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百年前,图像是一种记载!从珠江版清明上河图,看广州全景

■廷呱画室多媒体复原。“一楼”展示着油画《木美人》,佚名,明晚期,木板油画,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藏。潘玮倩摄于粤博“焦点”展览现场

“无名大家”林呱,为什么被称为“广州画界王子”?200多年前的广州,在艺术史和贸易史上曾担任了怎样的高光角色?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家的存在,以及更多芸芸众生的合力,是如何在口岸社会中,共同推动了世界性发展进程的?

■收藏周刊记者潘玮倩

1从外销画看一个“广州时代”

作为广东省博物馆近20年征集外销画精品的首次集结展出,这个展览,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全景式解读外销画的专题展。

它以广东省博物馆的特色馆藏为依托,联袂以历史绘画收藏为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多家文博机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艺术馆、广东美术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遴选展品140余件/套,呈现了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家在画艺、画技和画材等三个方面的主动创新。它是这些外销画家们,以符合西方“中国风”审美需求的新式艺术品,开创了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展期将至3月26日。

“何为焦点?”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该展览策展人白芳,就此对记者表示,该问题的解读有三:“一、中国画家学习借鉴西方焦点透视的绘画技法,二、18-19世纪的广州是世界贸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也是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聚焦地,三、关于中国油画史早期开端的一个话题焦点。”

2广州画家:在“对话”中积极“调适”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一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批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

广东省博物馆方面对记者介绍,18、19世纪,广州是世界贸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广州成为了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门户和窗口。广州口岸的外销画家,尝试采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和绘画材料,绘制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的绘画作品,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中西方传统审美的新式艺术形态,中西方之间视觉艺术的“对话”与“调适”,由此进入新阶段。

这里的“对话”与“调适”,正是贯穿本次展览和研究的主线。而它的叙事策略,则从“画艺”“画技”和“画材”三个维度展开。

■菊花图(金凤毛),HANSHAM画室,约1820年,欧洲纸本水粉,40×50厘米,粤博藏

【画艺】

“据目前掌握的史料,西洋画进入珠江口的肇始在16世纪(明万历年间):先是传教士携入西方的宗教画,后是其他途径传入西方的世俗画。在珠江三角洲的民间,很早就有‘洋画’出现,例如明代中叶出现在广东新会的《木美人》,这件佚名画作,以纯熟的西洋写实油画技法,在一对木板上画出两个身着中国服饰的西洋女子。”2月18日,在“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学术研讨会上,文博研究馆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滢,如是介绍。

“木美人”的脸部,高鼻深目,是西洋女子相貌,运用了西方写实绘画的明暗法渲染立体关系,是了解中国早期油画实践的极佳样本。

馆方介绍,从那个时候(明清)开始,西方绘画通过宗教、政治和商业三条途径传入中国,分别在宫廷和民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新体画”以郎世宁等宫廷画家为代表,“外销画”则是有赖于广州口岸外销画家所营造出的新式艺术形态。

从“老师”乔治·钱纳利,这位1825年抵达澳门、将英国学院派绘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到他的弟子、后来几可与其分庭抗礼的清代广州外销画家林呱,还有毕仕达&顺呱画室、屈臣&煜呱画室,学院派风格影响了一众外销画家,而后者,则在中西方的营养浸润之下,于濒临大海的边缘/中心之双重性质之地,展现了独特的广州“画貌”。

■“煜呱”款广州港全景图。粤博供图

【画技&画材】

“画技”和“画材”,是展览继“画艺”后的第二、第三环节。同样也是在对话中,呈现了广州外销画家们的“调适”功力。

画技的调适,从植物画、肖像画、船舶画、风景画和风俗画五大种类呈现。众所周知,明清两代,在中国画坛占据主流地位的文人写意画,是以“散点透视”的时空意识,不求形似的造型理念,来表现出东方深邃意境。而西方古典绘画则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以“焦点透视”为法则,写生写实,造就强烈立体感、纵深感。18、19世纪伴随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西方绘画的技艺在华南沿海一带不断展开调适与融合。而画材的调适,则围绕玻璃画、油画、水彩、水粉、素描、版画等六大种类展开。

以风景画为例,在那个旅行并不方便的年代,这种画具有特殊意义,当时来华的西方人为了向亲友介绍游历、自我纪念、用作科研等多种目的,或自己沿途写生,或请当地画家绘制。“当时广州外销画家运用西方的绘画材料,以透视法、明暗法等西方绘画技法,绘制了大量反映岭南地区的港口风貌、地志风景和园林景色等题材的油画、水彩画与水粉画,呈现出中西方视觉艺术相互交织的景象”,策展人说道。

3不能错过的一级文物:煜呱的广州港全景图

在展览中,不能错过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就是长达两米的油画《广州港全景图》。煜呱创作于(约)1845年的这幅作品,描绘了从沙面、十三行商馆区、海珠炮台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风景,羊城著名地标光塔(怀圣寺)、花塔(六榕寺)、五层楼(镇海楼)清晰可见。

策展人白芳,曾在其《煜呱的广州港全景图》(2009年)中,开篇即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写道:“国际罕见、国内唯一的一幅巨型中国外销油画,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雨沧桑,终于从海外安全完好地回流至广东省博物馆。”

画面采用正面取景,以较高视角绘制,“上半部大幅空间描绘天空,下半部宽阔的江面上帆樯云集,中间十三行一带岸上风景呈直线状横贯画面。该画作无论是取景角度还是细节的精准度,都体现出受到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荷兰港口风景画的影响。”

白芳在文中表示,《广州港全景图》是清代广州口岸的外销画家在照相机普遍使用之前,以洋画技巧写实记录的、较当时中国其他城市罕见的一件图像记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THE END
1.《清明上河图》故宫火热展出中,这些知识,可能比一睹真迹还值!而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清明上河图》528厘米长卷将全卷铺开陈列,上次全本展出还是在10年前故宫80岁生日之时。可想一睹真容并非易事,由于武英殿展区限流200人,因此在周末想要一睹国宝风采至少需要排队等候6个小时。 与其等着或许看不到的展览,不如先来看看《清明上河图》的奥秘究竟何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即使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8/23/21957722_546123293.shtml
2.“中华第一神品”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引起轰动,它究竟有什么魅力?这幅画原作系宽24.8cm、长528.7cm,上面绘有810多人、90余牲畜、28艘船、20辆车、8顶轿子、170多棵各类树木、130余栋屋宇等~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北宋时期的生活全貌,堪称描绘北宋社会的“百科全书”。这就是被视为中国风俗画巅峰之作的《清明上河图》。历史学家白寿彝赞《清明上河图》有“无可匹敌的艺术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03439786&efid=RsiEDwqdPSPV_MNywAfwiQ
3.美轮美奂!12米扬绣《清明上河图》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清明上河图》的画稿创作难度颇大。“仅仅绘制底稿,我与师妹杨建红就耗费了八个月时间。”卫芳说,得益于在扬州工艺美术学校的求学经历,让她对读懂画稿打下了坚实基础,对画稿的精髓有着深刻理解,“再加上此前有过这幅画的画稿经历,这才得心应手不少。”扬绣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93048620919779&wfr=spider&for=pc
4.“《清明上河图》专题展——宋代风俗画展”在古书画研究中心展出展览地点: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内 展览时间:2005年10月10日—2005年10月23日 2005年10月10日,“《清明上河图》专题展——宋代风俗画展”在故宫内东路延禧宫展出。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中的鸿篇巨制,它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作、故宫博物院的名藏,许多观众https://www.dpm.org.cn/show/226053.html
5.谁说《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卷/辽宁省博物馆 藏原东北博物馆 旧藏展出于 辽宁博物馆『和合中国』首先,本期标题是一个巨大的标题党。清明上河图这个题材在历史上确实也不止张择端画过,当然这并不妨碍张择端版成为风俗画的巅峰。仇英这一版清明上河图是辽宁省博物馆2022年的年度大展“和合中国”的压轴展品之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643870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6.故宫博物院展出清明上河图8千人排长队参观新闻故宫博物院展出清明上河图 8千人排长队参观 原标题:清明上河图十年一现八千人排长队睹真容 一名观众俯身细看《清明上河图》。A06-A07版图片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众人排起长队等待观看中国第一画《清明上河图》。 观众扫码了解画作幕后故事。 伯远帖。http://news.cntv.cn/2015/09/09/ARTI1441750047253820.shtml
7.《清明上河图》将再展!故宫600岁“庆生”展览计划公布《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故宫博物院藏明星国宝今明两年档期已经排出,在库房保养多年的文物即将陆续亮相,在“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文物特展”、“韩熙载夜宴图——历代人物画作品展”、“千年文脉大美雄安——雄安新区历史文化展”等数十项展览中亮相。 https://item.btime.com/42li0csgcpe80np28a8iqq2906o
8.故宫《清明上河图》昨回库将换129件新书画京华时报讯(张然)昨天凌晨3点,随着最后一批书画爱好者从故宫武英殿离开,已公开展出34天、接受逾10万人参观的《清明上河图》正式回库休养。随后,故宫利用周一闭馆日进行换陈,今天,“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正式开始对公众开放,129件书画在第二期亮相。专家表示,从艺术品位上来讲,换展作品不输《清明上河图》。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QvRe
9.潮流版《清明上河图》来了,周杰伦陈冠希KAWS都成了画中主角这是Digiway的第一个个展。他的代表作《潮代》首次以4.8 x 2.4米的巨大尺幅展出,细节耐人寻味。 2018年,他用波普艺术的画风仿制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部分场景,让古人穿上潮牌、潮鞋,然后“把我所有的经历、我的童年、热爱的事物、尊重的人,都放到《潮代》里”,有趣地记录下这个潮流时代里的众生相。https://m.douban.com/note/749201150/
10.《清明上河图》临摹记郑伟,观海楼主人。凭自身的兴趣爱好,长年研习书画,最近十年,持之以恒地临摹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再好的名画都有保存寿命,即使经过再好的修复,数百年后也会融掉。而且古书画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对温度、湿度、灯光都很敏感,一级文物规定展出时间不能超过10天,而且展出一次就得歇好几年https://www.jianshu.com/p/138ddc5029a7
11.《清明上河图》:传统经典绘画热的背后下次人们想看到《清明上河图》的真容,得等到5年以后了。 为一睹《清明上河图》芳容,整个10月上旬,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及传统文化爱好者让向来平静的故宫武英殿变得格外躁动。展出的最后一天,甚至出现了上千名观众在殿外排队至12日凌晨一点半,才得以全部进入大殿院内观赏的盛况,而此前,为应对每天如潮的观展人群,故https://arts.sohu.com/20151105/n425352110.shtml
12.北清明南姑苏:《清明上河图》与《姑苏繁华图》风俗画研究简介,目录书北清明南姑苏:《清明上河图》与《姑苏繁华图》风俗画研究 暂无报价 20+评论 100%好评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2015年,建院九十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展览,其中受欢迎的是“石渠宝笈特展”,而被誉为“名画”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展出格外引人瞩目。展览开幕以后,为了先睹为快,清晨午门一https://www.jd.com/hhyx/5cd510e4df640164.html
13.李正魁《清明上河图》临摹作品展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https://www.meipian.cn/245ufa5n
14.《千里江山图》画了什么?天山网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提供 宋徽宗赵佶建立了 宫廷绘画教育机构——画学 招收有特长的青少年 进入宫廷专研书画 天才少年王希孟因为聪颖擅画 13岁就被招入画学 这里提一下 王希孟的校友里名人不少 比如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 https://www.ts.cn/xwzx/whxw/202307/t20230721_14839651.shtml
15.故宫129件书画今起新亮相不输《清明上河图》京华时报讯(记者张然)昨天凌晨3点,随着最后一批书画爱好者从故宫(微博)武英殿离开,已公开展出34天、接受逾10万人参观的《清明上河图》正式回库休养。随后,故宫利用周一闭馆日进行换陈,今天,“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正式开始对公众开放,129件书画在第二期亮相。专家表示,从艺术品位上来讲,换展作品不输《清明上河https://yuqing.dbw.cn/system/2015/10/13/0010264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