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时效是什么

《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立法法》、《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人民警察法》、《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等等。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控制和对其消极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在行政权权力的授予、行使及对其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行政法的特征

形式特征:

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行政法规范数量多,且具有多种法律渊源。

一般行政法包括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等。

特殊行政法包括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行政法的概念:

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监督控制,以及对其消极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设定(创设、规定)行政权力的法。

(2)规范行政权力实施的法。

(3)监督行政权力的法。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主要有:(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有瑕疵。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四要素,任何行政行为如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不适当。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也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所谓“不适当”,是指相应行政行为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符合有关善良风俗等情形。

行政行为撤销产生以下法律后果:(1)行政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2)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过错而引起的,并且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3)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相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撤销的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过错方各依自己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赔偿责任)。

行政奖励是一种单方、授益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行政湘相对人给予物质、精神奖励的行政行为,是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利、给予利益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因此得到一定的权利和利益。

行政奖励形式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同时并用(如给予金钱奖励,给予荣誉称号等)。其主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或通令嘉奖;3.记功;4.授予荣誉称号;5.晋级或晋职;6.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

行政裁决是一种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定,行政相对人对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裁决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劳动仲裁胜诉后,劳动者可以携带生效的裁决书到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只有法院执行庭有强制执行的权力;仲裁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可以向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

2、执行费,对方承担(个别地区要求申请人先垫付执行费,执行后再返还给申请人);

3、可以查封对方的银行账号、车辆、厂房、应收账款等资产。所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申请人需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对方的银行账号或其他财产的信息,以供法院执行人员去尽快执行;

我国《民法总则》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大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智慧产品、人格和身份等。内容: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行政复议和解和调解的区别:适用范围不同。行政复议和解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行政复议调解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

行政复议中止情形:作为申请人的自然人死亡,其近亲属尚未确定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的;作为申请人的自然人丧失参加行政复议的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的;等。行政复议终止情形: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构准予撤回的;等等。

国内学者,教授,1985年起从事税收教学和研究,有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外商投资企业的多维度实战经历。

会计学硕士、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多年会计职称考试教学经验。理论知识扎实、授课方式多样。

多年财税教学行业经验,精通理论知识,深谙财税考试命题规律,多年专业辅导书编辑策划经验,熟悉学员学习历程和心态变化。

THE END
1.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免费法律咨询行政诉讼时效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746662.aspx
2.行政补偿的诉讼时效行政赔偿诉讼的时效是多长时间 行政赔偿诉讼的时效是三个月。若是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 全部3个答案 > 1.82万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行政赔偿诉讼时效是多久的 当事人就行政赔偿事由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是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7051081.html
3.《行政法大盘点》15分钟讲完行政处罚法/复议法/许可法/诉讼法一、许可法:1、申请材料不齐全,5日内,一次性告知 政府信息公开的,材料不齐全的,7日(其他都是5日) 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收到即受理 2、受理做出决定的时间(1. 20+10,本机行政机关负责人;2. 45+15统一办理,并且应当告知延长期限的理由3.下级报上级行政许可的,20日) 3、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988873
4.行政法罚诉讼时效行政法罚诉讼时效诉讼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及其他各类案件的职权范围和具体分工。管辖可以按照不同标准作多种分类,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具体案件的诉讼管辖,并不能只根据级别管辖或地域管辖加以判断,而应将相关规则相结合,综合判断https://www.64365.com/special/xzffsssx/
5.企业知识产权被侵犯怎么办企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处理方式→MAIGOO依最高人民法院“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的解释,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制度。 著作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根据《著作权法》第54条规定,著作权纠纷可以调解,也可以根据当事人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或者著作权合同中的仲裁条款,https://www.maigoo.com/goomai/217196.html
6.行政诉讼时效(精选十篇)行政诉讼时效(精选十篇) 行政诉讼时效 篇1 关键词: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受案范围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它第12条第2款中明确指出, 对于由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着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而提起的诉讼, 人民法院不进行处理。行政诉讼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hbkor1.html
7.2023年安全员B证证考试题库及安全员B证试题解析75、【判断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释明适用诉讼时效。( × ) 76、【判断题】从事油漆粉刷或防水等危险作业时,要有具体的防火要求,必要时派专人看护( √ ) 77、【判断题】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 ) https://zx.aqscydt.com/ITCJF9JI.html
8.行政诉讼时效有几种法律法规规定律师普法行政诉讼时效有以下几种法律法规规定: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https://www.110ask.com/tuwen/972487193097730331.html
9.姜战军等:行政不作为与民事侵权共同致害的责任分担研究目前,我国《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并未规定行政不作为与民事侵权共同致害的责任分担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系列司法解释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性文件是法院裁判此类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不过,1999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处理该问题的态度在按份责任与补充责任间反复纠结,虽然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https://m.hbskw.com/p/67851.html
10.稽查程序中确定税款追征期截止时间法律适用研究法律论文摘要:税款追征期属于一种时效制度,从行政法时效制度发展而来。现行法律没有规定追征期的截止时点,由此便造成了法律适用上的困惑与争议。立法上需要对税款追征期的截止时间予以明确,增强税法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以税务稽查程序为例,通过税款追征期性质、立法意图以及目前税务稽查程序中对于税款追征期截止时间的争议进https://www.91xueshu.com/l-fallw/30501.html
11.诉讼时效(法律名词)行政法 期间 案件时效 仲裁法 刑事诉讼法 刑法轻松涨知识 41条视频 · 累计10万多次观看 05:43 诉讼时效一年、两年、三年分不清,现在到底适用几年诉讼时效 9.48万观看 05:53 诉讼时效变化的三种情况。 延长、中止、中断。 民法典:诉讼时效(二) 12万观看 04:38 打官司的时候,诉讼时效是什么意思?过了诉讼时效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78710
12.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规定行政赔偿诉讼时效是行政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关乎到赔偿请求人能否在有效时间内提出赔偿请求并获得法律保障。以下是对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规定的详细解读: 一、基本规定 时效期限: 通常情况下,行政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这一期限从赔偿请求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794b0d0488c79e7e0eecd7c0
13.诉讼时效的适用论文12篇(全文)一、诉讼时效制度的起源及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涵义 关于时效制度的起源最早可以见到的文献资料是来源于古罗马的法律, 其中在古罗马著名的《十二铜表法》中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在铜表法中记载了人类法律最早的关于“取得时效”的法律记载, 在该记载中规定了对于取得方法律时效的准确认定, 在此之后同样规定了消灭时效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y6ktdsg.html
14.股东出资义务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国际经济法网因为公司的全部资产为其对债权人的一般担保,而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股东出资,所以股东出资义务适用诉讼时效看似基本符合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实现了其核心功能,但可能产生外部性问题,即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障碍另一方面源于行政机关责令股东补足出资的权力是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的。虽然如前所述,私法与行政法规范出现https://ielaw.uibe.edu.cn/fxlw/bjsfx1/bjsszzf/13738.htm
15.长期诉讼的诉讼时效是多久,有哪些规定长期诉讼的诉讼时效是知道或应当知道被侵权之日起的三年内。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如果被侵权人在事件发生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得知自己的权益被侵害;则诉讼时效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被侵权之日起算三年,而最长时效二十年是指被侵权人权益受侵害之时起算二十年,超过二十年还未维权的,则丧失胜诉权。沉淀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a22VufQvo1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