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博物馆再升级,上新「神奇的非洲」「植物世界」两大云端虚拟展厅!

一、国家自然博物馆的“云端自然”全景虚拟展厅上新「神奇的非洲」「植物世界」两大虚拟展厅

秋游好去处,来国家自然博物馆的“云端自然”全景虚拟展厅!“云端自然”全景虚拟展厅再上新!

展厅采用web3D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全景打造,将两大线下展厅“搬”到线上,从展厅全景到博物馆内的珍贵动植物标本、化石等展品,实景还原线下游览体验,并融入数字化创意互动体验,让大众在云端也可随时随地领略自然知识的魅力。

(国家自然博物馆“云端自然”线上虚拟展厅及基本陈列)

据了解,为本次国家自然博物馆「神奇的非洲」「植物世界」两大展厅的线上云端展厅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的是深耕3D数字化技术领域、国内全栈式3D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木易搭。积木易搭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和虚拟展示技术完成国家自然博物馆两大主展厅的线上虚拟展览系统搭建,观众在电脑端或手机端进入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线上虚拟展厅后,能够在不同展示区域与展厅内展品进行交互,多维度加深对自然科普知识的理解。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升级,国家自然博物馆充分发挥大众科普、藏品科研、教育传播等价值

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催生了全新的博物馆运营环境,这也对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及其服务大众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博物馆建设已经成为考验和衡量一座博物馆面向未来的规划与管理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

国家自然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之一,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对于推动社会公众探索自然科学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科研科普重要机构,国家自然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古生物化石、岩石矿物、动植物标本等,其中包括许多稀有和濒危物种,对于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自然遗产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国家自然博物馆线上博物馆外景)

进入新时代,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发展需数字化技术的加持,实现藏品数字化、展览数字化、科普产品数字化,更大程度发挥博物馆保藏、研究、传播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功能。

本次积木易搭为国家自然博物馆制作的两大新云端展厅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展厅全景采集、标本三维扫描建模、复原建模、原位浮现、2D动画等。

「神奇的非洲」与「植物世界」两大云端虚拟展厅打造,观众可720°线上畅游云观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多元化的参观需求、进一步拓展参观观众群体,同时减轻博物馆的线下服务压力,国家自然博物馆新增了「神奇的非洲」与「植物世界」两大云端虚拟展厅,与前期搭建的「古哺乳动物」「无脊椎的繁荣」「人之由来」虚拟展厅衔接融合,更全面展示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品牌价值。

(「神奇的非洲」线上虚拟展厅一角)

技术合作方积木易搭利用全景采集云台、三维实景复刻采集设备等专业场景扫描设备,采集制作了展厅VR场景,并通过修复融合等处理来最终还原展厅实景全貌,实现线下展厅1∶1线上复刻、全景漫游制作等,让「神奇的非洲」与「植物世界」线下展厅内野生动植物标本、及其生存环境栩栩如生地再现于观众面前。当观众戴上VR眼镜,犹如亲临线下博物馆展厅。

(「植物世界」线上虚拟展厅一角)

如,在「神奇的非洲」-「马赛人」展示区域,当观众戴上VR眼镜,可以走进马赛人的传统房屋,近距离与马赛人碰面,感受马赛人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切身感受原汁原味的非洲风土人情。

(马赛人展示区,AR版马赛人融入现实展览场景中)

2.标本三维扫描建模、复原建模,让观众720°玩转3D展品

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多达37万件,尤其是重要标本需建立数字档案。传统的以图片数据为主的藏品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和未来博物馆发展对于科研、收藏、科普、展示等各方面的需求。

因此,引入3D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文物标本进行3D建模,实现文物标本的数字化建档,不仅对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研究、对外展示、科普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能够让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更智慧、更科学。

在本次云端展厅建设项目中,积木易搭对国家自然博物馆「神奇的非洲」与「植物世界」两大展厅内115件动植物标本、化石等珍贵藏品分别进行了三维扫描建模及复原建模。

其中,标本三维扫描建模主要是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和数字高清近景摄影测量,对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的珍贵动植物标本进行数字化采集,建立起各项文物标本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保存文物标本原有的各项数据和空间关系等重要资源,实现珍贵馆藏的科学、高精度、永久保存。

(标本三维扫描建模:山西兽骨骼,可720°旋转交互查看)

对于一些特殊的古生物化石,积木易搭则采用复原建模的方式来实现数字化存档。利用现有的古生物化石结构和图文资料,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步骤,最大限度还原古生物原样。

(复原建模:蕨类植物标本的三维模型,可720°旋转交互查看)

标本数字化建档完成后,则可以通过博物馆的藏品智慧综合管理后台进行管理。如云端布展,将三维化的文物标本放入到云端展厅内进行展示。当观众通过手机、电脑进入云端展厅内,点击展品周围的图标,即可720°交互式查看文物标本三维模型。通过这种线上交互查看的方式,1:1复刻、全形态录入的展品模型,细节信息一目了然,观众享受到比线下游览查看更仔细、更方便的视觉体验。

3.AR原位浮现,让珍贵文物标本“穿越时空”来复现

对于较为特殊的标本,如动物骨骼标本,为了在线上展厅内更好地向大众展示其形态,积木易搭还采用AR原位浮现技术来进行复现,让原本“骨感”、抽象的动物骨骼标本瞬间复原本来面目。

(山西兽——原位浮现(上图为山西兽骨骼原型,下图为使用原位浮现技术后的展示))

观众只要点击标本周围的图标,展厅内动物骨骼标本瞬间复原成活生生的动物活体复原模型,出现在眼前。

4.2D科普动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展品

为了更好地让观众了解一些珍贵动植物的生长特性、生活环境等知识,在博物馆科研科普人员帮助下,积木易搭为10件标本制作了2D科普动画,并以藏品热点巧妙链接馆内拍摄制作的《藏品在说话》系列纪录短片,通过生动形象动画讲解、科普视频演绎等多种形式向大众展示自然生物的原貌、生活环境、习性等内容,达到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效果。

(2D科普动画:《苔藓》)

除了可720°交互的模型以及2D动画视频之外,展厅内还支持文字、音频、语音等多种方式介绍展品,观众可以通过点击展品进一步查看展品信息。线上虚拟展厅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现展览效果,展示内容比线下展览更为饱满。

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国家自然博物馆通过数字化虚拟展厅搭建、藏品三维数字化建档/展示、数字化互动模块设计等,实现博物馆资源高效率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拓展了博物馆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潜力与功能。

三、博物馆引入进行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

今年9月,毕马威中国发布了《文化无界,数字焕新——文博数字化转型初探》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数字建模、人工智能、扩展现实(XR)、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日趋成熟,博物馆数字化应用场景愈加丰富,传统博物馆形态面临重塑。报告建议文博单位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大胆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在藏品管理、展览、教育、科研、内部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呈现方式,引领全球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潮流,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不难看出,博物馆引入新型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线上线下相结合是必然发展趋势。

国家自然博物馆打造的云上数字博物馆,充分展示了博物馆的大众科普、藏品科研、教育传播等各项价值,广泛传播了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对于国内各大博物馆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深具参考意义。

THE END
1.AI“活化”文物不要只停在表面信息化网络上,人们对于AI让文物“活”起来的尝试反响热烈。有网友表示,这种传统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让文物显得更加活泼可爱。也有观众对这种新颖的展示方式表示好奇和赞赏,认为打破了博物馆严肃沉闷的形象,让年轻人也能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AI技术在文物活化利用中的应用,无疑是博物馆领域的一大创新。它https://www.tjcac.gov.cn/xxh/202412/t20241209_6801180.html
2.数字技术构建传统文化沉浸式博物馆体验关于我们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博物馆的参观体验,通过构建传统文化的沉浸式博物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文化https://datacenter.isbcyz.com/post/8459.html
3.在线企业展厅让展品活起来,拉近你与客户的距离在线企业展厅支持实时互动功能,客户可以通过多人在线、留言板等方式与企业进行即时沟通。这种实时互动不仅增强了客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使得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客户的反馈和需求,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企业还可以通过在线展厅举办线上活动等形式,与客户进行更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https://blog.csdn.net/starsongda/article/details/144379593
4.Google和央美合作,把徐悲鸿的200件画作搬到了线上极客公园在未来参观博物馆的互动方式及与艺术品互动的方式一定会发生新的变化。举例来说,传统去卢浮宫看蒙娜丽莎的微笑,拍完照就走了,流程会比较赶。而在家通过线上博物馆就可以了解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在那里这是更好的艺术品互动的方式。 最后,很多人会说数字化技术和科技对于传播艺术和文化非常重要,现在有了https://www.geekpark.net/news/230408
5.什么是AR实景导航?背后涉及到哪些技术?同时,线上博物馆结合AR技术还能够实现虚拟导游、历史场景复原等创新功能,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这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也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相信AR实景导航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https://www.yoojia.com/ask/17-13871082090724659461.html
6.智慧博物馆数字化解决方案采用云原生微服务架构,各组件采用微服务低耦合架构,方便服务间协作与业务整合。前后端分离技术实现,后端负责数据存储,处理,分析以及对应用层服务输出,前端负责博物馆文物的展示,业务逻辑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和管理,数据访问层负责数据的持久化和存储。 技术、框架与数据库 http://museum.gdghwl.com/
7.过一个科学的周末!中科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周末开启在公众科学日里,你可以走进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国家院所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你不仅能够参与各种形式的展示,收获不一般的互动体验,还能和科学家们亲密接触,遇见答案,更预见未来。 100多个国家科研机构为你开放, 500多场特色科学活动等你参加,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070614?commTag=true
8.8周时间,做一崇感官的博物馆沉浸式交互体验!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在思维上了解博物馆策划的基本逻辑和设计思维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并将理论实际运用到线上展览的实践中。技术上,同学们将了解体验设计师应具备的一些必要的视觉展现工具如Figma等,有视觉基础和编程基础的同学可以在我们的指导下接触下AE, C4D,Webflow等工具来使自己的最终成果显得更加逼真和有说服力。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E5OTYwNjIzNzmFuY1jsJmgcw.html
9.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博物馆vr虚拟现实红色展馆建设【不熄灯的博物馆】深层互联运用前沿VR技术,打造高端VR虚拟展厅与线上虚拟博物馆,呈现沉浸式体验。做一个线上虚拟展馆多少钱?无论是VR展厅、VR博物馆,还是3d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展馆、虚拟校史馆等的设计与搭建,均可量身定制。https://www.depthlink.com/xunizhanting/index.html
10.云观博结合数字博物馆上线、馆庆等重大事件, 可在“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首页推荐,联合进行发布、官方微博互转、互评等传播合作。 “ 支付宝AR博物馆 开启文博专区,探索展品故事 打开支付宝参观线上博物馆,体验增强现实互动, 展品故事化解说,感受文明的力量。https://morview.com/edu.html
11.聚焦2014两会高等教育话题(一)“必须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摆上重要议程。”王书平建议,抓紧制定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加快应用型人才建设规划,着力解决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趋同、课程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等突出问题;引导地方高校转变教职员工观念,树立“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面向市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http://zhongwen.hytc.edu.cn/info/1061/3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