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一件中国文物,曾主动归还,为何被中国拒绝

英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之变的发起国,在掠夺和收藏清宫文物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因为动手早、下手狠,所得丰富且精品多。英国许多博物馆、图书馆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宫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馆最突出。

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世界五大洲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多达百万件。而该馆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欧美博物馆之一。

目前,该馆共收藏有中国文物2.3万件,涵盖了中国艺术的各个类别,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书画、古籍、造像等,时代从史前到近代,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彝器,魏晋、隋唐的经卷,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各个时期的书法绘画均属于特色类别,其中有300余件中国书画为清宫旧藏珍品,其他从紫禁城、圆明园等地掠夺而来的清宫文物也是其收藏中的精品。

该馆收藏清宫文物中最著名,甚至可以说是镇馆之宝的,就是《女史箴图》。因为它在一年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短暂的列展时段,难得一见。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中国东晋顾恺之的名作,其原作已佚,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女史箴图》是唐代的摹本,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是《石渠宝笈》明确著录的清宫藏画。

《女史箴图》绢本设色,长(横)377.9厘米,宽(纵)25.5厘米,全卷分为引首、本幅、尾纸三大部分。

其画引首中间有乾隆帝御书“彤管芳”三字,本幅画意源于西晋张华《女史箴》文的内容,一共分为九段,分别描绘了“冯媛挡熊”、“班姬辞辇”、“隆杀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黩欢专宠”、“靖恭自思”、“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九个场景。

这幅画的绘画技巧十分丰富,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特征描绘非常生动。此外,这幅画线条灵动,韵律美十足,完美体现了顾恺之的深沉思想和绘画技巧。

流落到英国

《女史箴图》自诞生之日起,一直被视作珍品,历朝历代都小心珍重,如今在上面还可以看到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被清宫收藏后,乾隆皇帝曾把它当作最爱,卷尾也有其留下的亲笔题字。乾隆去世后,《女史箴图》一直被存放在建福宫的静怡轩中,妥善封存,后来被慈禧太后移到颐和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洗劫颐和园,一位名叫约翰逊的英国军官抢到《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他将这宝物带回英国,并以25英镑的价格贱卖给大英博物馆。可是,大英博物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对中国艺术了解不多,居然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装裱,并拦腰截成了四段,其中明清文人的题跋都遭到裁剪,着实让人心疼。

“二选一”的艰难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中国是盟友,而且中国军队在缅甸帮英军解除日军之围。英国政府很感激,于是让中国政府从唐摹本《女史箴图》和一艘潜水艇中挑一样作为谢礼。结果,中国政府选了潜水艇。《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便继续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其实,细想起来完全能理解这样的选择。当时国内的经济状况和军事力量都面临窘境,核潜艇领域还是一片空白,选择核潜艇不仅对我们的军事力量有一定的提升,而且对于我们对核潜艇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女史箴图》被抢走,正是因为当时清朝政府国力衰弱,只能面对列强的凌辱。这样的深刻教训让我们懂得,只有国力强大了,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土和人民,守护属于自己的一切,纵然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也要选核潜艇。或许放到今天,面临类似二选一的难题,还是会做出这样的抉择,你觉得呢?

THE END
1.为什么中国文物,要“逃出大英博物馆”?收藏“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 还有自媒体博主拍摄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片 引得无数中国人共情 那么,作为一个科普博主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明白 大英博物馆与中国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大英博物馆 究竟“收藏”了多少中国的文物?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EER917M05170093.html
2.大英博物馆里究竟有多少中国文物?为何拒绝归还?为何拒绝归还? 大英博物馆被盗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也使得这座本就声名赫赫的艺术殿堂以一种令人心痛的方式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的中心。 据英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储藏室内一批“用于学术和研究目的”,且未在近期公开展示过的“小件文物”被盗。这批文物包括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404799
3.作家文摘数字报2022年12月16日,梵蒂冈教皇方济各宣布,将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所有帕特农神庙大理石碎片“归还”希腊。这三件碎片——分别是马首、男孩和男子头像——自19世纪以来一直是梵蒂冈的藏品。这次“赠予”,再次将大英博物馆(见图,大英博物馆希腊展厅)推到风口。1983年,希腊首次正式向英国提出归还“埃尔金石雕”的请求,但至今https://zjwz.cnepaper.com/epaper/html/2023-01/10/content_28146_7200315.htm
4.大英博物馆再次失窃之后:馆长宣布辞职,多国要求归还本国文物在8月中旬爆出失窃消息之后,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持续发酵:近日,大英博物馆馆长宣布辞职,多国发声,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本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失窃一事,也让网友发出了疑问:大英博物馆的藏品都是哪来的?大英博物馆为何不归还各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藏品被盗 一名员工被解雇 https://www.cqcb.com/shishijingwei/2023-08-29/5358012_pc.html
5.英方应正视多国诉求归还掠夺的文物当地时间26日起,米佐塔基斯对英国进行访问。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时说,希腊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他指出,“这些文物的归属权没什么可争议的,它们就是希腊的,它们是被偷走的”。 200多年前,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托马斯·布鲁斯把帕特农神庙乃至雅典卫城的大量大理石雕塑切割下来,运回英国。随https://m.gmw.cn/2023-11/28/content_1303584854.htm
6.大英博物馆里面的中国藏品该不该归还中国?关于大英博物馆内中国藏品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这些藏品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它们是否应该归还给中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虽然大英博物馆在保护这些藏品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但归还与否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https://www.yoojia.com/ask/17-13675004610109178375.html
7.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随着18世纪“日不落”帝国的疯狂扩张,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也日渐增长。 ? 可这背后,却是竭力搜刮甚至掠夺的故事。 ?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多数“来路”不正,比如古埃及罗塞塔石碑、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石雕、还有中国唐摹《女史箴图》和敦煌壁画等等。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98102267707475
8.大英博物馆称为保护文物而拒绝归还大英博物馆称为保护文物而拒绝归还 09-05 14:32央视新闻 随着失窃丑闻发酵,大英博物馆如何获得如此之多的文物,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审视和质疑。而英国一直以“保护文物安全”为由,拒绝将被掠夺文物归还,1963年还修改了《大英博物馆法》,以立法的形式禁止归还文物。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3-09/05/content_16554068.html
9.观网快评:这1700件中国珍品应还给故宫博物院,而非捐给大英博物馆而且更重要的是,大英博物馆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赃物接收者”,其800万件馆藏绝大多数来自其他国家,中国的文物两万多件,来路正不正可想而知。印度、埃及、希腊等国一直有声音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其文物,中国媒体也发出“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强烈呼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维德基金会把这1700件中国珍品捐献https://www.guancha.cn/GuanChaZheWang/2024_11_15_755505.shtml
10.大英博物馆通过石碑上各文字版本对照,让考古学家首次解密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的意义与结构,这对于研究古埃及历史无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件文物因异常珍贵成了镇馆之宝,并用玻璃外罩加以特殊保护。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多名埃及考古学家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未有结果。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448176
11.英伦漫游(九)大英博物馆2022年十月,多名埃及考古学家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 完整的维纳斯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瑰宝之一的一对守护神拉玛苏,是来自公元前831年伊拉克的亚述帝国尼姆鲁德宫门口的一对人首半狮半牛带翅膀的神兽。 古希腊馆的帕特农神庙遗址 希腊罗马馆内云集了古希腊罗马的大理石雕像,其中帕特农神庙山墙雕塑最为壮观 https://www.meipian.cn/54sve1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