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交通安全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公安高校大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认知现状,笔者于2014年6月在中国刑警学院开展了非传统安全意识网络调查,共156人填写调查问卷。15%的学生认为我国周边威胁因素增多,形势不容乐观。12%的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正在逐渐步强,而高达86%的学生则认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在逐渐减弱。此外,还有83%的学生对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并不关心。因此,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我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增强非传统安全意识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1.2对公安高校大学生开展非传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公安大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非传统安全的认知反映出他们对国内外社会的了解状况,体现出他们解决危机或协助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更强调个体价值等不足。因此,公安高校要针对这些个体因素,积极开展非传统安全教育,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安全机器”队伍。
2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公安高校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
2.1实现公安高校非传统安全教育纵深发展
将新媒体技术与公安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相结合,既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为非传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广阔、先进的平台。更重要地是将该技术与现有的信息系统相结合,提供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实现对以往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的根本性跨越。
2.2更新公安高校非传统安全教育模式
2.3抢占网络和舆论等新传媒非传统安全教育阵地
2.4提高公安院校非传统安全教育水平
[关键词]交通安全工程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一项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对于类似交通安全工程的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也有教育工作者进行过探讨,但是为数很少。例如路峰等以交通事故防治工程专业的交通安全工程课程为出发点,总结了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改革的经验与得失,对该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论述,探索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改革的基本规律。[2]浙江工业大学的张素丽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要求及道路交通安全课程性质,阐述了道路交通安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道路交通安全课程着重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为法以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3]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
青岛理工大学的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是针对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这两个工科专业而设立的核心、必修的专业课程,对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链条、纽带作用,对于学好专业课程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交通安全工程课程的设计理念要体现出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交通安全工程还有别于其他的专业课程,因为本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而且本课程还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因为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人生旅途中的最为重要的安全问题。
二、课程体系
三、课程内容
将新理论、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中。课程组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将世界前沿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纳入到教学当中。交通安全工程课程的教学没有仅仅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还增加了一些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例如AccessManagement、LevelofsafetyService、交通冲突点的计算方法等。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工程思想。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充分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更易接受。在实践环节,兼职教师结合自身单位的具体工作和实际项目讲解,更是让学生贴近实践,还没有出高校门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理念。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服务,根据不同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相应采用了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实习方面,与交通局、交警大队合作,合作单位的兼职教师结合实际交通安全案例,按照交通法规的要求,讲解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流程、交通事故的再现分析等。
五、从课程角度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六、课程网络平台建设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他们的上网依赖性较大,因此,在建设精品课程时,一定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把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包含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交通安全工程课程网站,在课堂教学上能够获得的教学资料,在精品课程网上都能获得,例如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周历、电子教案、授课视频、电子课件、电子教材、思考题、模拟试题等,学生均可以自由浏览和下载使用。而且还建立了网络交流板块,通过网络进行答疑、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布置作业等。
七、结语
精品课程的建设“止于至善”,同样,对于交通安全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创新中不断成长,而不能认为建设完了就固步自封。本文就课程的设计理念、课堂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旨在建设课程精彩、知识面广、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杨会良,张玉柯.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辽宁教育研究,2005,(4):58-60.
[2]路峰,马社强.《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改革初探[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1):76-79.
AbstractThetrafficsafetyproblemmoreandmorestudentsbecomeoneofthethreatofcollegelifesafetyissues.ThispaperexpoundsthecommonformofCollegeoftrafficaccidents,andsomeproblemsexistinginthecurrenttrafficsafetyeducationamongthecollegestudents,put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trafficsafetyeducation.
Keywordscollegestudents;trafficsafetyeduc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教育问题之一。据统计,交通死亡是10-24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淡薄和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对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笔者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状况的长期观察,总结了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几点现状、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交通事故现状
大学生参与交通中,常见的交通事故形式有三种:
(1)行走时发生交通事故。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几乎完全替代了电脑,成为当今大学生的新宠儿。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从而造就了低头一族。在通过路口时,甚至车子已经到眼前了也没有及时发现。这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沙发生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2015年6月12日凌晨1时许,一台奥迪Q7越野车沿湘江路由南往北行驶至杜甫江阁路口时,与正在斑马线上横路的两名女性行人相撞,造成一名行人死亡,一人受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她们一直低头看手机,根本没注意车流,麻痹大意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2)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交通事故。近几年发生了几起较典型的大学生搭乘黑车或出租车而被抢劫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大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多,乘坐各种长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也较多,教训惨痛。如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高祝?014年8月9日错上陌生人的车后,失踪多日,经警方侦查,高状畛低局杏胨净⑸矗净咨焙笄碧樱?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失联,后调查得知小金被黑车司机绑架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
2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力度不足
虽然近几年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大部分高校对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已经提高了认识,但是还不够,主要体现在:(1)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2)缺乏交通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仅依靠辅导员、班主任对入学新生进行常规安全教育,专业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3)缺乏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课件、视频。
2.2大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据调查,20%的大学生不能完全认识道路交通标志,90%的大学生闯过红灯,50%的大学生坐过黑车,60%的大学生不知道遇到车祸后该如何正确处理。
2.3校园周围交通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管理
校园周边交通混乱,是很多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很多高校处于闹市区或者郊区,闹市区的车流量较多,管控较复杂,郊区管控容易,但车辆车速过快,在一些阴雨天,或者车流量较多的时候,由于大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一般高校门口附近都是流动商贩、饭店的聚集地,人员流动密集,一些商贩自制三轮车等占道经营,都是车祸发生的隐患。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就是司机为躲避商贩,而将路边准备过马路的同学撞到在地,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却永远失去了自理能力,发生这样的交通事故对大学生本人、家庭都是无情的打击。
3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
3.1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责任化
校园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由“分管校领导”总负责,由交通安全工作室对全校交通安全课程进行安排,学院或系,到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各宿舍长,最后是学生,使交通安全教育形成责任化,见图1。
3.2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常规化
笔者在高职院校担任汽车专业教师,开设了近七年的交通安全选修课程,共授课人数达2500多人,但选修该课程的人数仅占总人数20%左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正规的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对选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回访,进行问卷调查、测试,90%的学生在交通安全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对事故做出正确的处理。笔者建议,将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将交通安全教育常态化。同时可以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使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可以组建交通安全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对全校交通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3.3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内容、方式多样化
现在的大学生认为最感兴趣、认为最有价值的课程主要是技能类课程,所以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把交通安全的教育内容转变为实用型课程。高校有优势的教育资源,可以整合资源对交通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开发,使交通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进一步升华,把交通安全课程内容进行技能化,通过技能考核来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上应该突破,如把教学课堂安排到交警队,交通繁忙的马路上,亦或是交通事故现场,营造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氛围。
4总结
参考文献:
[1]陈明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2]许军民.浅谈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2.
[3]禹勇.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
[4]朱忠祥,童政权.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0,(3).
[5]刘芳丽.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6]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7]皮祖训,刘何清,朱国梅.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评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8]郭亚芳.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量探讨[J].科技信息,2013(22).
[9]程海梅,陈思源.高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
[10]胡如朝.论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11]丁淑敏.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12]薛立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王世鹏,甘新东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J].河北教育,2006(4):24
[2]宋洋,王雪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55-161
[3][21]李开勇,冯维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5):86-87
[4]陶海寄宿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14):122
[5][17]欧文姬应试教育归因下学校安全教育的异化[J].小学德育,2010(6):9-11
[6]蔡之青,陶渊博,徐培全安全教育三维设计的基本架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7):107
[7]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8][13][14]孙盼想江西省潘阳县S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D].江西:江西師范大学,2012
[9]曹海永莫让制度管理成为安全教育的软肋[J].教学与管理,2010(5):6-7
[10]王霞学校安全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J].教育与教学究,2010(11):19-21
参考文献
[2]陈贵兵.完善教育渠道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64-65.
[3]李丹,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72-73.
[4]周水平,万江红,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8-150.
[5]耿一波.实施体验式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3(11):49-51.
[6]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保证其身心健康不受侵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活动。本文以贵州花溪大学城5所大学实证调查出发,了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1份,回收率98.2%,有效问卷490份,有效率为99.7%,调查对象统计如表一所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状况、安全意识状况、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及开展安全教育的建议四种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现状。在对5所高校的调查中,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频率参差不齐,学生认为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还有待加强。20%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开设过安全教育的课程,6%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每年开设三次,26%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每年开设三次以上。就接受过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占比来看,交通安全占24.4%,人身安全占27.3%,网络安全占15.1%,财产安全占18.9%,食品安全占11.8%,其他占2.5%。就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分析,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的占23.7%,通过案例分析开展的占23.8%,通过影响观摩开展的占16.5%,通过网络学习开展的占13.6%,通过同学交流开展的占12.6%,通过亲身体验开展的占6.8%。
(四)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方式的建议。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的建议上,17.1%大学生建议开设讲座,19.4%的大学生建议设置专题课程,25.5%的大学生建议召开主题班会,18.1%的大学生建议通过网络宣传,19.9%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寝室实践掌握相应的安全技能。针对不同内容的安全知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图一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方式的建议(图一)为例: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高校的安全问题关乎生命,关乎全局,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校不仅是大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国家和民族培养未来和希望的基地。安全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
参考文献:
【关键词】陕西高校、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
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安石油大学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2.2问卷调查法
调查在西安石油大学内主要是采用宿舍为单位的整群抽样,在其他高校采取随机抽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150=200份,有效问卷190份,样本中男女比例相当,
2.3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Excel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结果分析
1.消防安全意识现状
45%的大学生在学生宿舍使用过大功率电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出,主要集中在热水壶、电饭锅、吹风机三大常用电器;60%的大学生不会使用消防栓或灭火器等消防器材;32%的大学生很少或不留意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以及“安全出口”等安全标志;25%的学生不完全知道所在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如表1-1所示。高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大学生一般4~8个人一个宿舍,在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而又缺乏消防安全常识,不留意安全通道具置的情况下,万一发生火灾,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2.财产安全意识现状
25%的大学生离开寝室(如去其他宿舍)而寝室无人时,会有意识的锁上宿舍门;40%的学生发生过至少一次校园失窃事件;50%的大学生曾经在离开座位时把手机等贵重物品放在桌上,如表1-2所示。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阅历浅,以及自身财产意识淡薄;以至于诈骗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实现单纯、富有同情心对其进行诈骗。还有个别学生被骗到非法传销组织,进而发生了学生骗学生、学生骗亲朋好友的连锁现象。说明大学生还需进一步了解安全常识,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3.人身安全意识现状
30%的大学生不了解遇到自然灾害时的逃生方法;45%的大学生有可能会和陌生异性单独见面;60%的大学生表示在遇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时肯定会选择报警;50%单独外出时,通常会告知家人或朋友您的行踪;60%的学生认为晚归宿舍会有危险,但是有人陪同的话,安全感会更多一些,如表1-3所示。说明大学生对自身安全不能采取完全可行的应急措施。
4卫生安全意识现状
通过指导学生社会调查环节进行实地调查时亦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学校食堂管理存在问题,部分人会随便吃路边摊,个体商贩有些饮食卫生难以达标,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这都应当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
5交通安全意识现状
65%的大学生经常搭乘摩托车或“黑”出租等无经营执照车辆,尤其是西安石油大学的学生们,由于要往返两个校区,要经常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在享受交通便利的时候,应该时时小心,保护自己。40%的大学生认为交通安全主要依靠行人的自觉性,30%大学生看见别人闯红灯,也就“随大流”了,如表1-5所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这样的侥幸思想:法不治众。希望大学生们进一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减少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6.高校开展安全防卫课程现状分析
开设安全风险教育方面课程的学校50%;开设了自卫防身课程的学校50%;发生过歹徒抢劫等暴力事件的学校占50%,参加过类似安全防卫演练的学校占83%;被调研的所有高校对开设自卫防身课程必要性的认识都比较明确,达到100%,如表1-6所示。这说明了陕西高校对安全风险教育的认识是有的,但行动是相当的薄弱,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结论与对策
陕西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安全风险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对安全意识的调查中,当代大学生除了日常生活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较强之外,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及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都较薄弱知识方面的欠缺是导致安全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是降低安全意识的另一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安全风险教育和自卫防身课程在陕西省高校还属于起步阶段。安全风险教育在大学生课堂上并没有得到重视。以往只是由家长或学校老师在口头上嘱咐式的安全提醒,或认为真正遭遇灾难或天灾的机遇很少。因此,导致安全风险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显得比较薄弱。所以近几年陕西高校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有些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陕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教育作为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还是有必要为大学生补上这重要一课。
对策和建议:
1.普及知识,分析案例,增强安全意识
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必须首先普及安全知识。以各高校应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涉及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安全防范知识方面的教育。[9]同时应注重安全风险教育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案例短片,贯穿到教学中,使安全知识在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展开,这样会吸引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安全风险教育效果。
2.参与教学实践,提高防范技能
如果将安全风险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将安全逃生课作为必修课纳入学分制,安全逃生课以防灾预警和人身防卫为主要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并把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作为该课程学习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这种引导学生安全需求,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形成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
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应该是以自卫防身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防范对象为前提,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大胆创新的精神,集水上、火灾、野外、中毒、酗酒等的遇险求生急救,事先犯罪预防,临场脱身,解脱、摔法、擒拿、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散打、拳击等格斗技术为一体,融入特有的自卫防身思想和学术体系,使其成为既适合遇险救生、日常自卫,事先犯罪预防等,又适合于休生养性、强身健体的多元化体系。
4.在高校广泛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课程
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将时刻提醒学生对生命的护卫。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如何防范暴力犯罪及对付犯罪,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应用他们所学的技能于他们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保证他们生命、财产及家庭的安全。实践证明,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紧跟了科技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紧跟当前加强安全风险教育、打造平安校园的形势,迎合了大学生身心需求。[7]凭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理念,在高校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可行的,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1]雷福民,权德庆.体育统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2010,02
[2]张锐.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03:27-38
[3]郭凤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0,06:15-17
[4]罗进强,朱建国,理阳阳.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5:12-15
[5]王东敏,张锐.大学体育教育基础之上的安全风险教育实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2期,2013,3:249~251
[6]杨得志.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07:05-06
[7]周水平,万江文,郭安平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第9卷,第4期,2010,12:148-149
[8]王能武.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77-79
[9]宋江浩.当前高校学生安全风险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南华工商学院考试周刊,2007,34:76-77
论文摘要: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从安全教育的定义、内容、存在的问题、对策四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探寻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测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