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科学节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从2023年10月28日持续到11月5日,以“嗨,科学!”为主题,将在全国各院属单位举办多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包括:北京主场活动、“科学与中国”之夜活动、武汉专场活动、广州专场活动、各地院所活动等。
本篇我们发布的是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信息,主场活动只接受网络预约报名。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
地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园南园
主办:中国科学院
承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题:嗨,科学!
内容:嗨剧场、创新展、“科学与中国”院士说、科学之美、创工坊、零距离
特别提示
1.请所有参加活动的公众服从现场安排,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2.请所有参加活动的公众当日乘坐公共交通前往,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
嗨剧场
欣赏科学家的艺术表演,感受科学和艺术共振
地点:裸子植物区大草坪
节目单(10月28日上午)
节目形式:开场舞
节目名称:mashup
表演者:中国科学院大学街舞社HDCREW
节目形式:科学实验秀
节目名称:声学百宝箱
表演者: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节目形式:乐队演唱
节目名称:少年中国说
表演者:陶天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MIYA乐队
节目形式:科学脱口秀
节目名称: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
表演者:张宇识
节目名称:天上和地下的电
表演者:陈征(北京交通大学)
节目形式:拟音表演
节目名称:声音的魔术
表演者:魏俊华(影视拟音第一人)
节目单(10月28日下午)
节目形式:吉他弹唱
节目名称:两种身份感受世界
表演者:冯佳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节目名称:疯狂化学
表演者:真·凤舞九天(B站科普up主)
节目形式:武术表演
节目名称:武“述”中国
表演者:人大附实验小学
节目名称:那些年,朋友圈的健康谣言
表演者:姚乐-健康脱口秀
节目形式:科普剧
节目名称:沙粒舞曲
节目形式:科学魔术
节目名称:神奇的物理化学
表演者:杨智明(北京理工大学)
节目单(10月29日上午)
节目名称:whyohwhy
表演者:中国科学院大学WINGS舞社
节目形式:诗歌朗诵
节目名称:七七级大龄学生的读书热情
表演者:李永舫院士
节目名称:歌焰
表演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节目形式:科学演讲
节目名称:1,2,3…∞
表演者:贾阳
节目形式:歌曲演唱
节目名称:地下700米的星空与浪漫
表演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juno江门团队
节目名称:细菌大作战
表演者: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
节目单(10月29日下午)
节目形式:合唱
节目名称:大漠之夜、思念
表演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合唱团
节目名称:想象力
表演者:覃程(中国科学院大学)
节目形式:创意合唱
节目名称:绿叶菜里有什么?
表演者:中国科学院幼儿园
节目名称:魔幻科学变变变
节目名称:我们身边的邻居—以北京命名的动物
表演者:李维阳(科普作家,知名科普博主)
节目名称:风吹稻香
表演者:北京科学中心
注:节目以现场安排为准
创新展
走近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感受科技的力量。
地点:分散在园区各地,等你来寻找~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太空实验体验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黑土粮仓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双碳”行动-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捕捉”纳赫兹引力波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鱼类的黎明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海斗一号等深海探索系列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智能制造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力箭一号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天智卫星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墨子号、慧眼等深空卫星系列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植物工厂与航空物种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跨越千年——年轮的故事
VR漫游大科学装置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球幕影院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
“科学快车”球幕影院采用360度球幕播放精彩的科普视频,让公众直观体验科学探索,领略科技魅力。
注:活动以现场安排为准
“科学与中国”院士说
带你倾听院士声音,了解院士思想、观点,感受科学家精神。
在这里,你将看到十余位院士的精彩科普报告视频:武向平、丁奎岭、欧阳自远、郭华东、邵峰、姚檀栋、杨元喜、翟明国、梅宏、高德利、金红光、周成虎、谭蔚泓、陈凯先、陈润生、汪景琇……
还将听到院士们在视频中对科普的殷切期望:张涛、高鸿钧、周忠和、杨玉良、叶培建、王志珍、金涌、许智宏、赵忠贤、欧阳自远……
科学之美
精美科学图片,优美科学公式,精致科学简笔画,带你品味科学之美。
图片主题:
(1)邮票中的科学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集邮协会
(2)微观视界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星宇探秘
展出单位:叶梓颐(星空摄影师)
(4)科学人生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5)创新之光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6)植物之美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7)地球故事
展出单位: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学世界杂志社
(8)万千生灵
展出单位:国家地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世界杂志社
(9)古生物之美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0)美丽化学
展出单位:美丽化学
(11)科普之美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创工坊
趣味动手实践活动,和孩子一起探寻科学的奥秘。
主题实践活动数量:35个
活动地点:A区
(1)新媒体人机交互
运用高精度三维实时建模技术和定位算法动态捕捉人体运动信息并生成三维数据,通过检测到的数据特征转化为计算机指令,实时反馈至交互场景,为用户带来灵敏便捷的交互体验。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牛顿摆、麦克斯韦摆与混沌摆
体会三种不同的物理系统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燃料电池小车
利用氢氧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成动能驱动小车运动,电池产物主要是水。
(4)“看见”声音——克拉尼图形
把振荡器调节到某个适当的频率时,就会在金属板上产生驻波,而此时金属板的细沙就会从驻波的波腹移动到波节的位置,从而显现出这种奇妙的克拉尼图形。
(5)小黄鸭戏球
当流化床内的气路打开后,床内的颗粒在气压/气流的作用下,会像水一样流动起来。埋在颗粒中的小黄鸭和乒乓球在“浮力”的作用下逐渐上移,仿佛在“水面”嬉戏。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6)“矿”世今生
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化工产品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将集中亮相。铜、钴、锂、金、镍……这些金属是怎样提炼出来的?利用微生物竟然可以“吃”出铜?看科学家们怎样将废渣、垃圾变“废”为宝?
(7)神奇的花青素
在放有黑枸杞的水杯中加入不同的指示剂,一系列的颜色变化开始了……黑枸杞中富含花青素,这种水溶性色素,是天然的酸碱指示剂,可以随着溶液的酸碱性改变颜色,在不同的pH条件下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
(8)探索电池的秘密
亲手制作一枚“液流”小电池。将石墨烯作为电极,轻轻滴上几滴离子液体,再依次放上纤维素隔膜、电解液、电极……一款简易“液流”电池就做好了,连上LED小灯泡,亲手点亮灯泡!
(9)独一无二的“声纹玫瑰”
现场录音10秒,生成独一无二的声纹图案,播下一颗声音的种子,收获一朵只属于你自己的声纹玫瑰。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10)“深海耳朵”
(11)超声二宝
超声清洗,超声雾化
(12)神奇的飞秒激光加工
互动实验:“蔗糖旋光”、“光盘干涉”、“简易全息”;
特色平台展示: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激光加工微型平台,通过互动演示,既可以看到光的色彩斑斓,又可以看到光点的“以一变多”。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13)走进液态金属的奇妙世界
按照液态金属独特的理化性质、催化产氢特性、电触发运动特性、电场&化学作用触发的变形特性、磁流变效应和柔性导电特性,设计针对性强、视觉性强的演示性实验和体验性实验。
(14)植物叶片的“驭水之术”
池塘边的荷叶利用其超疏水的叶片和茎实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热带雨林的植物叶片利用定向排水的能力不仅能够减轻叶片重量、保证光合作用的能力,还能辅助“捕获昆虫”作为“食物”。通过真实和仿生植物叶片的斥水和排水实验,我们将会展示荷叶、猪笼草、菩提树叶神奇的“驭水之术”。
(15)镜中之画
当人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情形与现实完全相反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大脑完成对行为的修正,这种通过大脑思维改变行为的能力反映了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协调能力,每个人的这种技能都存在差异。当参与者在镜子里拿测试笔沿着金属三角内的轨迹移动时,必须要边思考边移动,否则测试笔尖接触到金属,会发出报警声。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6)心灵的窗户
两名参与者分别坐在造型台的两旁,其中一名参与者选择一种想要表达的情绪,利用眼神来加以表现,同时按下相应的按钮。造型台另一侧的参与者仅能通过对方的眼神来判断其所要表达的情绪,并据此按下相应按钮。通过造型台两侧灯光闪亮颜色来显示两位参与者的“默契”程度。
(17)旋转的小人
展品中小人的旋转方向,为什么有人看起来是顺时针,而有人看是逆时针?有时看起来是顺时针,有时是逆时针的?而实际上小人一直是按照一个方向旋转的。
(18)“从鱼到人”演化
“从鱼到人”的演化是一个长达5亿多年的演化史。我们将九个演化阶段的最具有特点的化石带到现场,体验者可以用手来感知地球的脉动,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9)地层杯
亲自动手制作地层杯,了解地球46亿年地层变化,把纸杯进行分层,下部地层为时代较老的古生代地层,中部地层为爬行动物盛行的中生代地层,上部地层为哺乳动物时代的新生代地层。
(20)RISC-V操作系统互动实验
展示RISC-V开发板和移植的操作系统与软件生态,通过互动游戏,大模型互动问题解答,开发板控制灯具等,使观众深入了解RISC-VCPU、操作系统与软件生态发展的现状,感受到它正在走向实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活动地点:B区
(1)一起玩转指南针
操作世界上唯一公开展示的天然磁石勺“司南”,体验两千年前汉代地磁场中司南的指南效果;按照一千年前北宋工艺制作指南针——军用绝秘热剩磁指南针、民用摩擦磁化指南针;拆解、观察传统风水罗盘、航海磁罗经、地质指南针、军用指南针等;体验天然磁石矿石、铁氧体人工磁铁和最强钕铁硼磁铁的磁性。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复原古代农业黑科技“扇车”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与主要工具,感受古人经验智慧。分解扇车结构,了解扇车的主要工作模式以及原理。制作一个小型扇车模型,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妙处。
(3)探秘芬芳,掬水留香
上一堂调香知识专业课,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香料知识。掌握香水调制设计方法。用多种植物基础香精调配设计出专属自己的香味,建立自己的香水档案,生成自己的芳香密码,留下调制香水的美丽体验。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4)星际穿越,通信未来——点亮我的卫星
利用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综合试验与测试平台,模拟卫星运动轨迹,观看卫星通信科普视频了解卫星通信原理;制作太阳能卫星模型、小火箭模型、电报机模型(根据年龄三选一),探索卫星、火箭发射、无线通信的原理。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5)“妙笔生花”科学绘画
植物科学绘画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绘画方式,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有力支撑,具有不可替代性。植物科学绘画是我们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方法之一。如今植物科学绘画已经成为我们走近自然、了解自然不可或缺的一种传播形式,是进行科普宣传的重要方式。
活动地点:C区
(1)机器人化学家
针对传统的“炒菜式试错”研究范式制约化学品开发效率的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了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机器化学家平台。在多个化学领域实现了开发效率千倍以上的提升,例如将试错开发高熵催化剂所需的1400年缩短为5周。目前,机器化学家平台在化学智能方面全面超越了欧美同类平台,确立了我国在智能化学新范式方面的全球领跑地位。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人体温差发电体验
热电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塞贝克效应(Seebeckeffect)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绿色能源技术,距今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人体人体温差发电体验,搓热手掌,覆盖在感应板上,利用人体与环境的温差产生电能,即可让风扇转动。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脑控机器人竞速体验
脑-机接口技术是指不依赖生物正常的脊髓或外周神经系统,在生物脑神经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和控制通路,实现生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互联。脑控机器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多个领域交叉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神经反馈的专注/放松训练方式。
(4)有趣的3D打印
通过多种互动展示活动使公众初步了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和流程以及基于3D打印技术构建体外组织器官的最新进展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现场3D打印“棒棒糖印章”和“定制饼干”、体验“魔法泥”玩具、微流控器官芯片、多媒体展示等。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5)多语种AI同传
通过拾取体验人声音,实时9国语种同传翻译
展出单位: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6)巅峰对决·AI对弈机器人
与机器人一决高下!你的对手是:“元萝卜SenseRobot”AI下棋机器人(象棋版)和“元萝卜SenseRobot”AI下棋机器人(围棋+五子棋版)
展出单位:商汤科技
(7)电磁弹射——把重力“弹走”
通过操作弹弓、蒸汽、弹力、电磁等弹射方式,了解电磁弹射原理及优点。通过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模型,介绍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工作原理展出单位: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8)神奇的水滴
通过硬币上滴水滴的游戏,加上科普人员讲解,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太空微重力下的表面张力的神奇作用现象。
(9)像航天员一样训练
现场看视频及听讲解,了解航天员日常的训练活动。通过转圈后走直线运输水杯,测试前庭功能,感受航天员训练的项目及意义。
(10)挑战组装空间站
零距离
开放植物研究所重点科研科普场所、所史馆和数据中心,零距离倾听科学家现场解密。
部分体验活动根据参与者到场情况分场次进行,请按照现场志愿者的组织参与活动
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1)花伴侣创始人李敏带你认植物;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外来入侵植物标本展;
(3)“台纸上的植物世界”科研标本制作体验.
地点:银杏楼
(4)植物资源研究和产业化示范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
(5)一粒牡丹种子的变身
(6)微生物里的好朋友和坏家伙
(7)香满植苑
(8)甜高粱——古老作物焕发新生机
(9)葡萄酒品鉴
地点:牡丹楼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一眼看遍全国植被状况—植被图演示;
(2)森林调查中的“机械眼”—激光雷达的展示和应用;
(3)听树木年轮讲故事;
(4)中国五色土。
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1)种康院士解读如何给种子“芯片”优化“代码”;
(2)水稻也“冷暖自知”;
(3)神奇的植物再生;
(4)紫色大米不止好看这么简单;
(5)“降血压大米”;
(6)小花粉里的大世界;
(7)揭开植物神奇微观世界的秘密武器。
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1)光合作用知识、研究、应用展示;
(2)匡廷云院士团队采访、“植物的眼睛”视频;
(3)荧光“侦探”:鉴别叶绿素;
(4)给叶片拍张荧光照片;
(5)叶脉书签制备。
地点:景天楼
其他活动
(1)展览温室参观讲解
多肉植物讲解(10:00-11:00,13:00-14:00)
由专门培育多肉植物研究的老师带领大家见识多肉植物的“过硬本领”,了解高超的生存智慧;
食虫植物讲解(11:00-12:00,14:00-15:00)
由专门培育食虫植物的老师带领大家解密食虫植物的各种捕虫“法宝”,领略神奇的食虫植物。
地点:展览温室
(2)把生命科学实验带回家
在专家带领下首先参观了解“唯实求真科学探索实验室”的布局和功能,观察、认识实验室多种组培植物材料,之后青少年亲自动手在无菌条件下转接薰衣草、紫花地丁等特殊阶段的植物材料,并将其带回家观察、记录生根和分化等过程
地点:唯实求真科学探索实验室
(3)所史馆、植物科学数据中心和文献中心开放参观
所史馆包括序厅、植物演化长廊、植物所历史溯源、前辈学者、领导关怀、重大奖项、“四个面向”重要成果等十个版块,还陈列有植物化石、科学家手稿、植物标本等实物,并有微型临展《中国植物志》档案实物展、国家植物园建成始末展。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构建了集数据汇聚-质量控制-挖掘分析-可视化展示于议题的大数据平台。
怎么参加
一、网上预约
北京主场活动为10月28日~10月29日,地点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园南园,入场预约方式:
第二步:点击“发消息”进入“科学大院”菜单页,点击底部“科学节”菜单进行预约,或点击“服务”进入“科学节”菜单报名:
10月23日,10月24日,10月25日,每天上午9:00开始预约,手慢无!
二、直播围观
除了线下活动之外,本届科学节还将打造云上科学节,联合主流直播媒体,以游园的方式,对北京主场活动开展每天6小时全网直播,前排观看精彩节目,探秘幕后故事,近距离体验更多科学互动项目展品,参与互动答题,让更多社会公众能通过互联网隔空入场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感受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