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候宝璋先生是蜚声中外的病理学专家,20世纪40年代之后寓居海外。1962年,受周恩来总理之意,侯宝璋先生举家归国投身新中国建设。1963年至1972年间,侯宝璋先生及其家属数次择其家藏2000余件文物捐赠给国家,后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故宫博物院于1964年专门举办了《侯宝璋捐献陶瓷书回展》,以表彰侯宝璋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为文物回归所做出的贡献。侯宝璋先生捐赠文物涵盖陶瓷、铜器、书回等门类。其中,品种丰富的各时期陶瓷大致反映了中国古陶瓷发展的脉络;意境深远的明清书画体现了创作者各有千秋的艺术风格;形态美观的隋唐铜镜展现了兼容并蓄的时代特征。

虽然画师、工匠都未知姓名,但他们显然熟悉外来艺术的创作,采用刀凿和绘画相结合的屈铁盘丝手法,留下了充满张力的异样韵致,特别在构图上用西方绘画手法描绘中国女性,与以前出土的李寿墓、永泰公主墓、薛儆墓等石椁线刻画中的宫廷女性不同,集中表现了盛唐宫廷匠师新的艺术审美观。

▲武惠妃石椁全景图

按照考古学传统解释,墓葬中连屏画一般都是表现墓主人的生前活动,但武惠妃石椁线刻画如果真是墓主人的记录,为什么不表现她生前出行、酒宴、乐舞各类活动的场景,既无天伦之乐、抚儿育女,也无悲痛欲绝、凄婉哀怨,而是展现出一群落落大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个个丰满,不求清瘦,均有着“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外貌特征。特别是每一个女性主角似乎都不相同,并不是一个墓主人的雷同形象。

按照唐代宫闱制度,这群女性为首者应是陪侍皇后嫔妃的女官,分掌导引闺阖、簪珥首饰、音律舞蹈、医药卜筮、玺印器玩、铺设洒扫等细务,既有名号又有品级,“掌教九御四德,修祭祀宾客之事”,属于皇宫六局二十四司职事官体制中的“宫官”,是后宫宫人的上层,尤其是六尚之首的“尚宫”,地位尊显,礼遇极高。

故这10幅女性群像显得真实而富有层次感,超出了以往唐代石椁上那种程式化、脸谱化宫廷女性刻画套路,她们没有像永泰公主石椁上头戴女官礼仪凤冠,紧紧箍在头上的“汉仪唐典”礼服冠冕的装饰不见了,似乎超出了传统宫廷女性的范围,是盛唐时代“无文字记载”的“肖像画传”。

▲石椁正面线描图

感谢陕西历史博物馆师小群、程旭先生提供的石椁内壁宫廷女性石刻线描图,我们先从绘画审美视角观看这些宫廷女性容貌的特征:

其一,每一幅线刻图画中都着重用高高的额头表现女性的睿智,在额头发髻卷起的同时,用有力的鼻部线条增强人的鼻翼和脸部印象。画家有意不突出下颌和颧骨,弱化棱角,给人以圆润丰腴质感,平静克制中显得精美悠远。特别是女官脸颊丰满,呈现出健康的神态。

其二,雕刻家对每个女性都精妙地利用了微微噘起的嘴唇,善用樱桃小口制造出女性温和亲切的形象,利用嘴部周围的线条突出女人的性感,丹唇紧抿不露牙齿,似乎欲笑又止,脉脉含情中颇有哀意。

其三,画家不追求丹凤眼或圆眼,而是刻画出细长的眼睛,双眸眼波横水,并且全是隆起的双眼皮,庄重的眼神有种不露痕迹的盼望,使得表情严肃,略显拘谨,在端庄恬静中显示出自信自尊的力量。

其四,眉型修饰凸显讲究,每位宫女眼睛之上眉如墨黛,有的蚕眉立梢宛若刀裁,悉堆眼角之上,有的眉峰凝聚流畅,却无妖娆风情,而在眉目传情中有着温婉清纯之感,但都反映了修眉、刷眉、画眉的不同,与以前永泰公主墓仕女图的蚕眉细目略有差别。

其五,每位宫廷女官的发髻都不雷同,当时要求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发式,以表现她们重视时尚感和女人魅力。尤其是浓密发髻突出表现为“缠挽式”的圆球型发髻,明显带有拜占庭宫廷贵族妇女发式的痕迹。

其六,面敷白粉是唐代女性追求美艳的标志之一,但不是一般的涂脂抹粉,而是肤若凝脂的粉面。以往发现的石椁线刻画上均无面容涂白,只有这次在女性人物面部绘上白色粉底,相比石刻浅埋浮雕凸凹处更显白嫩,这种用底妆来修饰女性肤色的新做法,很可能源自希腊罗马化艺术中对女人面白时尚涂抹铅粉的模仿。

▲敬陵唐贞顺皇后敬陵

其七,石椁线刻画中宫官、宫女虽然没有乐舞场面,但宫女手持琵琶颈头、檀板、小簟篥等乐器,与《宋史·拂传》记载“乐有箜篌、壶琴、小筚篥、偏鼓”相符。

其八,画家竭力要表现出善良仁慈的女神形象,线条竖直却非常柔和,在优雅中有着超凡之美,在尊贵中有着庄重之美,如果说中国女性特别是北方女性倾向于温暖、柔和的形象,而西方女性则偏向于冷酷、硬朗的形象,在化妆风格上喜欢个性开朗的裸妆,两相对比,东西方化妆文化和生活方式皆有所不同。

这些宫廷女性身躯微微左倾,两手交叉伸出,神态悠闲自若,天真腼腆,仿佛要跟随主人眺望远方。与头戴柘枝花帽子的女宫监和帘前下层裹头蕃女相比,她们无疑等级较高,所以袒胸露臂,妆扮华贵,“薄罗衫子透肌肤”,“斜插银篦慢裹头”。

衣服长裙精细的皱褶衬托出女性的身材,使她们犹如沾满露水的花神,要与花草同生。她们面容甜美,又微露哀愁,但没有“怯弱不胜”的病态美,表现了女性气质的神髓,手法无与伦比。我们不知这是否准确地反映真实,或是画匠据画本想象的千人一面。依据唐人论画重视写生、写真的特点,大量诸如“妙得其真”“曲尽其妙”“宛然如真”“尽其形态”之类语词被用于评价画家创作,亦可以推知墓葬中线刻画创作者致力于表现真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石椁内壁宫廷女性石刻线描图

观看武惠妃石椁上这一幅幅肖像画,犹如一个女性群体画屏。画家简化了对人物背景和过多细节的展示,以便突出画中人物的形象,在高度概括的板块结构中凝练出丰富的视觉意味,生成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氛,有种生命的透彻感。线刻画格调清雅明朗,意蕴高洁清婉,有种“身居尘俗,心栖天外”的境界,画风在淡雅中亦见绚烂。

传统中国仕女画一般都有着“明劝诫、著升沉”与“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强调妇女品德操行、文化修养以及善恶报应的警示。三国曹植《画赞序》说:“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者图画也。”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也称:“历观古名士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妇人形相者,貌虽端严,神必清古,自有威重俨然之色,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心。”所以仕女画都有铺衍妇德女仪的宣教功用,武惠妃石刻线画也通过典雅庄重的女性形象“存有懿范”“斯为通典”,达到“四德粲其兼备,六宫咨而是则”。

武惠妃是一个刚柔兼济的美艳女性,凭借自身魅力和政治手腕,征服了玄宗,专宠于后宫,震动了整个朝廷。她对亲生儿子的“柔”隐含着母爱的温情,对异子的“烈”隐藏着母狼般的阴狠,而她的棺椁内部线刻画力图再现鲜活的人物,所以这些宫廷女性并没有媚态。面对惠妃追封到皇后的人生晚境,她们通过淡淡哀怨的唯美精致画面,让旁观者的目光和思绪随着一幅幅画面流动而渐渐沉浸,达到人性的通透与震撼。

我们看到,武惠妃棺椁内部一周10幅画屏展现了创作者对当时宫廷女性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感受。青年宫女心事重重,低眉垂眼;中年宫官颇有书卷气,平视远望;年幼宫婢清纯美丽,娇羞可爱。图像既借鉴了罗马古典式的优美和印度式的柔和色彩元素,又融合了中国唐代绮丽式唯美风格,开辟了一种新的画风,画笔尽情展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女性面孔,“慢梳鬟髻着轻红”“黄衫束带脸如花”,情与景会,意与境合,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女性形象作品不是程式化、模式化的绘画,说明制作过程不是工匠简单的重复模仿,而是艺术家匠心独运的创作,艺术最重要的不是复制,而是创新。这些线刻画直接运用西方艺术手法,与中国传统画法体现出的浓郁笔墨韵味不同。

▲石椁内壁宫女头像(局部)

盛唐时期的山水画家王维在人物画上亦有很高成就,他曾画过《拂人物》一卷,《南宋馆阁续录》卷三记载“宋中兴馆阁收藏”。

元代程钜夫《雪楼集》卷二九《上赐潘司农龙眠“拂妇女图”》,评价北宋李公麟所临摹的“拂妇女图”:

拂菻迢迢四万里,拂菻美人莹秋水。五代王商画作图,龙眠后出尤精致。

手持玉钟玉为颜,前身应住普陀山。长眉翠发四罗列,白覆顶黄金环。

女伴骈肩拥孤树,背把闲花调儿女。一儿在膝娇欲飞,石榴可怜故不与。

凉州舞彻来西风,琵琶檀板移商宫。娱尊奉长各有意,风俗虽异君臣同。

百年承平四海一,此图还从秘府出。司农潘卿拜赐归,点染犹须玉堂笔。

天门荡荡万国臣,驿骑横行西海滨。闻道海中西女种,女生长嫁拂菻人。

诗中明确指出“女伴骈肩拥孤树”,这与武惠妃石椁、懿德太子石椁、永泰公主石椁线刻画每组两女相随伴于树前的形象完全吻合。“一儿在膝娇欲飞”则与唐开元六年(718)韦顼石椁两幅线刻画相似,两幅画面中宫女身后各有童子,一个持弓欲射,另一个右手举蝴蝶、左手执花环,也与石椁外部花蕊中童子非常接近。类似的还有《拂天马图》女子赤手骑马飞驰造型。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这些《拂菻妇女图》《拂菻仕女图》,但是对照西亚、中亚女性着衣雕刻、壁画绘图、器物造型等,可以看到自汉代以来西域艺术中的希腊文化因素,特别是宁夏固原出土北周胡瓶上的女性形象,明显感到希腊罗马化艺术中女性眉目生动、袒胸露乳,甚至更为细腻的气息。相比之下,中国一直讲究女子形象温婉纯净,优雅妩媚。武惠妃石椁上没有拂菻妇女或拂菻仕女形象,所刻画的汉族宫廷女性容貌清纯,与希腊化艺术风格如出一辙。

▲石椁内壁宫官头像

令人思索的是,武惠妃线刻画中这些唐代宫廷女性袒胸露乳,虽然不像希腊—拜占庭艺术那样单纯突出丰满乳房,而是穿着具有轻透感的抹胸裙,裙长至脚面,在大气飘逸的低胸长裙上露出乳沟,极具强化体态的西方审美。

白居易《吴宫辞》形容宫娥:“半露胸如雪,斜回脸似波。”方干《赠美人》:“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疑晴雪。”周《逢邻女》:“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西方画家和美学家一直爱将女性饱满曲线比作是她们的“事业线”,认为乳房改变着女性的人生际遇。中国古代绘画中也只有唐代妇女大胆露出身体,或说唐诗中敢对女性酥胸进行描写,唐代开放风气确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由让人疑惑与以拂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影响有关。

依靠画史文献无法确知的《拂菻妇女图》,却通过武惠妃石椁线刻画构图得到了间接展示,无疑给我们带来惊喜,她们与宋代以后传世作品中的妇女画像很不一样,她们比唐墓壁画中的女性形象更写实、更具体、更丰富,尤其是树木、花卉、飞蝶等多种元素环绕女性的造型,无疑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纵观画史,在唐以前没有出现这种花卉簇拥宫廷女性的表现方式,更不见其演变轨迹。

武惠妃石椁线刻画雕刻技法不同于其他石椁,没有采用生硬古板的平直刀法,而是使用了爽利的圆刀技法,使得女性形象趋于圆润、生动、传神。那极具美感的身体曲线,极为真实的肌肤触感,这一切使得原本冷冰冰的石刻给人有血有肉的温暖感觉,这都是雕刻家用熟练的线条技法表现了人物的冷暖悲欢。

▲石椁内壁宫女头像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礼仪”章中指出,西域胡族血统的宇文恺、阎毗、何稠等工艺技术家,久为华夏文化所染习,“故其事业皆借西域家世之奇技,以饰中国经典之古制”。武惠妃石椁上唐宫廷女性形象正反映了采用外来西方艺术手法,装饰中国石椁的过程,是“中体西术”“东魂西技”的典型艺术代表作。

古波斯七大古典诗人之一涅扎米(1140—1202)曾在长诗《亚历山大书》上篇“光荣篇”中描述罗马和中国画家的竞技,“这边罗马人精心泼彩挥笔,那边中国人使出全部绝技”,他赞美“罗马人的绘画饮誉国际,中国人的才智举世无敌”。而在摩尼绘画传说中,“据说摩尼的画技十分高超,他曾作为先知到中国传教”。这些记载都暗示了中国与罗马的绘画艺术有过间接交往。

值得指出的是,唐代皇家内库收藏有武惠妃写真图画,《新唐书·艺文志》三记载艺术类图卷“谈皎画《武惠妃舞图》”,还收藏有张萱画《少女图》以及《佳丽伎乐图》《佳丽寒食图》等。虽然这些画已经佚失,可是唐玄宗时期“开元馆画”有不少作品都反映了宫廷生活,其中有些现存石刻线画艺术遗迹很明显地表现出与希腊罗马化的“拂样”有关,期望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

描绘贞洁高贵的女性是希腊罗马艺术家最喜爱的创作,他们描绘或雕塑的西方女性大多是站立的姿态,安详圣洁,早期诸多雅典娜雕像都是圆脸,后来才逐渐变长。希腊悲剧表演时,描绘女性的软木面具为白色,头发逼真,每根发丝都梳理到位,看不出慵懒的模样,特别是希腊神话艺术作品偏爱表现波浪般的卷曲头发,无论男女均以下垂卷发为标志。

希腊化艺术传进南亚后,对印度文化有较大的影响,印度女性造像一定要表现出臀部微翘、膝盖微曲、腰肢微摆的经典“三屈式”优雅姿态,而在传统印度雕像中,女性美的特征包括大眼睛、高鼻梁、丰满双唇、圆润肩部,以及肩、胸、腰之间的三条“美人线”。

唐代女性服饰尽管演绎出多种款式,显示出女性的柔媚,但并不是百无禁忌。丰满的女性反而要收腰藏臀,从不表现细腰与肥臀,也不展露美背和美腿。相反,肥腴女性却呈现出腰粗臀肥的“桶状”,或给人上身长下身短的错觉。特别是对女性手指“慢挥罗袖指纤纤”的动作,给予了非常的表现。

盛唐时期在长安宫廷效劳的艺术工匠并没有参照其他石椁,着意雕刻女性的时尚冷艳、俏皮活泼,也没有体现其哀怨不忍、悲啼掩面,而是讲究神态端庄,面容玲珑,皮肤白皙、敷粉涂红,注重体现女性漂亮的脸庞,丰满的上围,与西方展示永恒的性感女神一模一样,身体之美是生命的象征,人体塑造就是艺术家审美欣赏与自我感觉的创造。

仔细观察武惠妃石椁线刻画的21位女性,分成十组,其中9幅每组两人,这种每一幅画面里有两个女性的形象,似乎与希腊罗马典型的画法接近。西方古代画家经常将成熟女性与少女或是成年人与少年作为搭配,体现了主神与次神的关系,表示他们之间友谊与爱意的建立,以便在危险时刻互相保护。

特别讲究年轻的孩童陪衬大人,这与武惠妃石椁上两位女性合一画面构图非常契合,使人不由得想起两者手法是否有借鉴。唐墓壁画中也有类似画面,即屏风式树下女性人物,一大一小前后配合,如陕西长安南里王村唐墓中六屏式树下盛装仕女壁画,尽管画法较差,但构图立意很有可能与武惠妃石椁线刻画持有同类的画本。

据希腊罗马神话记载,天父宙斯与记忆女神谟涅摩辛涅生下九个缪斯女神,她们懂得怎样歌唱过去、现在和未来,当众神聚集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宫殿时,缪斯女神唱起优美的歌曲,天庭诸神都会沉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

九位缪斯女神有着明确的艺术分工,手里拿着不同的弦乐乐器、长笛、花冠、佩剑、木棍、面具等,表示她们分别主管悲剧、喜剧、舞蹈、抒情歌等,因而在画面和雕塑中她们往往是分组出现,两人或三人为一组。而武惠妃石刻中各个宫廷女性也手持乐器、长拂、檀板、短直木、方箓宝盒等,不知是有意承袭还是无意巧合

武惠妃石椁线刻女性画中只有一幅三人像,显然不是随意刻画的。在希腊爱神阿芙罗狄忒随从里,通常出现美惠三女神,她们代表着妩媚、优雅与美丽,她们为爱神梳妆打扮,她们总能为快乐的众神带来开心的音乐,她们使各类艺术更为神圣,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此,在希腊艺术中经常把美惠三女神塑造成花季少女的形象,苗条娇小的身材配合以天真烂漫的表情,加上总是手拿鲜花站立在爱神木簇绕的花丛中,让人浮想联翩。

▲胡汉女子立俑,西安唐金乡县主墓出土

与美惠三女神相似的还有三位时序女神,她们是宙斯和法律保护神忒弥斯所生的女儿,代表着自然界的四季交替。虽然她们经常以次要随从的身份出现,但她们与其母一样是人类一切高贵、美丽、善良品性的保护神,所以雕塑绘画作品中的时序女神被描绘成可爱的少女形象,周围饰满鲜花、水果、花环,通常是棕榈枝和月桂花。

此外,希腊神话中命运女神也是三个并排站立的女性形象,她们外表完全相同,手拿线团纺线,表示生命线的长短。所以人们要向她们敬献花环、葡萄酒、点心,还要焚香。

武惠妃石椁中唐代宫廷女性虽是中国女子面容,但是绘制的艺术风格却深深地打上了拜占庭希腊化风格的烙印。宫廷女性不是中国传统礼仪姿态,她们脸部被白粉涂染如凝脂,留有美丽的卷发,身穿香罗花衫,仿佛成了从海水中升起的圣洁女神化身。虽然目前还搜寻不到唐代外来的希腊化画匠的有关记载,但是汉籍所载具有希腊渊源的“女人国”传说曾流传一时,又如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拂菻与“女人国”的联系,亦属希腊传说的翻版,“西女”的传说暗示着拜占庭帝国在欧亚大陆文化交往中的重大影响力。

笔者认为,武惠妃石椁墨底白线画雕刻雕工非常精细,应该有外来的创作画本,或许就是史书记载的“拂菻样”。笔者大胆推测,可能融入了希腊悲剧艺术的特点,投射出“美的毁灭的挽歌”,从而使一群女官、宫人形象动人,叹为观止。

笔者曾指出,武惠妃石椁极有可能采用了景教传教士带来的拜占庭式希腊文化画本,景教士善于将宗教来自天堂的心灵安慰施展于传教活动,这是东方基督教的特长之一。特别是面对人们心灵上的焦虑和恐惧,对即将逝去的肉体施以终极关怀,更是传教士的拿手好戏,因为天堂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只有“升华的爱”才是最终通往天堂的请柬。以这么多宫廷女性簇围着皇后级别的墓主人武惠妃,就是营造出众多侍从都在天堂里翘首期盼着她到来的氛围,暗示地下世界并不与人世间相隔绝。

余论

“以图述史”“以画记史”是用人物肖像作为叙述历史的方式,是希腊罗马以来被拜占庭帝国所继承弘扬的创作。武惠妃石椁线刻画内壁以女性为主体,整合宫廷的各个元素,凸显女性形象的艺术架构,达到了运用个体形象类型化的塑造来强化人们的记忆,召唤人们认同的目的。线刻画通过场景中的女性肖像来阐述历史,让历史画与肖像画交错结合,即让历史通过肖像得以体现,又让肖像转化为历史,不仅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情景,也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

得益于国家图书馆积极开展的古籍数字化工作,“中华古籍资源库”自2016年正式开通运行至今,已发布古籍资源总量达10万部(件),包括国图馆藏善本古籍、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以及馆外、海外征集古籍资源。

历史,被记载于史册,也被博物馆收藏着。走进博物馆,是我们了解历史精华的另一种方式。

但由于疫情的反复,我们的刷馆看展计划难免会被打乱。数字博物馆的出现,让我们无需奔波,足不出户云逛博物馆!

其实,博物馆的数字化浪潮,早在本世纪初就受到国内博物馆学界的注意。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加之近年全球疫情的严峻形势,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纷纷把藏品、展览数字化作为工作的重心之一。

到如今,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数字资源。

01/故宫博物院

现存最早的中国绘画作品展子虔《游春图》、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褚遂良摹本、青铜器分铸法代表作莲鹤方壶这些几乎秘不示人的国宝皆可在藏品数据库中一睹真容。

故宫博物院

扫码即可进入全景故宫

国博藏品的数量与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陈列,几乎囊括了考古和博物馆学的教科书内容。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鹳鱼石斧图”、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后母戊鼎”皆藏于国博。

国博的数字展厅包括涵盖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国外文物等领域的五十余种展览。每个展览都能看到展厅实景、藏品说明,有的还做了视频讲解。

中国国家博物馆

扫码即可进入国博数字展厅

以陕晋豫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陕西历史博物馆囊括了自旧石器时代至今代百万年间的170余万件藏品。作为汉唐之世的政治中心,其藏品也主要集中于这一时期。

陕历博的数字展厅包括15次特展的3D展览,主打秦文化和盛唐宝藏。另外,陕历博官网上还有馆藏300余件精品文物的高清图片和文字解说。

陕西历史博物馆

扫码即可进入陕历博数字展厅

通过这些资源,我们可以近距离观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字帛画、素纱单衣、漆棺等国宝级藏品。

在全景看展中,我们可以看到马王堆陈列的实景和每件文物的三维景象,仿佛置身展览之中。电子展厅则是对展览中每件文物的详细文字说明。

除马王堆之外,湖南省博物馆还上线了二十余种各类精品线上展览。

湖南省博物馆

扫码即可进入湘博网上展厅

数字敦煌项目,是敦煌研究学者聚十年之功完成的敦煌虚拟保护项目。

由于敦煌壁画和造像的历经数次破坏,许多洞窟已经不起长期开放的压力,将以莫高窟为主的敦煌宝藏搬到云端,是几代敦煌研究人的夙愿。应了这种背景,莫高窟的数字化成果丰硕。

目前去敦煌旅游仅可看到八窟,但在数字敦煌网站,我们可以参观贯穿十个朝代的30个洞窟和4430㎡壁画,每一窟都有文字讲解,还可进行全景漫游。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数字敦煌团队已经实现180余窟的数字化,相信不仅的将来它们也将出现在数据库中。

敦煌石窟

扫码即可进入数字敦煌

当然,以下这些博物馆的数字展厅也值得一逛。

说到能够云游览的国外博物馆,世界四大博物馆自然也不例外,它们也是世界范围内展品数字化最为成熟的博物馆。

坐落于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

卢浮宫以体量巨大的古典绘画和雕刻闻名于世,《蒙娜丽莎的微笑》、断臂维纳斯、埃及狮身人面像等世界级艺术宝藏,皆藏于卢浮宫。通过卢浮宫的线上资源,身在中国的我们也可以360度无死角的欣赏这些举世闻名的藏品。

卢浮宫

扫码即可进入数字卢浮宫

大英博物馆位于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这座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是日不落帝国近千年来汇聚世界各地藏品形成的结晶。

埃及楔形文字刻板《罗塞塔石碑》、帕特农神庙残石,《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皆在此列。当年斯坦因由敦煌劫去的文书经卷,也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由于展览空间所限,大英博物馆绝大多数藏品都无法公开陈列,在它的云博空间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一大批未能展出的藏品。

大英博物馆

扫码即可进入数字大英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这里收藏了世界各洲各历史时期的艺术代表作300余万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历史时期文物外,大都会博物馆也是世界现代艺术摇篮。在它的官网上,观众可以查到每件藏品介绍信息。

去年1月,大都会博物馆和威瑞森(Verizon)公司联合推出了“TheMetUnframed”(大都会无限游)沉浸式虚拟艺术和游戏体验。

只要登陆网站,手机扫描之后,便可直接进入1:1的虚拟展厅,开启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注:对网络要求比较高)

大都会无限游

扫码即可进入虚拟艺术和游戏体验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位于圣彼得堡,原是俄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收藏室,苏联成立后正式改为博物馆。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但却是这四家博物馆中知名度较低的一个。

与故宫一样,原本就是皇家宫殿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历史建筑遗迹,其中藏品以西欧艺术品最为丰富也最为珍贵。此外,馆内还有大量来自埃及、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的历史文物。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已经实现了主体虚拟逛展,点击图中的每个数字圆圈就可看到该展位的三维实景。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扫码即可进入数字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来自埃及、古罗马、古希腊、中国等文明古国的文物。

因为二十世纪初的亚洲探险热,吉美博物馆成为我国流失文物在欧洲的主要输出地。目前,吉美博物馆拥有两万余件中国文物,分为“远古中国”“古典中国”“佛教中国”三个单元。

现在,通过吉美博物馆官方网站,我们可以浏览其主要馆藏陈列。(可用chrome浏览器将外文网站转换为中文方便浏览)

吉美博物馆

扫码即可进入吉美博物馆官网

美秀美术馆是一家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立美术馆,由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操刀设计。其展品主要是来自日本、中国、南亚、中亚等地的艺术品。

博物馆官网可直接切换为中文,在以往展讯中可浏览近年展览的图文,乃至视频详情。

美秀美术馆

扫码即可进入美秀美术馆官网

弗利尔美术馆是隶属于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一家博物馆,坐落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其珍贵丰富的东亚艺术品闻名于世,也是大部分中国流失文物在美国的最终目的地。

醉心于中国文化的创始人弗利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三万余件中国文物,其中尤以良渚玉器和商周青铜器最值得一看。弗利尔美术馆目前上线了十余种线上展览,其中中国文物展占了大宗。

弗利尔美术馆

扫码即可进入弗利尔美术馆

以上推荐的博物馆都是将自家藏品、展览数字化呈现的代表。但数字技术给我带来的便利,更在于将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文物信息进行整合,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些致力于这一方向的第三方平台。

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是,将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博物馆进行整合,搬到线上的公益教育项目。在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中,我们可以以省为单位逐一浏览已上线的596家博物馆。

从目前数字博物馆的现状看,数字化较成熟的主要是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市县博物馆往往无力推行数字化,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恰恰能够将这些体量较小的博物馆一并送到云端。

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

扫码即可进入百度博物馆计划

国宝全球数字博物馆是腾讯和《光明日报》联合开发的一款小程序,其中收录的主要是自新石器至清代流失海外的文物。

国宝全球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既是博物馆的线上展览空间,也可视为一座大型数据库。

作为线上展览空间,它既可以使观众可以足不出户云看展,也有效避免了藏品长期曝光展览带来的损耗。作为数据库,它既是对藏品信息的有效备份,也使得收藏在各地的藏品通过数字技术被整合在一处。

从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研究三大基本功能来看,博物馆数字化的浪潮可以说是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将文物以图片、三维模型的形式展出,既方便了贵重文物的保管收藏,也大大延伸了博物馆的展陈空间;与线上展示的同时形成的文物数据库则大大方便了各地学者的馆藏文物的研究。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国家博物馆感受“文博热”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国家博物馆感受“文博热”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来博物馆看展览、看文物,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下面就请跟随着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国家博物馆。 记者:姜赛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https://cznews.gov.cn/newweb/2024zhuanti/whzgx/2024-12-09/123445.html
2.首都博物馆参观感受(精选18篇)篇6: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感受 班号:25701203 学号:1120123735 姓名:闫茂铠 ? 简介 《复兴之路》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的基本陈列。通过详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反映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r35wh55.html
3.2024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预约抢票攻略(地址+开放时间+交通+展厅+App端预约方式:请下载中国国家博物馆App(Apple Store;腾讯应用宝;或直接扫描以下二维码下载),通过参观预约进行预约。App内还提供了博物馆的导览图、展品介绍等实用信息,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博物馆。 注:如有个别收费特展,将会在服务台和网站、微信平台的展览介绍页面注明,观众可在该展览展厅门口购票。 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8379109
4.天太热不想出门?网红博物馆邀你云打卡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过往的专题展览提供了实景观展体验,可以像身处博物馆内一样“边走边看”。 在数字展厅里既可以看到过往的360度全景展览,还可以看到当前的重磅展览。 话不多说,点进来亲自感受一下吧! 链接: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83313
5.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目前上线的虚拟展厅共有10个展览,包括8个国际交流展:“罗马尼亚珍宝”“伏尔加河回响——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罗马与巴洛克艺术” “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https://www.360doc.cn/article/87990_562469349.html
6.躺着看展!国家文物局推送网上博物馆展览,逛起来!近期,在国家文物局部署下,全国各地博物馆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已有数字资源推出一批精彩网上展览,并联合社会力量创新传播方式,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在线服务,为抗击疫情加油鼓劲,以实际行动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号召。 https://sdxw.iqilu.com/w/article/YS0yMS02MzY5Mjcx.html
7.历年资讯【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集中对外开放 ■中共一大纪念馆6.3正式开馆 ■中共四大纪念馆重新开放:展览还原当时会场周边里弄风貌 ■白公馆和松林坡景区恢复开放 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8.馆窥天下国家海洋博物馆:寓教于乐的“海上故宫”在“猜你喜欢”版块,小程序还会根据观众浏览的展品推送相关的展览内容。在网上展览部分,该馆为观众提供了带有语音讲解的所有展厅的360度虚拟漫游,并为238件馆藏经典展品提供了360度在线互动观赏。 在国家海洋博物馆,观众还可以感受到各种细致周到的服务,例如,在展厅中随处可见的开放式小荧幕剧场,利用观众休息间隙观赏https://www.douban.com/note/859150929/
9."云旅游"哪家强?这些景区不出门也能逛在“国博数字展厅”里,可以选择包括“大唐风华”、“古蜀华章”、“卢浮宫的畅想”、“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等不同主题的展厅,进入之后便能实现全景游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 03. 上海博物馆 藏品三维展示 https://travel.ifeng.com/c/7u53nQ6SjYG
10.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博物馆360全景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360全景摄影、3D、视频、声音、图片、设计等表现形式集中展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项目中,实现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觉传达与交融互动的展示形式。https://v1.chinatmic.com/chnmuseum/
11.热点关注全国150个线上博物馆汇总在家足不出户“云看展3.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46693
12.展厅虚拟漫游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市文物局协办,郑州博物馆具体承办。展览汇集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79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参展,共展出889件/组精品文物,其中有https://www.hnzzmuseum.com/panorama/index
13.@高新人给宅家的你精心准备了全国100个博物馆云游入口3.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2/13/c3112055.html
14.中国虚拟博物馆地界虚博世界.中国虚拟博物馆.全天美术馆BETA版致力于普及博物艺术生活。增强拓展互通。 让人们能足不出户的免费参观 和低成本的展现世界,宇宙万象。 观众在参观虚拟世界的时候, 不需要下载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http://www.hsxsh.pudong-edu.sh.cn/infoweb/item-detail.aspx?newsid=3745
15.让历史昭告未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巡礼“展览的语言以及展览的特性不同于舞台艺术与电视艺术。尤其是博物馆的展览特点是通过文物来见证历史、表述历史,其实体的可欣赏性是通过自身的内涵来实现的。”主管《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项目组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向记者介绍说。 “印象最深的是写着‘中央人民政府’的朴素的牌匾”;“最难忘的是停在北川医院http://www.cflac.org.cn/ysb/2011-04/11/content_22487948.htm
16.国家自然博物馆“云端自然”线上虚拟展厅是如何搭建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联手积木易搭打造“云端自然”线上虚拟展览,形成一个集参观游览、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线上虚拟数字博物馆平台,让数千以至数万年的古生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数字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品牌形象,提高自然博物馆的科技化含量,满足更多观众在线上虚拟参观、了https://blog.csdn.net/jimumeta/article/details/139179488
17.两会8个文博提案建议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河南两文博基地挂牌2020年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围绕好展、好课、好文物+直播等重点方向,聚合精品展览专题网页、虚拟展厅、展览相关短视频等众多线上内容打造“云端国博”线上品牌。 “现在每年任何时间截面上,国博都有25个左右的展览对观众开放。推出这么多的展览,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策展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策展的时候,策展团队通过我们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Y4NjA3ODOD35dnr5y4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