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数学学得好仅仅因为我是亚洲人?
家里虎妈虎爸齐上阵,熟练掌握多种乐器,每天都要吃米饭?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问题似乎并不意味着什么。
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亚裔来说,这些问题却与“种族歧视”四个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最近,一位华裔姑娘的TED演讲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这位美国华裔女孩名叫CanwenXu,现在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她来自中国的南京,2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
在演讲的开场白中,Canwen先做了一个简洁的“自我介绍”:
MynameisCanwenandIplayboththepianoandtheviolin.Iaspiretosomedaybeadoctorandmyfavoritesubjectiscalculus.Mymomanddadaretigerparents,whowon'tletmegotosleepovers,buttheymakeupforitbyservingmyfavoritemealeverysingleday-rice.AndI'mareallybaddriver.
我叫Canwen,我会钢琴和小提琴。我立志成为一位医生,最爱的科目是微积分。家里有虎爸虎妈,他们从不让我在外过夜,不过他们会做出补偿,每天给我做最爱吃的食物——米饭。我驾驶技术可不怎么好。
Canwen从小生活的地方种族多样性并不显著,她常常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在中国人和美国人两种身份之间找到平衡。
Itwasdifficulttoreconcilemyso-calledexoticChineseheritagewithmymainstreamAmericanself.
我很难处理好我身上所谓“异域风情”的中国传统和我主流美国人身份之间的关系。
她曾是班级里唯一一个亚裔面孔。所有孩子都注意到了Canwen的不同,包括Canwen自己。那时,她面临着两个选择:
Iconformedtothestereotypethatwasexpectedofme,orconformedtothewhitenessthatsurroundedme.There'snoinbetween.
顺应别人的刻板印象,或者成为和别人一样的“白人”。非此即彼。
如果Canwen选择了前者,就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Forme,thismeantthatIalwaysfeltself-consciousaboutbeinggoodatmath,becausepeoplewouldjustsayitwasbecauseIwasAsian,notbecauseIactuallyworkedhard.
对我来说,这就意味着,擅长数学让我感到不自在,因为人们总说,这是因为我是亚洲人,而不是因为我确实努力学习了。
在众多烦人的问题中,最经典的仍是这一句:
Whereareyoufrom
你从哪里来?
虽说Canwen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心态还不错,但是在跨文化环境中长大的Canwen渐渐发现,这些问题让自己开始排斥故乡的文化——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周围同学的认同。
那时,Canwen开始和他人一起贬低自己的种族,假装自己很讨厌数学。然后,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这居然奏效了!通过排斥自己本来的身份,Canwen越来越受欢迎,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ThemoreIrejectmyChineseidentity,themorepopularIbecame.
我越否定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就越受欢迎。
IbecamemoreconfidentbecauseIknewIwassimilartothem.
我也开始更加自信了,因为我变得更像他们。
Canwen渐渐发现,在不断排斥自己中国人身份的过程中,自己也一点点地迷失了自我。她意识到,无论多么努力地假装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一样,他们终究都是不一样的。
Canwen告诉大家,自己并不是时时都有勇气讨论种族问题,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害怕人们说她太敏感,太容易被激怒。但她希望自己能保持这份勇气:
Raceissuesarecontroversial,butthat'spreciselythereasonwhyweneedtotalkaboutthem.
种族问题是有争议的。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讨论。
现在的Canwen已经褪去了当年的惶恐与不安,为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
IamproudofwhoIam,alittlebitAmerican,alittlebitChinese,andawholeofboth.
我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一部分是美国人,一部分是中国人,这两者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