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即挥毫,灿然存简牍。”简牍作为纸张普及前中华先民最普遍的书写载体,记录下了泱泱华夏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先后出土了3500多枚战国秦汉简牍,作为重要历史进程的原始记录和直接遗存,填补了传世文献的诸多空白。其中,1975年12月发掘的云梦睡虎地11号墓中共出土了秦简1155枚,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秦代竹简。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图源:新华社)
云梦睡虎地秦简主要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乙种等十篇。内容涉及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秦律占一半以上。比如《秦律十八种》,占整个秦简数量和文字的一半左右。包括《田律》《仓律》等,内容涉及农业、仓库、货币、贸易、徭役、置吏、军爵、手工业等方面,是当时体系最为完备、留存资料最丰富的法典。
(图源:《简牍探中华》)
本周六,“名家论坛”邀请到秦简专家凡国栋、法学专家肖鹏、资深律师胡燕早,一同从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发,带领大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同时了解现代法律法规,畅享一场博古通今的法律之旅。
【主题】
法律“简”答——从睡虎地秦简中探寻现代法律渊源
2024年12月7日14:30
【地点】
江城书房
【主讲人】
凡国栋,历史学博士,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唐氏早期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矿冶考古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两周秦汉考古研究工作。先后参与随州叶家山墓地、文峰塔墓地、枣树林墓地、周家寨墓地以及枣阳郭家庙墓地等重要考古工作。主持的“赤壁大湖咀遗址”“黄梅康家垄墓地”入选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2022、2023年)。出版书籍《金文读本》《秦郡新探:以出土文献为主要切入点》,参编《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二卷)》,发表论文50余篇。
肖鹏,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聘教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校合作专家,湖北省教育系统国家安全教育专家。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法律事务与维权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卫生法学》资深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卫生健康法、中国法律史及法律文化等。主持科研项目6项,建设创新团队2支,在《中国法学(英文版)》《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学习与实践》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曾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胡燕早,湖北得伟君尚(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律师事务所主任,湖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湖北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家,武汉市法学会首席专家。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法律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擅长重大民商事诉讼、政府法律服务、公司并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服务。长期担任武汉市委、洪山区人民政府等党政机关,以及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湖北日报社等单位的法律顾问。曾获全国优秀律师、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武汉市“十佳律师”、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