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未来可期

2020年4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发布,提出北京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今年2月,《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260座;到2030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360座;到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博物馆成为当下无数人的心头好,“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为人们出游新现象,这正是公众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与“双向奔赴”的结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之一,就在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增强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在这方面,“博物馆之城”建设既是一个特别的载体,也是一份特别的助力。文化软实力跃升,需要持续丰厚的文化滋养,也需要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从北京奥运博物馆、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中国长城博物馆,从开创博物馆联动、“抱团”发展新模式,到鼓励以民间收藏、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小型收藏馆和展示馆建设,从构建京味文化展陈体系,到构建创新文化展陈体系,北京的文化担当与文化自觉不言而喻。

博物馆既是城市记忆的记录者,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既是城市文化的挖掘者和传播者,也是新时代城市文化的建设者和践行者。建好“博物馆之城”,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润物无声地浸润着人心,北京未来可期。

THE END
1.行业之声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有关要求,组织编制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审议同意并向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报告,由https://www.cacp.org.cn/hyzs/15550.jhtml
2.202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文博好声音中国国家博物馆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日期:2023-3-7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博物馆则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博将会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支持其他博物馆的建设,带动地区博物馆发展,与他们共同策展、开展交流合作。 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03/t20230306_258163_wap.shtml
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博将推智慧展厅计划4国博将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新京报:北京市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国博会起到什么作用? 王春法:北京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我认为这个理念提得非常好,规划明确到2035年建设460座博物馆,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指标。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支持故宫博物院https://china.qianlong.com/2023/0308/7986236.shtml
4.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和国家文物局的部市合作机制,落实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出台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成立北京博物馆之城研究中心。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博物馆运行评估和社会评价机制,完善博物馆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激发博物馆活力。探索开展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分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11437429.html
5.聚焦杭州两会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助推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博物馆之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和坚持。建议设立博物馆之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借鉴北京、西安经验,以更长远的视角更开阔的格局,研究制订《杭州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专班化推进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纵深推进博物馆高质量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2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