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英博物馆何以走向世界:“性”是“小切口”?大英博物馆文化

除了展现宏观历史的特展外,大英博物馆也举办一些“小切口”的国际特展,比如2013年年底就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近代日本情色画展,展示了150件日本情色艺术品,堪称该博物馆历史上一次大胆的展览。

大凡了解麦格雷戈的人,没人会觉得他配不上这项荣誉,因为成为大英博物馆馆长十多年来,他带领这家世界上规模庞大、知名度极高的博物馆,一步步前行,适应越来越扁平化的世界。

在博物馆的管理和发展规划方面,麦格雷戈也遇到了问题,也是目前让所有博物馆挠头的问题。无论是在展品上还是经费上,近年来全球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面临转型的难题。

博物馆成为文明的一部分

虽然全世界每一家博物馆都在展示人类的历史,但大英博物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本身也已成为历史文明的一部分。这家博物馆建立于1753年,是全球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成立六年后正式对公众开放,因此2014年适逢大英博物馆开放255周年。

在这样拥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身为大英博物馆馆长的麦格雷戈自然是喜气洋洋。远的不说,仅在2013年这家博物馆就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有670万人次参观,不但比2012年高出20%,也打破2008年600万人次的纪录。据统计,该博物馆在2013年访客最多的一天是8月16日,那一天是星期五,有3。38万人次的访客。麦格雷戈称,“我很高兴去年有这么多人参观大英博物馆的世界藏品。”

麦格雷戈一语点出了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藏品。之所以会有如此多人涌进大英博物馆,是因为那里的藏品由跨越世界文化史的近千万件文物组成,从原始人类的石器到20世纪的版画,跨越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其中包括解开埃及文明钥匙的罗塞塔石碑、亚述王国的猎狮浮雕、中美洲阿兹泰克文明的绿松石双头蛇等,每一件藏品都代表人类历史上一个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二百多年前英国议会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时的宗旨之一,是让世界上所有好学和好奇的人来到这里,发现他们自己的历史,找回那些没有书面记载的历史佐证,让幸存下来的物品讲述故事。”麦格雷戈告诉记者。

作为全球最有声誉的博物馆,起初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按照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解释,这种做法是基于启蒙思想,也就是说,尽管人类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是通过彼此交流,它们是可以互相了解的。大英博物馆一直自诩是这种人类跨文化研究的平台,目前每年来这里通过参观藏品接受“启蒙”的全球观众,数以百万计。

从大英博物馆进门后往左边走,本刊记者看到一座“功勋墙”,上面的砖上密密麻麻刻了不少为博物馆添砖加瓦的人的名字。其中既有汉斯·斯隆爵士这样的博物学家,也不乏火烧圆明园以及掠夺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父子等一大批在国外臭名昭著的名字。

大英博物馆目前有超过700万件藏品,麦格雷戈认为,“人们参观博物馆就应该像阅读‘格列佛游记’一样,通过不同的展品来经历一次不凡的世界旅行。”

在展品方面让麦格雷戈头疼的,是一些当年被掠夺国家接受了足够的“启蒙”后,让文物认祖归宗的要求。比如,希腊就一直要求英国归还曾经属于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并且在雅典卫城建造了新的博物馆,准备安置回家的文物。

早在2003年时,麦格雷戈就坚决对希腊的要求说“不”,称埃尔金大理石雕永远不会归还给希腊,也不会借给希腊展览,只希望希腊政府接受一个大理石雕复制品。

如今在这个问题上,麦格雷戈的态度有所松动,起码说起中国文物来,发生了变化。虽然他坚称博物馆需要全球各国的文物,但也表示大英博物馆愿与中国合作,追回圆明园文物,也愿意围绕有争议的文物问题与中国研究人员展开联合调查。这种逐渐开放的态度,正是大英博物馆适应世界发展的表现之一。

怎样应对经费短缺

对于麦格雷戈来说,面对文物的国外追诉,可以用法律来遮掩,将问题全推给英国政府。可有关英国政府削减经费的问题,他就不得不独自面对了。

麦格雷戈算得上是一位勤俭持家的高手。上任伊始,他接手的就是一个每年有500万英镑赤字的烂摊子。因此这位学院派的资深研究人员不得不使出一些“外交手腕”—虽然他本人不喜欢这样的说法—为博物馆的生存发展四处化缘拉赞助,让博物馆适应在全球经济危机下的艰难岁月。

博物馆在前几年还是过了一段好日子。当时鉴于商业化的侵袭,英国人越来越愿意出入于牛津街商业区或者哈罗兹百货商场这些物欲横流的地方。为了反低俗,英国政府拨出大笔资金给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让其进行文化教育建设。于是乎,大英博物馆开始门迎四海、泰特当代艺术馆雄踞泰晤士河南岸,大英图书馆新楼拔地而起。

对博物馆等机构而言,英国政府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发动机”和“财神爷”的角色,撒下大笔英镑。这不但帮助文化机构组织举办大量活动,而且也让这些机构的员工享受着与公务员类似的薪酬。在政府拨款的羽翼下,英国的文化机构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麦格雷戈也有应对办法,他曾经纠集了泰特艺术馆馆长塞尔塔、国家剧院院长海特纳尔等一帮英国文化界响当当的大人物,举着“要舍得给文化花钱!”等标语牌,像讨薪民工一样委屈地并排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台阶上。他还诱惑政府,称“给博物馆等文化领域不是赔本买卖,每投入1英镑能创造出2英镑的产出”。

金融危机把博物馆“饭来张口”的日子变成了明日黄花,馆长们不得不斯文扫地向政府伸手要钱,同时也不得不另想办法。这些整天和故纸堆打交道的聪明大脑开始搞起了经营,目前商业经营性收入在英国各个博物馆收入中所占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当然,英国博物馆并不会把房子租出去搞什么楼堂馆所,顶多是尽量挣点不带烟火味的“文化钱”。

大多数博物馆提供餐饮服务,为观众提供休息、饮用咖啡、茶等饮料和食品。

新出路:国际化与特展

博物馆走向世界,并不仅仅是摆着捐款箱的入口这一条路,网络也是捷径。2013年大英博物馆网站的使用流量增加了47%,达到1950万次访问。对此,麦格雷戈颇为自豪,他说:“在博物馆展览,在全国、国际上借出及巡回展览,在大屏幕上和在网上观看,显示这个确实充满活力的收藏是属于全球公民的,也为他们所用。”

总体而言,英国的各个博物馆很好地发挥了认知窗口的作用。除了大英博物馆外,英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五强中,其他四个席位也都被博物馆包揽。泰特现代美术馆、国家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均是游客青睐之地,这些博物馆的魅力和它们的馆藏一样,魅力经久不衰。

英国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13年海外游客来英国旅行的次数超过3000万人次,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行程都包括造访博物馆和画廊等英国文化机构。英格兰旅游局的执行总监桑蒂·道说,“我们拥有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这足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其中,“庞贝古城”在6个月的展期中卖出了47.1万张票,成为大英博物馆历史上第三大最受欢迎的展览。最受欢迎展览的头两位分别是1972年吸引了160万参观人次的“图坦卡门”,以及2007年吸引了85万人次参观的“中国兵马俑”。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展览大英博物馆目前的展览,免费展览展示,以及过去的展览信息。https://britishmuseum.org.cn/whats_on.html
2.2017年上博最期待展览: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来袭——人民政协网1月17日下午,上海博物馆对外公布2017年展览计划,《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历史(暂定名)》最受关注。在向第一财经谈到这批来自英国的展品时,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说,他们会保留100件展品的主干,少部分文物将做微调。据上博展览部透露,来中国展出的文物包括木乃伊霍尼杰提棺椁、著名的葛饰北斋浮世绘《神奈川https://www.rmzxb.com.cn/c/2017-01-18/1294095.shtml
3.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展览开展八件中国文物回国“省亲”在此书基础上,大英博物馆经过对文物进行调整后,推出了同名的展览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巡展。中国大陆是“大英展”世界巡回展览的重要一站。除了今年3月至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外,6月至9月该展览将移师上海博物馆。 “大英展”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17/0302/1456605.shtml
4.大英博物馆展览亚述帝国的纸醉金迷直到近几年因多处古迹和宝藏的发现,才获得关注。2013年剑桥大学举办了第一个亚述历史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本次展览由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将出借于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展览名为:“An Age of Luxury —— From Assyrian to Alexander”。(展出信息:现于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https://www.douban.com/note/673007112
5.保证输入,保持理智艺文指南TOPYS创意内容平台大英博物馆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 #素描 #文艺复兴 #展览 看点: ? 展览展出42位大师的52幅素描作品,包括曼特尼亚、柯勒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拉斐尔、罗素·菲伦蒂诺等。 ? 展览分为人物、运动、光线、服饰、自然界和故事六大板块,极致展现文艺复兴时期画作中人作为主体的生命力与动感。 https://www.topys.cn/article/detail/id/28679
6.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美术展讯中国油画家网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1/9)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http://www.youhuajia.cn/app/14-view-15234.shtml
7.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这一展览已经在日本、阿联酋、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地的多家博物馆展出,成为近年来国际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中国大陆是世界巡回展览的重要一站。除了今年3月至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外,6月至9月该展览将移师上海博物馆。 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https://www.cnr.cn/china/gdgg/20170302/t20170302_523631115.shtml
8.中英珍宝见证18世纪两国交流交流展览很难完成“回归”使命 展览中方策展人马继革(左图)很希望中国文物来了就不要走。大英博物馆馆长麦葛瑞格(右图)则称“中国文物属于世界文物大舞台”。 《英国与世界——1714-1830》展览,是专门为故宫定制的展览。这有别于以往大英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巡回展,此次所有的展品结束故宫展后,立即会启程回国。这次https://shuangyashan.dbw.cn/system/2007/03/15/050735745.shtml
9.「归去来兮」徐仲偶作品巡回展每日环球展览徐仲偶1952年在四川出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业。1981年他与同学刘杨合作的油画《乡情》入选巴黎春季艺术沙龙展,次年毕业作品《生生不息的土地——川西坝子》入藏中国美术馆,后来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徐仲偶的创作紧跟时代,将自己对于符号的思考融入《榫卯》与《核桃》系列的创作。随着西方艺术涌入,他开始思考中国艺https://art.icity.ly/events/jy93kj0
10.大英博物馆该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1]。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截至2024年11月,馆内藏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长期公开展出2000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http://baike.soso.com/v155054.htm?ch=ch.bk.i
11.香港苏富比2024春拍,书画精品首度亮相图录资讯展览: ①香港,香港艺术馆,〈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1995年10月27日至1996年1月14日,并巡回展览于新加坡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美术馆 ②台北,〈齐白石的世界〉,2002年4月19至6月23日 ③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梅洁楼及香港苏富比联合主办,〈梅洁楼藏画展览 — 大师点滴〉,2021年4月16至20日https://news.artron.net/20240306/n1129726.html
12.2017年上海博物馆临时展览经费项目绩效跟踪结果报告.PDF文档全文项目的涉及范围包括:明代吴门书札展、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展、 茜茜公主的时代、雅典卫城博物馆公共区域陈列、俄罗斯巡回画派展、 孙煜峰家族捐赠书画展六个展览项目。2017 年度“临时展览经费” 项目期限为2017 年1 月1 日至2017 年12 月31 日,本次绩效跟踪评 价期限为 2017 年 1 月 1 日至2017 年 7 月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208/5001041223001334.shtm
13.英国的博物馆如何构建历史记忆私家历史澎湃新闻大英博物馆着力于构建“世界主义记忆”的另一重要行为是它每年在全球不同城市会以固定主题进行巡回展览,使各国人民有机会了解这些属于世界的历史文化。巡回展览主题共有10个:法老:埃及之王(Pharaoh: King of Egypt)、公元400年至1500年的中世纪欧洲(Medieval Europe AD 400–1500)、人类形象——大英博物馆中的具象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