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刷单诈骗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案例
一、案例介绍
1.“老师,你能不能借钱给我。”
2015年11月13日下午3点左右,15级新生小丽(化名)哭着跑进笔者办公室,一直说着“老师,我该怎么办”、“老师,你帮帮我”、“老师,我钱筹不够”、“老师,你能不能借钱给我”之类的话,她边哭边说,语气一直很急切。笔者先是安抚了她,让她先将控制情绪,将事由说清楚,为什么那么急切想筹钱,她说自己妈妈生病住院了,家里没钱给妈妈治病,她要筹钱,她还说她跟很多同学都借了钱,“能借的都借了”,但还是不够,问笔者能不能在4点前借给她3000元。
2.“老师,对不起,我骗了你,我妈妈没生病!”
3.深陷刷单陷阱。
在笔者的追问下,小丽说出了实情――
小丽说自己刷单的钱中有7000多是跟宿舍同学借的,她说自己为了让几个舍友借她钱,还谎称有个要好的朋友急病住院急需交钱给医院才能动手术,舍友中有一位将生活费都借给了自己,所以小丽想跟笔者借3000元刷多一单,剩下的还给这个同学。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解决思路及过程
1.让小丽明白自己陷入了网络刷单诈骗。
小丽心里还是存在侥幸,认为自己只要再刷多一单,满足对方说的“刷满6单”的要求,对方就会将之前的本金和佣金一起返还自己。笔者先是跟小丽一起分析她遇到的情况:第一,工作轻松,佣金太高,如果真有这么轻松的赚钱渠道,对方就不用到处找人了,自己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每天都可以收入过千了;第二,需要自己通过支付宝垫付;第三,对方频频以“卡单”为由,让她不停重新刷单;第四,对方改口要她刷满6单才能一次性返还本金和佣金。让小丽明白自己陷入了网络刷单诈骗,意识到就算她再刷一次单对方也不会还她钱,至于第一次交易成功后对方将本金和佣金一起返还给她,只是为了让她放松警惕,好骗光她账户里所有的钱。
2.劝导小丽先与“客服夏丹”周旋,“诱导钓鱼”。
考虑到“客服夏丹”还有想继续诱骗小丽刷单的念头,劝导小丽先与之周旋。跟小丽分析,这个周旋过程是一种心理博弈过程,“一方面让‘客服夏丹’觉得你是相信她的,然后再告诉她你有点怀疑,除非她先至少返还你一单,你才会真正相信她,后面继续帮她刷单”。“客服夏丹”如果还想继续钓鱼,说不定会再扔下点“鱼饵”,那么小丽还可能拿回一点。
3.劝小丽报警。
劝导小丽先报警处理,即使追不回自己的钱,也要通过司法程序,帮助其他人,让其他人避免陷入同样的陷阱里。同时,要将自己的遭遇告知家人和班主任,并且要将实情告知舍友,请求舍友的原谅。
在谈话过程中,笔者感觉小丽内心一直很纠结,她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确实是上当受骗了,另一方面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对方真的可以将钱返还给自己。因此,在与笔者的整个谈话过程中,小丽直接告知“客服夏丹”自己准备报警,“客服夏丹”在得知小丽准备报警后回复小丽,表示会在7个工作日后将本金还给小丽,由于小丽没有刷满6单,因此没有佣金。
在笔者的劝导下小丽最终还是报了警,但由于“客服夏丹”承诺会在7个工作日后还款,因此构不成诈骗,暂时不能立案,需等7个工作日后,若小丽没有收到还款,才可以立案。
4.安抚与心理疏导。
等小丽从警局回来后,将小丽约至办公室谈话,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第一,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勇敢面对,吃一堑长一智;第二,作为学生,现在还承担不起那么重的经济压力,最好主动跟父母沟通,将遭遇告知父母。而且,舍友们是将自己的生活费借给了她的,所以要尽快将钱还给舍友们,这个也需要家里人的支持;第三,建议她跟舍友说实话,谎言不可能存在一辈子,与其等到被别人揭穿,不如自己先主动坦承,相信舍友们会原谅她;第四,由于小丽迫切想通过兼职赚钱还债,提醒她注意甄别兼职信息,在得到兼职信息后最好问问家人或者老师,避免因太过迫切掉入诈骗陷阱。
5.再次安抚与教育。
四、启示与建议
1.从案例得到的启示。
2.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建议。
虽然各大高校在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教育,但大学生上当受骗概率仍在不断攀升。究其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安全教育手段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质,“90后”、“00后”的大学生多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他们更钟爱动漫形式,学校安全教育可以考虑摒弃传统教育方式,更多地结合新媒体开展。另一方面,传统的安全教育手段仅仅是一种外在推动力,并未从大学生内心激发其安全意识。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在固有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实践教育,如建立以参与式治安管理为主,以宣传教育为辅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如兰.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13.
关键词:电信诈骗;信息;路径阻断
一、引言
电信诈骗在当今世界已经滥觞,手段之多,范围之广令人惊愕。国家打击力度层层加码,电信诈骗却依然雨后春笋遍地可见。防骗宣传铺天盖地,上当受骗的受害人数量仍在攀升,危害严重,不可谓不是中国如火如荼的法治建设的瓶颈,不可谓不是现代法律之殇,在完善执法漏洞之际,找出解决电信诈骗关键环节迫在眉睫。
二、现状分析
三、概念与特点分析
理论研究的基础是概念研究,首先必须深入分析电信诈骗的概念与特点。电信诈骗属于诈骗的一种,它由“电信”和“诈骗”两个部分组成,因而也综合了这两个方面的特征。
四、预防与制裁
从运作模式不难看出诈骗运行模式是主体、对象和路径。电信与诈骗交叉生成电信诈骗,其糅合了电信与诈骗的特征。打击诈骗的有力突破点并非各个击破而是集中力量阻断路径。首先在犯罪主体控制上,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涉及思想与制度层面,也不止于法律层面,还涉及到经济、教育、文化等社会层面。其次在犯罪对象控制上,过度防范是对诚信危机的加剧、对社会关系的恶化、对人性恶理论的全面投降。最后电信诈骗的表现形式的本质是手段,手段承载的基本内容是信息,打击电信诈骗的最佳政策是信息制度建设。当路径得到阻断,主体与对象就难以连结,诈骗行为也就难以成就。
电信诈骗是现代法律之殇,更是现代信息法律制度之殇。当传统诈骗结合现代电信的时候,传统的各个击破打击手段远远不够,只有从关键即路径上阻断,从信息上进行管制的制度建设才是最佳良方。
[1]尼葛洛庞帝,胡勇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2]张明楷.法益初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朱杰洪捷王波
微博“兼职”被骗3000元
年轻姑娘小顾在海曙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每天对着电脑的她萌生了兼职的想法。
一天,小顾在公司玩微博时找到了一个兼职信息,就是在淘宝卖家的店里买东西刷信誉。
一听这话,小顾明白,这是做虚假买卖来获得好评,提高人气。不花钱,不费神,点点鼠标就可以赚钱,挺好的。
小顾满口答应,随后小莉给她发来两个网店的网址。小顾用自己的支付宝账号付款2000元,做完了所谓的“任务”。
当小顾乐呵呵地等待报酬时,小莉却告诉她,网络环境不好,系统显示她只买了10张,让她再买10张。
结果小顾再次相信了,又支付了1000元。
等小顾再次与对方联系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就是不肯还钱,还要求她继续做“任务”。
“报警”后又被骗1300元
这下,小顾似乎觉醒了,意识到自己受骗了,有了报警的想法。
随后,小顾竹筒倒豆子,述说着自己的遭遇。男子先是安慰了一下小顾,随后称,网上这种骗局确实存在。
小顾鬼使神差地又相信了,她通过银行转账,将1300元打到对方账户中。
小顾本以为可以拿回钱,结果始终没有收到对方的汇款。当她和同事说起这事后,同事才提醒她可能又遇到骗子了。
过度依赖网络是上当原因
面对小顾说的两次被骗经历,民警哭笑不得,很不能理解。
民警说,首先,骗子发微博说是淘宝刷信誉“兼职”,但他很阴险地选择了刷游戏点卡。网购过游戏点卡的人都知道,它和淘宝网上充手机话费有点类似,通常是买家付钱后对方才会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和普通的购物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这环节里,涉世未深的小顾上当受骗,还能理解。
可随后第二次被骗,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民警说,发现上当受骗后,小顾想到报警是正常的举动。一般人想到报警,都会想到打110,然而这个时候小顾却又是上网去找。
文/江鹏程
最近,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些诈骗案件。透过案件背后的骗局,可以了解骗子是如何俘获受害者的。
为情所困:军人成为受害者
相信亲情:遭儿媳妇“杀熟”
邓某和金某是一对婆媳。在房地产中介工作的金某告诉婆婆邓某,有一套原价200万元左右的房子,房主仅以90万元急售。两人看房后,邓某对该套房屋相当满意。为了凑齐款项,邓某将自己的两套房产卖出,将钱交给金某,并给予金某8.5万元房产证过户费。半年后,金某将办好的“房产证”交给了邓某。后来东窗事发,邓某才了解,该房首付了80万元、月供1.38万元。并且,房子的户主根本就不是邓某,而是金某的一位远方亲戚,金某交给她的房产证是假的。
案发后,邓某痛心疾首。据她回忆,金某向她介绍这套房子时,她也曾怀疑过真伪。但她觉得金某是自家儿媳妇,“自己的钱迟早要交给他们”。后来,金某对此套房产故作神秘的忽悠解除了邓某的心理戒备,认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却给了金某诈骗的机会。“想不到,真想不到……”面对公安机关的询问,邓某反复念叨着这句话。面对至亲,有一定防骗意识的邓某最终还是相信了“天下掉馅饼”的好事。看来,贪念是一切上当受骗者迈不过去的一道心理门槛。
网上买卡:想洗黑钱遭骗
王某是一名无正当职业的社会游民。他用自己的名字办理了多张银行卡并开通了短信提醒业务,在网上叫卖。2014年的一天,王某收到短信通知:有一笔3.3万元的款项已经汇入他刚刚卖出的一张银行卡里。贪心的王某采用挂失冻结的方式,将该笔款项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内,直到案发。
本案具有典型性。从表面上看,王某是用卖出自己的银行卡和到银行进行挂失提现的形式行使诈骗。可实际上,王某是笃定受害人的行为“有问题”而采取胆大妄为的行为。王某诈骗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利用了银行办卡流程的漏洞,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把控了受害人的不良心理。
心中有鬼:成为骗子刀下“鱼肉”
“一瞬间,自己真的吓懵了。”这是不少受骗者在事后发出的感慨。
“人被吓蒙后的行为不但不理智,反而会有些偏执。越想越觉得是真的,就会完全陷进去。”这是王某在法庭上的一段话。
为子女消灾:被骗巨款不自知
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一直是骗子们“主攻”的对象。在实践中,骗子多喜欢组团忽悠子女不在身边的孤寡老人。在很多案件中,骗子分工明确,通过假扮热心人与老人唠家常,摸清老人的家庭底细。同时,在手机拨通状态下,骗子与老人的对话已传输给其同伙。同伙获知有价值信息后,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扮演“先知”的角色,告诉被骗人“摊上大事”了,并指点高人解救。然后,其他团伙成员粉墨登场,完成诈骗全过程。近期,这类诈骗案件在农村地区多有发生,受害者的年龄一般在60~80岁。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防诈骗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工作中要注意客户的大体识别,以及客户身份信息的核实,该核实的必须核实,需要客户提供有效证件的,必须提供做到位,避免虚假操作。遇到大额转账、汇款业务要多问一下其用途,电子银行业务多给客户做一下安全提示,例如密码的保管和使用流程,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很有效防止客户资金被骗。
??所以在以后的业务经办中,让自己多一份细心,给客户多一份业务的交流和温馨提示,可以很有效堵截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今天晚上学院组织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武汉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都怪我们耳朵软,相信她,就买了她的资料,刚开始时,她还有给我们送几份报纸、一本词典,然后就杳无音讯了。
??学姐骗学弟学妹这种事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是一种变相诈骗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和我们影片中看到的诈骗分子欺骗老奶奶、善良的路人、担心孩子的妈妈、怀念旧情的同桌的你一样,是很不道德的一种行为。
??被骗,在很大程度上是诈骗机关的人员太“聪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被骗人员的某种贪便宜的心理,软弱善良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被骗,就要练就防诈骗、反诈骗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对人对事,要擦亮眼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x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当下,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信网络诈骗也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上海移动高度重视,坚决落实国家、工信部、通管局等上级单位工作要求,在贯彻执行“治防行动”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按“组织不撤、责任不变、工作不断、力度不减”的原则,以“压茬开展”的方式做好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与政府携手共筑信息安全的“防火墙”。
完善健全技术手段,持续深化系统运营
重点项目联合攻关,通过大数据反诈骗
在网上只需要花费700元钱就能买到一个人的各种个人信息,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只要有人付钱,就可以轻易被查到。此外,四大银行存款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也都能查到,而且实现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面对愈加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政府与企业需要联手,通过产业链合作对抗黑色产业链。而由国家牵头搭建具有公信力的大数据第三方平台,则能通过大数据方式有效地与电信诈骗份子对抗。
优化垃圾短信策略“伪基站”打击成效明显
上海移动从策略运营各生产过程入手,建立包括用户投诉举报、人工审核、系统拦截、日常监测、评估优化、第三方共享、新型内容及行为分析等在内的需求渠道管理机制,并针对重要节假日、敏感日期、商业活动营销旺季等做好事前策略需求分析,从而不断提升优化垃圾短信策略,提升策略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截止到2016年10月底,上海移动垃圾短彩信被投诉量同比下降58.1%;百万短彩信被举报率0.41优于集团考核指标0.69;垃圾短信月均加解黑成功率99.99%。
在“伪基站”打击整治方面,上海移动持续配合公安部门强化打击力度,截至2016年10月底累计配合公安部门定位并缴获“伪基站”设备168台,抓获犯罪嫌疑人175个。通过集中打击,全网“伪基站”影响降幅达94.5%;根据公安部门提供数据,2016年4-9月涉“伪基站”诈骗案件同比下降79.8%、案值同比下降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