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单位是是指由市党委、市人大、市政府委任主要领导人的部、委、办、局等直属单位和直属部门。区直单位是指那些在这个行政区管辖范围内的具有特殊性或重要性的单位。市事业单位是属于市政府管理的,工资由市财政进行拨款。工资经费由区政府财政拨款。
含义区别
市直单位是什么
市直单位是指由市党委、市人大、市政府委任主要领导人的部、委、办、局等直属单位和直属部门,而有些单位就不是市直单位,如国税局、地税局等就不是市直单位,与市直事业单位并列的还有省属单位等。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设立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没有营业执照。由事业单位法人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或备案,完成获取法人资格的法定程序。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时,须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为法人身份的合法凭证。
区直单位是什么
区直单位是行政机构的词汇,全称是行政区直属单位,是指那些在这个行政区管辖范围内的具有特殊性或重要性的单位。
区直单位由该行政区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和指挥。
工资待遇区别
市事业单位是属于市政府管理的,工资由市财政进行拨款。
而区事业单位是属于去区政府管理,工资经费由区政府财政拨款。
从基本工资来说,如果级别相同,工资是一样的,也是相同的,但是,在津贴方面是不一样的,市事业单位的人津贴普遍要比区事业单位高。
承德事业单位报名条件》》
应聘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至35周岁(1985年7月2日至2003年7月1日期间出生,其他年龄区间计算按此类推),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年龄放宽到40周岁,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年龄放宽到45周岁。岗位条件有具体年龄要求的从其要求。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7.高校毕业生条件为: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和择业期内(2019年、2020年毕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是指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院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
>>>知识拓展:什么是事业单位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又称事业编制考试,这项工作由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目前尚无全国和全省、市统一招考,多县级各个单位统一招考,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
一、事业单位考试概述
招考公告发布在各级人事、人才网站上,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分数有的46开,一般无低分数线。
二、事业单位简介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事业单位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3、自主事业单位
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三、事业单位编制
1.编制的分类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2.事业编制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3.事业单位待遇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所以,非编制人员的待遇不一定比编制人员差。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另外国家也在积极推行事业单位人员雇佣制这将逐渐改变事业单位编与企业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