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主要以自然历史标本为主,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1824年,博物馆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建造一座新馆,并在1840年代完成,旧蒙塔古大楼不久后便被拆除。新馆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里建了对公众开放的圆形阅览室。

大英博物馆建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后它们还可以完好地保存。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将所有的收藏遗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回报是给他的继承人20000英镑。

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最初是建在布鲁姆斯伯里区(Bloomsbury)的一幢17世纪的大楼——蒙塔古大楼(MontaguHouse),这里也是现今博物馆的所在地。所有“好学求知的人”都可免费进入。

19世纪早期,博物馆已拥有许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包括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1802年)、汤利(Townley)的古典雕塑收藏品(1805年)和帕特侬神庙雕塑(Parthenonsculptures,1816年)。

1857年,四角大楼和圆形阅览室(ReadingRoom)建成。

为了给博物馆中日益增多的藏品提供更多的空间,19世纪80年代自然历史类收藏品被转移到南肯辛顿区(SouthKensington)的新馆,那里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

19世纪期间,访问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公共假期,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各个年龄段和所有社会阶层的观众。

随着学术研究工作的持续展开,管理者们通过开设讲座、改进展品的摆设并为藏品标上流行导语来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

20世纪时见证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大规模发展。1903年出版了第一部博物馆的简明指南,1911年委任了第一位导游讲解员。

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积极规划翻修美术馆并成立了一间教育服务机构出版公司。在一系列的建筑工程中建设其他的公共建筑,包括用来陈列帕特侬神庙雕塑(1939/62)的杜维恩美术馆(DuveenGallery)。

1973年,博物馆的图书馆成为了新机构——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这个新机构一直保留在博物馆当中,直到1997年,书籍从布卢姆斯伯里搬迁到了位于圣潘克拉斯(StPancras)的新馆。

2003年,博物馆庆祝250周年纪念。重建了最古老的国王图书馆并推出了一项新的长期展览——启蒙运动:探索18世纪的世界。

博物馆如今正在筹备下一个主要建筑项目——世界保护与展览中心(WorldConservationandExhibitionsCentre),它将包含一个新的临时展览场地。

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1816年获得,希腊要求归还)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头像(Amenhotep)(1823年购得)

弗兰克斯首饰盒(Franks)(1867年获得)

大英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

大英博物馆馆藏元代鳜鱼图案青花瓷盘

拉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7年由HenrySalt捐献)

夏洛蒂·勃朗特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追求教授写的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谩骂简·奥斯丁的信笺原稿

夏洛蒂·勃朗特在报纸上与众三流写手对骂的照片

随军的考古学家断定,这块石碑不同寻常,运到开罗并做了拓片进行研究。1801年拿破仑的军队就被英军打败。根据战争协议,法国无条件交出了在埃及发掘的所有文物。最终,罗塞塔石碑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石碑的题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的字样。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中国获得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以25英镑的价格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但此画卷一年仅对外展出两个月。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17.2平方米的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四幅绢画及一尊木佛外,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大英图书馆还内藏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巴特农神庙大理石(ParthenonMarbles),博物馆里这组珍贵的浮雕,甚至影响了希腊和英国的外交关系。尽管希腊政府一再要求归还这组1806年被英国大使艾尔金伯爵拆除的用来装饰巴特农神庙的古代大理石浮雕,但遭到历届英国政府的拒绝。

创立之初

大英博物馆最初的收藏包括文物、钱币、奖章、自然历史标本和一个大图书馆的藏书。如今英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由跨越世界文化史的800多万件文物组成:从原始人类的石器到20世纪的版画。

最初的藏品被分为3类:

印刷书籍(包括版画);

手稿(包括奖章);

天然和人工制品(其它所有藏品)。

1772年,第一批著名的文物被运送至博物馆,当时博物馆获得了威廉·汉米尔顿爵士(SirWilliamHamilton)的希腊花瓶。

获得的其他文物包括:1756年遗赠给博物馆的第一具古埃及木乃伊,以及库克船长三次太平洋航行(1767–1770年)带回的大量人种志手工艺品。

博物馆还收到了许多更为古怪的捐赠:被海狸啃过的一根树干(1760年)、一块类似石化面包的石头(1760年)、一只北美的活龟(1765年)和几张冥币。

古典文物

人们对于古典文物的兴趣决定了19世纪初期博物馆收藏的发展方向。

1807年,文物部(DepartmentofAntiquities)的成立让人们认识到了文物的重要性。整个世纪,博物馆中的古典文物不断增多。其中包括巴塞的阿波罗神殿(TempleofApolloatBassae)雕像(1815年)、帕特侬神庙雕塑(1816年)、涅内伊德碑像(Nereidmonument)(1842年)和摩索拉斯陵墓遗迹(1856-1857年)。

19世纪中期人们对中东地区兴趣大增。1825年开始盛行西亚的收藏品,包括“位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上的国家”的手稿、奖章和文物。

19世纪50年代,博物馆收到来自中东的第一批石雕,它们是在中东的尼姆鲁得遗址(Nimrudsite)挖掘的出土文物。其中有一个是大翼牛雕像(Greatwingedbull),它差点没能抵达布鲁姆斯伯里区,因为护送它的人员在途中遭遇了一伙强盗的埋伏。双方交锋时在雕像上留下的火枪子弹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1860年,文物部被划分成3个部门,它们反映了收藏品的新侧重点,这3个部门分别为:希腊罗马文物部、钱币奖章部和东方文物部。

英国和中世纪文物

19世纪后半世纪,人们对文物收藏的重点发生了转移。在那些希望国家文物得到更多尊重的团体不断施压下,博物馆设立了一个负责收藏管理英国和中世纪资料的职位。第一位被任命做这项工作的人是25岁的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AugustusWollastonFranks,后被封为爵士),他为博物馆各部门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弗兰克斯不仅增加了博物馆内的英国和中世纪文物,还收集了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史前资料、人种志资料和考古学资料,此外还有东方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弗兰克斯负责收集的文物包括诺桑比亚的鲸骨首饰盒(Northumbria,1867年)、皇家金杯(1892年)和10000件克里斯蒂(Christy)的史前和人种志收藏品,其中包括墨西哥的绿松石面具(Mexicanturquoisemasks)。

19世纪80年代,收藏品第一次被大量地分散到各处,自然历史类资料被转移到南肯辛顿区(SouthKensington)的新馆里,那里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

20世纪收藏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主要发展是在1920年创建了研究实验室。

它的职责是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协助修复和保存它们。这个部门是发现许多收藏品在战争期间遭到破坏之后设立的。

20世纪时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在远征至乌尔(Ur)途中,在国外发现了被称为皇室陵墓的一系列墓穴。

1997年,收藏品被再次分散,书库从博物馆移至圣潘克拉斯(StPancras)的新大英图书馆中。

未来的收藏

在公共机构和个人的捐赠和资助下,该馆得以继续增加其收藏。

除古代文物以外,收集当代文物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极为重要。以博物馆历史收藏中的各类史料为基础,这些现代作品来自于世界各地,见证了社会、政治、宗教、经济、艺术和科技的变化。

文物建立了如今和过去的纽带,使博物馆能够向后代讲述世界的历史。

当代文物和遗产包括

1945年至2000年间的200多本日本摄影集

它们在大英博物馆之友的帮助下获得。其中3个本聚焦于反思当代日本:战后摄影集展。

国王的嘴巴(LaBoucheduRoi)

这件发人深思的艺术作品由艺术家RomualdHazoumé创作。在艺术基金和大英博物馆之友的支持下,博物馆于2007年获得该作品,标志着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议会废除200周年纪念。在博物馆展出后,国王的嘴巴在2007年6月2日至2009年5月31日期间又在英国巡回展览。

一组著名国际艺术家的艺术奖章

受英国艺术奖章信托基金委托,这些新奖章被赠予大英博物馆。它们将在2009年6月25日至9月27日的毁誉勋章展上展出。

乘坐NorthernLine或CentralLine,在TottenhamCourtRoad站下车,步行约500米。乘坐PiccadillyLine或CentralLine,在霍本站(Holborn)下车,步行约500米。距离博物馆比较近的地铁站还有PiccadillyLine的罗素广场站(RussellSquare)和NorthernLine的GoodgeStreet站,但下车后都需再步行800米左右。

乘坐1、7、8、19、25、38、55、98、242路在新牛津街站(NewOxfordStreet)下车;或乘坐10、14、24、29、73、134、390路,北行方向在TottenhamCourtRoad站下车,如果是南行方向,在GowerStreet站下车;或乘坐59、68、X68、91、168、188路,在SouthamptonRow站下车。

大英博物馆为英国和世界各国托管着一批反映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艺术品和文物。

陈列在英国考古纪念碑中的藏品都是现存最完好的文物,这些藏品跨越了人类历史的200多万年。大英博物馆是免费入场的。

博物馆秉持着实用原则——藏品应向公众开放并可免费入场参观。这种原则也基于一种启蒙思想,即尽管人类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是通过彼此的交流,它们是可以互相了解的。而博物馆就曾是这种人类跨文化研究的平台。

尤其是古埃及最珍贵的文物,2200多年前在正面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体和希腊文的罗塞塔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馆中。并据此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称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还以其图书馆著名,因为大英博物馆的起源就是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私人图书馆,英王乔治四世改建新馆时又捐赠了大量书籍。这里是马克思为他的不朽之作——《资本论》收集资料和写作的主要场所,许多参观者来寻找马克思当年常坐的座位。

大型历史文物博物馆。位于伦敦鲁塞尔大街。主要建筑物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6万平方米为展厅,4万平方米为图书馆。建立于1753年,开放于1759年。馆舍是一座17世纪建筑——蒙塔古宫。

2020年3月,大英博物馆通过官网通知,从3月18日开始关闭。[1]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展览大英博物馆目前的展览,免费展览展示,以及过去的展览信息。https://britishmuseum.org.cn/whats_on.html
2.2017年上博最期待展览: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来袭——人民政协网1月17日下午,上海博物馆对外公布2017年展览计划,《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历史(暂定名)》最受关注。在向第一财经谈到这批来自英国的展品时,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说,他们会保留100件展品的主干,少部分文物将做微调。据上博展览部透露,来中国展出的文物包括木乃伊霍尼杰提棺椁、著名的葛饰北斋浮世绘《神奈川https://www.rmzxb.com.cn/c/2017-01-18/1294095.shtml
3.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展览开展八件中国文物回国“省亲”在此书基础上,大英博物馆经过对文物进行调整后,推出了同名的展览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巡展。中国大陆是“大英展”世界巡回展览的重要一站。除了今年3月至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外,6月至9月该展览将移师上海博物馆。 “大英展”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17/0302/1456605.shtml
4.大英博物馆展览亚述帝国的纸醉金迷直到近几年因多处古迹和宝藏的发现,才获得关注。2013年剑桥大学举办了第一个亚述历史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本次展览由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将出借于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展览名为:“An Age of Luxury —— From Assyrian to Alexander”。(展出信息:现于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https://www.douban.com/note/673007112
5.保证输入,保持理智艺文指南TOPYS创意内容平台大英博物馆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 #素描 #文艺复兴 #展览 看点: ? 展览展出42位大师的52幅素描作品,包括曼特尼亚、柯勒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拉斐尔、罗素·菲伦蒂诺等。 ? 展览分为人物、运动、光线、服饰、自然界和故事六大板块,极致展现文艺复兴时期画作中人作为主体的生命力与动感。 https://www.topys.cn/article/detail/id/28679
6.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美术展讯中国油画家网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1/9)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http://www.youhuajia.cn/app/14-view-15234.shtml
7.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这一展览已经在日本、阿联酋、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地的多家博物馆展出,成为近年来国际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中国大陆是世界巡回展览的重要一站。除了今年3月至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外,6月至9月该展览将移师上海博物馆。 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https://www.cnr.cn/china/gdgg/20170302/t20170302_523631115.shtml
8.中英珍宝见证18世纪两国交流交流展览很难完成“回归”使命 展览中方策展人马继革(左图)很希望中国文物来了就不要走。大英博物馆馆长麦葛瑞格(右图)则称“中国文物属于世界文物大舞台”。 《英国与世界——1714-1830》展览,是专门为故宫定制的展览。这有别于以往大英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巡回展,此次所有的展品结束故宫展后,立即会启程回国。这次https://shuangyashan.dbw.cn/system/2007/03/15/050735745.shtml
9.「归去来兮」徐仲偶作品巡回展每日环球展览徐仲偶1952年在四川出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业。1981年他与同学刘杨合作的油画《乡情》入选巴黎春季艺术沙龙展,次年毕业作品《生生不息的土地——川西坝子》入藏中国美术馆,后来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徐仲偶的创作紧跟时代,将自己对于符号的思考融入《榫卯》与《核桃》系列的创作。随着西方艺术涌入,他开始思考中国艺https://art.icity.ly/events/jy93kj0
10.大英博物馆该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1]。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截至2024年11月,馆内藏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长期公开展出2000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http://baike.soso.com/v155054.htm?ch=ch.bk.i
11.香港苏富比2024春拍,书画精品首度亮相图录资讯展览: ①香港,香港艺术馆,〈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1995年10月27日至1996年1月14日,并巡回展览于新加坡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美术馆 ②台北,〈齐白石的世界〉,2002年4月19至6月23日 ③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梅洁楼及香港苏富比联合主办,〈梅洁楼藏画展览 — 大师点滴〉,2021年4月16至20日https://news.artron.net/20240306/n1129726.html
12.2017年上海博物馆临时展览经费项目绩效跟踪结果报告.PDF文档全文项目的涉及范围包括:明代吴门书札展、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展、 茜茜公主的时代、雅典卫城博物馆公共区域陈列、俄罗斯巡回画派展、 孙煜峰家族捐赠书画展六个展览项目。2017 年度“临时展览经费” 项目期限为2017 年1 月1 日至2017 年12 月31 日,本次绩效跟踪评 价期限为 2017 年 1 月 1 日至2017 年 7 月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208/5001041223001334.shtm
13.英国的博物馆如何构建历史记忆私家历史澎湃新闻大英博物馆着力于构建“世界主义记忆”的另一重要行为是它每年在全球不同城市会以固定主题进行巡回展览,使各国人民有机会了解这些属于世界的历史文化。巡回展览主题共有10个:法老:埃及之王(Pharaoh: King of Egypt)、公元400年至1500年的中世纪欧洲(Medieval Europe AD 400–1500)、人类形象——大英博物馆中的具象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