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特征与学习策略,下面是一位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特征:
喜欢阅读小说或者报纸,能够较快地理解语法与语篇的含义;
喜欢自由表达,倾向于回答开放式问题,积极与同学就某些话题展开讨论;
善于向他人学习,例如,经常向周围的中国人请教学习中的问题。
1.对该学习者学习类型的判断,下列哪项正确?()
A听觉型,合作学习型
B视觉型,合作学习型
C听觉型,独立学习型
D视觉型,独立学习型
2.该学习者采用的策略属于:()
A.认知策略B.补偿策略
C.社交策略D.元认知策略
3.下列哪位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可能会给汉语学习带来困难?()
B大内:学习汉语时尽量运用自己的母语知识
C艾米:先理解习惯用语的使用情境,然后再全部背下来
D大卫:不知道怎么表达时使用更容易的词汇或者句子来表达
4-6
李明这个学期被派到韩国教汉语。作为一名志愿者教师,他承担了两所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成人4个年龄层次的汉语课程。尽管任务很重,但是李明还是努力想办法去适应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李明所教的中学生班以前开过汉语课,他想知道这些学生对已经学过内容的掌握情况,就组织了一次简单的测试,这种测试类型是:()
A.水平测试B.成绩测试
C.学能测试D.诊断测试
5.李明教的成人班的学生,大部分处于初级水平,学习汉语是为了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中国人交流。下列哪类教材更适合他们?()
A.课文型B.结构型C.话题型D.文化知识型
6.在学习日期表达法的时候,李明设计了一个表格,上面有名字和生日,要求学生用汉语采访班级的5个同学。这个活动最不适合下列哪种学习者?()
A.幼儿园孩子B.小学生C.中学生D.成人
7-14
杜娟是一所中学的汉语教师。由于汉语是语言选修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杜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买些有中国特色的饰品奖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她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她还会在下课前再复习一遍当堂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但是作为选修课,每个星期只有半个小时,而且不能留课后作业。常常是刚学过的词,过了一周学生又都忘了。每个月的考核中,学生能够掌握的内容往往不足10%,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这让杜娟感到灰心丧气。
7.关于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定位,下列哪项不正确?()
A.汉语知识的传授者
C.班级秩序的管理者
B.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D.汉语教学的领导者
8.教师写教学日志的方式属于:()
A.经验移植研究
B.教学反思研究
C.课堂行动研究
D.课题科学研究
9.一周之后学生仍能记住的汉语知识属于:()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永久记忆
10.下列哪种考核方式属于信息再认?()
A.填空B.作文C.回答问题D.判断正误
11.红色字体处的做法是基于哪种心理学现象?()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蝴蝶效应
12.针对学生考核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列哪种做法最有效?()
A.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反复朗读记不住的生词
B.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生词记忆趣味赛
C.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经常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D.如果学生记不住生词,就不允许他参加中文活动
13.针对杜鹃遇到的问题,下列哪种做法不可取?()
A进行教学反思
B.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
D.申请去另一所更符合自己教学习惯的学校
14.针对杜鹃遇到的问题,作为一名老教师,应该怎么鼓励她?()
A.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块净土,静下心来沉迷在育人花园之中
B.要想在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尊重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C.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勉励点燃学生的自信,用幽默融洽彼此感情
D.教师是在跟世上最充满希望的人打交道,要引导学生把希望变成现实
15-17
英国语言学家LarrySelinker1969年在“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中首先提出“中介语”这一术语。1972年他又发表了题为“中介语”的论文,正式提出并阐述了“中介语”这一概念,确立了中介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停滞状态或错误反复重复出现的状况,是中介语的一个重要特征。Selinker根据研究发现,95%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石化现象。
15.当学习者认为用第二语言交际能达到一定的有效性以后,中介语就不再发展,错误的形式从而固定下来,形成石化。这是从什么角度探讨石化的成因?()
A.心理B.认知
C.社会文化D.母语迁移
16.下列哪项是石化形成的外在因素?()
A.个性B.认知特点
C.交际压力D.对目的语的认同
17.从人和生物生长的角度解释语言石化现象的理论是:()
A.临界期假说B.文化迁移模式
C.社会认同理论D.洋泾浜英语假说
参考答案:1-3:BCB;4-6:DCA;7-14:DBCDBBCDC;15-17: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