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YYDS”……弘扬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今年,中国航天一次又一次挺进太空,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历史性壮举。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一堂约60分钟的太空科普课,背后的科技支撑十分复杂,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很快,“天宫课堂”就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这样的浪漫与激情,点燃了中小学生的科学理想,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科技强国的种子。这一年,科技热潮席卷华夏大地,从各大高校科研实力的比拼,到国家科技奖项的评比,再到两院院士的增选,每一次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这其中的主旋律正是充满浪漫与激情的爱国主义,这种力量润物无声,又悠远绵长。
“破圈”“破防”……激发文化创造的动力与活力
著名学者杜维明针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曾提出了三个途径,那就是植根传统、面对现代人存在条件、提出有哲学意义的洞见。“破圈”,是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动人境界,在网络文化日益圈层化的当下,“破圈”意味着从一个小的天地,走向了广阔的时空,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如何“破圈”,打开一个个新媒体平台,各种各样的“破圈”扑面而来:一个冷门的发明创造,偏偏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员,却凭借“说学逗唱”,俨然成了明星;一个修复文物的小技巧,以往肯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偏偏借助于网络端视频,以及绘声绘色的讲解,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破圈”,就是这样神奇,它挣脱了圈层,从而赢得新生,很多时候,这不但意味着蜕变,甚至是一种涅槃。
“破防”,原指在游戏中突破了对方的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现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回眸2021年,有哪些瞬间让你“破防”?是废墟获救婴儿的母亲遇难,她最后的姿势全网“破防”;是7月20日,河南在被大雨颠倒的城市里,仍会有许多陌生人伸出援手给予“怀抱”,这样的情景让很多人“破防”;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在长沙安葬,“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生前写下的这句话,让全国人民“破防”。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有“破防”的那一刻,这说明,我们的心灵还保持着敏感,对身外的世界还保持着善意与温情。
今年有一个网络热词“绝绝子”,表示“太绝了、太好了”,用来赞美“破圈”“破防”也非常合适。一个“破”字,充满了创造的动力与活力。“破圈”,是文化创造的力量,“破防”,是人文情感的力量。“破圈”与“破防”,一个主动一个被动,相反的力量却殊途同归。我们期待着即将到来的2022年,有更多的“破圈”与“破防”,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
“饭圈”“人设”……警惕网络文化的迷失与异化
与“饭圈”紧密关联的是贯穿全年的网络“人设”崩塌事件:从1月的郑爽张恒事件,到4月的赵丽颖冯绍峰离婚,再到7月的吴亦凡事件,而年底的王力宏李靓蕾离婚以及薇娅偷逃税被罚13.41亿元事件,更是达到了高潮。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污名”的本质是个体或群体具有某种社会不期望或不名誉的特征,从而降低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上述“活生生”的例子中,郑爽遗弃孩子、薇娅偷逃税、吴亦凡涉嫌强奸,或者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或者冲破道德底线,或者违反了法律法规,不但与平时鲜亮的明星风采“判若两人”,而且与社会公共价值大相径庭,他们的“人设”自然随之崩塌。
网络“人设”是网络时代的重要表征之一,无数的普通人和公众人物都面临着立“人设”的“时代命题”。在神奇的网络空间,每时每刻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传奇,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从边缘配角到爆红发紫,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然而,我们也时时见证着各种各样的“人设”崩塌,那种反转的“惨烈”真是触目惊心。说到底,无论“饭圈”,还是资本,最终也只是“身外之物”,立人设最重要的还是“人”本身。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桃花扇》更是说得好,“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确实,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面临着“人设”的严肃命题,如何克服浮躁与诱惑,如何从各个方面把握自己、完善自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今年被很多网友调侃为“吃瓜”元年,“吃瓜”群众的情绪极度膨胀,甚至于在“后真相”中随波逐流,而这一切的背后,自媒体等网络平台两头通吃,一个个“10万+”推波助澜,赚得盆满钵满。其实,对明星的那档事,大众早就应该见怪不怪了。不过,对普通“吃瓜”群众来说,这一次次的狂欢,仿佛给平淡的生活抹上了亮色,给平庸的人生注入了动力。落井下石者有之,造谣生事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有置身事外的“围观欲”,也有设身处地的“代入感”,尤其是今年新冠病毒持续肆虐,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纷至沓来,“吃瓜”是一种放逐,甚至是一种麻醉。正如法国当代思想家鲍德里亚说,“我们处在‘消费’控制整个生活的境地。”流量至上的网络时代,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一不小心都可能走向迷失与异化,这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大变局”“元宇宙”……呼唤面向未来的希冀与憧憬
2021年,“元宇宙”横空出世。人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流,或许,人可以踏进另一个宇宙?“元宇宙”是一个极致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现实条件,是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正如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说的那样,“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对很多人来说,“元宇宙”似乎还显得那么陌生,殊不知自己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人人随手拈来的概念,在这个概念里,各种元素纷至沓来,甚至于,各种资本也瞄上了“元宇宙”,希望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大发一笔实实在在的“横财”。事实上,“元宇宙”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挑战。对个体来说,更要面临“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天问”,对国家、对社会来说,更要做好科技、文化乃至哲学、伦理上的准备,这样,我们才能大踏步地昂首走向“元宇宙”。从根本上,“元宇宙”也不是一个娱乐化的网络词语,而是一个严肃的关乎现实与未来的严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