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知道的10大典型欺诈案例大汇总

央行261文深入分析了支付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账户实名制、阻断电信网络诈骗资金转移的主要通道、加强个人支付信息安全保护、建立个人资金保护长效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筑牢金融业支付结算安全防线。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得到公众的配合,做好识别并预防,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第一道防线。小招汇总了当前最常见的10大典型欺诈案例,提醒广大持卡人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简要描述:

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伪冒95555向客户发送带链接的诈骗短信,以积分兑换到期或网银过期需升级等为由,诱使客户点击链接录入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银行卡信息。如果客户点击了不明链接,录入了卡号等银行卡信息,则客户的银行卡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然后不法分子通过网银等手段迅速将资金转出。

风险提示:

勿轻信网络发来的短信链接,凡是非招行官方短链的都是疑似诈骗的钓鱼网站。

不法分子主动拔打持卡人家中座机,冒充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称持卡人涉嫌洗钱或其证件被贩毒分子利用触犯国家法律等为由,要求对持卡人电脑例行安全检测。不法分子会要求持卡人在网上下载运行不明软件,同时要求关掉电脑显示屏,将KEY插在电脑上,以各种理由让持卡人输入相应数字,最后要求持卡人关掉手机,不允许向家人及朋友透露。待持卡人次日查询银行卡账户时,资金已被转出。

2)不能在陌生人的要求下随意下载不明软件,陌生人要求装的不明软件通常都是木马病毒。

3)不能在插入UKEY的情况下,关闭电脑任由陌生人远程操控。

1)勿轻信他人,遇到疑似熟人要核实身份。

2)在没有确认身份之前不要转账给陌生人。

不法分子通过一些非法渠道获取客户网上购物信息,假冒电商客服以购买的商品存在问题需要退款为由,发送退款链接(实际为钓鱼链接)让客户填写银行卡卡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后续实施盗用。

1)不能在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中直接支付,谨防钓鱼链接。

不法分子仿制一些大型购物网站或使用“木马”在各大网站中发布低价货物信息,诱使持卡人选购商品,通过聊天工具,以发送商品图片、压缩包要持卡人确认,或发送减免邮费修改价格链接等为由让持卡人直接在链接上支付,待持卡人支付后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并未付款,而资金实际是支付给了不法分子。

1)不贪小便宜,勿轻信不正规的购物网站。

2)不能接收陌生人发送的任何软件、图片和压缩包。

3)不能在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中直接支付,谨防钓鱼链接。

不法分子伪造“违章停车单”并在停车单底部留有自己的二维码,广大车主收到这样的停车单,误以为交管部门的支付方式也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于是扫码支付(转账),从而被骗。

1)扫码二维码若是转账给个人非官方的,需要提高警惕。

1)请谨慎使用公共场合的WIFI热点。官方机构提供的而且有验证机制的WIFI,可以找工作人员确认后连接使用。其他可以直接连接且不需要验证的公共WIFI风险较高,背后有可能是钓鱼陷阱,尽量不使用。

2)使用公共场合的WIFI热点时,尽量不要进行网络购物和网银的操作,避免重要的个人敏感信息遭到泄露。

3)养成良好的WIFI使用习惯,当我们进入公共区域后,尽量不要打开WIFI开关,避免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连接上恶意WIFI。

4)不管在手机端还是电脑端请安装安全软件。

1)勿轻信他人,在有陌生人来电或者发送短信的情况下,要经本人核实否则不可相信。

简要描述:

客户接到贷款短信,在联系过后,对方以看资金状况为名让其汇款,客户在转账后发现受骗上当。

1)持卡人应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谨防上当。

不法分子伪冒学校短信通知持卡人,短信中附带链接,请家长点击查看学生成绩。不少家长收到此类短信,以为是学校发来的孩子的品行评定表,便随手点了下链接。由此中了木马病毒,该病毒可以自动读取并转发短信。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得了目标人群的银行卡、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给受害者植入这种手机病毒。一旦目标的手机中毒,他们再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转移银行卡内资金。在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支付时,银行会给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发来验证码。倘若就是中毒的这个手机号,验证码就会“转发”到犯罪分子那里,加上盗来的密码,钱很容易被转走。

THE END
1.网络诈骗真实案例然而,几天后,小张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对方并非朋友,而是利用了网络诈骗手段。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网络诈骗案件,它们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在面对网络诈骗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虚假信息,同时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下一个目标。 为了防范网络诈骗,我们https://wenku.baidu.com/view/afafaec6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8.html
2.反诈宣传最新电信网络诈骗7起真实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句话见招拆招: 凡是引导到站外平台私下交易的,都是骗子! 大家遇到类似事件时 记得擦亮眼睛 谨防上当受骗 原标题:《【反诈宣传】最新电信网络诈骗7起真实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649413
3.电信诈骗真实案例及分析(精选6篇)篇3:电信诈骗真实案例及分析 关键词:新型电信诈骗,违法犯罪,预防分析 根据数据调查得知, 新型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在近几年发案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年均发案增长率为25%左右, 从2014年开始, 公安机关已经采取重点打压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动, 对其进行的预防工作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每年发案仍在增长。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ilb7q66.html
4.反诈警示录:这些身边的真实案例,一定要看!反诈警示录:这些身边的真实案例,一定要看!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潘俊亦)春节假期过后,很多市民朋友们还沉浸在“年味”当中,可骗子们却早已“上岗”。近期,陆城城区连发多起电信诈骗案,其中高发的诈骗类型是网络交友诈骗、兼职刷单诈骗和冒充客服诈骗。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识骗、防骗能力,陆城派出所将这些不同http://www.hbyidu.com/content/show?newsid=990958
5.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及防范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若事主没有识别很容易上当.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大家应当摸清对方的真实身份.需要特别当心的是一些犯罪分子冒充熟人的网络视频诈骗,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您聊天,遇上这种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https://www.zjhzu.edu.cn/2020/0624/c338a1491/page.htm
6.《孤注一掷》:最佳反诈宣传片(孤注一掷)影评该片号称“首部聚焦境外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的作品”,上映前便引发众多关注,上映后更成为今年暑期档黑马,毕竟自今年初以来,境外诈骗一直是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取材自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孤注一掷》取材自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聚焦于当下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陷阱、招聘拐骗等跨国犯罪活动。该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398178/
7.电信网络诈骗十大案例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 APP 进行贷款,并转到其指定的账户,从而骗取钱财。 【典型案例六】2023年9月,四川眉山男子郑某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支付宝“客服”的电话,声称郑某在大学期间以学生身份开通的花呗服务不合规,如果不通过正规途径处理,将会https://www.meipian.cn/5709mg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