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花670万建了个赝品博物馆?专家:假得荒唐,应先鉴定
2019-10-1511:42
10月15日,一位曾供职于国内知名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对澎湃新闻表示,从这些公布的藏品看,“绝大多数已经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一位工作人员上午也表示,重庆大学博物馆未在该局报备审批。目前,重庆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调查。
发稿前,重庆大学发布公告表示,重庆大学已成立工作组,对此事进行核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重庆大学博物馆的陶俑展品(局部),被指“这件较大的三彩女俑挂的是现代才有的洋蓝”
此前有报道称,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吴应骑为博物馆捐献了数百件收藏的文物,“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造型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传统文化魅力。”然而,一位曾供职于国内知名博物馆的文物专家15日对澎湃新闻表示,大学成立博物对于文物收藏品的收藏应该还是把好鉴定关,大学是学术机构,收藏并展示大量赝品,就是对赝品背书。
重庆大学官网10月9日发布的消息显示,10月7日,重庆大学博物馆在虎溪校区开馆,并举办了“大象有形——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展”,共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铜器等400余件展品。在展馆的墙壁上,还有系统介绍青铜器历史、制玉工序、各种纹饰图案含义的文字说明和图表等,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造型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传统文化魅力。
重大博物馆展出的乌龟,被指“把电镀工艺和人造宝石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
曾供职于国内知名博物馆的一位权威文物专家1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说重庆大学博物馆展览的展品百分百是赝品,但至少从公布的展品图片看,可以用“荒唐”二字作为评价,“这几年不少大学都在建设博物馆,这本来是好现象,但博物馆有着严格的专业标准,比如,就接受捐赠而言,必须要过文物鉴定的这一关,因为博物馆的收藏品必须是经得起推敲的,以故宫、上博等知名博物馆而言,也向社会接受过捐赠,但如果鉴定是赝品,则一般不会接受,如果有收藏家坚持把整体收藏捐赠博物馆,而且其中含有赝品,那么,这些赝品在展出时会进行学术标注,或者作为一种参考资料。”这位知名文物专家表示,作为博物馆,有时也收藏的藏品也有真赝争议,“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那种争议是相距不大的争议,比如到底是明代还是宋代,而就重庆大学博物馆这样的展品,这就不是争议了,而是假得离谱。所以,大学办博物馆在接受民间藏品时特别要当心,之前北师大的六千件古瓷捐赠等都是前车之鉴。”
重大博物馆的展品
重大博物馆展厅中的“迷你版轺车”
重大博物馆的展品,被指“地摊货,硅胶模做的,模具太软,所以脸都变形了”
记者查询发现,该校艺术学院官网师资队伍一栏介绍,吴应骑为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原副院长,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要著述有《怎样鉴定当代中国画》、《怎样鉴定中国古代瓷器》、《怎样鉴定中国古画》、《在大师的巨构前--吴应骑美术论文集》等。“青年时就嗜收藏,精于鉴赏,喜爱书画和瓷器,并专攻中国美术史。”该文介绍。
重大博物馆展出的铜车马,被指为“改装版版铜车马,体量硕大,通体错银。”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2月11日,虎溪校区博物馆展厅经过10个月的建设,于2018年10月19日通过验收,交付博物馆进入布展阶段工作。上述消息称,虎溪校区博物馆展厅总投资605万元,建筑面积1494平方米,位于虎溪校区艺术楼,由连廊改造而成,包含展厅、会议室、办公室、精品储藏间等。(澎湃新闻记者赵思维朱雷朱轩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