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投稿邮箱杂志编辑部审稿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故宫博物院

编辑部: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

邮编:100009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02/G2

国际标准刊号:ISSN0452-7402

邮发代码:2-411

定价:25元/期

非常好!会向别人推荐!

比较好!我会经常使用!

感觉一般!可以用!

比较差!很少用!

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4、出刊日期:月刊,每月20日出版。

5、不收审稿费版面费。

2022年8月24日星期三

关于启用在线投稿平台的通知

《院刊》编辑部2021-08-27

尊敬的作者:

为进一步提升编辑工作效率,使论文作者更加便利地进行在线投稿及查询,《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将于2021年9月1日启用由中国知网主持研制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

《故宫博物院院刊》来稿要求修订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规范,本刊现特别明确来稿要求(以下1、2两项),并对注释体例稍作调整(以下第3项全部),请作者参照以下格式投稿:

1.请以电子文档投稿,除正文外,同时需要提供中英文“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基金项目请在题注(*)中注明,论文写作中需要感谢的帮助,请写在篇末“附记”中。

3.文档注释格式如下:

(1)请采用脚注形式。

(2)注释号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其位置放在标点符号前(引号除外)的右上角。现代中文著作引用形式为:

[1]姜伯勤《唐贞元、元和间礼的变迁——兼论唐礼的变迁与敦煌元和书仪文书》,载所撰《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445页。

[2]前揭姜伯勤《唐贞元、元和间礼的变迁——兼论唐礼的变迁与敦煌元和书仪文书》,第446页。

(3)引用古籍时,应标明著者(含时代)、书名、卷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常见的二十四史及《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古籍,可略去作者,再次出现时,可写书名、卷数、页码。如:

[1]《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第441页。

[2]《资治通鉴》卷二三七“壬寅,葬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于丰陵”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7634页。

[3](唐)赵璘《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09页。

(4)引用期刊论文,应标明作者、期刊名、年代卷次、页码。如:

[1]秦大树《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第一个高峰:9-10世纪陶瓷外销的规模和特点》,《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第5期,第32-49页。

(5)引用西文论著,依西文惯例,书、刊名用斜体,论文正体加引号,标点符合用英文格式。再次出现时,可用“作者英文名,op.cit.,pp.××./ibid.,pp.xx.”如:

[1]HamoSassoon,“CeramicsfromthewreckofaPortugueseshipatMombasa,”inAZANIA,vol.XVI,1981,pp.97-130.

[2]McMullen,DavidL.,“TheDeathRitesofTangDaizong,”inStateandCourtRitualinChina,editedbyJosephP.McDermott,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pp.150-196.

下文再次引用时的表达方式:

[3]McMullen,DavidL.,op.cit.,p.158.

[4]McMullen,DavidL.,ibid.,p.159.

(6)引用日文论著,可用原文。引用韩文论著,需译成中文。

[1]田中克子《鴻臚館時代の貿易陶磁器と交易》,《鴻臚館跡発掘30周年記念特別展》,福岡市博物館,2017年,第196-201页。

[2]金允贞《高丽青瓷的制作背景和造型特征》,《当代韩国》2009年夏季号,第84页。

(7)报刊引用需指明具体版面。如:

[1]韩伟《维修乾陵地面建筑获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报》1995年12月24日第1版。

(8)不建议引用网页或者公众号内容,必须引用时,要注明链接以及查阅日期。如:

(9)档案需注明档案号以及馆藏情况。如:

[1]乾隆八年(1743)闰四月十六日内务府奏案,《内务府档案》,05-0055-038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THE END
1.[新闻]《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报告(2023—2024)》发布数博会官网基于场景共性需求,《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报告(2023—2024)》提供了12种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方案,其中包括文化遗产数智化采集、建模,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智能化修复,文化元素提取、数据管理与知识图谱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内容智能化生产等;在把握文化与技术融合发展的规律上,以“聚焦场景共性需求—明确关键技术问题—形成系统https://www.bigdata-expo.cn/news/1487913983
2.国学网——国学文库——书同文公司典籍数字化的新进展(张轴材)故宫博物院院藏《清宫陈设档》记载了明清两朝紫禁城皇家陈设档案,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故宫文物档案,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历史史料价值。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针对当前形势的发展趋势,通过长期慎重考察,决定采用走社会化合作的方式,委托专业化企业实施项目项目开发,探索了一条专业化制作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历史档案数字化之路。经http://www.guoxue.com/wk/000664.htm
3.用HTML+css+JavaScript写一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页代码文物展览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数量众多,珍品无数,其中包括中国古代书画、玉器、陶瓷、铜器、佛教造像等各类文物,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展览分为两个展区,即内宫和外宫,内宫展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建筑和文物,外宫则是展示自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的文物。参观须知参观故宫博物院需要提前预订门票,可以https://wenku.csdn.net/answer/db491a9242f34d09beece16446da2c47
4.中国民族文化数字文库的微博中国民族文化数字文库 2023-7-20 11:58 来自微博视频号 置顶 随着数字技术时代的来临,数字文化创新成为了企业抓住机遇、实现突破的关键。与《探秘丹青》项目携手,将能够引领企业进入数字文化创新的前沿,开启一个全新的未来!#企业定制# #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首次揭秘故宫文物数字化新空间# #数字营销# L中国https://weibo.com/n/%E4%B8%AD%E5%9B%BD%E6%B0%91%E6%97%8F%E6%96%87%E5%8C%96%E6%95%B0%E5%AD%97%E6%96%87%E5%BA%93
5.首都博物馆(精选十篇)作为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藏品虽不比故宫博物院之得天独厚,但在数十年的收集过程中,也庋藏了丰富的地域性文物,香炉即是其一。在北京,皇宫神坛、王府官邸、寺庙宫观及宗祠会馆曾经遍布,而香炉是这些场所不可或缺之器。1999年,首都博物馆对所藏香炉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初步统计,香炉1700余件,这在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0tzwev.html
6.甲骨金石简牍检索系统合集故宫博物院藏西周金文 http://tech2.npm.gov.tw/DM2003/wcbi/inx.htm 14、台湾古拓碑 http://140.112.113.4/project/database4/index.htm 15、馆藏石刻拓片数字化资源库http://202.96.31.43:8331/V/HP63Y4U7T9K9S2U3RFP1AXCTAP9MYHQXKEJ4GGX3YNQ1VGL74H-03111?func=find-db-4&resource=NLC00713 https://www.douban.com/note/643788917/
7.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故宫人也将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不断完善“四个故宫”建设体系,为建设一个新时代的新故宫而不断奋斗。 https://www.dpm.org.cn/topic/party_building/ending.html
8.“云展”故宫前世今生:你未必见过的那些老照片与档案澎湃新闻获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6月30日,故宫博物院特别策划并上线“新时代·新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云展览”。展览借助大量院藏老照片、档案,及全景图片、高精度三维模型、超高清文物影像等丰富的数字资源,辅以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全方位展现故宫博物院的工作。 https://m.thepaper.cn/api_prom.jsp?contid=13382050
9.国内最好的4个免费艺术资源网站,给神兽启蒙就靠它们了MyUniUni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三大宫殿之一,馆藏非常丰富,也几乎是所有人到北京的必游之处。 这次疫情影响,故宫也已闭馆不接受参观,但令人惊喜的是故宫年代虽久远,管理却紧跟时代,你能想到线上功能几乎都有,而且体验感很好。 云游故宫中文物、古建筑、展览、期刊、视频甚至漫画都有,可谓老少咸https://km.myuniuni.com/knowledge/show/1292
10.中国科举博物馆含江南贡院讲解词原件现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的画面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表现的是皇宫中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在城门外有全副武装的武士在把守,院内则有文武百官簇拥在皇帝周围而在画面的右侧表现的则是这幅画的重点,也就是黄榜张贴出来之后,考生们和一些吃瓜群众在一起围在黄榜前看榜的场景您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https://www.yxfsz.com/view/163883206537285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