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晓军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围绕加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他表示,希望优化首台(套)及首批次材料研制支持政策,优化首台(套)保险和激励政策,落实、优化对首台(套)市场推广应用支持政策,进而进一步激发企业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关键环节攻关突破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基础共性技术在全产业链应用中的支撑作用。
此外,他还就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优”贷款扶持力度提出了建议。
围绕促进农机产业、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建议
3.王冰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围绕安全延长重大装备服役寿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提出建议
他表示,应推动规范标准制修订,推动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定价机制改革,开展压力容器使用安全与服役寿命关联规律研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健全事故调查与问责机制,科学延长压力容器等重大装备的服役寿命,助力我国石油化工等流程工业高质量发展,走好石化行业“双碳”之路。
4.王军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围绕加快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提出建议
技能型人才是产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中坚力量,对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王军表示,要建立完善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使技能型人才实现引得进、留得住;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注重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持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健全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和技能型人才激励制度,助力技能型人才队伍提质增量,积极构筑技能型人才培育集聚新高地。
围绕氢燃料内燃机研发、国七排放法规制定与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提出三项建议
关于抢抓能源转型机遇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建议
张国强建议,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首先是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对标郑州、北京、上海等,制定省市级专项财政支持政策;同时,继续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将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广燃料电池汽车。
其次是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他建议,系统构建氢能多元化应用财政支持体系,鼓励先行先试,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深挖跨界应用潜力,积极开展储能领域和发电领域商业化推广、逐步探索冶金、化工领域替代应用。
最后,发展绿氢是低碳驱动下全球能源革命的共识性解决方案,成本是目前制约绿氢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张国强建议,通过财政支持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方式,有效降低绿氢成本。打造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体系,通过碳市场赋能,推进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周颖峰
8.张春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关于加大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9.王杜娟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工业总工程师兼中铁装备首席专家
10.张学武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
支持民营企业出海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张学武建议国家要鼓励民企走出去,在政策上做出优化调整。他就此提出六点建议:
1、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
2、构建“出海”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
3、为民营企业提供外汇便利化和金融服务供给;
4、在海外创建面向民营企业的海外特区、园区;
5、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国际研发中心,引导民营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6、建议国家设立海外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出海民营企业干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
11.王足刚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六局丰桥桥梁有限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
关于进一步加快提升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
王足刚表示,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数字建造是必由之路,大力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是必然方向。王足刚表示,发展智能建造势在必行,在人口老龄化、环境要求日益严格、科技支撑更加重要的当下,应当主动转型、创新发展。
12.雷军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创始人
聚焦“人工智能”和“绿色低碳供应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雷军围绕“低碳”和“智能”两大方向,向大会提交了四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加快建设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建议》《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关于进一步规范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的建议》《关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融合先进技术发展的建议》。据了解,这四份建议案涉及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13.周云杰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推进智能交互引擎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支持工程机械和商用车新能源化
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
除了工程机械和商务车新能源化的建议以外,基于对工程机械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的认知、调研和分析,单增海还有两个建议。一个是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装备标准体系,支持建立国家级应急救援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应急救援装备标准技术委员会。另一个是加快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政策落地。
15.吴继发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湖南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围绕推动高强聚乙烯纤维高质量发展、支持邵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推动高强聚乙烯纤维高质量发展,对国家在航空航天、海洋工业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吴继发针对目前高强聚乙烯纤维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推动高强聚乙烯纤维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呼吁加大对高强聚乙烯纤维产业链的扶持力度,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支持高强聚乙烯纤维关键技术攻关及技术装备应用,推动我国高强聚乙烯纤维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当前邵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他还提出了支持邵阳循环经济打造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议。
二、2024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提案
1.毛万春等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
提交《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建议从支持解决非道路类设备税则问题、探索实施反向开票、新增评估定价资质、构建再制造标准体系和全流程溯源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入手,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更好培育我国外贸新动能。
提案介绍,工程机械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制造市场前景广阔。但近年受疫情和国内外市场因素等影响,国内二手设备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台套,市值约6000亿元,而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对中国工程机械二手设备需求旺盛。
提案认为,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对推动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2.张晓仑全国政协委员、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支撑国家高端工业母机发展
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
围绕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提出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支撑国家高端工业母机发展的意见建议。
重大技术装备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国之重器,是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其广泛应用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拉动效应,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推广,张晓仑建议统筹协调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作,努力实现设计一体化、研发不中断、迭代快升级;持续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减少产品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广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首台(套)重大装备的质量提升和规模生产,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张晓仑呼吁,要进一步强化转制院所服务国家高端工业母机能力,加强应用牵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业母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行业转制院所作用,打造工业母机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坚持应用牵引,加大工业母机产品推广力度,加快培育工业母机完整产业生态,推动中国在工业母机领域实现产业技术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3.戴和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加强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
向地下要空间、要安全、要资源已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我国城市深部地下空间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深度较浅、场景相对单一,关键核心技术仍需突破,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安全运维和系统保障等方面需要加强。
4.王彤宙全国政协委员,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一是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机制支持,研究建立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企业“抱团出海”。
二是建议支持鼓励绿色技术研发推广应用,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和能耗,打造一批绿色“一带一路”典型项目标杆。
三是建议积极向全球传递中国绿色发展信心,推动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同联合国框架下的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合作进行对接,以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项目的实施丰富“两山”理论的海外实践。
四是建议加快推进绿色标准对接,积极推介国内绿色投资标准,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推进中国规则标准“出海”。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推动中国标准和技术国际化模式和路径。
5.张毅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的提案
张毅在表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算法治理存在法律法规效力层级不高、监管机构监管竞合、监管真空或失焦、用户权利难以充分救济等问题,可从健全算法综合治理体系、优化监管工具、加强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着手完善。
在产业发展和监管平衡方面,张毅表示要设置“包容审慎边界——划定安全底线”的刚柔并济路径。一方面,要逐步明确行政程序规则,让监管治理成为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稳定器”;另一方面,全球产业竞争加剧之下,警惕过于强势的法律干预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紧箍咒”。
6.曹鹏全国政协委员、京东云总裁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自主研发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7.周鸿祎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
建议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8.陆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关于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陆铭在提案中指出,各级政府应以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为支撑制定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同时探索降低制度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促进激发创新活力,切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陆铭认为,制度设计应以促创新促发展为导向,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和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给予新兴产业政策空间。
点击图片查看2024两会专题报道详情
责任编辑:TracyWang
买车卖车养车维修疑难故障学大招
扫码加群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近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全面改革、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决定,该决策在多个核心领域鲜明地[详细]2024-07-2609:37
建材行业是工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碳减排任务最重的行业之一。绿色建材是建材企业实现可[详细]2024-07-2414:48
交付仪式2024年6月28日,国机重工常林有限公司与木业公司头部企业举行电动装载[详细]2024-07-0408:43
向新、向智、向绿,助力高质量发展!2024年6月26日至28日,2024鲁湘两省工程机械产业链发展合[详细]2024-06-27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