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杨云已在中关村附近派出所报案。
两年代购近7万
住在北京的杨云,是时尚奢侈品的忠实用户,喜欢追逐明星同款,在购物渠道上却一直面临困境。“明星同款买的人多,国内商场很容易缺货断货。”
翻看对方的朋友圈,封面即为代购的咨询和购买流程信息。每天发布的信息,都是一些名牌产品照片和价格,偶尔也有显示国外生活的内容。杨云称,久而久之,感觉对方比较靠谱,就购买了一款男士包包。
“是个黑色包,看起来像是真的,我也没仔细比对,后来就送给了朋友。”此后,她逐渐对这名代购产生信任,并陆续买了五六个名牌包包,其中大部分送了朋友。
两次鉴定为假货
“前几天,我一朋友在网上买了个LV女包,发现是假的就退了。正好我在代购那里买了同款,朋友说这个也是假的。”杨云称,自己随后前往华冠购物中心一层的“奢拍网”进行鉴定。
工作人员拿出真款包与她代购包包进行比对,“我虽然是个外行,也能看出来代购的包明显粗糙,很多细节都不一样。”
杨云所鉴定的LV包,专柜价格1.3万元,代购价为1.05万,“价格差别不大,我也不是图便宜,就是商场当时买不到。”在鉴定机构,工作人员仔细翻看了几分钟,回复杨云道,“这是假货,还是做得不是很好的假货”。
此外,她还花费4800元从对方手中购买一款名牌鞋,专柜价格7000元,同样被鉴定为假货。
“之前买的要么送人了,要么用久了,我告诉对方,这两样退款,但对方根本不同意。”杨云表示。
27日下午,在两次鉴定后,杨云选择报警。“警方说要到户口所在地报警,我没见过她,也不知道她在国内住在哪里,只知道她支付宝账号绑定的手机,显示地在陕西咸阳。”
由于对方是个人经营行为,不同于其他代购在淘宝或京东等开有网店,可以由平台帮助退货、退款,对于后期索赔,杨云很是担心。
■回应
据媒体报道,海外代购的名牌产品,大多是“出国一日游”的冒牌货。国外有些大型贸易公司,专门收购中国厂家生产的高仿奢侈品,通关后再将假货洗白,之后,再以个人代购形式,邮寄或携带回国。商品漂洋过海后再回到国内,商品价值飙升,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假货,愈发横行。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表示,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焦点
缺乏交易凭证,代购追责难
若代购者售卖奢侈品有欺诈行为的,还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损失,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同时,代购者若知假售假,还可能触犯《刑法》规定,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将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讲述
代购者:专柜小票同样容易作假
客户从亲朋好友,再发展到朋友的朋友,也就出现很多未曾见过的买家,并形成固定的客户源。“韩国有的化妆品国内没有专柜,很多人只能通过代购买。”
发货流程,通常都是自己接订单,朋友从商场购货,再通过EMS邮寄回国。“但很容易被海关扣下,把货物打回,毕竟这也算是走私。”
其间,也有人怀疑,“你这是正品吗?”她一般都直接回答,“都是我朋友在国外代购的,不相信可以去别家买。”
不过,今年以来,张敏的客户在一定程度地减少,“现在代购太多了,每个人的朋友圈都会有好几个,真真假假的,很多人根本分不清楚。”
怎么区分真假货?张敏建议,可以要求对方出示物流单号,可以查看物流信息是否直接从国外邮寄。价格上,代购一般都是商场或者机场买的,最多便宜7折,太便宜的肯定是假货。此外,买回来后也可以去专柜和真品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