆高质量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2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