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曾给英女王写过一封信,至今保存大英博物馆,976字尽显荒唐明朝国书清王朝统治者乾隆帝

导语:中国近代史是最让我们感到沉痛的一段历史,因为国力落后遭受了诸多帝国列强的侵略。但近代中国的落后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早在明朝后期已经逐渐展露出了端倪。虽然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强国相比差距不明显,但是在政治制度方面远远落后于对方。

而当清王朝统治者正醉心于天朝上国的称谓之时,西方国家已经逐步进入到了工业革命当中,实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也有一部分西方科技传入到中国,但是当朝统治者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奇淫技巧”,对于堂堂中国来说不值一提。

而当西方强国开始打造海上军备力量的时候,清王朝依然还抱着一副妄自尊大的态度。当时清王朝从上到下都认为整个天下都以大清独尊,一度将其他国家称呼为蛮夷。当时有西方国家使臣来到中国,双方原本是针对国家发展大事进行商议,结果清王朝坚持要对方行跪拜之礼,导致双方之间发生争议。

而在乾隆在位期间同样也发生过许多类似这样的事情,当时英国使节带来了英国发明的先进设备和武器,想要通过交流的方式来交易给中国。但乾隆看过对方的东西之后却不以为然,一度将这些东西遗弃在杂物间当中。若干年之后这位使者再度来到中国,却发现这些设备和武器上都长满了锈迹。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一直以来自身的发展都站在世界前头,但却在近代时期被欧洲列强超越,最终沦为这些国家的殖民地,这样的下场想必当时的人难以想象。起初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实力还是存有一丝畏惧之心的,想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与中国达成交易,促进双方的发展。

在18世纪末英国政府派出了使者团来到中国拜访,他们想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将许多珍贵宝物带来了中国。考虑到中国富足的王朝,这些使者还将清王朝所欠缺的蒸汽机、步枪、地球仪等事物带到了中国。他们这样的举动不仅仅是为了讨好清王朝的皇帝,同时也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自身的实力。

但清王朝的统治者在看到这些东西之后,并没有对这些科技展现的力量感到着迷,反而保持着高度排斥的态度。如果当时乾隆能够仔细观察这些事物,从中找出适合中国发展的技术,从而走上工业化的道路,那么后来的屈辱也就不会出现了。

除了当朝的统治者对于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保持着鄙夷的心态,其他的清王朝官员为了讨好皇帝,也将这些西方国家说成是自取灭亡的弱国。将对方的外交行为看做是刻意讨好,乾隆听完这些阿谀奉承之后更是飘飘然,一度认为自己是千古明君。

对于英国使者传达的想要进行贸易的请求作出了批复,回复国书全文总共有976个字,内容主要是表示清王朝是天朝上国,不屑于和英国通商,如果对方想要中国的特产瓷器、丝绸等,只要承认清王朝的独尊地位,自己就能赏赐对方一批。

想必英国国王在看完回复内容之后一定是哭笑不得,但对方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既然清王朝想要自己承认其地位,那么自己也不能什么条件都不提。于是便表示要安排一些英国人来到中国担任领事,观摩中国的发展。

如今乾隆批复的那道国书依然还保存在英国的博物馆当中,但曾经强大的清王朝却已经不复存在。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清王朝终于为自己傲慢的态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面对实力强大的帝国列强只能选择卑躬屈膝,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最终在爱国志士的革命下彻底垮台。

总结:人可以自信,但是不能自傲,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无谓的妄自尊大只会让自己迷失在自我幻想当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从而不断发展自身实力,在局势复杂的国际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里竟有过万件中国国宝?【大英博物馆里竟有过万件中国国宝?】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现有800多万件藏品,大批藏品因馆内空间限制未能公开展出。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多个艺术类别,远古石器、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7310744124/m1b3c11a3c03301d7oi
2.大英博物馆里竟有过万件中国国宝?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现有800多万件藏品,大批藏品因馆内空间限制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多个艺术类别,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https://weibo.com/7310744124/P4EBhvc1m
3.中英珍宝见证18世纪两国交流因为当时午门展厅正在装修一新,“不过那时双方都已经有了合作意向。”换了容颜的午门展厅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博物馆的交流平台。在引进法国路易十四等国际展览的同时,故宫方面与大英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希拉·奥康诺表示,最初大英博物馆希望做一个乔治三世的展览,因为乔治三世正好与中国清朝皇帝乾隆是同时期https://shuangyashan.dbw.cn/system/2007/03/15/050735745.shtml
4.大英博物馆:晚清特展(一)最近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了一场壮丽的大型中国相关的展览,《晚清百态》。首次以近代人物故事向世界展现了19世纪中国的坚韧和创造力。 这次展览有很多的特殊之处,比如通过与伦敦经济学院、伦敦时装学院的学生和展览设计师 Nissen Richards 合作,通过将历史肖像或服装通过动作和声音在每个部分中赋予角色以新生命。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0696644_1092183324.html
5.众声喧哗与历史叙事:大英博物馆“潜光藏耀的世纪”观展记2023年5月开幕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特展“潜光藏耀的世纪”(China's Hidden Century,另有中文译名“晚清百态”)由两位女性汉学家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和蓝诗玲(Julia Lovell)策展(图1)。展览聚焦1796年至1912年之间的十九世纪,上承康乾盛世,下接辛亥革命。“潜光藏耀”是展览的关键词,整体布展皆围绕此展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722221
6.伦敦日记18:大英博物馆《晚清百态》特展二三事有中文媒体将这篇文章翻译过来,取标题为“大英博物馆中国特展直面侵略史,能否架起和解桥梁?”根据策展人的介绍,该展览基于一项4年的学术研究,汇聚了来自20个国家的学者、收藏家和相关人员的贡献。 除了对鸦片战争不失公允的重述,展览还有一些记录那段历史的展品,包括虎门销烟林则徐的画像、以及被外媒展评人多次提到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49372598
7.大英博物馆特展晚清百态《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这幅地图原版诞生于1767年 (清乾隆三十二年),由黄千人绘制。之后由古人制作了许多拓印版流传于世,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便是其中之一。 下面这张图是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原件。展品讲解中写到:这是中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西方承认这是不平等条约。历https://www.meipian.cn/4uh87a0c
8.大英博物馆《晚清百态》特展在伦敦期间,恰逢大英博物馆推出“晚清百态”大型特展。这场特展汇集了大量文物,展品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文物,如宫廷、军事、宗教、艺术、日常生活等,共同构成了对晚清社会百态的全面展示。其中包括光绪幼年龙袍、慈禧太后凤袍、《南京条约》原件、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等都是代表性的展品。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452063
9.大英博物馆向华裔女子道歉,曾擅用其翻译作品,并想用150英镑私了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此前报道,Yilin Wang在今年6月发现,大英博物馆未经她同意,将她对中国女权运动开创者秋瑾诗歌的翻译用在了一场名为“中国隐藏的世纪”(China’s hidden century)展览中,该展览主要是关于清朝时期发生的内乱和战争。它是大英博物馆和伦敦大学领导的为期4年的国际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于今年5月18日https://news.ycwb.com/2023-08/10/content_52130649.htm
10.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圆明园管理处最大的藏品就是遗址遗存。而圆明园的建筑、可移动文物经过1860年英法联军的劫掠、1900年八国联军的抢夺以及国人的陆续破坏,绝大部分已经流散到世界各地,如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枫丹白露宫、吉美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因此,新展览馆陈列的实物https://iqh.ruc.edu.cn/qdhjylyjzx/xszl/ylfj/458d5937b16446b2a2c0681277cd901e.htm
11.大英博物馆相关内容: 漆器 鎏金 羽觞 马未都 纸币 溥仪 交子 耳杯 俑 编钟 纹理 汉代 乾隆时期 纹饰 八卦 御制 西汉 西周 铜鎏金 战国 青铜 大漆 博物馆 钞 出土 大英博物馆 镀金 飞钱 工匠 黄金 黄钟 货币 面值 磨 木胎 打磨 屏风 漆杯 瓤 勺 中国文物 罂 展览 元代 清康熙 战国时期 周恩来 明代 康熙 文明 乾http://www.jianbaodangan.com/dayingbowuguan_4795_1/
12.大英博物馆何以至此?800多万件馆藏背后消失的初心!导语:你一定听过“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中国,而在大英博物馆”(请滑动查看晚清百态特展,展品均为他馆借展,摄影师@闫廷钰&吴越)▼不止中国埃及最好的文物,大多也不在埃及而在大英博物馆(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制图@牛炖/星球研究所)▼事实上希腊最好的文物也不在希腊而在… 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24/03/if34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