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兼职难防“暗箭”:线上线下雷区多

大学生网上兼职“刷单”被骗,网络维权再次入陷阱;

西安俩女生暑期打工被骗,咨询公司收押金后关门;

合肥大学生暑期兼职遭遇“黑中介”,要工作先付押金;

……

传统印象中,一说起大学生兼职,人们会想到的是家教、促销。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学生兼职类型也五花八门。可是,在这五花八门背后,却是各种“暗箭难防”。

对此,《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为期4天的暗访。

网上兼职“雷区”不少

《法制日报》记者在苹果AppStore搜索“兼职”,出现数十款兼职软件。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打开一款自称适合学生的兼职赚钱软件。在“微任务”板块,内容都是注册软件获取报酬的任务,如注册“京东白条”标价10元1次,注册银行信用卡标价22元1次。记者尝试了注册“京东白条”的任务,在记者试图提现时,发现要绑定支付宝信息,且至少完成20元的兼职工作才能提现。

按照招聘方的介绍,此类兼职收入不菲,“佣金大约为卖出去每个商品价格的10%至30%”。

在记者暗访过程中,一些受访大学生表示,他们青睐网络兼职是因为,这类兼职给人的印象是坐在家里就能赚好多钱。

“网络兼职是兼职骗局的重灾区。暑假那么热,大家不想顶着太阳出门兼职,想窝在家里又想有钱赚,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曾经在网上兼职做录入员的北京大学生秦皓轩对记者说,“曾经有一类兼职就是做一切跟电脑打字有关的工作,比如快递单录入员、小说VIP章节打字员、作者手稿录入员,日均保底80元至200元”。

“当时我算了笔账,按照日入200元算,一个月四舍五入就是6000元,已经超出了很多应届毕业生的月均工资了。但经历了才知道,里面都是套路。”秦皓轩向记者回忆说,“一个人拉你入群,一个人给你洗脑,等你相信打字就可以日赚200元时,他们就会说你需要一个序列号、身份码、兼职资质等各方面证明,需要交99元、199元、299元、999元不等的报名费,报名费越高,接的单越优质。你想想,只要5天你就赚到1000元,于是爽快交报名费。然而,等你交完钱,他们就把你拉黑了。”

线下中介骗你没商量

对于中介费的问题,这家中介机构的接待人员称:“第一次做会有一个服务费用,按年限算,半年200元,一年230元,终身260元。半年就是每天给你安排工作,安排半年;一年的年限就是安排一年的工作;终身的就是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

记者:我交了费就可以马上给我安排工作吗?

接待人员:工作是可以保证你的,不用担心,咱们做了6年了。当天报名,当天晚上收到信息,想做的话明后天就可以开始,每天都会给到你3个至6个工作任你选择。

不过,不少大学生向记者反映,看似正规的中介机构却很可能是“骗你没商量”。

此外,还有一种中介便是“挂羊头卖狗肉”。

“刷单”兼职市场火热

除了网上各类在线兼职、校园兼职,还有一类兼职市场可谓相当火爆——网络“刷单”。

发布者介绍说:“打字的基础职位,只需把主持发来的图片上的文字转换成可以编辑的文本格式,然后发给主持,就可以收佣金。刷单和打字,每天赚个几十元的零花钱还是稳稳的。当然,如果你想要更高的收入,还是需要考虑高等级的职位。培训职位就是带新会员上手,带会一个新人可以得到15元的工资。培训工资很稳定,日收入达90元至200元。主持职位就是帮商家放单,每单抽取50%的佣金。主持工资比较高,日收入几百元甚至破千元也有可能。管理职位负责打理群里的一些日常问题,经过培训以后可以上岗,每月底薪3600元+奖金。”

面临信息泄露风险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联系到在北京从事电商行业并了解网络兼职的林建。

在林建看来,大学生兼职“刷单”常会遇到三种情形:第一种是买号入会被骗钱;第二种是交钱入会后,预计的收益没有宣传的那么高,感觉自己受骗;第三种是在“刷单”过程中碰到不良商家,一般情况是做高佣金低操作的任务,然后让你购买充值产品。

大学生在兼职“刷单”时,还会被要求填写详细资料信息,对此,林建说:“到最后,这些信息除了被打包贩卖。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其他的用途。”

“一个大的‘刷单’平台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这些‘刷客’的信息不拿白不拿,既然平台要挣钱,为什么不通过贩卖信息这一项再多挣点呢?通常,‘刷单’平台为了打消你的疑问会告诉你:收集以上信息是为了保证你不会诈骗,保证平台上放单商家的利益,一旦商家受骗可以用以上信息来追索你以及在所有平台封杀你。”林建说,“最后为了让你更加相信,平台还会进行视频验证并进行截图。如果你提交不出这份东西、信息缺少,平台会说没有这东西就不能进行下一步,你看着办吧。于是寻求兼职的大学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对此,林建解释说,“可以利用兼职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注册支付宝。通常情况下,人们只会注册一个账号,但拥有了你的身份证,特别是身份证正反面信息后,就很容易用你的名义开通支付宝。所以,网上才有不少贩卖账号的商家,这里面也许就有用兼职大学生信息注册的账户”。

“刷单”本就是一种侵犯消费者权益、影响市场秩序的行为,而且还面临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对于这种兼职工作,身陷其中的大学生是怎么看的。

记者了解到,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抱有类似的看法——“刷单”被定义为“不对”的行为,但不至于触犯法律红线。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中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界定,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THE END
1.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网络兼职被骗599元就一瞬间!2018年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就寻思着想在下班时间找个网络兼职。就在百度上搜找,最后就选定一家,介绍写的工作内容是关于给电影评论、网络打字、文章点赞评论等。就加了上面留的接待员扣扣号。 加上接待员后,就让我进一个群,说在群里发放每天的工作任务。进了群后那个群主就让每个人都设置成别人无法加你的状态https://www.jianshu.com/p/71fbe812eac3
2.大学最常见的网络兼职骗局,分分钟骗光你的生活费163通往被骗光生活费的大门 就此为你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 蚂蚁金服商学院 联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对30万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大学生防骗能力平均分仅69分 这不科学啊 作为常年冲浪的互联网原住民 难道还躲不过网络兼职的坑? 对不起,是真的躲不过 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EI56KANV053809E1.html
3.求职需谨慎!仙居一女子网络找兼职被骗3万6千余元回忆起这次被诈骗的经历,项女士十分悔恨,明明自己只是想找一份兼职的工作,但却在骗子的套路下,一步步掉入陷阱。 2月13日下午,项女士想在网上找一份兼职,于是就在手机应用商店里搜索,下载了一个名为“青团社兼职”的APP。在浏览了一部分信息后,项女士看上了一个“招募线上写手,兼职200元一小时的工作信息”,通过http://www.zjxj.gov.cn/art/2022/2/17/art_1562541_58970397.html
4.“抖音兼职点赞我被骗了3个月生活费”随着大学生找实习、找兼职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少黑心雇主也盯上了这个群体。最近就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自己找了一份给视频点赞的兼职实习,但是钱没挣着,反倒被骗了3个月的生活费。 小姐姐了解后发现,近两年,在一些兼职网站或是一些兼职群里,常常能遇见类似打字员、刷单,还有最近新兴起的抖音点赞兼职。雇主们扬言https://edu.sina.cn/zl/2019-02-12/zl-ihrfqzka5119433.d.html?from=wap
5.找手工活兼职,反被骗走14万提醒:让你先交钱或下载APP都小心有诈!“现在回想起来,从刷单起,对方就很可疑,但刚开始我一心只想着找兼职,后来又想把刷单的钱要回来,加上对方紧迫的时间限制,身边也无人商量,导致自己落入陷阱。”提起当天的经历,小雅懊悔不已。 为防止更多人落入圈套,小雅在获取“兼职信息”的小区团购群里说出自己的遭遇,而这时群里才有人发声称,之前被该信息发布https://www.wxrb.com/doc/2022/05/26/174072.shtml
6.前同事群有人发出兼职信息,西安女子一步步掉入圈套,刷单被骗12万“刷单、兼职、日结50—200元。”如果你在前同事群里看到这条消息,你会真的以为是有兼职的工作机会了吗? 9月1日,西安北郊的张女士遭遇了这样的诈骗,被骗12万多元。骗子不仅没有真实刷单记录,甚至要求同一件商品反复虚拟操作,最高纪录达12次。9月7日,张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希望能给更多人提个醒,也http://www.sxworker.com/e/wap/show.php?id=87496
7.“打字兼职”还要继续坑多少人受害者亲诉被骗套路方敏想过报警。不过,根据法律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才达到立案标准。要把被骗的598元钱拿回来,看起来有些遥遥无期。现在,她会经常在微博上找到兼职打字的招聘消息,并用各种方式提醒大家这是骗子。 与方敏和梅艾相比,在湖北上学的张婷的经历更显“悲剧”。在交了300多元之后,她甚至都没获得https://news.cri.cn/uc-eco/20170915/2dbc62a8-ae0e-4374-d1e4-b95b5b24b993.html
8.160名学生兼职遇上校园贷"卖卡"变"刷单"被骗数十万“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 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bJpKccmgqEg3X6s1y4eZ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