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原则是绝对不要自我欺骗,否则你会成为最好骗的人。”──理察·费曼,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这跟汇率没有关系。财力雄厚与活得像百万富翁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金钱的实际价值依你能操控的W因子而倍增:做什么事(What)、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以及与谁做(Who)。我称此为“自由倍增因子”。
以此为标准,每周工作80小时、年薪50万美金的投资银行家,相较于工时仅有银行家1/4,年薪4万美金的新富族员工,其实更没“力量”,因为新富族能自由掌控何时、在哪、如何生活。等我们比较了工时,以及收入建立的生活型态后,你会发现前者的50万美金连4万美金的价值都不到,但后者的4万美金则比50万美金更有价值。
能够选择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本书要讲的是如何以最少的投入与成本,看到与创造种种选项。很不可思议的是,你自然而然赚到更多钱(多了很多钱),工作量却只有现在的一半。
所以,谁是新富族?
●删去获利最少的客户与计划的老板,她将所有业务外包,在世界各地旅游,蒐集罕见的历史文件,同时在网站上远距工作,展示她的绘图设计。
●选择孤注一掷、拿出全身家当(其实也没多少)的学生,他建立网路影片租借服务,从一小群HDTV爱好者的利基市场,每月赚得五千美金的收入。这项每周两小时的兼差,让他能够全职为动物权利奔走。
选项是无限的,但每条路的出发点都相同:取代原本的预设。
要加入这项活动,你需要学会新的词汇,使用非世俗世界的指南针,重新校定方向。颠覆你对责任的想法,丢弃所谓“成功”的概念,我们必须改变规则。
改变规则的规则
“我不能给你保证成功的公式,但我可以给你失败的公式:总是讨好每个人。”——贺伯特.贝亚.斯沃普/美国编辑与记者;首届普立兹奖得主
大多数人都用两条腿在路上走路──难不成我会用两只手走路,会内裤外穿,好表现我的与众不同?不,通常不会。我用两只脚走路,将丁字裤穿在外裤内,至今都过得很稳当。
如果没有问题,我不会做改变。
只有在比较有效率,或是比较有趣时,与众不同才是好的。
如果大家都用相同方式界定或解决问题,结果却不好,这时我们就该问:如果反其道而行呢?不要遵循无用的模式。如果食谱烂透了,不管你是多好的大厨,都无济于事。
从日本到摩纳哥,从全球跑透透的单亲妈妈到千万富翁赛车手,成功的新富族的基本规则一致得惊人,也异于其他人的做法。
但请先要记得几个基本的差别。
(一)退休是为防后患的保险
退休计划就像寿险一样,应该被视为是针对极糟状况的防备措施:已经失去工作能力,需要储备的资金才能活下来。至少有三个理由能说明,将退休当成目标,或是最终解脱的想法有问题:
1.假如你讨厌自己的工作,可预测的是,你将体能最颠峰的时刻花在完成厌恶的工作上。这实在不可取──没有任何报酬可以合理化你的牺牲。
2.大多数人退休之后,甚至连每餐吃一条热狗的生活水准都不能维持。一般而言,退休期可长达30年,即使是百万美金,也只能算一笔小钱,而且通货膨胀每年还会吃2%~4%的购买力。这个盘算行不通。黄金岁月却只能重温中下阶层的辛苦生活,真是辛酸的人生结局。
3.如果这个盘算真行得通,代表你是个野心勃勃、辛勤工作的机器。如果真是如此,你猜怎么着?退休的第一周,你会无聊到想将脚踏车轮辐插进眼睛;你可能会想去找新工作,或是创立另一间公司。这不是违反了原本等待的目的吗?
我不是说不必为最糟的状况做准备──我将401(K)和IRA[1]提拨到最高上限,并将个人退休帐户用于节税上──但是,不要误以为退休是目标。
(二)兴趣与精力都是周期性的
如果我给你千万美金,要你连续15年,每天工作24小时,然后退休,你干不干?当然不干──你根本做不到。你无法这样一直工作,就像大多数人对事业生涯的定义:每天做相同的事8小时,直到你做不下去,或是有足够的钱,提早喊停。狂灌卡布奇诺与做不完的工作将促使你提早老化。
穿插工作与休息是生存的必需条件,更别说要健康。能力、兴趣与心智耐力都有高低起伏,因此我们必须依此做计划。
新富族的目标是在人生中平均分配“迷你退休”,而不是将休闲与享乐囤积到最后,只为了退休的愚人金。只有在你最有效率时工作,人生才会更有生产力,也更有趣。你不仅有蛋糕,而且也能吃到。我本身的规划是,每工作两个月后,就到海外换个环境待一个月,或是密集学习(如探戈、搏击等等)。
(三)做得少不代表懒
(五)请求原谅,而非准许
如果这么做不会让周遭的人心碎,那就尽管尝试,再说明你的理由。无论是父母、伴侣或老板,每个人都会很情绪化地拒绝新想法──让他们在成为事实后学着接受。如果潜在的损害轻微,或是可以修复,不要让别人有机会说不。大多数人会在你开始行动前迅速阻止你,但在你朝向梦想迈进时,他们反而会犹豫。学会当个麻烦制造机,等到你真的搞砸了,再说抱歉。
(六)强调优点,不要改进缺点
大多数人有几项拿手的专长,其他项目则拙劣不堪。我很擅长创造产品和行销,但在此之外的大多数工作,我都不拿手。我的身体适合扛起和丢出重物,就是这样,但我忽视这点很久。我试着游泳,但看起来就像溺水的猴子。我也去打篮球,但看起来却像山顶洞人。然后我开始学武打,因此终于大展身手。
运用你的长才,不去修补盔甲上的所有裂缝,既有效,也有趣得多。你可以选择以强项倍增成果;或是选择改进缺点、逐步成长,但最多只达得到中等的能力。着重在使用最佳的武器,而非不断修补。
(七)物极必反
(八)光是钱不能解决问题
金钱代表的购买力确实不容忽视(我也很爱钱),但不同于我们常认为的,赚到更多钱并非解答,因为这种心态有部分是懒惰作祟。“如果我有更多钱”是不断延迟自我省思、下定决心去营造享乐人生最简单的藉口──就是现在,别再等了。
让自己汲汲于追求金钱,假装这是万灵丹,精巧地创造不断让你分神的杂务,阻止你看出自己的生活有多没意义──你内心深处知道,这不过是幻影,但既然每个人都参与了自我欺骗的游戏,要忘掉很容易。问题症结不在于钱。
(九)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更重要
那收入呢?一块钱就是一块钱吗?新富族不这么想。
让我们看看这个像是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问题:有两个勤奋的家伙走向对方,A男每周走80小时,B男每周走10小时,他们每年都赚5万美金。他们在午夜遇见彼此时,谁会比较富裕?如果你说B,你就答对了,而这正是相对收入与绝对收入的差别。绝对收入只使用一个神圣不变的变项衡量收入:全能的、赤裸裸的金钱。珍年收入10万美金,所以比年收入5万美金的约翰富有两倍。
当然,相对收入必须达到能实现目标的最低水准。如果我每小时赚100美金,但每周只工作一小时,想过超级巨星般的奢华生活等于天方夜谭。假设绝对收入是足以实现梦想的数字(不是跟琼斯之类的钜富比较的任意数字),相对收入则是新富族衡量财富的真正量尺。独立思考的顶尖新富族每小时至少赚5000美金。我从大学毕业时,时薪大约只有5美金,而现在我要帮助你接近5000美金的理想。
(十)避免恶性压力,乐于承受良性压力
许多享乐主义者不知道,并非所有压力都是不好的。新富族的目标并非消除所有压力,绝对不是。压力有两种类型,两种压力就有如狂喜(euphoria)与绝望(dysphoria)一般天差地远。
恶性压力(distress)指的是有害的刺激,导致你更为衰弱、自信心低落,能力也降低。恶毒的批评、严苛不讲理的上司,以及跌个狗吃屎,都是恶性压力的例子,也都是我们想避免的。相反地,大多数人或许从未听过良性压力(eustress)这个字。
eu的字首在希腊文的意思是“健康”,就像euphoria的用法。不断鼓舞我们超越极限的行为典范、消掉身体游泳圈的体能训练、让我们更大胆的风险行为,都是良性压力的例子──压力使人健康,并能刺激成长。
躲避外界批评的人终将失败。我们要做的是避免恶毒的批评,而非一概不理。同样地,如果没有良性压力,我们不会进步。如果我们能创造愈多良性压力,或用于生活,我们可以更快实现梦想,而秘诀在于辨别两者之间的差异。
新富族积极地消灭恶性压力,也很努力寻找良性压力。
看看你正在做的工作,问自己:“如果我做出跟周遭人相反的选择,会发生什么事?如果我继续做个五年、十年或二十年,我会牺牲掉什么?”
注[1]:401(k)和IRA都是美国的退休帐户。雇主为雇员提拨一定比例的薪水到帐户,并提供不同风险的投资管道投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