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哪里的国宝多?书画

两大故宫博物院,哪里的国宝多?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们将两者做一个对比,请各位看官自己判断吧!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全景图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据统计,北京故宫现有藏品180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68万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藏品多来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据统计,现有藏品69万件。

青铜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亚酗方尊、莲鹤方壶

亚酗方尊

亚酗方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方壶形体巨大,双层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

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散氏盘

毛公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

散氏盘

盘高重21.312千克,盘附耳,盘腹有夔纹饰,高圈足上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

书法

北京故宫博物院:《平复帖》《伯远帖》

《平复帖》

《平复帖》为牙色麻纸本墨迹,共9行84字,书写于西晋,宋人定为陆机作品,此帖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伯远帖》上只存录王珣书信中的47个字,只言片语中似乎诉说着萦怀的回想和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

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此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被后人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写得苍凉多情。

绘画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为宋代王希孟所作。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

《五牛图》

《五牛图》为唐代韩滉所画,麻纸本,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行旅图》《江行初雪图》《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为宋代画家范宽所画,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

《江行初雪图》局部

《江行初雪图》是一幅山水人物并重的作品,全卷描绘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画面上天色清寒,树木笼雾,寒风萧瑟,一派天寒寂静之景。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富春山居图》是“元季四大家”之冠黄公望的代表作,系作者七十九岁时为无用师所作,历经三年绘制完成。

瓷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宋汝窑三足樽、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宋汝窑三足樽

宋汝窑三足樽,高12.9cm,仿汉代铜器造型,直口,平底,口、足径度相若。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

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北宋汝窑莲花碗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重670克,为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

北宋汝窑莲花碗

北宋汝窑莲花碗,造型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凸凹与莲口相衔接,显得格外协调自然,美观大方。

玉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大禹治水图玉山、青玉云龙纹炉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台北故宫博物院:翠玉白菜、元大雁玉带饰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

元大雁玉带饰

元大雁玉带饰,器近椭圆形,白玉质,光泽温润莹秀。采多层次镂空技法,呈现大雁穿窜于荷塘苇丛间的景况。

珐琅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

台北故宫博物院:明景泰掐丝珐琅番莲纹盒

明景泰掐丝珐琅番莲纹盒

明景泰掐丝珐琅番莲纹盒,此盒纹饰中的花瓣丰满、胎体厚重、釉层深厚以及掐丝末端以隐藏的方式处理,均具早期掐丝珐琅的特色。

玛瑙

北京故宫博物院:玛瑙单螭耳杯

玛瑙单螭耳杯

玛瑙单螭耳杯:此杯为花玛瑙质地,灰白色玛瑙中有黄褐色斑纹。器为不规则圆形,一侧凸雕一螭龙为杯柄,螭的双前肢及嘴均搭于杯的口沿上。

台北故宫博物院:东坡肉形石

东坡肉形石

东坡肉形石:肉形石的由来是一块自然生成的玛瑙,玛瑙生成过程中受到杂质的影响,呈现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的层次。

漆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为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刻工圆润。

台北故宫博物院:明填漆牡丹圆盒

明填漆牡丹圆盒

明填漆牡丹圆盒,平顶直壁,平底浅凹。盖面及周壁以填漆为饰。盖面为朱地黄辉观牡丹花丛,花色以银粉漆为之,色粉微涣散。

钟表

北京故宫博物院: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

台北故宫博物院:铜镀金画珐琅怀表

铜镀金画珐琅怀表

铜镀金画珐琅怀表: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伦敦的制表业巨欧洲之冠,此对怀表不仅见证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展现了奇妙的机械精工。

两岸故宫的收藏各有千秋,但两者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有从整体上来看待,才能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

THE END
1.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这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是故宫旧藏器中的珐琅珍品,以前曾被认为是制作于明景泰年间,但后来被专家考证出是景泰年间改造的元代珐琅器,炉的錾花内胆、底足与两只卷鼻象耳才是景泰朝工匠后配的。在故宫收藏的文物中,还有很多像这样改造过的元代珐琅器珍品。https://young.dpm.org.cn/info/282
2.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介绍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文物特征→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是元代的一件宫廷御用掐丝珐琅器,原为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文物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炉颈部在浅蓝釉地上,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十二朵;腹部在宝蓝釉地上,饰红、白、黄三色缠枝莲花六朵。此器釉质莹润,部分呈玻璃般的半透明状,珐琅色泽搭配和谐,富丽https://www.maigoo.com/citiao/289927.html
3.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欣赏内容简介: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故00119789),元末明初,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此珐琅炉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在浅蓝釉地上,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十二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故00119789),元末明初,通高13.9厘米,口径http://www.jtlzj.net/jingtailanchanpin/gugongjingtailanxinshang/1043.html
4.《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书籍百科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是元代的一级甲等的文物,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着。这件香炉上的缠枝莲将莲花作为主体放大,有着多彩的花瓣颜色,色彩十分地丰富。在炉的下部,同样装饰了莲瓣纹,莲花和佛教有密切关系,将莲花装饰在佛教用品上,有敬重之意。 https://www.phb123.com/bk/wenxue/ymnh2287.html
5.#遇见艺术#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末来自品鉴时尚Fashion#遇见艺术#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末明初。炉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在浅蓝釉地上,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十二朵。腹部在宝蓝釉地上,饰红、白、黄三色缠枝莲花六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此器釉质莹润,部分呈玻璃般的半透明状,珐琅色泽搭配和谐,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作品。唯其https://weibo.com/2517185451/K5GxR44gw
6.故宫景点功课7:文华殿院落下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这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旧藏器中的珐琅珍品,以前曾被认为是明景泰年间制品。此炉腹部主体纹饰是大朵的红、白、黄三色缠枝莲花,周身一共6朵,其下接近足部以红白莲瓣纹为饰,其上接近口部在浅蓝釉地上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一周12朵。其纹饰典雅大气,色彩纯正富丽。此炉https://blog.csdn.net/iteye_20835/article/details/81883180
7.两大故宫博物院,谁的国宝多?(3)北京故宫博物院: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https://m.cncqt.com/haidao/a34297.html
8.流光溢彩的金属宝器珐琅精工珐琅器与文化之特色在线免费阅读如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制作于元朝,炉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炉为铜胎,圆形,并且是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 炉颈部是施加的浅蓝釉地,并装饰有黄、白、红、紫4个颜色的菊花共有12朵。腹部宝蓝釉地,装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这件元代掐丝珐琅器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07466721999195198
9.景泰蓝的制作.ppt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元代。这是有史料记载最早的掐丝珐琅产品,元代的代表作,现藏于故宫。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https://m.taodocs.com/p-526604354.html
10.故宫博物馆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 清宫旧藏 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https://www.meipian.cn/2qjxhh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