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裁判路径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本文获“全国法院系统2021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民事二等奖。

夏某诉A公司、B公司产品责任纠纷案

——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

裁判路径

裁判要旨

基本案情

夏某诉称:其先后两次通过某网购平台向A公司开设的店铺购买新西兰进口奶粉,共计付款11,616元。后发现购买奶粉罐体仅标注英文标签,无中文标识。且根据该店铺网页核对标签时,发现涉案奶粉罐体营养标签中蛋白质含量不符合我国GB10767-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B公司系涉案奶粉进口商。故请求判令:(1)A公司返还购物款11,616元;(2)A公司支付十倍赔偿金116,160元;(3)B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公司辩称,其并非涉案奶粉进口商,只是跨境仓储企业,负责办理保税区内货物通关、仓储及运输。涉案奶粉是受A公司委托办理仓储、海关报关通关等手续,故不同意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查明:夏某先后两次通过某网购平台向A公司开设的店铺购买新西兰进口奶粉,共计支付11,616元。订单从宁波保税区发货。

裁判结果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作出判决:驳回夏某的诉讼请求。一审宣判后,夏某提起上诉。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判决认为:电子商务经营者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应当遵守进出口监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关于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的通知》等部门联合规章可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食品在海关监管方式、适用食品安全标准、外包装标识、能否市场流通以及交易限额等方面不同于传统贸易进口食品。传统贸易进口食品是境外出口商或代理商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或者境内进口商从国外购买食品,首次进口需经海关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应当经海关检验检疫,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中文标签,可以在境内市场流通且无交易限额;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是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自境外购买的食品,采用“网购保税进口”或“直购进口”,符合原产地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可能与我国标准存在差异,可能无中文标签,仅限消费者个人使用,不得再次销售,单次交易及年度交易均有限额。

案例注解

一、问题起源: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存在裁判不一

本案是一起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案件的争议焦点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商品的行为与通过境内电商平台购买商品的行为是否等同,适法规范及司法裁判有无区别?

跨境电商即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包括跨境零售和跨境批发两种模式。跨境批发即跨境B2B,是指不同关境的企业之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经营行为,跨境零售包括B2C和C2C两种模式,是指不同关境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审判实践中,法院受理跨境电商模式下涉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集中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部分裁判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商品的行为与通过境内电商平台购买商品的行为等同,未考虑到跨境电商产业特殊性,阻碍跨境电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不利于优化跨境法治营商环境。

笔者认为两种购买行为从本质上并不相同,不能适用一般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对跨境电商模式下消费者权益纠纷进行规制,有鉴于此,需厘清该模式下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裁判思路。对此,首先要认识两种购买行为有何不同,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如何认定,其次明晰目前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适法规范,最后明确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如何适法裁判。

二、理论阐述:两种购买行为的不同之处及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认定标准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与境内电商平台购买的区别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和境内电商平台购买,是消费者购买境外商品的两种不同途径,两种方式虽然均为消费者足不出户购买境外商品提供便利,满足国内市场对境外商品的需求,但两者存在诸多不同:

1.商品限制范围不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仅限于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公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内,2018版清单中共包括1321个8位税号商品,主要为国内有一定消费需求,客观能够以快件、邮件等方式进境的生活消费品。境内电商平台购买的进口商品则无此限制。

2.商品监管方式不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境内电商平台购买的进口商品需执行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经海关检验检疫。

3.商品适用标准不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符合原产地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保、标识等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可能与我国标准存在差异,可能无中文标签,消费者需通过网站查看商品中文电子标签。境内电商平台购买的进口商品需有中文标签,进口食品需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涉及主体地位不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涉及主体包括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境内服务商及消费者。其中跨境电商企业为境外注册企业,为商品销售方,境内服务商不是买卖合同参与者。境内电商平台购买的进口商品涉及主体包括进口商、代理商、境内电商平台及消费者。其中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代理商为商品销售方,进口商不是买卖合同的参与者。

5.消费行为发生地不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消费者自境外购买商品入境消费的升级版,消费行为视为发生于境外。境内电商平台购买进口商品的消费行为发生于境内。

6.税收政策不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商品在交易限值内享受免税政策。境内电商平台购买的进口商品进口时按一般贸易管理,按照货物税率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

7.流通方式不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商品入境后不得再次销售,仅限消费者个人使用。境内电商平台销售的进口食品是通过一般贸易进口,可在境内市场流通。

(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认定标准

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只要是从保税仓发货就属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说明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认定存在偏差,因此明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认定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1.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指中国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经营者自境外购买商品,并通过“网购保税进口”(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或“直购进口”(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运递进境的消费行为。若要属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需满足以下构成要件:(1)购买方式:境内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2)运输方式:通过“网购保税进口”或“直购进口”运抵进境。

2.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外部特征

三、法律规定:目前我国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法律规范

对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裁判思路的厘定,还需对该类纠纷的适法规范进行梳理。关于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出于保护消费者目的,除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提供地法律外,一般适用消费者住所地的法律。前述该类案件绝大部分涉及境内消费者,故笔者在此仅论述我国目前相应适法规范。依据法律规范是否专属于跨境电商领域,分为一般法律规范和特有法律规范。

(一)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一般法律规范

一般而言,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主要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他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范散见于《民法典》、《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当中。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采用网络等方式购买的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无理由退货;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经营者真实信息的,消费者可要求网络交易平台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承担惩罚性赔偿。

2.其他一般适法规范。如《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专章规定产品责任,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销售者请求赔偿。《食品安全法》通过专门章节对进口食品适用标准、进口流程、检验检疫等进行规制,进口食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应当有中文标签等,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主张惩罚性赔偿。

(二)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特有的法律规范

跨境电商作为近年来新兴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成熟稳定,涉及跨境电商交易的专门立法规范几乎空白,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法》与国务院部委颁布的联合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电子商务法》。该法仅有三条涉及跨境电商这种新兴贸易,实际上仅是概括性、指导性的规定。其中第二十六条采用准用性规则,即电子商务经营者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应当遵守进出口监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为部门规章等制定提供法律依据。

2.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委曾先后颁布多部联合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对其进行专门规制,其中六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的通知》对跨境电商企业承担消费者权益保障责任、跨境电商平台建立消费纠纷处理和消费维权自律制度等进行专门规定。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退货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退货监管进行规定。

四、适法裁判: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裁判路径

对于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裁判规则,根据涉案交易模式是否完全符合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可分为一般裁判规则与特殊裁判规则。

(一)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一般裁判规则

(二)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特殊裁判规则

法官在判断涉案交易模式的过程中,存在不完全符合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外部特征的情形,主要包括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提示说明义务、二次销售及跨境电商企业层层委托销售三种情况。

1.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提示说明义务。前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中提示说明义务包括跨境电商平台的提示义务和跨境电商企业的提醒告知义务。因提示说明义务并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的必须构成要件,故跨境电商平台或跨境电商企业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提示说明义务,涉案交易仍属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可能涉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存在误导消费者情形,法官可以欺诈为由支持惩罚性赔偿。

2.二次销售的情形。二次销售一般为消费者将通过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购买的商品转售他人,此时虽然涉案商品属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但违反不得再次销售的规定,法官在审理时应按照境内销售进口商品处理,消费者以涉案商品不符合我国标准要求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应予支持。司法实践中,存在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经营者为降低成本,盗用或者借用他人零售进口额度将涉案商品从境外运递入境转寄消费者的情形,笔者认为,此种情形实质已经变更销售主体,应视为二次销售。

上述关于跨境电商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裁判路径,可概括下图所示。

THE END
1.出海正当时—跨境电商常见法律风险分析专业文章威科先行·法律出海正当时—跨境电商常见法律风险分析 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模式,它通过国际互联网和数字平台的信息优势,成功将需求端和供给端点对点地联系到一起,极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效率,让很多本不具备国际贸易条件的企业也能将自身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很多企业被跨境电商的蓬勃态势和潜在丰https://law.wkinfo.com.cn/professional-articles/detail/NjAwMDAzMDMzMTQ%3D?searchId=c3fb708c715c40748cc78b20b5e56b47q%3D
2.电子商务调查报告(14篇)摘要: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市已基本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表现出由起步发展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迈进的特征。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市场主体较弱、服务配套不完善、政策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对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问题,提出推进成都市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2039677.html
3.小学三年级我的小伙伴的作文300字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包括电子合同、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网上管制、法律适用、甚至计算机犯罪等多方面的问题。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电子商务活动带来的新问题。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运营方式,电子商务的成长不仅取决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如何为电子https://www.ruiwen.com/zuowen/300zi/7642685.html
4.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分析11篇(全文)在电子商务中安全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密码技术, 主要有三种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安全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信息加密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 目前常用的有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是加密和解密都用同一个密钥, 如IBM公司的DES算法;非对称加密是加密和解密运用密钥不同, 是一对密钥 (公钥和私钥) 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djjj4qh.html
5.全国2021年4月自考00996《电子商务法概论》真题及答案1.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调整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例如美国1999年通过了(D) A.《信息与通讯服务法》 B.《信息、信息化与信息保护法》 C.《电子签名统一框架指令》 D.《统一电子交易法》 2.根据《电信条例》,我国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业务分类实行(B) https://www.exam100.net/html/2021/jjl_0526/28917.html
6.新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考试试题《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一、选择题:1. 电子商务对现有的电子商务技术进行客观评价时,对电子商务技术不能产生限制,要给未来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留下法律空间,这主要体现了电子商务法的()原则。 A.媒体中立B.技术中立C.实施中立D.功能等同2. ()的通过,标志着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的正式诞生。A.《https://m.360docs.net/doc/info-b20e3a2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2a.html
7.赵超等电子商务平台民事责任的司法实践和探索澎湃号·政务电子商务平台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交平台或内容平台,其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和责任承担方式各不相同,应当充分顾及市场本身持续发展的趋势以及交易类型的多样性,进而在针对某类平台全面考察其具体交易模式以及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的前提下,对其法律地位及责任范围进行判定,聚焦平台的资质审查核验、数据信息保存、安全保障义务以及平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311343
8.电子商务法律案例(网络合同)(精选9篇)第一,以电子形式出现的要约的法律效力问题。对此,各国法律一般都对要约的形式没有加以限制,通常情况下只要要约人有意思表示愿意和对方订立合同,不管是口头、书面、电话、电子信息等方式表现,都应当认为是有效的。我国法律对要约的形式也未加以规定。而美国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明确规定,要约和承诺可以E-mail的方式发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0b2ahqh.html
9.电子商务与物流论文(经典15篇)(二)电子商务物流业务范畴 模型图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业务范畴也有所不同,具体参见电子商务物流业务范畴模型图3。 四、电子商务物流研究的意义 网络安全问题、网上结算问题、物流配送问题是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瓶颈[2]。 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fanwen/jiaotongwuliu/735819.html
10.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的相关法律问题有哪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已不同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形式。是取消书面形式的提法还是扩大书面形式的定义,是电子商务立法中面临的问题。根据功能等同法原理,把符合书面形式功能的东西视同书面形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做法。 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涉及证据时都要求提供原件。原件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会计上的原始凭证一般https://www.66law.cn/laws/352461.aspx
11.关于电商领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的调研报告在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新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科学合理地界定围绕电商平台各方主体的责任,既关系到网络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又关系到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报告通过对浙江法院涉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特点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电商领域尤其是电子商务法出台后知识产权法律责任界定中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0/03/id/4871104.shtml
12.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核心法律问题制订一部统一的综合性的电子商务法也将随之列入我国的立法进程,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电子商务立法的核心问题加以研究。根据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商务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电子商务的核心法律问题应当包括立法的总则、数字化信息的法律地位和网络合同的法律效力,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这四个方面。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0955_5843.html
13.国内外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电子商务论文国内外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当互联网技术被应用于电子商务等商业目的以后,随之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如域名抢注、著作权侵权、网络欺骗及网络犯罪等现象频繁出现。新问题对原有的https://bbs.pinggu.org/jg/lunwen_dianzishangwulunwen_86335_2.html
14.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几个法律问题/辛炳辰商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在虚拟社区中进行的商务活动,具有不同于传统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它与传统的法律制度,社会规则之间必然发生冲突,总体看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规范相对滞后,有关电子商务市场准入,认证体系、支付结算、交易主体的行为规则以及电子交易中必须涉及到的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电子税单等的法律效力还没有明确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3417
15.()是电子商务法不可缺少的法律,主要涉及确保电子文件发件人电子()是电子商务法不可缺少的法律,主要涉及确保电子文件发件人、电子记录完整性的技术规则及其认证服务法律关系和机构监管问题。正确答案:电子签名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导游员在保障旅游者人身安全方面所存在的服务瑕疵,也是旅行社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认定标准,最终要由旅行社来向旅游者承担责任。 A.https://m.ppkao.com/wangke/daan/e62c3af70d4b4e93b39ef2f8e2feb8c9
16.电子商务合同成立中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合同成立中的法律问题 (一)书面形式问题 合同是否采用书面形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确定,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是其他形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书面合同的好处是形式明确肯定,有据可查。对于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有积极意义。而以口头形式订立合同的特点是直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266.html
17.电子商务期末复习资料(辽宁大学冯勇主讲)文章详细阐述了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要素、特征、类型以及与因特网的关系。还探讨了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如XML、中间件、软件代理,以及安全措施,如加密、数字签名和认证中心。此外,提到了移动商务、电子支付、供应链管理和相关法律问题,如电子合同和知识产权。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440484/article/details/131462886
18.法学: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考试题库(考试必看)考试题库48、问答题 强化电子签名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49、问答题 数据电文功能等同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50、问答题 电子商务法有哪些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51、填空题 为了使数据电子信息达到“书面形式”保存或提交的法律要求,《电子商务示范法》规定界定了电子商务环境中“书面”的基本标准是:(http://www.91exam.org/exam/87-1478/1478378.html