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件件精美绝伦,图8至今无法复制编钟浮雕

【曾侯乙复原相貌】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生卒年不详。曾侯乙是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国君,但是史书查无此人。1978年,曾侯乙的墓地在湖北随州被考古发掘,出土了15000多年件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精美的内外棺等,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美奢华的漆器、青铜器等,震惊全世界。(这一组照片反映了曾侯乙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它们都是国宝级文物,目前收藏于湖北博物馆。)

【青铜编钟】曾侯乙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稀世之宝”。编钟共65件,上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另有搏1件。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编钟总重达5吨,是中国出土的最大青铜编钟。

【曾侯乙铜尊盘】曾侯乙尊盘无比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经过专家的研究,认为铜尊盘是采用失蜡法铸造,因为纹饰细密复杂,且附饰无锻打和铸接的痕迹。

【青铜鹿角立鹤】这件青铜器通高1.43米、鹤高1.1米。鹤长喙上翘呈钩状,引颈昂首伫立,两翅展开作轻拍状。拱背,垂尾。鹤首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形枝杈。鹤的头、颈和鹿角上有错金几何纹饰,其它部位有铸成和镶嵌的云龙纹,铸造的非常精美。

【曾侯乙的外棺】曾侯乙外棺是首批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此棺重约七吨,采用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彩绘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用笔自然流畅,文饰有云纹、三角形纹等,尤其以龙纹变化复杂,最具特色,系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另外,外棺一侧的下方,还留了一个门洞,专家猜测这或许是为了让主人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

【曾侯乙编磬】青铜错金磬架,由一对圆雕怪兽及其头上插附的立柱为虡,两根圆杆作横梁,呈单面双层结构,32块磬挂在横梁上。磬是石制的打击乐器,是八音之一。单个使用的磬叫特磬,多个或成组配套使用的磬叫编磬。曾侯乙编磬刻有编号和乐律铭文,它的音域跨三十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音质清越。其磬石材质以石灰石为主,还有少量大理石。

【彩漆木雕龙凤纹盖豆】这件文物分为盖、身两个部分,盘、耳、柄、座是由一块整木雕成。以黑漆为地,饰以朱、金色彩绘。盖为椭圆形隆起,顶上浮雕三条相互盘绕的龙,外缘阴刻云纹,绘网纹、勾连纹。器身盘为椭圆形,胎较厚,盘较浅,两侧附加方形浮雕大耳。方耳内、外、顶及两旁五面浮雕龙纹。豆柄上粗下细,座大底平。豆盘外侧、柄、座绘菱角纹、云纹、网格纹、变异凤纹。

【曾侯乙铜鉴缶】曾侯乙铜鉴缶,又称“冰鉴”,当年共出土两件,另一件目前收藏于国家博物馆。鉴缶由方鉴和方缶两部分组成,方缶置于方鉴正中,组合为一个整体,上置一勺。这是迄今出土先秦时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铸造最精美的冰酒用具,被誉为最古老的“冰箱”。

【曾侯乙云纹金盏】金盏通高11厘米,口径15.1厘米,重2156克,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先秦时期金器。金盏有三个凤首形矮足,腹上部有两个对称的环耳,盖顶有圆形捉手。盏内放置金漏匕一件,长13厘米,重56.45克。另外,盖面和盏口下饰云纹、绹纹、勾连雷纹、蟠螭纹等,这些象征着主人的高贵身份。

【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玉挂饰用5块玉料、1个玉环和一根玉锁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16节。采用了透雕、浮雕、阴刻等技雕成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并饰有谷纹、云纹、斜线纹。这件玉挂饰的奢华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先秦时期玉雕工艺的登峰造极之作。

THE END
1.历史上的今天丨曾侯乙编钟出土历史上的今天丨曾侯乙编钟出土贵州卫视 历史上的今天 | 2024-05-22 07:00编辑: 辛宇 责编: 陈韵可 编审: 鞠飞 扫描二维码,下载动静新闻 iOS Android 小编推荐2025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报名即将开始 受双台风影响,东部及南部海域将迎来较强风雨 台风“潭美”已致菲律宾90人死亡 https://www.gzstv.com/a/a1ad01798f3a46c3b302539441d05850
2.曾侯乙编钟出土于什么地方曾侯乙编钟出土于什么地方换个方向前进 精选回答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https://edu.iask.sina.com.cn/jy/2v9LCvWe9NT.html
3.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年知音遍天下中工旅行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出土后不到3个月,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随州一处礼堂举行。开篇曲目是那个年代大家最熟悉的《东方红》。熟悉的旋律由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奏响。 冯光生是当时《东方红》的领奏,也是第一个面向公众敲响曾侯乙编钟的人。“编钟出土后很快就修复并架了起来,大家特别关心,它还能https://www.workercn.cn/32886/201810/23/181023075427610.shtml
4.曾侯乙编钟是怎么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345 往期节目(1) 2020-04-13 20200413-曾侯乙编钟是怎么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45 内容简介 内地 2019 山东卫视 看过的人也爱看换一换 最强周边 真爱对对碰-20190411-花心男直播和三个女生玩游戏 被女友抓个正着 跨越时空的回信-20190506-红孩子余菲菲唱《南泥湾》献给烈士 https://v.pptv.com/show/3B0kowtx4RibCAGg.html
5.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和文物。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的擂鼓墩,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国君曾侯乙的一座墓葬。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https://www.meipian.cn/56d1nixl
6.曾侯乙编钟那些事(刘益善)1978年6月,湖北随州出土了壮观辉煌、悬挂了五十六件青铜钮钟、甬钟的曾侯乙编钟,而且经过两千四百多年的坑埋之后,还能奏出音调准确和美的古今中外名曲。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震惊中外,它提供了远古中国的音乐、礼仪、青铜冶炼、制造、美术装饰、书法作品等信息,展现了远古中国的灿烂文明。 http://www.zgzjzzs.com/2017/jishiban/di12qi/20171129/18427.html
7.曾侯乙编钟为何挂着楚王镈钟?出土青铜器铭文破解曾楚之谜曾侯乙编钟为何挂着楚王镈钟?出土青铜器铭文破解曾楚之谜 曾国考古是湖北省近年来成果最多、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墓发现之后,曾国考古动辄发现国君级墓地,20来位曾侯的世系被考古学者厘清,成为全国考古界一个现象级话题。 可以说,名不见经传的曾国历史,是由考古工作者一手“挖”出来的,曾国考古http://m-chongyang.cjyun.org/p/83849.html
8.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与祖国改革开放美妙共振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发掘出土,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为来自“孔子时期的声音”,曾侯乙编钟与祖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同频共振,几十年来,观看过曾侯乙编钟、欣赏过编钟乐舞的各国政要众多,面对这一世界奇观,他们无不热情赞叹,编钟也成为增进中外友谊、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特使”。 https://m.kankanews.com/detail/GWw3M0MAlyJ?utm_source=jinritoutiao
9.出土四十年知音遍天下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出土后不到3个月,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随州一处礼堂举行。开篇曲目是那个年代大家最熟悉的《东方红》。熟悉的旋律由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奏响。 冯光生是当时《东方红》的领奏,也是第一个面向公众敲响曾侯乙编钟的人。“编钟出土后很快就修复并架了起来,大家特别关心,它还能https://m.haiwainet.cn/mip/3541581/2018/1023/content_31420648_1.html
10.国家宝藏曾侯乙编钟–搜库03:53 国家宝藏之谜: 曾侯乙编钟出土时 这匹山坡是我的 0 6年前 04:58 国家宝藏 第一季 国宝守护人代表 优酷用户1719224140890432 0 6年前 01:24 国家宝藏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编钟 jstls 0 6年前 01:04 用古代曾侯乙编钟、古筝演奏《茉莉 学古筝 0 6年前 03:13 国家宝藏曾侯乙编钟: 1978年https://www.soku.com/search_ikuvideo/q_%E5%9B%BD%E5%AE%B6%E5%AE%9D%E8%97%8F%E6%9B%BE%E4%BE%AF%E4%B9%99%E7%BC%96%E9%92%9F_orderby_2_limitdate_0?site=14&_lg=10&hd=1
11.曾侯乙墓编钟 墓中共出土随葬品15000多件。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青铜礼器主要有镬鼎2件、升鼎9件、饲鼎9件、簋8件、簠4件、大尊缶1对、联座壶1对、冰鉴1对、尊盘1套2件及盥缶4件等。其中尊盘系用先进的失蜡法铸造,表现出战国时期青铜冶铸业所达到的高水平。钟在我国https://www.unjs.com/xuexi/quanke/20140623000000_109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