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春节临近,海南离岛免税正式启动促销狂欢模式,10余家免税巨头纷纷祭出买赠、满减、抽奖等大招,不仅刺激了消费者“买买买”的神经,也让嗅到“商机”的不法之徒变得异常兴奋。更令人咋舌的是,虽然近几年来,海关、公安等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多起“套代购”案件被破获,但不少违法者仍活跃于更隐秘的角落,套路百出,还要拉学生“下水”。
正在海南读大三的林姗(化名)向记者讲述自己差点落入“套代购陷阱”的经历时,仍心有余悸。
拉大学生“入伙”日薪300元还管饭
不难看出,从购物、提货、运货、验货到支付报酬以及安排返程,全套流程已非常成熟。
记者在一个生活类软件上查询到,从新海港到徐闻港要耗时1小时,船票41.5元,往返则为83元;若一顿晚餐按20元计价,再加上300元的薪资,招聘方需要为每一位“出海代买”兼职者支付400元左右。
对于兼职者来说,这一薪酬算是比较丰厚了。但相比其所带来的利润,这笔钱对于像“淡漠”一样的招聘方而言似乎不值一提。
“他说基本都是买化妆品和一瓶酒,大概会刷1万多的额度。”林姗告诉记者。
同时,自2022年9月11日开始,“淡漠”几乎每日均会在朋友圈发布类似的“兼职”信息,直到11月16日。其中,在与林姗的沟通中,也许是为了自证安全性,“淡漠”曾强调,“每次一同前往的人数并不少,有几十个人,其中学生挺多的”“你看这个聊天截图,这一单就是两个小姑娘”“而且我拿你身份证有啥用?我每天花好几十万我跑啥”……
每日花几十万额度,连续多日发布“兼职”招聘信息,其中到底有多大的获利空间不敢想象。反观代买者,几百元日薪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这门被称为“套代购”的生意已经踩上了违法的红线。
“不简单”的兼职套购代购都违法
不仅如此,被不法分子盯上的学生群体,也面临极高的安全风险。“当时‘淡漠’说下午两点左右出发,大概到凌晨回来,”林姗回忆,“而且在免税店买完货之后还要把身份证交给他以便进行对账,等到了港口再给我们。”
“当时,我隐约觉得这个事(代买)不太靠谱,最后没有答应,”林姗说,“后来在网上查到不少相似案件,才知道自己差点落入一个违法陷阱。”
对此,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海关业务委员会主任吴国雄向记者介绍,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淡漠”自称每日“花好几十万”额度,且连续多日邀约他人为自己购买免税品,若情况属实,已然超出了“自用”的限度,可以怀疑具有商业动机,涉嫌“套代购”。
多平台撒网兼职者生日需在应聘当月
当利润率达到100%,就会有人敢于践踏一切法律。
“套代购的大网”正在多平台上撒开。记者调查还发现,目前在海南当地的贴吧、公众号以及电商等多个线上平台中,违法人员仍旧活跃,他们或明或暗地发布着“套代购”的各类信息。
还有不少招聘信息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特别的要求:“兼职者生日需在应聘当月”。而这其中的意图,从免税店的消费优惠政策上就不难窥见:消费者在免税店消费30元可攒1积分,1积分可在下次消费时抵扣1元,生日月积分双倍。
如10月21日,在该公众号的推文里,就包含一个工作地址在日月广场免税店的“采购”兼职。相比贴吧里直接将“出海”“离岛”“代买”等摆在明面上的招聘,这些在公众号正常招聘中混入的疑似违法信息,更容易让求职者放松警惕。
聘人不如买额度手机酒水优先
而在不少电商、短视频平台上,则充斥着另一种更为直接的套代购模式——买额度。一名报料者向记者透露,由于看到某电商平台上的买额度信息,自己曾出于好奇尝试着私信了对方,很快这位网名为“77”的人回复了一句“4手机1酒还在吗?450米可收,海旅线上下单直邮即可,不垫付”。
一连串“术语”,意思是对方想要刷他人的额度购买4部手机和1瓶酒,一次大概会刷掉3万多额度,同时支付450元的酬劳。
“虽然最终我没有出售额度,但根据当时对方发来的流程,后续大概就是在离岛免税商店购买免税品并选择邮寄送达方式提货,然后收件人姓名、手机号等填写购买者本人信息,邮寄地址需要按‘77’给出的地址填写。”上述报料人说。
记者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搜索也看到,许多“有偿买额度”的人都直指手机和酒水。对此,吴国雄分析,因为手机是热销商品,而酒水则是因为进口环节的税费很高,“以红酒为例,进口综合税率为43.13%(关税14%、增值税率13%、进口消费税率10%),即一瓶1000元的酒,正常进口得交430元税”。
此外,根据《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不限次数,但免税商品种类及每次购买数量存在限制,其中,离岛旅客每人每次仅能购买4部手机及合计不超过1500毫升的酒类。
新型违法犯罪监管在路上
“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面对套代购犯罪,海南当地和海关部门也在不断出击。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国海关缉私部门共立案侦办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犯罪案件127起,案值2.9亿元,立案查办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行为案件863起,案值0.6亿元。
而在2022年7月10日至12月22日期间,仅海关总署官方公众号就公布了6起套代购案件,最高案值6000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90名。
在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2021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中,也包含一例套代购案件。案件中,王某曾在海口地区免税店工作,2018年初,王某利用离岛亲戚朋友的免税额度在网上订购免税品,用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并办理即购即提,之后将免税品转卖他人,从中赚取免税店赠品。2019年9月,王某开始通过导游获取游客同意出让免税购物额度给其使用,利用游客身份信息在免税店购买免税品并办理即购即提,使用自己或者其哥哥王某某的支付宝或银行账户支付货款并将货提走。
2020年2月底,王某又联系钟某,让钟某找“人头”,利用“人头”的免税额度购买免税品。期间钟某用自己的账户帮王某支付免税货款,并带领“人头”离岛返岛。同年3月,王某开始通过付钱聘请“人头”的方式购买免税品。经查,通过这种“套代购”的方式,王某偷逃税款270多万元,王某哥哥王某某偷逃税款49万多元,钟某偷逃税款15万多元。
“如果以盈利为目的实施的套代购、代购,达到立案标准的,可能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行为人涉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需要缴纳的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就可以进行立案侦查。”武礼斌介绍。
最终,法院判决王某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80万元;王某某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钟某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免予刑事处罚。
毋庸置疑,离岛免税正不断优化升级,“含金量”也越来越高。504.9亿元,这是2021年海南十大离岛免税店的免税销售额,按计划,这一数字在2025年将激增至1600亿元。接下来,如何把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确实值得各方深思。
对于套代购,海关方面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
同时,为提升消费者守法意识,海口海关坚持进校园、进社区、进镇村、进港口、进企业、进旅行社的“六进”工作法,也在以“专业打击+震慑式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免税店、提货点、新海港码头、火车站等地开展震慑式警务执法,劝阻法律意识淡薄人员参与“套代购”走私。
海关也在推动离岛免税商品溯源管理体系建设。溯源码是免税商品的唯一标识,包含“海南离岛免税商品溯源码”、防伪二维码、海南免税专属LOGO,以及“关税未付、禁止倒卖”警示语。溯源码上有全球唯一编号,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商品的唯一身份标识,其标签包含图文信息、海南免税专属标志和免税商品溯源功能。
北京明税律师事务所主任武礼斌:只要是以销售和牟利为目的,严格意义上就不存在合法代购一说。
套代购违法行为是否出现新的“套路”,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海关业务委员会主任吴国雄:套代购走私案件目前呈现出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如实际买家、揽货团伙、代购中介、兼职代购单线联系,实际买家可能连货物从哪里来的都不知道;揽货团伙可能层层转包;代购中介负责招揽代购者;真正实施购买的人员可能达不到起刑点等等。这样一来每个环节的人员都只是部分参与,司法机关在认定涉案人员的刑事责任时也面临挑战。
想要开通cdf会员购买的权限,需要邀请码才可以完成注册。已注册用户试用感觉整体使用简单便捷,只需要注册时填写:W5WA,完成注册即为会员。
另外,cdf会员购单笔订单金额不能超过5000元,每人全年可买的额度不能超过2.6万元,每年1月1日自动更新额度。作为个人购买免税商品,足够满足个人需求,不要再给“套代购”违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