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兼职谨防“5大陷阱”被骗请及时报案

记者了解到,每年暑期都会有许多大学生,遇到骗局后向警方求助。有的被骗取了押金,有的人被无故扣工资,还有的白交了中介费,可工作却迟迟未找到。

为此,晚报记者为广大暑期选择做兼职的大学生们,总结出5大兼职陷阱,以此提醒学生们预防诈骗,免受损失。

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

面对即将到来的暑期,许多家在外地的大学生,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都会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城市打短工。

记者了解到,餐饮、酒吧、教育机构及商超,是众多大学生打工的首选。

就读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齐同学,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家在广西。齐同学告诉记者,从上大一开始,每年只有在放寒假时才回家,而暑假都会留在城市里打工,从而赚取部分生活费,自己也能得到一些锻炼。

齐同学说,之前,她在一家超市里打过工,主要是负责理货。因为工作简单,所以很好上手。今年,她想换工作,但具体去做什么,暂时还没定下来,正在与其他几位同学商量。

当谈起假期勤工俭学时,另一位徐同学也表示,她已有3年的暑假没有回家了。

由于是打短工,一些大的公司和企业是无法去的。所以,她每年都会到稍大一些的餐饮企业应聘服务员。一方面暑期是餐饮的旺季,好找工作。另一方面,在规模大一些的企业打工,既不会被骗,也不会拖欠工资。

暑期找工作谨防骗局

谈及到打工经历时,齐同学和徐同学都有说不完的话。但感触最深的是,每年都会有一些同学,因找工作而遭遇诈骗。不仅没赚到钱,还遭受了经济损失。

那么,大学生暑期选择打工时,都应预防哪些诈骗陷阱呢

记者经过调查后,总结出不法分子的5大兼职陷阱。

●不要随意交中介费

目前,人们找工作时,除了参加一些定期举行的大型招聘会外,更多的是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寻找。一些中介机构,也不只是做线下,也将一些工作岗位资源放到网络上,以此来寻找更多的客户。然而,有一些假中介机构混淆其中,在网络上发布虚假工作信息,而且岗位和薪酬都十分诱人,极易引起处世不深的大学生们的注意。

一旦有大学生“上钩”,假中介机构就会说,这个岗位现在很抢手,必须先交中介费才能进行推荐。当大学生交了中介费后,对方却没有了消息。

还有的假中介机构,会找一些“托”,面试后以各种理由不予聘用,中介费也就不给退还了。

晚报提醒:针对网上以假乱真的各类招聘信息,大学生们要擦亮眼睛,细致甄别。对于先收取费用的中介信息,要格外小心,尽量不要选择。

对于发布的工作岗位信息,要进行实地考察,看对方是否是正规的企业,确定无误后,再交中介费,以免上当受骗。

●网络兼职要慎行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寻找工作时,经常会看到一些网络兼职的“好工作”。

诸如刷单、打字员、翻译等较为轻松的工作,甚至可以每天赚数百元。许多大学生并不知这是“诱饵”,幻想天上真的会掉下馅饼,结果却是越陷越深。

晚报防忽悠热线栏目之前就曾报道过,一群大学生共同在网上做兼职,帮助网店进行刷单。对方先是让学生们刷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很快便将本金和佣金转给学生,这样来回几次后,让大学生们信以为真,觉得有钱可赚。

这时,诈骗分子见时机成熟,就会让学生们去刷一件金额较大的商品,并称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佣金。学生们毫不怀疑,立即进行交易。然而,交易成功后,所谓的商家却立即消失了,而这些大学生却蒙受了经济损失。

晚报提醒:网络兼职绝大多数是不可信的,且很难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想要假期做兼职的大学生,最好放弃网络兼职,应该脚踏实地去找工作。

●做兼职先收培训费

诈骗分子在假期诈骗大学生的伎俩,可谓是层出不穷。晚报之前就曾报道过,有的诈骗分子会将自己包装得像正规公司一样,还会到大学校园里发放宣传单,示以待遇优厚,导致许多不明真相的大学生抵不住诱惑,前去报名。

见到有大量的大学生前来应聘,诈骗分子又会提出,想要正式上班,必须参加简单的培训,并且要缴纳数百元的培训费,只有培训后才能上岗工作,并且还可享受优厚的待遇。

结果,许多的大学生缴纳了培训费后,骗子却突然消失了,此时才知上当受骗,可为时已晚。

晚报提醒:正规公司招聘员工后,培训也不会少,但绝不会收取所谓的培训费,因为岗位培训均是免费的。

同时,劳动法对于企业培训、培训费及服务期都是有规定的。身为大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更要知法懂法,使自己避免被简单骗术所蒙骗。

●当心预收货款押金

一些骗子伪装成一些品牌的销售代理,以拿到厂家优惠政策为幌子,在校园内招聘销售员、促销员。

招聘后,诈骗分子会拿一些产品,比如洗发水、文具用品等发给学生们,要求其在学校内做推广。同时,诈骗分子还会说,由于这些商品价值不菲,虽可相互信任,但也要先交一部分货款或货物押金。

其实,诈骗分子交给学生们的产品,通常都是一些伪劣假冒产品,而学生们对此并不知情。交了数额不菲的货款押金后,却再也找不到那些招聘销售员、促销员的人了。

晚报提醒:对于这样的骗局,还需学生们擦亮眼睛,仔细查阅代理资质,更应认真辨别所售物品的真伪。

同时,正规的厂家或品牌商品,是不会以这种方式在校园内进行推销的。

●半成品加工可回收

还有一类骗术,在校园内极为常见,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为求职者提供一些半成品的工艺品,如十字绣、手工花等。

诈骗分子会要求学生低价购买这些半成品回去加工,并称等做好后,会以高价回收。对此,许多大学生会信以为真,等到把半成品加工完成后,却发现已经联系不上对方了。

晚报提醒: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对任何先交钱的事情,都要果断拒绝,不要轻易被对方套路。

THE END
1.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网络兼职被骗599元就一瞬间!2018年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就寻思着想在下班时间找个网络兼职。就在百度上搜找,最后就选定一家,介绍写的工作内容是关于给电影评论、网络打字、文章点赞评论等。就加了上面留的接待员扣扣号。 加上接待员后,就让我进一个群,说在群里发放每天的工作任务。进了群后那个群主就让每个人都设置成别人无法加你的状态https://www.jianshu.com/p/71fbe812eac3
2.大学最常见的网络兼职骗局,分分钟骗光你的生活费163通往被骗光生活费的大门 就此为你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 蚂蚁金服商学院 联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对30万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大学生防骗能力平均分仅69分 这不科学啊 作为常年冲浪的互联网原住民 难道还躲不过网络兼职的坑? 对不起,是真的躲不过 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EI56KANV053809E1.html
3.求职需谨慎!仙居一女子网络找兼职被骗3万6千余元回忆起这次被诈骗的经历,项女士十分悔恨,明明自己只是想找一份兼职的工作,但却在骗子的套路下,一步步掉入陷阱。 2月13日下午,项女士想在网上找一份兼职,于是就在手机应用商店里搜索,下载了一个名为“青团社兼职”的APP。在浏览了一部分信息后,项女士看上了一个“招募线上写手,兼职200元一小时的工作信息”,通过http://www.zjxj.gov.cn/art/2022/2/17/art_1562541_58970397.html
4.“抖音兼职点赞我被骗了3个月生活费”随着大学生找实习、找兼职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少黑心雇主也盯上了这个群体。最近就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自己找了一份给视频点赞的兼职实习,但是钱没挣着,反倒被骗了3个月的生活费。 小姐姐了解后发现,近两年,在一些兼职网站或是一些兼职群里,常常能遇见类似打字员、刷单,还有最近新兴起的抖音点赞兼职。雇主们扬言https://edu.sina.cn/zl/2019-02-12/zl-ihrfqzka5119433.d.html?from=wap
5.找手工活兼职,反被骗走14万提醒:让你先交钱或下载APP都小心有诈!“现在回想起来,从刷单起,对方就很可疑,但刚开始我一心只想着找兼职,后来又想把刷单的钱要回来,加上对方紧迫的时间限制,身边也无人商量,导致自己落入陷阱。”提起当天的经历,小雅懊悔不已。 为防止更多人落入圈套,小雅在获取“兼职信息”的小区团购群里说出自己的遭遇,而这时群里才有人发声称,之前被该信息发布https://www.wxrb.com/doc/2022/05/26/174072.shtml
6.前同事群有人发出兼职信息,西安女子一步步掉入圈套,刷单被骗12万“刷单、兼职、日结50—200元。”如果你在前同事群里看到这条消息,你会真的以为是有兼职的工作机会了吗? 9月1日,西安北郊的张女士遭遇了这样的诈骗,被骗12万多元。骗子不仅没有真实刷单记录,甚至要求同一件商品反复虚拟操作,最高纪录达12次。9月7日,张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希望能给更多人提个醒,也http://www.sxworker.com/e/wap/show.php?id=87496
7.“打字兼职”还要继续坑多少人受害者亲诉被骗套路方敏想过报警。不过,根据法律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才达到立案标准。要把被骗的598元钱拿回来,看起来有些遥遥无期。现在,她会经常在微博上找到兼职打字的招聘消息,并用各种方式提醒大家这是骗子。 与方敏和梅艾相比,在湖北上学的张婷的经历更显“悲剧”。在交了300多元之后,她甚至都没获得https://news.cri.cn/uc-eco/20170915/2dbc62a8-ae0e-4374-d1e4-b95b5b24b993.html
8.160名学生兼职遇上校园贷"卖卡"变"刷单"被骗数十万“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 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bJpKccmgqEg3X6s1y4eZ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