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自元代起成主要餐具历史上还曾有“一双筷子引发的血案”?北晚新视觉

日前,某意大利品牌发布了以“起筷吃饭”为主题的宣传视频,视频中模特造作地展示了怎么使用筷子吃披萨,引起国人强烈不满。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筷子是极具特色的中国餐具,不仅在餐桌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承载着深厚的风俗文化传统。不过,筷子并非是中国人最早使用的餐具,古代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使用餐叉和餐勺了。那么,筷子为何会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餐具呢?筷子在历史上发挥过什么作用?又有着怎样的逸闻趣事?

作者:刘疆

中国人用勺子或餐勺吃饭的习惯很早,已有7000年的历史。在很多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多有骨制或陶制甚至象牙的餐勺出现,这些早期的餐勺有些边口较薄,类似于小铲子,有些则已经有了明显的勺和柄,具有了勺子的形状。河南新密市莪沟遗址出土的陶勺大都放置在陶罐内,说明当时应是进食或分食用的食器。中国早期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粟,简单煮制成粥饭即可食用。热腾腾的粥饭不便于直接用手抓食,需要借助某种器具,因而用于进食的餐勺就被发明出来。

西周以后,青铜餐勺逐渐取代骨制和陶制的餐勺成为主流,有些青铜餐勺上自铭为“匕”,这应是当时人们对于餐勺的称谓。战国时期漆器工艺得到极大发展,漆匕开始流行并与铜匕共用,这些漆匕大多绘有彩色花纹,非常精美。有专家考证,匕主要分为三种,一种尺寸较大,匕头较尖,用来分肉,称为“牲匕”;一种尺寸较小,用来吃饭,称为“饭匕”;还有一种匕头镂空,用来捞取羹汤中的块状肉类,称为“疏匕”。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曾出土了一把金质的匕,匕头上就是镂空的,类似于现在的漏勺,应当属于疏匕。战国中晚期开始,随着周代礼制的崩坏,匕的作用不再细分,仅以吃饭为主。

到了汉代,《说文解字》中有了“匙,匕也”的说法,证明自汉代开始,匕与匙的名称是能够互换的。此时除了吃饭用的饭匕,还出现了一种容量较大的铜勺,长度大都在20厘米以上,类似于现在的汤勺,应是在宴席上分食或舀取流质食物之用。隋唐开始出现大量用白银制作的餐勺,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瓷质的餐勺成为普通家庭常用的餐具。

筷子古代称为箸,是中国人餐桌上重要的餐具。关于筷子的发明人,民间传说中有大禹、妲己和姜子牙等多种说法,这些当然都不可信。从考古实证来看,商代的安阳殷墟遗址曾发现过青铜的筷子,湖北长阳县清江香炉石商代遗址也有骨质的筷子出土。《韩非子》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说法,意思是说箕子看到纣王用象牙做成筷子,感到很担心,认为这样奢侈的行为是亡国的先兆。所以,至少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已经使用筷子了。

与现在一双筷子几乎可以适应餐桌上的所有功用不同,早期的筷子用途比较单一,主要用于夹取羹汤中的菜。《礼记·曲礼上》有“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的说法。梜读音为jiā,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也就是筷子的意思。当时的筷子功能比较局限,只能用来夹羹汤里的菜,吃饭则应当用“匕”,也就是勺子来完成,如《礼记正义》中有“饭黍无用箸,当用匕。”足见古代中国用餐礼节之严格。

在古代中国人的餐桌上,筷子和勺子曾长期并用,合称为“匕箸”或“匙箸”。筷子和勺子的分工明确,筷子用来夹羹汤里的菜,勺子用来吃饭。《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曹操和刘备一起吃饭谈论,曹操说了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失匕箸”,也就是手里的勺子筷子一起掉到了地上。

到了唐宋时期,这种用法依然保留,唐代薛令之的《自悼诗》有“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的句子,即是明证。韩愈在《赠刘师服》诗中自嘲牙口不好,只得“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酉阳杂俎》中记载唐玄宗曾赐给安禄山“金平脱犀头匙箸”。此外,在敦煌473窟的唐代壁画中,绘有男女9人围坐进食的场景,每人面前都整齐地摆放着勺和箸。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宋高宗每次吃饭“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可见宋高宗是用公筷夹菜,用勺子吃饭,非常讲究。元代以后,筷子逐渐取代勺子,正式成为吃饭用的工具,而勺子则专门用来舀羹汤。

明代开始出现了“上方下圆”样式的筷子,也就是我们如今常用的筷子式样。清代的筷子制作工艺愈加精美,《红楼梦》中就有“乌木三镶银箸”和“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光绪时期《御膳房库存金银玉器皿册》记载了当时宫中所用的餐具,其中筷子有:金两镶牙筷6双、金镶汉玉筷1双、紫檀金银商丝嵌玛瑙筷1双、紫檀金银商丝嵌象牙筷16双、包金两镶牙筷2双、铜镀金驼骨筷8双、银两镶牙筷大小35双、紫檀商丝嵌玉金筷1双、象牙筷10双、银三镶绿秋角筷10双等等。这些筷子用料珍贵、制作考究,不仅是实用的器具,也是高雅的艺术品。

如前所述,古人一直称呼筷子为“箸”,筷子这一名称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从“箸”到“筷子”称呼的转变,与我国古代江南地区水乡的民俗讳语有关。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江南吴中地区撑船的船夫认为“箸”和“住”同音,船停住了自然也就没了生意,因此他们忌讳称“箸”,而改称为“快儿”,希望船能跑得快些。,这种习俗逐渐流行开来后,“快儿”也就转变成了后来的筷子。明人李豫亨《推篷窹语》中也写道,“亦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之久,至有士大夫之间亦呼为筷子者,志其始也。”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筷子不仅是简单的用餐工具,更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历史上有不少与筷子有关的传奇故事,如楚汉相争时,张良曾用刘邦吃饭的筷子为他筹划灭楚大计,留下了借箸代筹的传奇。《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则记载了汉景帝用筷子试探条侯周亚夫的故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zì,大块的肉),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上了一大块没切开的肉,又不提供筷子。周亚夫沉不住气,私自向管理宴席的人索要筷子,被汉景帝评价为“此不足君所乎”,并认定“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最终周亚夫被收入廷尉,绝食呕血而死,可以说是“一双筷子引发的血案”。

此外,皇帝也曾将筷子作为奖赏赐给能臣志士,取其“刚正不阿”之意。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宋璟当宰相时,朝野上下都称赞他德高政廉。有一次,唐玄宗在御宴上,将手中的金箸赏赐给宋璟。这位宰相受宠若惊,不知所措。唐玄宗见状,说到:“所赐之物,非赐汝金。盖赐卿之箸,表卿之直也。”赐金箸是为了表彰宋璟具有像筷子一样正直的高尚品格,可见如今“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的俗语由来有自。

筷子是一种极为灵活的餐具,需要有一定的使用技巧。其实,古人们早就专门讨论过筷子的使用方法,如《相书》上说“三指用著者自如,四指用著者贵,五指用著者大富贵也。”这虽然是迷信的说法,但也可以证明,古人早就发现使用筷子要靠手指的协作配合,方能运用自如。根据现代科学研究,使用筷子要牵动肩、胳膊、手腕、手指等部位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因此使用筷子吃饭还能起到锻炼手脑的作用,有益于身心健康。

THE END
1.湖北省博物馆感悟(精选7篇)作为非赢利性公共服务场馆, 湖北省博物馆在宣传方面只能偶尔被动地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新闻报道, 要想避免湖北省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就必须继续加强与各大媒体的联系, 不断推出文物精品专题介绍、考古专家交您如何识别文物等系列报道, 通过不断地亮相于各大主流媒体来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另外, 作为普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v6pqv6l.html
2.湖北省博物馆素材湖北省博物馆图片素材下载第3页觅知网为您找到1814个原创湖北省博物馆素材图片,包括湖北省博物馆图片,湖北省博物馆素材,湖北省博物馆海报,湖北省博物馆背景,湖北省博物馆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湖北省博物馆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https://www.51miz.com/so-sucai/1689503/p_3/
3.文化部关于表扬2014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优秀典型的通报7.吴可嘉山西省群众艺术馆读者工作部主任 8.王 隽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办公室主任、山西文化志愿者办公室副主任 9.张 程辽宁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科员 10.孟志丹辽宁省图书馆社会活动部 主任 11.樊荣辽宁省博物馆文化志愿者负责人 12.张志海黑龙江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干部 https://www.mct.gov.cn/whzx/bnsj/ggwhs/201501/t20150122_764716.htm
4.历年资讯■南湖革命纪念馆改版提升后恢复开放 ■“博物馆奇妙夜”再次归来:上海三十余博物馆将延长开放 ■上海博物馆与澎湃新闻共启上海寻根之旅 ■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焕新开放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即将竣工 ■6月1日起西南联大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 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5.企业(园区)科普联合行动主要内容:为提高青少年儿童应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和水平,9月13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武汉市武昌区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与安全防护重点实验室在武汉市铁四院学校开展防雷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国家能源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与安全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https://www.hbkx.org.cn/news/info?newsid=982e6e884d974bdbb7c86dec7e92cc35
6.宣传基地荆楚中医药博物馆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代表、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瑰宝,与世界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荆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需要一个中医药传承和文化宣传的基地。荆楚中医药博物馆作为湖北省中医药文化http://www.hbzyy.net/xxgk1/xywh/xcjd.htm
7.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篇8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湖北省博物馆参观。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征集与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的机构,也是全省发掘文物的中心。它占地123亩,总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文物20余万件。 https://www.ruiwen.com/zuowen/guanhougan/2188382.html
8.最高检国家教育部来淮调研督导“一号检察建议”落实情况(151“北京大学到我们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是对我们的关心与鼓励,”学校常务副校长、高中部校长潘文新说,“无限相信师生的潜能,翔宇学子不会辜负专家与师长的期望。” (王莉) 监利翔宇昆虫博物馆获“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3月28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授予监利翔宇昆虫博物馆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监利新教育https://www.xyjyjt.com/html/xyjyb/xw/2019/0413/26206.html
9.湖北省博物馆考察报告(全文)第一篇:湖北省博物馆考察报告 博物馆考察报告 篇一:博物馆调研报告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调研报告 专业班级 环艺《4》班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2014年 10月 大河博物馆调研报告 一、 调研题目:博物馆设计 二、 调研目的: 1. 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内的空间功能布局,实地的体验其内部 的空间感受,了解博物馆内部功能https://www.99xueshu.com/w/kdb19n2x6j8z.html
10.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本次公开招聘考试的注册、报名、查询、缴费和打印准考证等,通过湖北省人事考试网(http://www.hbsrsksy.cn)进行。 二.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 招聘岗位:档案管理员 田野考古人员 宣传岗 历史研究人员 文物修缮和保护人员 助理馆员 中学历史教师 专业要求: https://jzxy.nyist.edu.cn/info/1146/7253.htm
11.《邓姓文化》2014年2期总第18期她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湖北联谊会给大家提供的大好机会,进行认真的研讨,形成共识,为将邓氏族谱的编修工作推上新台阶做出新的贡献。她指出,目前邓州正在建设邓国春秋园,园内设有族谱馆,因此,请各地宗亲会出版新族谱时能提供给邓州,以便珍藏。 接着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会长邓腾、湖北联谊会副会长邓隆飞讲话、湖南省邓氏http://www.dxzy.org/xuexidiaoyan/2852.html
12.暴走湖北五城,聊聊我的湖北印象湖北省博物馆建筑看着挺好看的,但是可惜的是…… 貌似因为疫情的原因,只开放了其中一个不到 20 平方的展馆,那有啥好看的?于是我在湖北省博逛了不到 30 分钟就出来了。这导致我对湖北省博物馆没什么很好的印象,比起陕西博物馆和南京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给我的印象真不好。 https://blog.csdn.net/csywwx2008/article/details/109140516
13.全国十佳文博社教案例宣传推介活动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荆楚瑰宝齐心战疫 【湖北省博物馆】关爱银发族 【湖北省博物馆】高墙内的诗和远方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广阳顷王的小厨娘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行走的课堂“探寻古城传承文脉” http://www.centv.cn/z/402132/
14.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地方标准的探索实践——以湖北省地方标准2024年2月,由湖北省博物馆牵头,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联合起草的湖北省地方标准《瓷器文物病害与图示》(以下简称标准)作为湖北省地方性标准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并实施。标准首次形成湖北省瓷器文物病害图示的统一规范,在瓷器文物的病害类型、病害描述和相对应的图示https://www.cnmuseum.com/page_show.aspx?id=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