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知道的10大典型欺诈案例大汇总

央行261文深入分析了支付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账户实名制、阻断电信网络诈骗资金转移的主要通道、加强个人支付信息安全保护、建立个人资金保护长效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筑牢金融业支付结算安全防线。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得到公众的配合,做好识别并预防,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第一道防线。小招汇总了当前最常见的10大典型欺诈案例,提醒广大持卡人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简要描述:

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伪冒95555向客户发送带链接的诈骗短信,以积分兑换到期或网银过期需升级等为由,诱使客户点击链接录入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银行卡信息。如果客户点击了不明链接,录入了卡号等银行卡信息,则客户的银行卡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然后不法分子通过网银等手段迅速将资金转出。

风险提示:

勿轻信网络发来的短信链接,凡是非招行官方短链的都是疑似诈骗的钓鱼网站。

不法分子主动拔打持卡人家中座机,冒充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称持卡人涉嫌洗钱或其证件被贩毒分子利用触犯国家法律等为由,要求对持卡人电脑例行安全检测。不法分子会要求持卡人在网上下载运行不明软件,同时要求关掉电脑显示屏,将KEY插在电脑上,以各种理由让持卡人输入相应数字,最后要求持卡人关掉手机,不允许向家人及朋友透露。待持卡人次日查询银行卡账户时,资金已被转出。

2)不能在陌生人的要求下随意下载不明软件,陌生人要求装的不明软件通常都是木马病毒。

3)不能在插入UKEY的情况下,关闭电脑任由陌生人远程操控。

1)勿轻信他人,遇到疑似熟人要核实身份。

2)在没有确认身份之前不要转账给陌生人。

不法分子通过一些非法渠道获取客户网上购物信息,假冒电商客服以购买的商品存在问题需要退款为由,发送退款链接(实际为钓鱼链接)让客户填写银行卡卡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后续实施盗用。

1)不能在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中直接支付,谨防钓鱼链接。

不法分子仿制一些大型购物网站或使用“木马”在各大网站中发布低价货物信息,诱使持卡人选购商品,通过聊天工具,以发送商品图片、压缩包要持卡人确认,或发送减免邮费修改价格链接等为由让持卡人直接在链接上支付,待持卡人支付后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并未付款,而资金实际是支付给了不法分子。

1)不贪小便宜,勿轻信不正规的购物网站。

2)不能接收陌生人发送的任何软件、图片和压缩包。

3)不能在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中直接支付,谨防钓鱼链接。

不法分子伪造“违章停车单”并在停车单底部留有自己的二维码,广大车主收到这样的停车单,误以为交管部门的支付方式也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于是扫码支付(转账),从而被骗。

1)扫码二维码若是转账给个人非官方的,需要提高警惕。

1)请谨慎使用公共场合的WIFI热点。官方机构提供的而且有验证机制的WIFI,可以找工作人员确认后连接使用。其他可以直接连接且不需要验证的公共WIFI风险较高,背后有可能是钓鱼陷阱,尽量不使用。

2)使用公共场合的WIFI热点时,尽量不要进行网络购物和网银的操作,避免重要的个人敏感信息遭到泄露。

3)养成良好的WIFI使用习惯,当我们进入公共区域后,尽量不要打开WIFI开关,避免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连接上恶意WIFI。

4)不管在手机端还是电脑端请安装安全软件。

1)勿轻信他人,在有陌生人来电或者发送短信的情况下,要经本人核实否则不可相信。

简要描述:

客户接到贷款短信,在联系过后,对方以看资金状况为名让其汇款,客户在转账后发现受骗上当。

1)持卡人应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谨防上当。

不法分子伪冒学校短信通知持卡人,短信中附带链接,请家长点击查看学生成绩。不少家长收到此类短信,以为是学校发来的孩子的品行评定表,便随手点了下链接。由此中了木马病毒,该病毒可以自动读取并转发短信。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得了目标人群的银行卡、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给受害者植入这种手机病毒。一旦目标的手机中毒,他们再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转移银行卡内资金。在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支付时,银行会给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发来验证码。倘若就是中毒的这个手机号,验证码就会“转发”到犯罪分子那里,加上盗来的密码,钱很容易被转走。

THE END
1.全市高发电诈类型解析——虚假购物服务类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是我市诈骗发案较多类型 现公布 虚假购物、服务类典型案例 PART.01 案例一 吴先生在宿舍上网时看到朋友圈有售卖手机的信息,且手机价格比官方便宜。于是吴先生选好满意的手机型号联系商家王某问如何购买,王某回复称要添加QQ好友进行交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jE5MjE1Mg==&mid=2650849597&idx=1&sn=e134cb923e9ecc13ba30c9567b3bb153&chksm=8dbaa2416ad6551e6724ddb4c2b25424aca3e0c81f9a2d552904ba73a44acd02aa72fe87053e&scene=27
2.盘点网络诈骗案例大全网络购物骗局揭秘网络诈骗多少金额受理→买购盘点网络诈骗案例大全 网络购物骗局揭秘 网络诈骗多少金额受理 网络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据360安全大脑发布的《2018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00后已经成为网络诈骗份子的新目标;60后人均损失最严重,高达6.8万元。面对花样百出的网络诈骗,我们在网购,或者使用手机APP时应注意什么呢?买购网整理了一些网络https://www.maigoo.com/news/530080.html
3.《网络违法犯罪真实案例图片曝光,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法律知识3. 网络购物诈骗: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虚假交易,骗取受害者财物。 4. 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散布虚假、误导性信息,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等。 5. 网络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他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网络违法犯罪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财产权益,而且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对国家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影响https://www.jzcmfw.com/laws/10273899.html
4.防范网络诈骗的案例(精选8篇)在网络交易诈骗中犯罪行为人普遍熟悉网络金融业务的流程, 犯罪分子在充分研究网络购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点、网络监管漏洞和网上银行功能后, 通过目前技术缺陷导致的漏洞实施犯罪和逃避管束, 而且部分犯罪行为人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 在犯罪后能够及时制造假象、转移财产、毁灭证据。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zrb6u4j.html
5.网络诈骗案例剖析.pptx总结词案例分析防范建议案例一: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购物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骗子通常会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商品或服务信息,骗取受害者的购买款项,但不会实际发货或提供服务。网络购物诈骗的受害者通常是年轻的网络购物爱好者,因为他们对网络购物比较熟悉,但对虚假商品或服务缺乏辨别能力。骗子通常会使用虚假账号或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8897102.html
6.防电信诈骗典型案例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二、网络购物诈骗 01 手段解析 在网络上购物不仅省去了去商店的时间,价格更相对便宜,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部分诈骗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冒充微商或在网站发布虚假信息,以低廉的价格为诱饵,骗取大学生信任,继而以缴纳货款、交易税等借口令大学生汇款,在受害学生发现上当后立刻将其拉入黑名单。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757731
7.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近年来,公安部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全面加强“四专两合力”建设,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有效遏制了案件快速上升势头,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https://www.wuhunews.cn/mobile/zuixin/2023-08-08/382480.html
8.心中无贪念,骗局远身边这些诈骗骗局要警惕!随着网络与移动支付的普及,网购成为日常,当面对超低价网购商品,你是否用过消费的冲动,别急,这很可能就是骗子布下的骗局。犯罪分子往往在淘宝、易趣等知名网络交易网站,采取低价诱惑和虚假广告等手段实施网络购物诈骗。 案例: 居民赵某通过百度找到一家卖打火机的网页,后与在线客服谈好要购买3900元的打火机并通过网银https://www.hbdfxy.cn/news/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