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洪:我一个人在上海隔离,和人聊天是最大的快乐。
四、居家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张强:烦恼是公司的事情。现在我们很多诊所都关着,这个是蛮焦虑的,希望疫情早点能开放。
谭洪:每天要做饭。
五、居家期间最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什么?
张强:咖啡,每天一杯咖啡还是要保证的。
六、疫情期间你抢过菜吗?抢菜技能怎么样?
谭洪:在第一个星期物资比较紧缺的时候,我上网有团过菜。
张强:我太太在抢菜,所以我就没有插手这件事情。
七、和邻居以物换物了吗?
谭洪:我们小区邻里关系特别好,大家都是相互的,有多余的东西大家捐出来,大家共同使用。
八、运动有继续坚持吗?胖了还是瘦了?
谭洪:瘦了,我每天都运动。
张强:我每天早晚各五分钟运动,自创的锻炼方式。
九、回到一个月前,想对当时的自己说什么?
谭洪:如果我知道上海需要隔离这么久的话,当时有机会肯定就会跑了。
张强:可能我要先买一个冰柜。
十、解封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张强:老朋友线下见面,喝一杯咖啡。
谭洪:公司的运营管理处于正常状态,因为我们企业一直有一个宗旨,每个团队都独立运作。我们企业分为上海、苏州、美国三地,苏州公司是终端产品的生产,目前苏州团队是正常开工的。上海公司是以原材料的生产为主,像现在上海的情况,上海的员工没有办法去公司上班,所以很多项目处于停滞的状态。居家办公可以在线上推进文件的准备、技术方案的讨论以及技术资料的查询等工作,但是涉及实验室的工作是停滞的。不过我们原材料还有库存,目前还是可以维持的,但后续对我们市场拓展及销售可能会有影响。另外,与美国之间物料的贸易、运输以及产品的销售也因为疫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整体来说,疫情对我们公司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我个人而言,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与规律,早起与美国同事开会与工作,然后开始做一日三餐。每天都是如此,生活非常规律,但是不能与同事见面交流,没有办法去拜访客户,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疫情下与投资人的沟通,给予支持还是压力?
谭洪:去年我们做了一个很英明的决定,融到了一笔钱且数量比较大。除了老股东的跟投,新引入了高瓴、红杉、创新工厂等资本,所以目前我们资金上没有问题。本来我有一个扩张的计划,现在要做相应的调整。
张强:我们2016年融资过一轮,后面就没融过。在2020年的时候,当时也是因为疫情停诊,这笔资金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想对投资人来说,现在对企业的要求就活着,活着就是英雄,与前几年的扩张诉求不一样。
通过这场疫情我看到了我们自己的优势,轻资产模式使得在现在的情况下也可以运转。未来我们打算继续融资,扩大这种模式。
公司后勤团队在疫情期间怎么配合做企业管理?
谭洪:我们公司负责这方面工作主要是HR和行政部门,特别是刚封城的时候,物资相对比较紧张,我们就买了东西给员工送去,或者送钱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现在物资供应相对平稳,我们更多关心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我们组织了一些活动,比如做菜比赛、读书会活动等。让大家在身体与精神层面都得到满足与快乐。
谭洪:以前讲究零库存,觉得这是最佳状态,效率最高的表现。疫情后对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讲,首先要保证生产的安全,增加原材料、成品的库存。
另外,万一未来再次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撤退,我们也要思考撤退到哪里还能继续生产工作,这些都需要规划与考虑一下。
疫情情况下,如何保证上游供应链的稳定?
谭洪:我们公司供应链的基本原则就是每个产品都有两三家供应商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这样可以有效防范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不过我们存在进出口的问题,我们的产品需要远销海外,原材料等也需要进口,贸易在疫情情况下就会有比较大的障碍,未来我们要考虑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张强:我们现在用到医疗耗材不是很多,主要是医疗设备,并且是便携式的,所以很容易形成一个闭环,只要医疗机构、医生团队和患者这三个因素在一起就可以几小时完成一个项目。
疫情封控下,医生和患者都没办法流动起来,这个是我们受到的影响。所以我们考虑融资建立多中心,除了北上广,未来再多设几个点,医生可以调剂。
另外,我们的空中门诊是研究了美国的远程医疗,医生与病人通过屏幕来进行咨询问诊,在虚拟场景下重新应用远程检查技能,提高了就诊效率,非常适应未来疫情反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