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去看博物馆?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去看博物馆?

——访博物馆达人姜松

记者:姜老师您好!我先问一个基本问题:博物馆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姜松::首先博物馆是一个收藏场所,收集、保护具有历史意义,文物价值和美学典范的实物。其次,是向公众去展示这些物品,根据一个布展思路,把各类展品串联起来,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展品背后的信息。博物馆在展示的同时,也对公众起到了教育和娱乐的作用。简而言之,博物馆就是这样一个场所:首先,是收藏所,其次,提供展示的空间,第三,是教育、研究和娱乐的机构。

记者: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姜松:在国内,博物馆主要有七种功能来体现其核心价值。用国际上通行的归纳法,简单来讲,主要就是4个方面:第一是收藏、第二是研究、第三是展示,最后是教育。这是博物馆的四大功能,也体现了它的四个价值观:

首先是收藏最能够反映人类文明史的文物,深具审美意义的艺术史品,勾勒自然史演进的古生物遗存,和代表科技进步的产品。其次是通过专业的机构,来对这些实物进行研究。继而是去展示这些收藏品。最后呢,起到一个教育群众的作用,针对不同的群众、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博物馆通识教育,让博物馆的馆藏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记者:请您对博物馆的分类作一个介绍!

姜松:博物馆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按照博物馆展示内容来分,如:考古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还有综合博物馆。也可以按照博物馆所有权的属性进行分类:如国立博物馆、省立博物馆、市(县)级博物馆。。。等公共博物馆。还有私立博物馆。除此之外,国外博物馆协会还将一些功能机构、教堂和纪念地引申为博物馆,比如说植物园、动物园、一些名人的故居,主题公园,还有一些考古挖掘的现场等等。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去博物馆?我们从博物馆可以获得什么?

姜松:对于并不经常游览博物馆的普通群众,大家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去参观博物馆,我和孩子能得到什么好处?”对于自小接受博物馆通识教育的人们来说,博物馆是承载人类文明的场所,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受过教育的人的必修课。因此,不会有人问去博物馆有什么好处?

在国内,大家比较重视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园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历史学习也都是在课堂上由老师口述而来。可是西方人则认为,接触历史、尤其是艺术史,最直观和形象的方法就是去参观博物馆。通过对博物馆里的实物的学习,利用视觉形象构筑个人的历史观。在了解文物精彩的背景故事的同时,学习到历史知识,当然也经历了一次审美体验。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姜松:第一,是让孩子们理顺人类的文明史、艺术史发展进程,什么物件在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知道什么是美,如何审美。了解自然世界的历史。和自然界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大事。学习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等等。

当你看到特别能打动你的一件艺术品的时候,你就会由衷地去赞美它。这种赞美的是不带任何功利心的。小孩子能够从小发自内心地去赞美,才会对他未来的生活、他的完美人格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真善美”这三件美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你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然后“真心”地去赞美它,从中获得一种“善”的正能量。当然,在参观、领悟博物馆的过程当中,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的同时,也会对孩子们性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徜徉在博物馆中,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学会安静地、耐心地观察事物。在欣赏一幅画作的时候,你不能一路小跑地,匆匆忙忙地观览,这样即使“看到了”,也不会印象深刻。要学会“慢观”和“冥想”。在你学会“慢下来”的同时,就会多几分从容,少些许浮躁。

记者:孩子参观博物馆与我们成人看博物馆有何不同?

姜松:首先要把孩子分为不同的三个年龄段吧,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由于不同年龄的孩子,人生经历与领悟能力不同,兴趣点和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孩子们时,我会制定出不同的博物馆游览方案,在讲解、互动环节和教学形式上都有所不同。

第二,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会安排现场互动节目和情景对话,让他们谈自己的观感,在开发、引导中提高认知水平。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还小,对“大人的世界”理解困难。国内少数博物馆为了保护展品,甚至限制小小孩入馆参观。其实,博物馆教育一定要从很小的时候抓起来,使他的对博物馆的感触融入在血液里面。更何况,孩子们对视觉形象都具有超强的领悟能力。我举个例子:以前我曾经给小学二年级的一班孩子讲述艺术史。讲座中我还安排了一个互动环节,就是在讲解前让他们安静地观察一幅名画(五分钟),之后说出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我准备的画作是《蒙娜丽莎》。小朋友没有人能够说出是谁画的,收藏在哪里等一系列背景知识。可是,当他们在讨论观感时,会说出“笑得很神秘”,“背景的景物有雾霾”,“手画得好看”……等等一系列对于画作“一针见血”的观感。人们在童年期没有学会读写之前,就学会了看图,对于图像的感知其实是十分的敏感,也是通过博物馆通识教育,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视觉感知能力的黄金时期。

那么针对于年龄大的这两组孩子,我就会增加有关作品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分析。介绍一件文物或画作的内涵:它的作者,制作年代,制作方法,收藏和考古发掘过程,它有什么历史信息。所以年龄越大,会给他们讲更多的历史知识。

我觉得博物馆最有趣的事,就是把历史背景连成一条线。所谓连成一条线,其实就是在策展。让你更多的去用你自己的想法来把博物馆不同的展品连在一起。所以针对高中年龄的孩子们,培养他们的策展能力,就成为博物馆教育的一项内容。通过对不同的博物馆里文物的选取和了解,让他们设计一个暗线主题,把文物联系到一起。其实是很有趣味的一件事情。

记者:听说您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博物馆知识讲座,我的问题是:针对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社区受众,讲座内容和方式上有何不同?

姜松:我近几年在一些学校里面举办过多种讲座,包括针对小学、中学、大学里不同年龄的受众。其中,对于高中阶段的孩子,我们会给他准备大量的有关博物馆的阅读资料,包括一些视频,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博物馆的知识,开发孩子的兴趣。尤其在方法论上面也会去引导孩子,怎么开发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的资源。还有一点极其重要,就是每次去逛博物馆都带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出。就是你每次去逛博物馆都会遇到很多你闻所未闻的馆藏,你也许会感到一时的困惑:这个展品到底是什么。这样就会带着问题,回到家中寻找各种途径来进一步的学习。

记者:您写了几本有关于博物馆的书,都适合孩子们读吗?适合多大的孩子读?主要内容是什么?

THE END
1.博物馆教育赋能美好生活——以南京博物院为例聚焦美好教育,强化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博物馆教育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与空间的框架,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自由选择参观的展品、参与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成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在博物馆,可以聆听远古与现代的和鸣,唤起内心深处的回响;可以欣赏翩跹舞姿静听悠扬乐韵,合着旋律轻轻打起节拍;可以约上好友品壶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1104/8567.html
2.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与20多家学校建立了馆校合作机制,该馆的社教人员每周都会走进学校,开展瓷文化系列课堂,系统介绍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动手体验,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在天津,天津博物馆结合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和力量,为学生们开设“思政课”;在四川,成都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40328/6e066d3f07fa4dfb9278095c9a64b6f6/c.html
3.博物馆的育人功能及教育价值在我国,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人类活动的实物遗存和历史文化现象为主要内容,具有教育、科研和收藏等多种功能的文化机构,是向社会公众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也是博物馆基于自身价值取向和公众需求,通过展览、讲座、体验等各种活动开展的一种公共服务。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6/09/0326229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