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量回升二级市场走强信用债市场缘何回暖

经历了2018年震荡调整后,近期发行量出现回升、二级市场走强——

信用债市场缘何回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周琳

在扩充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品、定向降准、启用纾困债等手段救助下,低信用等级的优质民营企业债券认可度出现明显好转,并带动低等级收益率曲线下行。同时,随着低等级债券违约常态化,债券品质优劣也将更加明显地通过市场机制、价格和收益率反映出来,债市发展将更加健康

曾在2018年震荡调整的信用债市场,近期传出发行量回升、二级市场走强等利好消息。

鹏扬基金统计显示,2019年1月7日至14日,在一级市场方面,信用债总发行量达2252亿元,净融资达1096亿元,1月份信用债市场净融资情况好于2018年同期。同时,信用债二级市场成交活跃度较高,各等级期限信用债收益率均大幅下行,其中1年至3年期收益率下行幅度最大,有15个基点左右。AAA级主体发行量占比进一步上升。在市场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信用债短端下行多于长端,期限利差扩大,信用利差压缩。

目前的信用债市场缘何出现回暖态势?背后风险是否出清?

市场已“适应”违约常态化

自2014年至今,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个案有所增加,违约主体多样化,违约债务余额明显上升,对信用利差构成了一定风险。

新华基金统计显示,自2014年至今,违约主体、首次违约主体、违约债券数量、违约债务余额等4大指标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违约主体分别为5家(2014年)、21家(2015年)、28家(2016年)、19家(2017年)和51家(2018年至今);违约债券数量分别为6只(2014年)、24只(2015年)、56只(2016年)、42只(2017年)、129只(2018年至今);违约债务余额分别为13.4亿元(2014年)、126.9亿元(2015年)、392亿元(2016年)、361.64亿元(2017年)、1170.02亿元(2018年至今)。

从违约主体性质看,民营企业违约占比最大,分别为3家(2014年)、15家(2015年)、17家(2016年)、14家(2017年)、40家(2018年至今),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违约个案数量有所上升。其中,国企违约数量由2014年的0家上升至2018年的7家。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施同亮表示,债券违约增多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信用环境收紧,包括降低宏观杠杆率、结构性去杠杆、监管趋严等因素;二是金融机构负债增长缓慢,监管政策的长期效果显现,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增长乏力,结构性存款等创新工具受到抑制;三是融资结构调整带来对应产业的短期不适应,例如建筑、环保类企业融资出现结构性困难;四是地方政府融资受到一定约束,市场对城投债的信心时强时弱。

近期,信用债违约增加为何反而带来发行量回升、市场回暖等信号?

“在当前债券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情况下,信用债违约个案增加是市场定价回归的过程。早期个别案例处置中具有隐性刚兑要求,不能科学合理反映定价机制。随着低等级债券违约常态化,债券品质优劣将更加明显地通过市场机制、价格和收益率反映出来,债市发展将更加健康。”新华基金固收投资总监姚秋表示,受经济周期与产业周期共振影响,目前违约概率大约从千分之几上升到2%,但违约债务余额占存量债券余额比例仍然较小,违约主体并没有大范围波及国企,债市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多因素支持信用债回暖

回顾2018年,民营企业信用违约个案增多,部分地方城投平台非标违约出现。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认为,为避免债券市场投资人对低等级发行主体采取“一刀切”策略,2018年债券市场在政策上开启诸如扩充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品、定向降准、牵头银行与优质民企合作,启用纾困债等手段救助低等级民营企业。在这些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2019年初,低信用等级的优质民营企业债券认可度出现明显好转,并带动低等级收益率曲线下行。

“从流动性因素看,2019年1月初,央行降准利好债券市场和企业基本面,有利于信用债市场继续走强。”华商稳固添利债券基金经理张永志表示,国内基本面因素仍是债市最佳的保障之一。近期,国内债市延续强势,现券交投热情重燃,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下行,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一度创逾两年新高,都充分反映了基本面因素。此外,2019年初海内外债券市场携手上涨,对国内债市形成情绪上的利好。

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夏里鹏表示,2018年的信用债牛市上半年得益于资金面充裕带来的修复行情,但也有信用风险爆发带来的大幅调整;2018年下半年以来,得益于经济基本面因素,债券市场呈现“慢牛”走势。

规避信用风险仍是重点

一方面是违约个案增多,另一方面是信用债市场回暖,如何把握2019年债市投资机遇?

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表示,预计2019年信用债市场违约继续高发,整体信用利差高位震荡或缓慢下行。城投债融资环境改善,但债务风险未根本解除,建议城投债作为交易品种择优参与。总体看,2019年我国债券市场大概率还是维持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为主的结构性债券慢牛行情。

据中诚信研究院测算,2019年发行市场扩容空间有限,全年信用债发行规模估计为11万亿元至12万亿元。同时,债券收益率可能仍有下行空间,中等级信用债间利差有望继续收窄。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现金管理组投资总监陈凯杨认为,2018年的“黑天鹅”更多集中在信用债层面。随着部分龙头民营企业债券收益率下行,2019年的债券市场可能将延续慢牛行情,部分基本面稳健的高收益信用债券可能有利差压缩空间,但信用分化的格局仍将持续,规避信用风险仍是重点。

THE END
1.关于警惕海外债违约风险的几点建议近日,由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团队撰写的内参报告《关于警惕海外债违约风险的几点建议》获得有关部门关注。 该内参报告首先分析了海外债违约所存在的风险,并指出了我国企业信用债尤其是海外债违约所存在的潜在风险。笔者进一步提出:重点关注并排查海外债信用违约主体及其存续债券现状http://www.ggzc.zju.edu.cn/2023/1115/c54165a2826847/page.htm
2.中民投8亿美元海外债交叉违约PPN延期兑付金融频道的债务危机还在发酵。子公司亿达中国(03639.HK)的一笔贷款违约,境内一笔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延期兑付,触发中民投两笔共计8亿美元的海外债交叉违约。此外,为中民投接盘董家渡地块的绿地,还有70亿元尾款未付。 4月18日,中国民生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投)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在境内发行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https://finance.caixin.com/2019-04-19/101406325.html
3.佳兆业身陷债务违约风波财经频道债者,佳兆业 在过去几年里,虽然中国内地房地产企业在海外债券市场大举发债以获取资金,但迄今为止也并未发生过债券违约的事件。这次佳兆业集团对汇丰控股的债务违约,算是开了内地房企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的违约先例。 剥开佳兆业一家,人们还应看到的是,去年内地房企150亿元的海外债券融资中,超过四分之三的海外债券融资https://www.xinhuanet.com/fortune/caiyan/114.htm
4.金融市场风险及其交叉传染:成因路径与对策特别是2018年以来,企业信用债违约、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股票质押风险、互联网P2P平台暴雷以及中资企业海外债券市场等领域风险集中爆发,且呈现出相互交叉、扩散传染的苗头。展望2019年及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风险易发多发的形势并未消除,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任务仍然艰巨,其中重中之重是防止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金融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520/5135500.shtml
5.俄罗斯24年来首次主权债违约暂时避免!一些债权人已收到美元付款美股午盘刚过的最新消息显示,路透社援引两名市场消息人士称,一些海外债权人已经收到以美元计价的俄罗斯债券息票付款。其他一些债权人表示尚未收到资金,“但乐观地认为它们正在路上”,并指出最近几天已收到了大量俄罗斯国营和私营公司的硬通货债券付款。 分析称,这意味着俄罗斯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主权债务违约或暂时避免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4566
6.一文读懂境外发债“维好协议”从历史违约情况看,2016年,中城建因国有企业性质改变触发点心债提前赎回条款,是首只使用维好结构增信发生违约的债券,2018年违约的国储能源美元债和上海华信欧元债、2019年触发交叉违约的中民投美元债(中民投维好+建行港分SBLC),以及2020年的北大方正和清华紫光美元债,都是维好结构下的违约案例。https://www.udfspace.com/article/5312540182766132.html
7.违约“黑天鹅”飞舞,信用债市场遭遇腥风血雨股票频道上海证券表示,通常来说,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信用环境变化,从来信用违约与经济周期是高度相关的,海外债市的发展历史表明,经济低迷时期信用违约事件通常增加。 申万宏源(000166,股吧)的研究也显示,从全球垃圾债违约率的情况看,经济越差,违约率越高。从1997年至今,以CCC级信用债违约率为例,2001年和2009年违约率较高,分https://stock.hexun.com/2020-11-28/202515860.html
8.违约潮未休2023年8月房地产企业融资能力表现报告中资海外债方面,报告期内,绿景中国成功发行了三只海外债,分别用美元、港币和人民币计价,发行总规模约为2.55亿元,发行利率均为7%。发行利率虽然高于今年年初发行的海外债,但是低于2022年全年的平均水平。而整个8月份,到期的房地产领域中资海外债规模只有6.3亿美元。 https://www.guandian.cn/article/20230830/355637.html
9.俄罗斯百年来首次外债“违约”俄财长直言:一场闹剧!财联社6月 27日讯(编辑 刘蕊)据报道,在错过6月26日的最后期限后,俄罗斯发生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首次海外债务“违约”——但这次“违约”实际上并非由于俄罗斯没有意愿或能力支付债息,而是由于西方的制裁使得其支付的债息无法抵达债权人手中,所以这次“违约”实际上是由西方制裁引起的“被违约”。 https://m.cls.cn/detail/1053994
10.又一省级城投3亿美元债利息违约!青海省投的债务危机从2019年2月开始出现苗头。2019年2月22日,青海省投资集团2020年2月22日到期的3亿美元海外债,到了每年2次的付息日,应付利息为1087.5万美元。2019年2月25日,青海省投2000万元的“18青投PPN001”到期需兑付。在延迟了几个交易日后,这两笔资金最终都成功支付。 https://cxw.trs.gov.cn/xyxxgs/fxts/202002/t20200211_48402934.html
11.房企发债融资主渠道全面遭堵借道信托“补血”升温继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银行信贷、资管计划等融资手段被限之后,又一条房企“输血”渠道——海外发债也被堵。《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券商人士处获悉,最近一段时间,房企海外发债已基本处于被暂停状态。 当前,从境内到海外,从证券市场到银行间市场,房企融资渠道全面收紧。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一背景下,房企尤其是规模较小https://news.cctv.com/2017/05/22/ARTItLKbLq0ZRBZ2rvwQMlst170522.shtml
12.资本市场各种“雷”层出不穷今年的“违约潮”或提前来临91只债券爆雷!涉及金额近500亿!民企债接连违约,银行收紧信贷门槛 进入7月已经有9只债券违约,若将时间拉长至年初,债券违约数量则增至91只,涉及金额高达492.9亿元。 沪上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负责人表示: “近日我们公司又对所持有的债券进行了一波‘排雷’,估计不止我们公司,应该整个行业近期情况差不多,违约事件不断https://www.sjfzxm.com/zhengce/201907-31-54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