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桂:各位网友,各位穆斯林同胞们,安塞俩目尔来库目。今天能够接受中国清真网的采访很高兴,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交流,为了穆斯林的事业我们共同努力。
主持人:马老,您从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文博考古部门工作自此再也没有离开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文博界资深的专家了,您给文博界作出很多贡献,其中大葆台汉墓发掘就是您主持的,您能给我们介绍介绍这次挖掘的情况吗?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的父亲马明道先生是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在台湾对伊斯兰教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您也多次赴台湾接受有关方面的邀请进行了多次学术讲演,向台湾朋友介绍了大陆几十年来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和大陆穆斯林的一些情况在那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现在两岸间进行彼此的交流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件困难、阻力重重的。您能给我们讲述下当时的一些情况吗?
马希桂:我祖上世代为阿訇,先人们是明朝永乐年间跟随永乐皇帝迁到北京城,是当时的侍卫,所以他们家也被称为“侍卫马”。我父亲就生活在这样的伊斯兰家庭中,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小学毕业后就到马松亭大阿訇建的成达师范念书。在那里他系统的学习了伊斯兰教的教法教义知识。所以他一直很关心伊斯兰的事业为这个也做了很多工作,1949年到台湾后就在军政界工作,教育界工作。在这些地方服务的还花很大的精力为台湾的宗教事业做出了两件事,第一件是为台湾的伊斯兰教宗教事业做出了他的贡献。比如他是台湾中国回教协会几届的理事,是台湾中国回教文化教育基金会的第二任理事长(第一任理事长是牛街常自春先生),台湾成立一个(伊斯兰)经书的研习打印社,他们无偿的整理、出版一些经书。因为台湾的穆斯林比较分散,清真寺也不是很多,礼主麻的时候讲卧尔兹都会请他去,大家都喜欢听他讲。一个是因为他普通话大家都能听懂,另外是因为他讲的比较联系实际,通俗易懂。我是1991年第一次到台湾(我父亲归真时)。那时候因为很多原因,到台湾是很困难的。
主持人:那时候消息非常的闭塞。
马希桂:他们规定必须是直系亲属才能去,后来是因为我儿子的关系(直系亲属)能继续去。在97年的时候又去了一次。台湾的穆斯林住的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聚居地区。他们的清真寺作为一个凝聚、团结穆斯林的地点,都把清真寺当做家。很多穆斯林活动都在那里举行,包括念经、婚丧嫁娶、介绍对象...其实台湾很多穆斯林是49年的时候从大陆移过去的。他们很多人士都想了解大陆的情况。他们对家乡是很有感情的,都想知道家乡的情况。2000年的时候有机会又到台湾,在那里做了一场穆斯林的专题报道,全面介绍大陆的情况,听的人很多,反响很好。
主持人:他们更愿意您把大陆的穆斯林的情况带过去。
马希桂:对,他们连最基本的问题都存在误解,例如大陆穆斯林能不能礼拜。在他们那里穆斯林吃饭很不方便。我们大陆地区的穆斯林去那里旅游的很少有清真小吃可以吃。
主持人:看上去现在建立起穆斯林旅游,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更是一种责任。
马希桂:在84年去沙特朝觐的时候大陆和台湾的人都不正面交流(因为官方的政治原因)。但是穆斯林的情感是割不断的,我父亲一到沙特,就打听想知道朝觐团中有没有北京来的,有没有牛街来的。即是说不上话,也要看一眼。迫切了解对方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