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的流动资产趋于下降且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也下降时,企业的流动性(即资产的活力)可能在下降;当企业的流动资产趋于上升且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也在上升时,企业的流动性可能在增强。当然,是否下降或增强还要看具体的资产项目变化。
1.2经营资产和投资资产
当企业的经营资产处于持续增加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极有可能处于持续不断的发展状态。比如企业经营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增加,往往会增强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产经营能力;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增加,往往意味着企业当期的经营活动在发展;反之,如果企业经营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全面下降,极有可能意味着企业当期的经营活动在萎缩、资产质量在下降。
2资产与负债的关系
2.1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
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对短期债务的直接保障,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保证程度不足往往给人的印象是企业现金周转困难。
有的企业多年间流动资产不多,流动负债很多,且高于流动资产。而在流动负债中,几乎都是经营性负债,如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与合同负债等,没有债务融资(如短期借款等)。这样的企业,你根本就不用为它的低流动比率担心,因为这样的企业具有极强的“两头吃”能力:对上游卖方,它有极强的欠账能力;对下游买方,它又有极强的预收货款的能力。这样的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是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也是不错的。
2.2资产负债率
负债/资产,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资产对债务的依赖程度。
3、资产有息负债率
有息负债/资产,资产有息负债率达到50%,意味着企业以贷款为主的有息负债支持起了资产的半壁江山。一旦企业的资产出现减值问题,企业的债务清偿压力就会很大。
4、轻资产和总资产
固定资产/经营资产
5、资不抵债
资不抵债就是资产小于负债。
1、毛利
2、核心利润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利息费用
3、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3.1三支柱
核心利润、其他收益和杂项收益
第二个支柱是企业获得的各种补贴收入,在利润表上的项目是其他收益。
第三个支柱是杂项收益。杂项收益是指除了核心利润以及补贴收入以外的其他使企业营业利润增加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利息收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等项目。资产处置收益项目比较特殊,我们就把它归于杂项收益吧。
3.2两搅局
从利润表的格式来看,三个支柱加在一起并不等于营业利润。在得出营业利润前,还有两个需要减掉的项目:一个是信用减值损失,一个是资产减值损失。
把企业的三种现金流量比喻为“造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输血”(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用血”(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但没有明确说明怎样快速阅读现金流量表,如何对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进行评价。
核心利润获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核心利润+其他收益)
这就是说,盈利质量好的企业,应该有这样一种境界:既有利润,更有现金流量;既有核心利润,更有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你看到这里可能会问:如果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远高于核心利润加其他收益,那意味着什么?请注意,意味着这个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强,对于上下游关系管理做得非常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企业一定是预收款(合同负债)多,赊销款少;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多,预付款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