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有多少座汉阙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4.24北京

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阙”一字,甲骨文与金文未见,篆文中为形声字,从门,欮声。既从门,则与古代门制有关。《说文》:“阙,门观也。”《尔雅》:“观谓之阙。”可见阙初名为“门观”。而《释名》则更进一步详细解释:“阙,缺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阙”与“决”、“缺”等字同源:水缺为决,器缺为缺,门缺为阙。因此,这种一左一右夹住宫廷出口,就像缺(阙)了一块的门制建筑,称为“阙”。

外观上“阙”为仿木结构形式,由阙基、阙身和阙顶组成,使用砖石或砖石木混合材料建造。“阙”大体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道路两旁,设子母阙形式;一种是两个对峙的独立阙;一种是两阙之间见门楼连成一体的建筑结构(多见于南北朝至唐代)。

汉阙中的建筑构架还原示意图(引自网络)

长沙马王堆西汉一号墓出土的擘画中,画有两个并立的柱子,是最早记载“阙”的形象资料。更早的,在《诗经·郑风》中就有对“阙”的描述:“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城阙”是阙的一类,按照阙所处位置,可分为:城阙、宫阙、宅第阙,庙阙,墓阙……

城阙和宫阙可见于考古遗址和墓葬壁画,宅第阙在汉画像砖中多有出现。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汉阙主要是庙阙和墓阙,通常认为全国有三十多处,除河南、山东几座著名汉阙外,余者大多分布在巴蜀一带。

本文共收录汉阙43处(双阙俱存算两座的话有59座),如一些遗址类的汉阙(如汉阳陵门阙、徐州北洞山汉墓门阙等)以及画像砖、画像石、崖墓刻画的汉阙形象未收录在列。

1.莒南孙氏阙,东汉元和二年(85年),山东

2.平邑皇圣卿阙,东汉元和三年(86年),山东,国7

3.平邑功曹阙,东汉章和元年(87年),山东,国7

4.嘉祥武氏阙,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山东,国1

5.曲阜汉阙第一组(鲁贤村无名阙),东汉,山东

6.曲阜汉阙第二组,东汉,山东

7.曲阜汉阙第三组,东汉,山东

8.曲阜县历代沿革志碑,东汉,山东

9.泰安师旷墓无铭阙,东汉,山东

10.太室阙,东汉元初五年(118年),河南,国1

11.少室阙,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123年),河南,国1

12.启母阙,东汉延光二年(123年),河南,国1

13.正阳石阙,东汉(169-189年),河南,国7

14.忠县丁房阙,东汉晚期,重庆,国5

15.忠县无名阙,东汉桓帝(公元146-167在位),重庆,国5

16.忠县乌杨无名阙,东汉,重庆,国5

17.忠县邓家坨无名阙残件,汉晋时期,重庆

18.江北盘溪无名阙,东汉晚期,重庆,省保

19.万州武陵无名阙残件,东汉晚期,重庆,省保

20.冯焕阙,东汉永宁二年(121年),四川,国1

21.沈府君阙,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四川,国1

22.蒲家湾无名阙,东汉,四川,国5

23.赵家村西无名阙,东汉,四川,国5

24.赵家村东无名阙,东汉,四川,国5

25.王家坪无铭阙,东汉永宁二年(121年),四川,国1

26.剑阁蜀道阙,东汉,四川

27.李业阙,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四川,国6

28.梓潼杨公阙(杨休阙),东汉,四川

29.梓潼边氏阙(无名阙),东汉,四川

30.梓潼贾氏阙,东汉,四川

31.平阳府君阙(绵阳杨氏阙),东汉初平、兴平年间(190-195年),四川,国1

32.德阳司马孟台阙(上庸长阙),东汉,四川

33-34.成都王平君、王文康阙,东汉永元九年(92年)和永元六年(89年),四川

35.高颐墓阙,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四川,国1

36.樊敏阙,东汉建安十年(205年),四川,国3

37.芦山石箱村无名阙,东汉,四川

38.西昌无铭阙,东汉,四川

39.昭觉冯佑阙,东汉光和四年(181年),四川

40.夹江杨公阙,东汉晚期,四川,国6

41.北京秦君阙,东汉元兴元年(105年),北京

42.踏实土坯阙,东汉,甘肃

43.淮北无铭阙,东汉,安徽

1莒南孙氏阙

东汉元和二年(85年)

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院

1965年2月出土于山东莒南县延边区小山前乡东兰墩村,为孙仲阳墓前石阙,现仅存西阙,为重檐庑殿顶式单体石阙,存阙身和两阙顶及残石四块。孙氏阙的阙身为梯形,上下有榫。有阴刻铭文:“元和二年正月六日孙仲阳□升父杨故行□□礼□作石阙贾直万五千”。正面浮雕画像,自上而下分为四栏。第一栏有拜谒及百戏内容,第二栏为出行,第三栏为乐舞,第四栏为对揖相叙。

照片引自山东省博物馆微博

拓片引自新浪网友“汉庐”及张孜江&高文(2017)

阙顶复原图引自刘心健&张鸣雪(1965)

2平邑皇圣卿阙

东汉元和三年(86年)

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莲花山路北莲花山公园县博物馆内

平邑汉阙,即二座皇圣卿阙和一座功曹阙。三阙原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城西北二里远的九顶莲花山,1932年移至平邑城关第三小学,现位于县博物馆内。皇圣卿阙东西两座形制相同,均较功曹阙稍大,亦称元和石阙。除阙身四面边框内画像各为5层外,其余部分与功曹阙无甚差别。皇圣卿阙铭文在西阙南面第4层西半部,首行有“南武阳平邑皇圣卿冢”9字,次行“之大门卿以元和三年”9字,此后有六七行字,皆不可辨。其画像为传说中的女娲伏羲手执规、矩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车马、骑射、乐舞、兵勇等,人物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功曹阙、皇圣卿阙,宋赵明诚《金石录》均有记载。

照片引自新浪网友“天际闲云”、“统筹兼顾博客”

旧照引自刘敦桢(1965)

测绘图引自刘叙杰(2003)

第一图及拓片引自王相臣&唐仕英(2003)

3平邑功曹阙

东汉章和元年(87年)

功曹阙由灰青石四层筑成,分阙基、阙身、斗栱、阙顶四部分,总高2.1米。阙身面宽、厚度接近方形,在现存汉阙中为仅见。阙身之上为斗栱,阙顶底面四周刻仿木结构檐椽一排,上面雕饲主顶,是现存最早的石质屋顶。

4嘉祥武氏阙

东汉建和元年(147年)

第1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村

武氏阙立于山东嘉祥武梁祠石室前,双阙俱存、东西相对。此阙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升到地面仍原地保存。武氏阙为重檐庑殿顶子母阙,仿砖木建筑,通高4.3米,两阙相距6.15米。两阙间横置一条长5.7米、宽0.55米、高0.2米的门限石,与阙配合使用,标识着神道入口,起到阻止车马作用。东阙有画像,左侧有六朝人书“武家林”三字,西阙背面有《武氏石阙铭》。

照片引自新浪网友“在路上的顾”、“新东方司明霞”

旧照引自常盘大定&关野贞(1941)

线图引自高子期(2013)

拓片引自张孜江&高文(2017),滕西奇(2018)

5曲阜汉阙第一组(鲁贤村无名阙)

东汉

现存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后作街路南(孔府后门)

曲阜孔庙内现存3组石阙,均是以方形石块垒成,2000年由孔庙西庑移展孔庙神庖正房内。第一组石阙由曲阜鲁贤村移入,计3石,通高119厘米,宽96厘米,厚74厘米,右侧有凹处,宽36厘米,此面无纹饰;上石正面雕翼虎,背面雕二人击鼓,一人执彗,左侧一人躬身,后随一人执杖,均为浮雕;中石前后均刻车马人物,正面为一车,后随二骑,前上方一骑,下刻二兽。上置瓦垅形石顶,下为底座,顶和底均移自孔林。

第一图及摹绘线图引自高子期(2013)

第二张照片笔者摄,其余引自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官网

6曲阜汉阙第二组

曲阜孔庙内现存3组石阙,均是以方形石块垒成,2000年由孔庙西庑移展孔庙神庖正房内。第二组石阙原散存于孔府前上房东侧院内,1978年移入孔庙西庑并叠立。通高269厘米,方73厘米,共计6石,阴刻车马人物等。

照片引自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官网

7曲阜汉阙第三组

曲阜孔庙内现存3组石阙,均是以方形石块垒成,2000年由孔庙西庑移展孔庙神庖正房内。第三组石阙原散存于孔庙各处,1978年为加强保护移入孔庙西庑叠立,通高180厘米,宽95厘米,厚71厘米,共有4石,中二石阴刻人物、车马、禽兽,最下一石一面浮雕龙,其他三面浮雕璧纹。

8曲阜县历代沿革志碑

9泰安师旷墓无铭阙

现存于山东省泰安岱庙(泰安市博物馆)

泰安师旷墓无铭阙,原在新泰师旷墓前(不是师旷本人的墓阙),現存泰安岱庙西庑。师旷墓石阙的图案以车马为主,这也是两汉石阙及汉画像石的主流图案,《山海经》《淮南子》记载的远古神话幻想,更在汉画像石上大量出现。这些在汉画像石中展示的阴阳观、长生术、辟邪和神仙思想,很多到现在还是汉民族的民间信仰。汉画像石中之所以多有“车骑出行图”,那是汉代人自信豪迈、喜好驱车疾驰的写照,同时也是汉朝人视死若生丧葬观的反映。

照片引自网友“Acot一杯茶”新浪微博、“翰墨青云”的美篇

黑白照引自赵连军(2019)

拓片为鲁迅先生所藏师旷墓画像第二石拓片,引自大众日报

10泰室阙

东汉元初五年(118年)

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城东3公里的少林大道南侧,中岳庙正南500米

泰室阙(太室阙)原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为“中岳汉三阙”。太室阙由凿石砌成,通高3.96米,分东西二阙,阙门间距6.75米,东阙高3.92米,西阙高3.96米。两阙结构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太室阙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共砌成八层,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泰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记述造阙的经过,上书“元初五年四月阳城□长左冯诩万年吕常始造作此石阙”等字。阙身四面刻出了人物、车马出行、马技、剑舞以及动物等画像五十余幅,再现了汉代贵族的生活场面。

第一图旧照引自常盘大定&关野贞(1941)

第二图旧照董作宾摄

第三图引自网友“都护在燕然”的新浪博客

线图及拓片引自张孜江&高文(2017)

其余照片引自“五角枫”的新浪博客

11少室阙

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123年)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207国道与环山路交叉口西南

少室阙以青灰色块石砌筑,分东西二阙。两阙结构相同,为二重子母阙,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东阙通高3.37米,西阙通高3.75米,间距7.60米。西阙北面三层中部有阴刻篆书“少室神道之阙”6字,阙铭也为篆书,约55行,每行4字,皆侵蚀,不可辨识。少室阙上雕刻的画像有车马出行、宴饮、羽人、玄鸟生商、四灵、兽斗、击剑、狩猎、犬逐兔、驯象、斗鸡、蹴鞠、羊头、鹿、虎、马技、月宫、常青树、柏树等,其中以马戏图和狩猎图最为出众。少室阙是古代祭祀少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

其余照片引自网友“二叶舞鹤草”的新浪博客

12启母阙

东汉延光二年(123年)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太室路与崇福路交叉口北100米

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为东汉延光二年(123年)颍川太守朱宠所建。启母阙以凿石雕刻砌成,分东西二阙,现存高3.17米。西阙北面有两方阙铭,一方为启母阙铭,篆书;另一方是请雨铭,在启母阙铭下,隶书,堂溪典撰写。阙身雕刻马技、骑马出行、杂技、幻术、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果下马、狩猎、虎逐鹿、双蛟、月宫图、蹴鞠图等,阙顶雕刻瓦垄、瓦当、板瓦、垂脊等建筑构件,其中女子蹴鞠图是足球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实物证据。启母阙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世界历史学金石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阙顶上雕刻的建筑构件的外形为研究汉代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

东阙北面线图引自吕品(1979),双阙线图引自高子期(2013)

其余照片引自网友“Acot一杯茶”的新浪博客

拓片引自张孜江&高文(2017)

13正阳石阙

东汉(169-189年)

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

正阳石阙为单檐四阿顶式子母阙。正阙通高4.25米,子阙高3.05米,为局部刻有画像的石块构砌而成。其结构为:下有基座三层,自下而上第一层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73米,高0.23米;第二层东西长2.66米,南北宽1.50米,高0.23米。其中第一层石材未经加工,为不成形的石块,第二、三层为正规石材。基座上为阙身,由十八块石材组成,高3.59米,阙身上没有表示棰枋的突起,通体以竖纹、斜纹为主。正阙东、南两面可见雕饰、浅浮雕、人物、牛、龙和花纹等图案,北立面有云雷纹、漩纹以及五铢钱纹等雕饰。阙身前后的阙铭和阙款均已佚失,只剩下存放铭文和款石的空龛。最上层为阙顶,阙顶只存屋面层,为单檐四阿式,脊饰已无存;四面出檐均为0.23米。子阙阙顶三面出檐均为0.35米,阙顶形式也为单檐四阿式。

照片引自网友“Acot一杯茶”

14忠县丁房阙

东汉晚期

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位于重庆市忠县忠州镇白公祠内(原城关土主庙前)

丁房阙,位于重庆市忠县忠州镇人民路,东汉晚期风格,宋代右阙倒塌后修复,明代左阙也有过大修。由于丁房阙属于三峡工程二期搬迁项目,2001年4月迁至忠县白公祠内。

丁房阙是我国已发现的汉阙中最高的双檐汉阙。丁房阙为国内罕见的庙前阙,原址位于忠州镇东一公里的巴王庙前。双阙相距2.46米,左阙为子母阙,右阙为单阙,左右二阙形制不一。左阙基座埋于地下,地表以上由阙身、腰檐、阙楼、阙顶等11块石构件组成,高6.26米,阙身为一整石,刻有浮雕,庑殿顶。正面铭刻有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巴国忠贞祠铭》右阙地面以上由9块石构件构成,高5.55米,形式大致与左阙相同,但腰檐、阙顶未刻细部。因有“汉都尉丁房”5字(现已风化)而得名。

立面图引自孙华(1990)

旧影引自邹后曦(2010)及“忠县之家”论坛

照片引自网友“若愚”的新浪博客

15忠县无名阙

东汉(146-167)

现位于重庆市忠县忠州镇白公祠内(原涂井乡佑溪村)

忠县无铭阙,俗称宝塔子,原是墓前阙,位于重庆市忠县城北8千米处的涂井乡佑溪村,2003年已搬迁到忠县白公祠内。无铭阙始建于东汉,已有1800余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仅存的重檐式仿木结构石阙。阙身高5.44米,共有九层,四方阔8米,是一座由九墩不同形状的石料相互攀附、叠砌而成的奇特建筑物。基础粗壮而稳重,正面雕一只似龙非龙,似虎非虎的怪兽,其上有挂、方、栏额、斗拱匹配成阙身、阙檐、阙盖。第三层和第六层角上分别镂刻着男女裸体力士,形态勇猛健美,弯腰屈膝,全身用劲,好似整个碑阙由他们抬着。在力士上下左右雕满了各种飞禽走兽。阙盖以一个象征吉祥长寿的龟形怪物作为瓦楞。无铭阙于1987年8月被风刮倒,专家赴现场维修时,在阙基与阙身结合部中,意外发现数枚压基钱,从钱文和重量看,为汉桓帝(公元146-167在位)时所造五铢。这一发现,为确定无铭阙的建造年代为东汉提供了可靠依据。

搬迁前照片引自马涛(2005)

立面图引自张孜江&高文等(2013)

16忠县乌杨无名阙

位于重庆市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出土)

复原立面图引自李大地等(2012)

照片引自网友“风山堂”的新浪博客

17忠县邓家坨无名阙残件

汉晋时期

现位于重庆市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忠县新生镇邓家沱遗址出土)

邓家沱是忠县西南约10公里的长江左岸的小台地。2002年秋,郑大历史与考古系的师生在这里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掘出土若干倒塌的古代石阙构建,因此被称为邓家沱阙。左阙上题“故绵竹县令”,南侧为一人引导的头上尾下的龙,北侧为一手托月亮的女娲。月亮中有桂树和玉兔。考古工作者在两晋时期地层中发现了这座阙,又在汉代地层中发掘出土了共十件石质构件,因此怀疑该阙为汉晋时期石阙。出土后阙基、阙身、枋子层等残件藏于三峡博物馆。

邓家沱无名阙为单檐单阙,无斗栱,现存构件造型简洁,左右阙身宽度不一,斗枋大小也有差异。构件明显小于忠县前述三阙。该阙建筑结构虽然简单,但画面内容独特。

照片自锦阳轩主、“CHANJIJIPHOTO”的新浪博客

复原线图及拓片引自李锋(2007)

18江北盘溪无名阙

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右阙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石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左阙残件藏于中国三峡博物馆

盘溪无铭阙在重庆市嘉陵江北岸的盘溪香炉湾,当地人称为香炉石。其地后高前低,下临深沟,前方为嘉陵江。现仅存右阙,已建亭保护。其左阙已塌毁,阙身残石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由重庆市博物馆运回馆中保护(现藏于中国三峡博物馆)。此阙西向,由细黄砂石建成。右阙现存台基、阙身和楼部一部份,由六层石材构成,通高415厘米。顶盖有瓦棱之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尚存,现已失去。

经专家考证,无铭阙为汉代晚期作品。

锦阳轩主摄

描摹线图及残件照片引自高子期(2013)

拓片引自张孜江&高文(2013)

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万州武陵镇下中村出土)

现藏于三峡博物馆,2003年3月出土于万州武陵镇小浪口溪边山坡,为重檐结构石阙。出土时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栱层、阙顶等完好。阙身复原后高2.15米,上宽0.45米、下宽0.75米。由于长埋地下,所有构件几乎没有风化现象。通过青龙图案推测该阙为东阙。

发掘图片和线图引自网友“冬日暖阳”的美拍

20冯焕阙

东汉永宁二年(121年)

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乡赵家村东北

冯焕阙即目前仅存东阙,子阙已废。阙身正面铭文下刻一饕餮,铭文为“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此阙大约建于建光元年或后一年。阙为双体,东西各一,现仅存东阙。高4.38米,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阙顶6个部分组成,是一座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阙身由青砂石做成,由三层大石叠成:一层,雕刻着纵横相交的仿子,二层为介石,较薄,四面平直,上面布满浅浮雕方胜纹图案,三层石块向外飞斜,呈倒梯形,两侧为曲拱,富有强烈的装饰美。拱眼壁上,正面青龙,背面玄武,刻划细腻,刀法娴熟。顶部仿双层檐,庑殿式,简瓦,瓦纹草叶。

照片引自网友“雲程齋主”、“野娃”的新浪博客

旧照引自常盘大定(1941)

拓片引自周嘉荃(2014)

21沈府君阙

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

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水口乡汉亭村燕家场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渠县城北34公里的水口乡汉亭村燕家场,是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幸存者。约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但其子阙已经毁废。两阙东西相距21.62米,阙高4.84米。东阙之内侧有青龙浮雕,利吻紧咬玉环下之绶带,挣扎上仰,奋欲腾云。西阙之内为白虎浮雕,隆准短身,四足五爪,尾长而刚健,口亦紧咬玉环绶带,跃跃欲奔。阙周遍布反映汉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人物、动物和作物的浮雕,如独轮车、农商贸易、猎射、戏兔以及牛、羊、马诸畜和果树、水草等等。西阙铭文“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其书法独匠,乃汉隶之佳品,其中之“沈”字肆意运笔之飘逸淋漓,为世罕见。

屋顶部均存石1层,作重檐庑殿式。正、背面出檐56厘米,侧面出檐62厘米,刻出椽子、连檐、瓦当、瓦垅;其上脊饰已失去。此阙建筑构件刻得略显粗糙,两阙斗多不对称,装饰雕刻都很精美。减地平之外,青龙、白虎、射猎图及角神是浮雕和高浮雕,为现存四川诸阙中出现最早的技法。四川汉石刻独轮车的形象,仅此与渠县另一阙有之。隶书铭文飘逸而不为绳墨所拘,在汉隶中亦属少见。

照片引自网友“预想”的新浪博客

22蒲家湾无名阙

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汉碑乡团林村

位于汉碑乡团林村的小道旁,距沈府君阙约500m。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西阙及子阙已毁。阙高4.25m。阙身与渠县诸阙不同,系两巨石相接而成。阙身正面平素无铭文,仅在上端浮雕朱雀,西侧浮雕青龙。楼部雕刻的枋了、斗拱等建筑构件,均与沈府君阙相似。顶部为单檐、庑殿式。雕刻的图案与沈府君阙大体相似,其中楼部有一少见的禾本科植物,杆粗叶长,根多叶茂,形似高梁。为研究汉代农作物品种提供了史料。

照片引自网友“吉燠”的新浪博客

23赵家村西无名阙

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乡赵家村南

位于土溪乡赵家村,与冯焕阙为邻,原为双阙,现仅存右阙。阙高3.96m,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唯其上雕刻朱雀,下刻玄武,两侧壁雕刻一白虎,虎尾卷住一蟾蜍。楼部之下四角为力士,四周布满雕刻画像图案,如裸体人捉鸟,妇人执物、戏虎、庖厨、六博、兽首人身像、骑怪兽者和交换物品等各种形象和场面。背面刻有“官人出行图”,为一马夫备好马车静待,三侍从肃立恭侯,官人漫步前往,反映出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生活情况。该阙可能为西晋时所建,阙无铭文,待考。

照片引自网友“预想”的新浪博客及承德知青网

24赵家村东无名阙

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乡赵家村东

现仅存东阙。除阙顶外,高4.17m。建造风格、形制与赵家村西无铭阙相似。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亦上端雕朱雀,下端浮雕玄武,西侧壁雕青龙,阙身之上的斗拱层四角为力士,承托整个楼部。楼四周布满雕刻画像。正面刻兽首,背面刻兽尾。该阙背面猎射场面中,左面是一犬追兔,右边是猎人作弯弓射杀状,场面动态逼真,引人入胜,如亲临其境。此阙上的朱雀、玄武、戏虎、庖厨、出猎等浅浮雕,为沈府君阙、冯焕阙所无的精美佳作。

25王家坪无铭阙

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青神乡平六寸王家坪

照片引自网友“观塔赏景”的新浪博客

拓片引自孙华(2015)

26剑阁蜀道阙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青春乡汉阳村二组

关于此阙的图文资料极少,仅见诸高子期《秦汉阙论》一文。该阙为古蜀金牛道前阙,面向东南,汉代制式子母阙,现存东阙,西阙倒塌。东阙残高3.4米,母阙宽2.97米,上部顶盖面宽1.51米,阙身面宽0.80米,基座栌斗长0.45米,高0.15米,双开间宽度为0.45米,阙旁有大型石兽残躯。

照片及描摹线图引自高子期(2013)

27李业阙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

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镇南桥村

照片引自网友“李戴”的新浪博客

线图及拓片引自张孜江&高文(2013)

28梓潼杨公阙(杨休阙)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门外文昌镇文昌街北端

此阙在梓潼县城北门外北街西侧,距街面约20米。现存右阙的主阙,石质为青灰色细砂石,与西门外无铭阙相同。基石及顶盖均已失去。现有的基石并非原石。阙上的汉构仅存阙身及楼部石一层,通高260厘米。阙身,由五层石材构成,每层均系一整石。第一层至第四层的石材大小相同,每层高45厘米,宽174厘米,进深98厘米。正,背面各刻出三根立柱,左侧面有二柱,右侧面无柱形。第三、第四层正面刻两行隶书“囗(蜀)故侍中/囗公之阙”。此阙原在县城北约1公里的宏仁堰内,1950年代初迁西坝大队堰管局内,1964年再迁现处。

根据2013年网友的报道,梓潼杨公阙因房地产开发建设一度保护环境恶化

旧照为1914年法国人拍摄

29梓潼边氏阙(无名阙)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文昌镇中和街西段

梓潼无铭阙,俗称九块石,有资料称边孝先阙,有学者说系梓潼豪门庸氏祖茔之阙。阙为青砂石质风化严重。现存左阙,阙基座由两层石材构成,第一层高0.2米,宽5.15米,进深2.6米;第二层现存两石,高0.44米,每石宽1米,进深1.9米。正背两面各有两斗,斗下有柱。子阙阙身面阔两间进深一间,为五层石材构成,通高1.79米,进深0.68米。第一层石宽0.46米,其余四层宽1.18米。正背面中间各有一柱,与右侧柱同立在第二层基石上,左侧两柱则在第一层基石上。阙身右侧立柱外有榫头,柱间刻有阑额无地拊纹饰。其上施栌斗及叠枋,风化严重。再上为斗栱层,左侧面尚能辨认出斗栱为一斗二升斗栱两朵,纹饰模糊不清。

照片引自网友“野娃”的新浪博客

线图引自张孜江&高文(2013)

30梓潼贾氏阙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城南门外经开区境内

贾氏阙位于梓潼县城南门外经开区境内,当地人称“石马坝”,又名书箱石。阙地处潼江畔的平原地带,面向东南低洼地,背后升高略隆起,不远处即为连绵秀丽的长卿山。现仅存双子母阙身,阙顶已失,风化较严重,东西两阙相距17.2米,青砂石质。从残存阙身来看,其形制与平阳府君阙类似,体形巨大,为面阔两间进深两间的子母阙。阙身第二层以上风化剥蚀严重。

右阙母阙残存七层石材,残高2.98米,子阙存八层石材,高2.90米。母阙左侧第三层刻隶书铭文两行“蜀中□□/□公□□”,其余尚有数行小字,风化不能辨识。

旧照1914年法国人拍摄

照片引自网友“成都川溪”和“野娃”的新浪博客

31平阳府君阙(绵阳杨氏阙)

东汉初平、兴平年间(190-195年)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绵阳市游仙区绵阳科技馆前

照片笔者摄

旧照引自关野贞&常盘大定(1941)

32德阳司马孟台阙(上庸长阙)

位于四川省德阳市黄许镇

一名德阳上庸长阙,位于德阳黄许镇,通高3.6米,宽0.94米。阙残毁严重,残阙为清光绪九年建砖亭保护,阙被嵌入砖亭之中。阙为黄砂石质,风化严重,阙身尚存部分雕刻。阙身枋子层中间有高浮雕头生双角的饕餮衔蛇形象,转角处为圆雕承重力士,右侧力士面目尚存,双腿蹲立,两手上举承托楼部。上为斗拱层,有两一斗二升曲拱并列,两拱间有一浅浮雕盘坐抚琴者头部残毁,背面枋子层和斗栱层中雕刻,唯有力士形象尚能辨识,其余皆损毁面目不清。该阙址离汉绵竹故城遗址三里,为他人所立之阙。因汉绵竹人(今黄许镇)司马孟台在湖北上庸为官,在任期间清正廉明,政绩显赫,深受百姓爱戴。家乡父老为其在黄许镇境内秦汉古蜀道之西侧立阙以示纪念,并教化凡家乡为官者,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者,乡人当四季供奉以彰其廉洁勤政。1952年,宝成铁路施工时,在阙南面30米处发掘出一汉代古墓,墓中出土二十余件秦汉时期青铜器与画像砖等文物,现藏于重庆市博物馆,有学者据此推测,此墓或为司马孟台墓。

照片引自百度贴吧网友“德阳汉服”及“雲程齋主”的新浪博客

33-34成都王平君、王文康阙

分别为东汉永元九年(92年)和永元六年(89年)

残件现藏于成都市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有王平君阙仿件,因阙名有泸州古名“江阳”二字,遂名为江阳汉阙。

35高颐墓阙

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汉碑村

第一图引自常盘大定&关野贞(1941)

第二、三图为梁思成和陈明达与高颐阙合影

36樊敏阙

东汉建安十年(205年)

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村飞宝公路东

阙及石刻均为东汉巴郡太守樊敏墓的地面建筑石刻遗存,现存左阙、碑、石兽三具,兽胚一具,石龟一具及右阙部分残件。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据樊敏碑阴丘常《跋》,樊敏阙在北宋时即已倒塌,以此不见于金石著录。原阙为有扶壁式双阙,现存左阙。樊敏阙高5.1米,宽2.25米,长方形,采用九层巨石叠砌,由阙坐、阙身、阙盖、阙檐和阙顶组成.檐下正面浮雕取材于云南古哀牢夷族“龙生十子”的传说,有童男女坐大树上,喜怒哀乐,造型逼真,生活气息浓郁,为汉阙石刻之精品。建于东汉建安10年。樊敏碑高2.53米,为国内现存较完整的汉碑之一.其上雕双龙,拱卫着“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12个隶书;其下为558字的碑文,记录对樊敏一生事迹,涵义广博,书法精湛,具有甚高的学术、艺术价值。

照片引自网友“若愚”、“野娃”的新浪博客

37芦山石箱村无名阙

现藏于雅安市博物馆

石箱村内有一墓阙,墓主人无考,阙脊饰无存,现残存四段长方形阙身,残高4米,宽1.28米。阙身旁边有一具石兽,当地村民称之为“石马”。造型与杨君墓前石狮相同,出土“熹平”年号墓砖,因此该阙可能于熹平年间所建。所谓“石马”其实是石狮,经国内石刻专家鉴定,是我国地面仅存19具汉代石兽中的其中一具,1986年移入芦山县东汉石刻馆保存。网上有汉阙列表中收录芦山有“岳家坝无名阙”与“石箱村无名阙”。经查阅图及照片,岳家坝无名阙应就是这里所述石箱村无名阙。

但2008年3月,石箱村又发现另一阙,残高5米,有文献称之为“石箱村第二无名阙”。因两阙相距20米,很可能为一对。

照片引自网友“古迹寻游”的新浪博客

黑白照片引自张孜江&高文(2017)

现况描摹线图引自高子期(2013)

38西昌无铭阙

东汉中期

现藏于西昌市博物馆

测绘线图及黑白照片引自张孜江&高文(2017)

39昭觉冯佑阙

东汉光和四年(181年)

四川省昭觉县四开区好谷乡

1985年发现于昭觉县四开区好谷乡,建于东汉光和四年,为越辒郡邛都县安斯乡有秩冯佑阙。阙位于好谷乡东150米的山坡下,前约500米距三湾河汉墓群,出土石表一座,石阙残石十块,石狮残足一块。石表、石阙位置相距不过数米均于早年坍塌。石表为柱形,有收分,已断为两截,断面呈长方形,表座及表顶情况不明。残高1.62米,宽0.63米,进深0.42米。正面文字九行,侧面文字三行,共约四百字,皆隶书。主要记载东汉光和四年,越辒郡太守任命苏示县有秩冯佑为邛都县“安斯乡有秩”、还有“复除”、上诸、安斯二乡赋役及有关当地乡、里等组织内容。因出土构件较少,石阙无法复原,所存独角、双翼麒麟形象,雕刻精巧生动,在汉画像石中有类似的图形,但均模糊不清。该图目前为已发现的汉画像石中最大、最完整的一个麒麟形象。由于石表和石阙在同地发现,说明两石刻同为冯佑所立的墓阙和表,表立在阙前,故石表也可能是冯佑死后,两乡民众在其阙前所立。昭觉冯佑阙及石表与北京出土的秦氏阙石表和石阙类似,而表文体例,在我国古代金石刻辞中暂只有登封少室阙题铭与此相同,它为研究凉山地区历史有重要意义。

黑白照片及拓片引自张孜江&高文(2017)

40夹江杨公阙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

杨公阙位于四川省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建于东汉晚期,为三国时期益州太守杨宗的墓阙。杨公阙坐南向北,双阙并立,相距13米,高4.86米,底宽1.25米,厚0.88米,红砂石质。西阙阙身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5字,为南宋淳熙年间重建。

照片引自网友“老古的笔记”的新浪博客

线图引自张孜江&高文(2017)

41北京秦君阙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

现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幽州书佐秦君墓阙石刻共计17件,其中包括神道双柱、雕螭双础、阙顶、柱形构件等。柱额隶书题“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残柱上端镌刻《乌还哺母》文,并有浮雕螭虎,平雕青龙、朱雀、门吏等,它的出现是汉代厚葬风俗的一个明证。阳刻柱额为后世篆刻的楷模。柱额柱铭《乌还哺母》开启了北京地区碑刻之先河。1964年石景山区老山出土。亦有认为残件应为阙前两个墓表。

第一图引自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官网

第二图线图引自刘敦桢(1984)

42踏实土坯阙

位于甘肃省安西县踏实乡东南戈壁滩上

位于甘肃省安西县踏实乡东南戈壁滩上的踏实一号大墓,俗称“四个墩子”,为墓园及神道入口处两两相对由土墼垒砌而成的两组阙。汉代冥安、广至县治分别位于墓阙东北、西北两翼的冥泽之畔。墓葬所在地与两座城市的关系应该十分密切。从这南北两方的防卫设施来看,充分说明这一地理位置在当时的重要性。该墓葬周围方圆几十公里内发现十余座汉唐古城遗址。从墓葬形制、结构和遗物判断,该墓葬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墓葬。该墓的子母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东汉时期唯一一处土坯垒制的子母阙遗存。

57淮北无铭阙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公园

汉阙遗址周围曾经分布一定数量汉阙;乾隆年间,相山庙香火日益旺盛,于是相城百姓专门为每年的相山庙会砌筑戏台,用以娱神;构筑戏台所取石料就地选材,拆毁周边汉阙,再次加工后砌筑成现在看到的“奏鸣台”。“奏鸣台”台体周围四壁可以观察到巨大的阙石横置其间,在底层的部分构件尚雕刻有汉代流行的菱形纹、穿环纹、水波纹图案,且保存完好。

照片引自网友“在路上的顾”的新浪博客

参考文献

常盘大定,关野贞.中国文化史迹,法藏馆,1941.

代璐.巴蜀地区汉晋石墓阙雕刻题材研究.四川大学,2007.

高子期.秦汉阙论.西安美术学院,2013.

李大地,邹后曦,曾艳.重庆市忠县乌杨阙的初步认识.四川文物,2012.

李锋.重庆忠县邓家沱石阙的初步认识.文物,2007.

李婷.传统建筑阙的应用价值分析与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刘敦桢.山东平邑县汉阙.文物参考资料,1954.

刘心健,张鸣雪.山东莒南发现汉代石阙.文物,1965.

刘叙杰.中国古代建筑史·第1卷(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吕品.登封汉代三阙.文物,1979.

马涛.重庆市忠县丁房阙、无名阙文物保护搬迁工程.文博,2005.

孙华.四川忠县丁房阙辩.文博,1990.

孙华.试论四川渠县石阙的年代和风格.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

滕西奇.两汉名碑注译——武氏石阙铭.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8.

王相臣,唐仕英.山东平邑县皇圣卿阙、功曹阙.华夏考古,2003.

肖仁杰.四川渠县新发现的汉晋墓阙构件和石像生.四川文物,2013.

张孜江,高文.中国汉阙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赵连军.鲁迅与新泰师旷墓画像.春秋,2019.

周嘉荃.沈府君阙铭文掠磔飞扬透露的历史信息.书法赏评,2014.

THE END
1.安全教育月我校赴郑州网络安全科技馆参观学习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培育文明网络素养。12月6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德馨书院组织36名学生前往郑州网络安全科技馆开展研学·第二课堂。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网络安全,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https://www.sqmc.edu.cn/2024/1209/c3185a119958/page.htm
2.郑州博物馆以新质生产力提升管理效能推动智慧博物馆实现新跨越扫码入馆、智能导览、信息互动,一部手机畅游博物馆,数字展览、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信息化赋予文物“新生命”。当你走进郑州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这个概念立马具象化起来,郑州博物馆馆长张霆说:“郑州博物馆智慧化建设,是一条数字化转型之路。智慧博物馆让博物馆智慧起来,公众服务、藏品保护、场馆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也http://www.ncha.gov.cn/art/2024/9/2/art_722_191073.html
3.馆内资讯3月17日上午,创客教育座谈会在郑州科技馆第二会议室举行。会议由郑州师院教学督导理科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刘冠杰教授主持,科技 查看详情 15 2016.03 安阳市科协党组书记赵庆林一行参观调研郑州科技馆 3月15日上午,安阳市科协党组书记赵庆林一行到郑州科技馆调研。在郑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张福清、副主席http://www.zzkjg.com/news.aspx?t=52&s=0&p=162
4.郑州鲲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博物馆以实现博物馆功能为基础,是一个以数字形式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进行采集、保存、管理、利用和传播的信息服务系统,其展示和教育的实施可以在实体博物馆内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而实现。 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https://www.kpszkj.cn/protz_list_li_05.html
5.案例郑州狼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为用户提供:App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百度熊掌号开发、百度小程序开发、B2B、律师建站、3D数字网站、网站服务外包,行业门户网站开发,主机托管,网络安全,软件开发,商城系统、众筹平台开发、3D数字展厅、电子政务,SEM网https://www.ha185.cn/cases/cases.html
6.异形屏解决方案以极致创意打造非一般的“视”界观!01武汉市某科技馆展厅 该项目是直径为6M 的悬挂球型屏,整体使用不同尺寸的异形模组,以创意显示复杂构造方式连屏,全方位播放视频,无平面视角问题,任何角度都能感受到优秀的视觉效果。 屏点间距:P5 使用设备:F2,KBS1800,R12 02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冰雪博物馆 https://www.kystar.com.cn/Sketch_desc/13/1944.html
7.郑州一大波“铁饭碗”招人啦!34个委局84家单位,招聘351人新闻频道招聘单位:郑州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371-67883933 招聘岗位:会计 招聘人数:1人 招聘单位:郑州博物馆 联系电话:0371-67447301 招聘岗位:办公室 保卫部保卫干部 陈列部平面设计 招聘人数:3人 招聘单位: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 联系电话:0371-67189406 https://www.hnr.cn/news/rtt/201604/t20160418_2439099.html
8.陕西共青团根据我和同学对全国8家博物馆的调查,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博物馆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希望教育部门可以鼓励学校开展地方文化教育课程,推动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教育融合,鼓励学校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教育学生,传承中国文化。 5. 上海市杨浦区 网友米凤 https://www.sxgqt.org.cn/home/news/info.html?id=351679
9.郑州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嵩山路馆的永久展览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常璩朱桢——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专题展览包括“追溯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搏·艺术——中国体育文物特展”金色名片”阿富汗国家宝藏”天山下的游客——哈萨克民俗展”古都郑州”天宫追梦——郑州古代科技文物展”钱球德化——福建德化窑瓷器展”等。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22.html
10.郑州能带孩子去玩的免费场馆大盘点郑州博物馆展厅总面积4720平方米,原基本陈列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由“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古代文化神韵”三大部分组成。 参观须知: 地址:中原路嵩山路南200米路西,郑州科技馆旁边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每日9:00-17:00(每周二闭馆) 乘车路线:乘B11、44、46、49、58、79、84、60、9路等公交车https://www.dahepiao.com/news1/yanchu/2016082619906.html
11.党建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校园新闻学校概况郑州时代科技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10月13日,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新郑市好想你党建博物馆开展“笃行致远躬耕教坛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刘月峰、校长助理兼校办主任张小红、校党建办主任张书中、学生处处长http://www.zzsdkjzz.com/news_view_776_193.html
12.文博郑州是历史的声音,也是中原的浪漫——顶端新闻文瀚街馆是郑州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恢宏气派,设计现代化,秉持“天地之中、黄帝之冠”的设计理念,将象征黄帝文明的冕冠作为设计原型,美好寓意结合优美弧度使整个建筑饱满圆润,气势磅礴,有力彰显中原大地灿烂历史。 新馆分为地下两层,地上三层,局部5层,内部面积很大,功能分区丰富。 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49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