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规制与实务应用

文│谢炳城,广东驰纳律师事务所律师

非全日制劳动是灵活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我国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形式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餐饮、超市、社区服务等领域,用人单位使用的非全日制用工形式越来越多。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既适应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推进灵活用工的客观需要,又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减少失业现象。

1995年《劳动法》施行时,仅以全日制劳动关系为模式进行设计和规范的,对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没有涉及。2003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3〕12号),对非全日制用进行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规定。2008年《劳动合同法》施行,把非全日制用工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以专节对非全日制用工作出了制度安排,正式上升到法律层面对全日制用工进行规制,更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维护实行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每周上班6天11小时,属于非全日制用工吗?

审理结果:

法院认为,本案中,双方在仲裁期间、本案庭审中对于用工形式的陈述及杨某提交的证据显示,杨某日工作时长11小时,每周工作至少6天以上,甲公司按月支付工资,双方实际用工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故法院采信杨某关于双方为全日制用工形式的主张。[案号: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2)京03民终1016号]

《劳动合同法》比《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法律效力高,因此自2008年1月1日以后,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应当以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为准。

1)以小时计酬为主,并不排除计件制。

非全日制用工到底能不能按计件来计发工资,在实务中一直有争议。事实上,劳动法只规定了“以小时计酬为主”,这里用了“为主”,有“主”自然就有“辅”,照此文意,可以理解为可以以日、周计酬为辅,还可以理解为以计件计酬为辅。因此笔者认为,劳动法并没有排除非全日制用工以计件计酬,既可以计时,也可以计件。当然,由于计件计酬容易发生争议,且不好计算,笔者只是说可以以计件计酬,但不鼓励以计件计酬。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二、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制度

相对全日制用工制度而言,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制度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订立口头合同

根据劳动法规定,全日制用工的,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需承担未签合同的二倍工资,而非全日制用工则不强调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订立口头合同也是可以的。

就企业用工风险防范而言,笔者认为,企业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员工,也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主要是防止发生争议时双方扯皮,于企业而言,签订书面合同并不会增加用工成本,反而能降低用工风险,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2.可以与多个企业订立劳动合同

这是关于多重劳动关系的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员工可以与多家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9条第2款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事实上,劳动法对全日制用工也没有禁止双重劳动关系,两者相对比,存在以下区别:

1)建立劳动关系的重数不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项规定,通常认为全日制用工最多只能建立两重劳动关系,即一个主职(全日制用工)一个兼职(非全日制用工),而不可与第三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非全日制用工则通常认为可以建立三重以上的劳动关系。

2)企业对员工多重劳动关系的可干涉程度不同。虽然劳动法对全日制用工没有禁止双重劳动关系,但是赋予了企业较大的干涉权,全日制用工的的员工如果建立第二重劳动关系,对完成本企业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提出拒不改正的,企业可以解雇该员工。非全日制用工则只强调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则于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均可随时终止用工且企业无需支付经济补偿,因此没有对解除劳动合同限制得很严格。

三、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制度

案例二:工资支付周期超过15日,还能认定为非全日制用工吗?

法院认为,第一,根据银行流水反映的甲公司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可知,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甲公司每月仅支付1次工资,与支付周期不超过15日的规定不符;第二,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期间,甲公司于每月中旬分两次支付上个自然月工资,仅说明甲公司在每月相近的两天内将上月工资拆分成两笔分别支付,与法律所要求的“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的要求不符;第三,根据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双方自2017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28日期间存在全日制劳动关系。综上,法院根据实际用工特征,认定双方自2010年3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存在全日制劳动关系。[案号: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23)京02民终10712号]

实务中有不少HR对非全日制用工有误解,认为只要与员工签订了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就能按照非全日制用工来认定双方的用工关系,从而达到“规避”全日制用工的法律责任(不用买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可以随时终止用工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为了更好地保障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制度作出了特别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形式以小时计酬为主

2.不得低于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法》第72条第1款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最低工资规定》第5条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21年11月22日发布的《关于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深人社规〔2021〕8号)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本市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360元/月,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2.2元/小时。

通常情况下,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工资标准要比全日制用工折算后的小时工资要高。以上述深圳为例,全日制用工折算后的小时工资为2360÷21.75天÷8小时/天=13.56元,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工资22.2元高于此数。

3.工资支付最长不得超过15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2条第2款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四、非全日制用工的其他特别规定

案例三:非全日制员工超时上班,企业是否需支付加班费?

除上述特别规定外,劳动法还对非全日制用工作出了其他方面的特别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双方均可随时终止用工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这里所说的终止用工,既包括因劳动合同期届满而导致的终止,也包括劳动合同期没有届满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2.企业终止用工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前述,双方均可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无论哪一方先提出终止,企业均无需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3.不得约定试用期

由于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性,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法明确禁止非全日制用工约定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0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4.可以不参加社会保险,但工伤保险除外

在参加社会保险方面,对实行非全日制用工的员工,企业可以不为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但必须参加工伤保险。

《社会保险法》第10条、第23条规定,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由个人缴纳保险费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原则上参照个体工商户的参保办法执行,并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应当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第9条规定,职工(包括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5.非全日制用工一般没有加班费

部分地区则明确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不计付加班费。摘录如下:

《天津市工资支付规定》(津劳局〔2003〕440号)第21条:实行日薪制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工资制的劳动者,若周六、周日提供了劳动,视为正常工作,不享受加班工资待遇。若在法定休假日提供了劳动,则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2007年修订)》(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00号令)第18条第2款:用人单位招用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不执行本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加班工资支付的规定),但用人单位安排其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其小时工资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休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2013年9月1日)第24条:考虑到非全日制用工和不定时工作制的特殊性,原则上非全日制用工和不定时工作制不宜认定存在加班费,但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对支付加班费有约定的,依照当事人的约定处理。

作者简介:谢炳城,广东驰纳律师事务所律师,深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深圳市宝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劳动关系协调师,个人专著《高效HR:企业劳动用工合规实务指南》(99万字)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

THE END
1.非全日制用工支付周期是多久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周期是多久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时计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十五日。https://www.66law.cn/laws/386570.aspx
2.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0日。2、[单选题]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 ) 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A、一个月以内 B、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 C、六个月以上 点击查看答案 进入题库做题 3、[单选题]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 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的是( )。 A、劳动报酬 B、劳动保护和https://www.zikaosw.cn/daan/23426255.html
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21、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C ) A、10日 B、15日 C、20日 D、30日 22、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资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月计薪天数为 ( C ) A、20.83天 B、20.92天 C、21.75天 D、30天 二、多项选择题。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359047.html
4.非全日制用工报酬结算周期是多久?导读:非全日制用工报酬结算周期是15天的时间,这在我们国家劳动合同法当中,第68条和72条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的话,是不能够按照月份来进行工资的发放的,最长的结算周期不能超过15天。 非全日制用工报酬结算周期是多久? 非全日制用工报酬结算周期是多久? https://www.64365.com/zs/1108842.aspx
5.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 题目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 A 7日 B 15日 C 30日 D 3个月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https://gd.huatu.com/tiku/2154639.html
6.HR法规劳动政策法规100问第七十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16、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否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答:《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https://www.cnzshr.com/xwxq_601593.html
7.什么是工资支付周期律师普法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一般为三十日。用人单位与全日制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对于非全日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结算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https://www.110ask.com/tuwen/16122733592229770192.html
8.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日记者王予杰报道 为了保障非全日制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我市近日出台新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对非全日制用工人员,用人单位可以按小时、按日或者按周结算并支付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但结算支付劳动报酬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否则就是拖欠工资行为。https://llc.nwupl.edu.cn/dxal/sajj/54935.htm
9.立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9篇(全文)针对非全日制用工缺少法律规制、劳动者权益经常受到侵犯、一些用人单位逃避法律责任等问题, 《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的试用期以及工资支付作出了限制性规定: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b7o932e.html
10.第二十讲劳动用工政策法规问答(一)——劳动合同和工资福利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是否允许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http://www.scsgsl.cn/news/28531.html
11.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日。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因此选C。 统计:共计8人答过,平均正确率75% 问题:进入高顿部落发帖帮助相似题型热门网课更多>> 论坛精华更多>> 题库APP下载更多>> 关注我们 微信号:gaoduntiku 登录手机注册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https://www.gaodun.com/q/2063kq
12.律师从事企业劳动人事法律顾问业务操作指引(2021)业务指引法律对其所作的规定主要在于工作时间、最低小时工资以及工伤等社会保险方面,法律顾问可结合“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等具体规定,指导用人单位合法招用小时工。 9.什么是劳务派遣关系用工 https://www.lawyers.org.cn/info/ad5382f56c964f1496f5a4e5ce11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