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测序技术简述

传统的测序是基于细胞群体,提供的信息是成千上万细胞稳态的平均值。这种测序方法忽视了细胞的异质性(每个细胞的单一独特性),以及小群体细胞的重要功能。在生物体内的每一个组织中,都拥有着大量不同的细胞类型,每一种细胞类型有着独特的起源和功能,而它的谱系和发展的状态又决定了每个细胞如何和周围的微环境如何相互作用。比如同一肿瘤组织中的不同细胞内涵不同基因组和转录组等遗传信息,就临床诊疗来说,这种差异或将影响某种疗法对该肿瘤所起到的作用。

单细胞测序技术(Single-cellsequencing)是指获取单个细胞遗传信息的测序技术,即对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提取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该技术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独有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包括结构变异、拷贝数变异、RNA表达水平等数据,使不同细胞类型得以精确区分,有助于科学家在单细胞水平进行分子机制的研究。与传统高通量测序相比,单细胞测序不仅能够分析相同表型细胞的遗传异质性,还能获取难以培养微生物的遗传信息。

据AlliedMarketResearch在2022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单细胞测序市场在2021年达到26.4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13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8%。

根据AlliedMarketResearch发布的一份“单细胞测序市场”的报告,单细胞测序市场在2021年达到了26.4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13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8%。

根据企业访谈获取的信息来看,国内单细胞测序市场目前约为15亿元(按终端检测价格2万元/例计算),其中以10X平台开展的单细胞测序服务占市场总规模的90%以上,目前处于行业垄断地位。以墨卓、寻因、新格元、德运康瑞、M20、达普等为代表的国内单细胞厂商从2021年起陆续有设备和耗材产品上市并启动商业化,正处于进口替代和市场拓展的初期。

从商业模式来看,国内的单细胞测序厂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自有设备耗材研发为主线的产品提供商,国内外厂商如10X、BD、墨卓、德运康瑞、达普、M20等;一类是以提供单细胞测序服务为主要业务形态的科研服务商(目前单细胞测序以服务科研用户为主),国内厂商如诺禾致源、安诺优达、博奥晶典、百奥智汇、烈冰生物等。还有一类是像新格元、寻因生物这种起先以10X平台对外提供科研服务的厂商,后来逐渐推出自己的单细胞测序平台,既可以对外提供单细胞测序服务,又可以对外提供设备耗材。

单细胞测序在国内外主要的目标人群包括科研机构、高校、医院、诊断机构、以及生物技术公司和药企等。目前主要以科研市场为主,临床应用端还未有成熟的产品落地。

未来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分为以下几类:

单细胞样本解离是单细胞测序实验的第一步,解离步骤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实验环节,需要用到的设备主要是德国美天旎的组织解离仪等,ScRNA-seq对细胞悬液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细胞数量、活性、浓度、背景干扰等),通常单细胞测序平台对于样本的细胞活性要求要在80%以上,因此细胞悬液的制备只适用于新鲜组织或者冻存后复苏组织(主要是前者),这限制了ScRNA-seq的应用范围,对于一些特殊的样本比如FFPE、冻存样本、细胞直径较大的样本(如心肌、神经、骨骼肌细胞等)和自身含有一些酶类的组织(如肝脏、肾脏、胰脏等)的检测需要进行提核处理。

单细胞在解离之后将进入到分离阶段,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主要的细胞分离技术,一种是以10XChromium为代表的微流控(通常又称为微液滴、油包水法)法和以BDRhapsody为代表的的微孔法。由于油包水法具有捕获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目前市场上90%以上的市场使用的是10X的油包水技术体系。BD的微孔法相对油包水技术操作较为复杂,捕获效率较低,但是对于某些特殊样本,比如直径较大的心肌细胞、植物原生质体等,或者是对于细胞活性较小(60-80%)的样本,微孔法会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10×Genomics技术介绍

10×Genomics公司推出的ChromiumTM系统其技术核心是油滴包裹的凝胶珠(GelBeadinEmulsion,GEM)。该技术可以解决核心难点:快速高效分离细胞并将细胞和下一步反应所需试剂混合。该系统有75万种带有条形码的凝胶珠(barcodedgelbeads),每个凝胶珠上有40-80万探针。每个探针含有四段各司其职的重要序列,下面对四段序列一一介绍。

带有条形码的凝胶珠通过横向孔道进入微流体“双十字”交叉系统,在第一个十字处,细胞通过纵向孔道运至交叉处,细胞与凝珠通过碰撞吸附在一起,继续行进至第二个十字处,进入油相,包裹形成油滴。通过此过程完成单细胞的分离和混合反应试剂的重要步骤,即含BarcodedRTPrimers的GelBeads、细胞和酶的混合物,三者结合形成GEMs,即包裹GelBeads、细胞和酶的混合物的油滴。

GEM形成后,细胞裂解,通过一系列反应构建文库,构建好的文库即可通过高通量测序仪测序获得序列信息,根据序列的BC可将序列分至一个个单细胞,根据UMI,可去除掉PCR扩增引入的重复,获得每个基因的准确表达量。具体建库流程如下:1)凝胶珠溶解释放大量barcode序列;2)随后mRNA逆转录产生带有Barcode和UMI信息的cDNA;3)油滴破碎,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4)cDNA打断、加测序接头等传统二代测序的建库过程。

BDRhapsody利用微孔进行单细胞分离,属于Microwell-seq,其利用铺满22万个直径50μm微孔的微孔板和携带细胞标签的直径为35μm磁性beads捕获细胞。将制备好的单细胞悬液铺至微孔板上,细胞靠自身重力沉降至微孔底部,沉降速度慢的死细胞和杂质在这一步会被冲洗掉;控制细胞数目,减少两个细胞落入一个微孔的现象(形成doublets);接着将beads铺至微孔板,同样沉降至微孔板底部;冲洗掉多余的beads并加入细胞裂解液,细胞释放出的mRNA可以被PolydT的beads在微孔中捕获。利用磁铁回收beads到单管中进行后续逆转录、建库等操作。

BD微孔法对于设备性能要求较低,设备中没有气泵等复杂装置,主要的细胞分离流程在芯片中均可实现,设备更多起到支撑作用。

单细胞完成分离之后将进行建库、测序和后续数据分析,建库的步骤跟二代测序建库基本一致,但是为了保证整体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各厂商基本都会自己研发生产自己的建库试剂(酶、引物等)。测序方面,各家单细胞测序厂商基本都会适配目前市面上的主流NGS厂商设备,如因美娜、华大等,很多单细胞服务厂商都会和第三方测序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完成后续测序流程。

2018年11月15日,BD在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对10X发起了关于其产品侵犯了BD的11项专利的诉讼,目前法院还没有对该诉讼作出裁决。2019年9月10X公司对BD进行了反诉。

根据项目调研了解到,目前国内单细胞测序厂商所使用的技术大多数出自于10X或BD技术体系,未来均存在较大的专利侵权风险,专利风险主要来自于10X、BD、Bio-rad以及哈佛大学DavidWeitz实验室等。

THE END
1.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发文!“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巨噬细胞”,这个套路这篇文章借助对bulk、单细胞以及空间转录组数据的整合,并结合荧光染色结果,明确了PSME2在癌症中所起的作用,且将其确定为M1型巨噬细胞浸润的生物标志物。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了PSME2过表达对肿瘤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的影响。运用Alpha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Q1NDIyMQ==&mid=2649788026&idx=8&sn=502c42b6f847bbc5de7e4a4ca13d6262&chksm=89f3bcd25ace58d7b059a7bf3e367ef6b3be6635c96ab3c0cb1d9899b8fb428a315dd364d89c&scene=27
2.单细胞barcode和umi的作用单细胞umi本文详细介绍了单细胞测序中GelBeads上的特殊序列,包括16nt的Barcode用于标记细胞,确保同一细胞的所有基因序列带有相同标识;12nt的UMI则用于绝对定量,解决mRNA扩增效率差异导致的误差。通过Barcode和UMI,可以准确追踪并量化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7707171/article/details/120173160
3.哈佛大学单细胞课程笔记汇总(四)51CTO博客什么是doublets?简单的说就是两个细胞混在一起,可能发生在细胞捕获过程中,并且可能会误导认为是两种细胞类型的过渡态(transitory states),所以应该去除(单细胞预测Doublets软件包汇总-过渡态细胞是真的吗?)。 我们为什么不检查doublets呢?许多的工作流程都是通过设置UMI或genes的最大阈值进行的,其原理为大量的reads或基https://blog.51cto.com/u_16077014/6240505
4.早期前列腺癌的检测用标志物蛋白分子检测方法及应用与流程4.10xgenomics平台首先利用微流控技术分选单个细胞,然后将带有barcode和引物的凝胶珠以及单个细胞包裹在油滴中;在油滴中凝胶珠溶解释放反转录oligo,细胞裂解释放mrna,通过smart法获得用于测序的带barcode的cdna;液体油层破坏后,cdna进行后续文库构建,使用illumina测序平台检测,即可一次性获得大量单细胞的基因表达数据,10min内http://mip.xjishu.com/zhuanli/27/202211476403.html
5.UMIATACseq数据分析及植物单细胞ATACseq技术的探索为了能更深入地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重塑细胞发育轨迹,亟待建立适用于植物领域中的单细胞ATAC-seq高通量实验平台。本研究以水稻(Oryza sativa L.)幼穗为实验材料,在普通ATAC-seq实验过程中引入了独特分子标签并设计了独特的Tn5接头,经优化的染色质可及性测序方法命名为UMI-ATAC-seq(Unique Molecular Identifiers,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04-1021883541.htm
6.cfDNA(带UMI标签的fq数据WES)的生信处理call突变流程单细胞测序的步骤中增加了 UMI(unique molecular identifiers),UMIs 是由 4-10 个随机核苷酸组成的序列,在 mRNA 反转录后,进入到文库中,每一个 mRNA,随机连上一个 UMI,因此可以计数不同的 UMI,最终计数 mRNA 的数量。 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通过Barcode来标记细胞,UMI 来标记转录本,这样与参考基因比对后就可以https://www.jianshu.com/p/0e6520bdd1df
7.单细胞测序平台—上海普迈福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烈冰普迈福单细胞测序平台,同时拥有行业认可的10x Genomics单细胞平台,以及拥有单细胞UMI技术和单细胞蛋白质组测序专利的BDRhapsody平台。可以同时开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以及单细胞蛋白质组测序,通过蛋白质表达这一終产物的表达校正,使得细胞分类精度上升一个台阶。 http://pmfbiotech.com/sales.aspx?id=15
8.为了一篇单细胞文章,有必要把自己培养成生信工程师吗?这是一个被反复讨论的问题,单细胞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细胞异质性和复杂生物问题的强大工具。然而,随着数据的激增和复杂度的增加,数据分析成为研究的关键步骤,需要研究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付出极大的精力与学习成本。在正式学习单细胞数据分析前,首先需要进行R语言(R语言基础学习手册)、Python(生信Python速查手册)、Linux(十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11378868828766208
9.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纯迅生物GEMs形成后,细胞在其中裂解,释放出mRNA,凝胶珠自动溶解释放大量barcode序列,利用PloyT引物捕获液滴中的mRNA。随后mRNA逆转录产生带有Barcode和UMI信息的cDNA,构建标准测序文库。 2.1 单细胞悬液制备 新鲜组织样本需要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对于培养的细胞或已经处于悬浮状态的细胞,需要对细胞洗涤以去除培养基。在进行单细胞https://www.chunxunbio.com/?page_id=153
10.Science单细胞转录代谢标记揭示mRNA降解策略Science | 单细胞转录代谢标记揭示mRNA降解策略 近日,荷兰科学家Alexander van Oudenaarden在Science发表文章Sequencing metabolically labeled transcripts in single cells reveals mRNA turnover strategies,将代谢标记和单细胞测序相结合,测定了异质细胞群体的mRNA合成与降解速率。http://www.mebis.cn/kexuexinwen/208.html
11.深入浅出解读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路线细胞标记是利用十多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作为标签(Barcode),在单细胞微反应体系的逆转录过程中进行标记,同一个细胞内的所有转录本标记上相同的Barcode,这样在后续建库时能够混合操作,在数据分析层面也能够达到区分单细胞表达谱数据的目的,如STRT-seq[5]、CEL-seq[6]等。随着技术的升级,后来又引入了单细胞转录本UMI(http://m.yunbios.net/cn/h-nd-840.html
12.NatureMethods具有组合流体索引的超高通量单细胞RNA测序方法为了评估scifi-RNA-seq液滴超载的性能,作者将15,300、383,000和 765,000 个预索引核进行单细胞测序。确定了在基于液滴的 scRNA 实验中将细胞/细胞核与噪声分开的单细胞条形码中UMI分布的拐点。发现回收的单细胞转录组的数量与加载的细胞核数量成比例。并且,预索引能够从测序数据中确定每个液滴(由 round2 条形码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115981
13.单细胞umi过滤阈值通过UMI过滤,可以减少测序偏差的影响,提高基因表达的准确性。 UMI过滤的阈值是根据UMI的数量来确定的。一般来说,UMI的数量越多,表示该RNA分子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越高。因此,通过设置一个合适的UMI过滤阈值,可以筛选出高质量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提高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UMI过滤的阈值选择要根据具体实验的目的https://wenku.baidu.com/view/93777396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f.html
14.温和细胞分选,开启单细胞测序成功的第一步!企业动态2. 经由MQ Tyto分选,每个单细胞可捕获更多的mRNA数量(UMI),获得更多可分析的基因数(Genes);显示MQ Tyto保留了细胞的完整性。 质控图 3.传统液滴式流式(Droplet cell sorter)细胞分选后细胞应激基因表现明显上调。这主要是来自于细胞分选操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刺激,而非原始组织环境细胞的真实表现。 https://www.biomart.cn/news/16/2930094.htm
15.公开课10xGenomics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全流程详解与实验设计10x Genomics Chromium系统通过每个微反应体系中含有的特定DNA标记序列(10x barcode和UMI )区分不同单细胞和转录本,可实现单细胞分辨率上的各类测序。近年来,基于10x 单细胞测序的高分文章发表数量逐年递增,且平均影响力因子超15分!真可谓是高分文章发表利器。 http://www.gene99.com/newsActDetail/3-1358.html
16.singlecell单细胞测序分析教程PublicLibraryofpolyA尾大约15nt(一般保守的内源mRNA的polyA尾有250nt)。用它是为了更好地估计和消除单细胞测序文库的系统误差(除此以外,还有一种UMI在10X中常用)。ERCC应该在样本解离后、建库前完成添加。 # grepl返回逻辑值 isSpike(sce,"ERCC")<-grepl("^ERCC",rownames(sce))https://www.plob.org/article/20855.html
17.盘点丨单细胞测序平台大集合!各自都具备何种优势?? 靶向定制通道,选定特定基因组合,提高UMI计数效率,罕见转录本检测阈值更低; ? 引入单细胞测序金标准,BD分子标签,降低非特异性表达; ? 完整cDNA可在磁珠微球结构保存长达16周,随用随取; ? 单次实验AbSeq kit通过独特的抗体标记方法,既可以提高样品通量(最多12个样本同时建库,可等分,可随机组合),又可http://www.singleseq.com/nd.jsp?id=1922
18.FLUIDIGMC1TM全自动单细胞制备系统(60页)C1TM单细胞制备系统原理及技术优势 ? 多功能平台——全方位的单细胞组学解决方案 ? RNA Seq ? STA ? DNA Seq ? Epigenetics ? Cell Dosing ? C1TM Open App模块 ? 国内外C1应用文献概况 基于SmartSeq的单细胞cDNA样本制备方案 SMARTer? (Clontech) 引物分子标签UMI (unique molecular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1128/807313711000206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