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信息汇编》2021年第11辑总第154辑常德职院

◆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内涵与任务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类型结构的演变与分类管理逻辑

篇1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内涵与任务

【作者】曹晔刘红磊

【出处】《职教论坛》2021年第5期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这是国家教育文件首次提出教学创新团队。为落实国务院的要求,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明确三年建设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落实国家教学标准,壮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量,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为此有必要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的价值、内涵及其任务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深入推动《方案》的实施。

一、建设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价值

(一)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队伍建设更加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并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以往“高素质、专业化”基础上提出“创新型”的要求,可见,创新能力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

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未来产业大军。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我国每年有70%新增劳动力来自于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未来我国产业工人的素质,也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9年11月15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评审条件中也明确规定: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广受师生好评。

(二)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要求

(三)深化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要求

师资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近些年来国家、地方和职业院校均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开展“三教”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360个职业教育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教材、教学“三教”改革,教师是首位,凸显教师是第一要素,也是关键要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年以来一直突出个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包括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实行分层分类培训,也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体双师能力、校长治理能力的提升,缺乏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优化和提升。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进入发展类型教育的新阶段,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这往往是教师个人难以驾驭的,需要通过团队的力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新旧动能的转化,大力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落实好三全育人的要求。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一)教师教学创新

创新(innovation)一词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0sephSheumpeter)于1912年在其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此后,许多学者对创新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创新逐渐从技术领域扩展到制度领域和社会领域。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针对企业而言的,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五种类型。那么什么是教学创新多年来,教育领域的创新,一般指科研创新,很少提及教学创新,教师教学创新的提法是一个创举。借鉴熊彼特的五大创新。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教学创新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课程的创新、教育理论创新。

可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一般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适应产业更新和科技变化,能够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引人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优质高效的专业教学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形成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建立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新理论的教学能力。可见,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教育功能和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团队是由若干团队成员构成的协作体,团队成员是教学创新的主体力量,要有效认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先要明确团队成员和团队之间的关系,进而才能明确团队创新能力与个人创新能力的区别与联系。所谓团队就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的实现共同目标的群体或组织。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团队其实是由一些追求同一目标、负有共同责任且能力互补的少数人员的集合。卡曾巴赫和史密斯认为团队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的、设立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三、教师教学团队创新能力建设任务

基于教师个人教学创新能力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方案》从两个维度提出了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及内容。即教师个人教学创新任务和教师教学团队创新任务。为了有效推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的任务又可分为共性任务和个性任务。

(一)教学团队成员创新能力提升任务

教师个人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培训,既包括国内外培训,也包括企业实践等。按照《方案》规定,要求组织团队全员开展课程开发技术、专业教学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专项培训;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有效政策,支持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提高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关键技术改进与创新。二是“做中学”“干中学”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在培训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团队建设任务的要求,在创新团队负责人的组织安排下,通过完成具体实践项目来提升创新能力。为此,一是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升教师德技双修育人能力、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二是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熟悉专业教学标准,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结构再造、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掌握模块化课程开发方法,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除了创新团队自身建设外,应围绕某一专业(专业群)的教育教学开展创新,按照《方案》规定,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育人模式。树立德育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育人理念,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教书与育人融合统一。

2.育训结合,实施好1+X证书制度。当前,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部取消,国家全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善育训结合的培养制度。技能等级证书的全面实施,需要处理好1与X的关系,对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进行修订或完善。同时,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职业、新模式,要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推动课证岗赛有机融合,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融合、融通。

3.落实好“三教”改革,推动课堂革命。“三教”改革就是深化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教师改革”主要是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教师成员能够胜任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要求。“专业教材改革”一是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二是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教学方法改革”就是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需要,探索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普及推广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

4.开发模块化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完成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对应一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每个模块既是完整独立、目标明确的教学、评价单位,又与其他模块发生水平序列或领域方面的关系,从而能够组合成具有更大目标的完整的模块课程。根据国外经验,一个模块(module)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个包含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自我控制的、独立的单元等。在模块课程中:每个模块就是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大约需6一18周就能完成(约16—32课时),因此需要教师分工协作完成模块化教学。

5.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式改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既是教师个人教学创新所要掌握的技术,也是教学团队整体具备的能力。当前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设智慧教学、幕课微课、翻转课堂、远程协作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学情分析、学习和就业指导、学业水平诊断、教学过程监测和学习资源供给,服务“三全”育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6.建设专业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

7.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完善教育评价制度。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完善职业学校评价制度,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三)协作共同体的建设任务

总之,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方面.按照发展类型教育的要求,依托某一专业或专业群,以“三教”改革为抓手,结合学校已有改革发展基础和办学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探索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教学问题,形成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把教育教学改革与国家标准、模式、方案建设相结合,把教育教学改革与完善教育教学制度相结合,通过协作共同体的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形成一批有效支撑某专业(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模式、方案、制度,并努力朝着建立中国标准、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制度的目标迈进。

篇2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类型结构的演变与分类管理逻辑

【作者】孙琳李刚孙鹏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30期

一、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功能与特点

教师队伍结构是指整个教师队伍各要素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目前学界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划分维度,主要有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务(职称)结构、类型结构、学科结构等分析维度。教师队伍结构是一个学校在确定的办学条件(经费、设施、管理水平等)等同下,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和必备条件。我们把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且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各类教师组成称之为具有“合理结构”,即各种专业科类的教师互相结合,各类结构教师形成互补,以最少的人力完成最多的教学任务。合理结构的教师队伍不仅有助于释放教师队伍活力,发挥出较大的教学效益,而且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

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类型结构演变过程及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类型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且逐步实践探讨的过程,其演变过程、结构模式有其独特性和发展历史性。在结构演变上,经过了从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为主体专职为主,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加强兼职教师为重点,再到教师教学团队、产业导师建设等多主体的师资队伍类型结构模式,逐步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类型结构。

(一)从专职教师为主到专兼结合

(二)兼职教师队伍的规范化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发展与要求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的特色体现为,一是具有高水平、结构化的特点,是由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技能名师和能工巧匠组成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结构及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二是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协作共同体,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协同育人。三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开拓者和探索者,围绕落实国家专业能力标准,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四是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需求,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类型结构优化与教师分类管理

(一)职业学校教师分类管理的现状

目前,高等本科院校一般按照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岗位划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四种类型进行分类管理。职业学校教师的岗位设置与分类管理也在进行研究探索中,有学者研究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分七种类型进行管理,即教研岗、技术专业教学岗、文化教学岗、双师岗、思想政治教育岗、企业外聘岗和高校兼职岗七种类型的岗位。也有学者将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岗位、科研及社会服务为主岗位、专业建设为主岗位、教学辅助为主岗位以及特聘岗位五种类型。还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应向教学研究型方向发展,根据从事的具体岗位,教师岗位可进一步细化为专业(基础)课教学岗位、公共课教学岗位、实验教学岗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岗位。这些都是基于岗位设置出发对职业学校教师分类管理的研究。

THE END
1.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指向建设原则及制度体系摘要:建设技能型社会,离不开政策指向、建设原则和制度体系的保驾护航。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指向应聚焦于提升技能形成效率、实现技能形成的社会公平、动员全社会的技能形成资源,以发挥政府治理技能市场投资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和营造技能形成生态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应遵循政府宏观调控、建构社会合https://zyjsjy.jlenu.edu.cn/info/1621/5281.htm
2.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的具象表征实践逻辑与推进策略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渠道,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育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技能通过联合招生、共建共享互兼互聘师资、加大实习就业岗位供给等举措,依托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学徒制培养https://www.hebcpc.cn/gzjy/info/1074/3625.htm
3.以系统思维推进地方中高职院校协同发展重要信息转载在中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的语境下,系统论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即视高职与中职教育为职业教育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其协同发展需遵循系统论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等。通过构建高效的协同机制,促进两个子系统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产生“1+1>2”的协同效应。https://www.scdfz.org.cn/gzdt/zyhy/content_166096
4.双高专业群建设中的实践模式创新凤凰网山西在双高专业群建设中,产教同频、园院协同模式被视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这一模式旨在通过深度融合产业与教育,协同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等多方资源,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的新生态。 构建“产教同频、园院协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当前装备制造产业领域数字化改造需求的重要举措。随着技术https://sx.ifeng.com/c/8fH9e56icoX
5.高校应当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要求,专职高校应当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要求,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当在编制内配足,总数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A.1%B.2%C.3%D.4%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https://www.shuashuati.com/ti/52396c6ff99e433586a23e88468fcd8a.html
6.高校机关党委换届工作报告(六)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依托,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保障,经济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的能力培养和队伍建设。首先要求辅导员能经常深入学生,定期组织专题调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其次,还十分注意https://www.51test.net/show/7987199.html
7.心理降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通用10篇)1、建设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我院常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人员共有10人,主要来自学生处、社科部、宣传部和职教管理系心理学教研室,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助教1人。他们全部是心理学专业毕业或接受过正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教师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20615091024_1843324.html
8.思政课教师配备说明报告7篇我校近年来在校生稳定在 6000 人左右,思政课教师队建设伍采用了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方式,按照“优中选优”原则,遴选一批具有相关学科背景、较强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作为专职讲师,邀请专家教授作为兼职讲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专职教师 14 名,兼职教师 6 名,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专职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https://www.maxzhishu.com/zhuantifanwen/zhenggaibaogao/21137.html
9.在职培训模式范文12篇(全文)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建议以案例教学为主、虚拟课堂讲授为辅,在对案例的观摩、分析与讨论之中理解并内化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技能性内容,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受训教师在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掌握信息技能;通过课件制作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体会和感悟信息技术优势,增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促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fjgjmxg.html
10.中共中国林科院分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生院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配备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按照“素质优良、敬业爱岗、数量精干和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研究生院实行班主任工作制度,制定专兼职班主任的具体条件,遴选一批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热心青年工作的优秀干部兼任班主任。各所(中心)可根据本单位研究生的https://yjs.caf.ac.cn/info/1061/1536.htm
11.安全培训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局令第20号)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工业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明确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范围,使工业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 https://www.ruiwen.com/peixunfangan/6874606.html
12.量体裁衣!河南这2所高校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现有20个学院、4个书院,校内就业创业专职教师81名,聘任校外兼职就业创业导师46名,建立专兼结合,协同联动专业化服务的师资队伍。针对专兼职师资队伍,开展有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全员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的培训,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个性特征、专业特长、成绩与综合表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33317
13.常州市乡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申报表学校地 址武进区南夏墅街道南塘路108号 学 校负责人朱 敏 联系人徐松华 联系电话86480621、13961166952 申报日期2011年8月26日 常州市教育局制 举办单位情况 乡镇(街道)基本情况 成人教育中心校基本情况 中心校长基本情况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基本情况 专职管理人员基本情况http://www.nxsxx.wj.czedu.cn/html/article2866631.html
14.胡卫:改革开放40年,我亲历的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变迁建立了全国第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民办教育理论、政策、实践的研究队伍 1997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第一部专门规范社会力量办学的行政法规。《条例》提出:“社会力量办学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民办教育的地位终于从“补充”转变为教育组成部分。虽然《条例》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566595524&efid=TNifXDzx_xIp4RGrs_o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